(1011002原建  1021020新增)臺灣人普遍認為,中藥藥性溫和、無副作用,而且常會輕信偏方,常將中藥當成食品,尤其長者最容易購買來路不明的中藥產品。此專題針銀髮族正確使用中藥、如何選對中藥、注意中藥副作用,提醒長者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中醫藥就醫用藥

國人近八成民眾認為「吃中藥,有病可以治病,沒病可以補身」,然國人用藥習性不正確,坊間充斥各視藥物違規廣告及不合格產品,據統計約有88.2%民眾最近一年內有購買中藥經驗。重複過量的使用藥物,會增加肝、腎負擔,或甚至因誤用、混用及中西藥交互作用等因素,致使藥物療效或毒性的變異,對國人健康影響不容小覤。所以中醫藥界應積極將中醫藥相關知識及其療效正確告知民眾,使民眾能獲得更多正確的中醫藥知識,以提高對中醫醫療服務使用率,導正民眾對中醫就醫安全的認知與行為,刻不容緩。

衛生福利部中藥藥品許可證查詢

http://www.mohw.gov.tw/cht/DOCMAP/DM1.aspx?f_list_no=499

中醫藥委員會-中草藥用藥安全(中西藥交互作用資訊網)

本網站提供中西藥交互作用查詢,目的在於避免因合併使用中藥、西藥而發生不良反應。現階段整理的資料來源,大部分皆是在PubMed網站的文獻,交互作用 多指不良反應,目前僅有少數文章提到中西藥併用提升療效的優點。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其優點,但需長時間的研究才能提出具體的科學化證明。目前國際醫學界注重 的Drug-Herb Interaction(西藥與草藥間的交互作用)主要皆探討不良反應,值得我們參考,避免不良反應,但是歐美各國使用中草藥的方式(單味藥萃取物)與我 們不同(多種中藥組合複方),所以不能完全直接套用於國內。中藥複方與西藥之間的交互作用,目前僅有極少數研究。

若能引用本網站資料,建議您最好查看原始期刊(可由本網站點按連結至PubMed該篇文章),文章的解讀需謹慎判斷,畢竟大多為國外資料,很多篇文章僅似 以學理推論中草藥與西藥的交互作用,而且說明不確定,有的資料來自動物實驗,具臨床個案的資料只佔少數。       

現階段本網頁主要功能,在於幫助迅速查到中西藥交互作用相關醫學文獻,提醒避免特定的中西藥組合,但是到目前為止,未能對每一組交互作用下定論,僅供參考。

http://tcam.mohw.gov.tw/meun_8_search.asp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中草藥用藥安全網

增進國人用藥知識,自84年成立以來已藉由補助或委辦方式,延請學術或民間團體執行中醫藥相關研究計劃以作為研擬政策之參考,此外,近年來由於中草藥的國際化趨勢,已然成為世界各國產業發展的首要目標,一時之間有關中草藥的資訊林林總總,四處興起,惟相關資訊有時淪為不肖廠商訛騙民眾之工具,以致造成民眾 身心健康暨財產的損失。

http://tcam.mohw.gov.tw/index.asp

正確用藥互動數位資訊學習網

中醫藥就醫及正確用藥相關認知行為及態度,影響國人健康及健保資源之使用,健康促進由基本養成、從小開始,效果最好,可以及早建立終身有用的技能。 教育部於已將正確用藥列為各校必選學習教育課程,然與國人最習習相關的中醫藥就醫及正確用藥教育核心綱領、教材、或教案,均有待取得共識,及建立。

其中藉由本計畫質性與量性研究後,由國內各界專家取得共識後,可建立中醫藥就醫及正確用藥教育核心綱領,供中醫師、藥 師、及教師教育推廣使用。除此之外本計畫將建立配合不同地區、對象編製中醫藥中醫正確就醫、中藥用藥安全教材,整合社區基層醫療、藥局及各級學校資源,提 供社區居民及各年齡層中醫藥服務衛生教育宣導促進國人健康。更由成立中醫藥衛生教育資源中心,建構中醫藥衛生教育網站平台,協助校群發展正確中醫藥教育模 組及推廣中醫藥就醫、用藥安全教育,可認証及落實研究之中醫藥就醫及正確用藥教育核心綱領成效及其推動模式可供政府健康促進參考。

http://doh.gov.whatis.com.tw/15_data.asp

桃園縣政府衛生局全球資訊網-用藥安全網-中草藥園區-蕨類中草藥區

http://www1.tychb.gov.tw/medication/herb/index.asp?m=99&m1=26&m2=294&gp=270

服用中藥的禁忌




中醫藥就醫用藥5大核心技能

正確用藥常識:停、看、聽、選、用

能力一:停-停止不當看病、購藥及用藥行為

不隨意購服來路不明藥品,停止「病急亂投醫」的作法,為了自己的健康,有病看中醫用中藥時應找專業中醫師、藥師。
堅持用藥五不原則-「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
1.不聽地下電台或其他不當藥品廣告。
2.不信神奇療效的藥品。
3.不買來路不明的藥品。
4.不吃來路不明的藥品。
5.不推薦藥品給其他人。
 
能力二:看-看病請找合格中醫師診治,並應向醫師說清楚

健康是您的權力,保健是您的責任,看病時先瞭解自己身體狀況,清楚表達
自己的身體狀況,向醫師說清楚下列事項:
1.哪裡不舒服,大約何時開始,何種情況下覺得比較舒服等。
2.有無藥品或食物過敏史,以及特殊飲食習慣。
3.曾經發生過的疾病,包含家族性遺傳疾病。
4.目前正在使用的藥品,包含中、西藥或健康食品。
5.女性需告知是否懷孕、正準備懷孕或正在哺餵母乳能力。
 
能力三:聽-聽專業醫、藥師說明

聽從專業中醫師、藥師的意見,信任中醫師與藥師的指導與建議。
1.與中醫師、藥師作朋友,生病找中醫師,用藥找藥師。
2.生病找中醫時,聽從中醫師的意見與建議,不找無醫師執照人員看病。
3.用藥找藥師,聽從藥師的意見與建議。
4.使用中藥要聽從中醫師、藥師的意見與建議,不任意更改用藥方法、劑量及時間。
5.若服用中藥後有不適現象,可以立即向中醫師或藥師反應。
 
能力四:選-選購安全、有效中醫藥品

選擇合格中藥來源或選購有認證的中藥。
1.了解到什麼地方選購中藥。
2.知道用藥原因及如何選購正確中藥。
3.知道如何區分及選購合法中藥品、健康食品及一般食品。
4.知道中藥儲存及使用期限。
 
能力五:用-用中藥時應遵醫囑講方法

中藥也是藥,同樣有它特別的藥性、療效及毒性,要依照醫藥人員的指導正
確使用才安全。
1.知道中藥使用禁忌。
2.知道如何正確使用中藥、健康食品及一般食品。
3.知道中藥正確的使用時機與服用方法。
4.明白藥物間及藥物食物間交互作用。


小撇步吃出中藥的功效 Q & A

(作者葉明功教授)

Q1:到底水藥好還是濃縮科學中藥好?
答:濃縮科學中藥與煎煮中藥,若藥方的組成相同時,則作用相同。濃縮科學中藥是中藥方劑煎煮後再加入澱粉或藥材之粗粉後,收成藥粉,並非以藥材直接打成粉劑。以四物湯為例,濃縮科學中藥的四物湯,並不是將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等藥材去打成粉狀,是煮完後用那個湯藥,然後再以澱粉或藥渣去收成粉,所以是屬於熟的藥,因為是由湯去收成粉的,濃縮科學中藥沖熱水後,就還原成湯藥。由於濃縮科學中藥經過乾燥的處理,可保存的期限較久。建議由中醫師診斷後依各人體質之疾病嚴重程度以開處方使用。

Q2:吃中藥前,要不要清洗?
答:選一間信譽良好的中藥行,才能買到"滿意"的中藥材。由於一般中藥材在保存時,都會先經過清理以及相關農藥含量的檢測。若是對於來源不清楚的藥材,可以用流動的清水稍加沖洗,但不宜沖洗浸泡太久,以免流失具有療效的物質。專家也認為,因中藥的製程、運送及保存過程中,受到污染的機會很高。因此建議民眾食用前,還是需以清水大量沖洗。在煎煮中藥前,先將藥材蒸煮10-20分鐘,也可去掉部份硫磺的殘毒。

Q3:中藥如何煎熬?
答:煎煮中藥材看似簡單,其中卻存在一定的法則與學問,包括煎熬時間、使用的鍋具,甚至怎麼保存等,都有一定的規則。煎煮中藥的方法恰當與否,足以影響藥材所產生的療效。所以,想要達到最佳的藥效,煎煮中藥的方法一定要知道。其中要注意表藥、裡藥,煎煮時間不同,中醫講求「表、裡、陰、陽、氣、血」,中醫用藥的走向也有「表藥」與「裡藥」之不同。中醫所謂的「表藥」,通常都帶有揮發油(如薄荷、桂枝)的成分,因此,在煎煮這類中藥時不宜久煮,以免藥性跟著空氣跑掉了。而煎煮時加水的份量以蓋過藥材後,再加一碗水為最適宜。像這類型的濃縮科學中藥在製作過程中,也會回收這些揮發油的成分,要不然有效成分就會流失。

火候上採用大火(即武火)滾煮5分鐘後,聞到香味後就可以關火,而且湯藥煎煮好後要立刻服用,由於藥性比較輕,煮久或放久之後,藥性會揮發掉,此類藥方不保存也不回溫使用。而調補類型的中藥屬「裡藥」,通常用來補內臟的藥方(如十全大補湯、補血的四物湯、補氣的四君子湯、人養榮湯等)皆為裡藥,這類藥材都要煎煮比較久的時間才能釋出有效成分。由於煎煮的時間比較久,所以在加水的份量上,通常要蓋過藥材2-3公分,以免藥材煮焦乾。因為滋補藥方必須久煮,其有效成分才會釋出,所以在火候上以小火(即文火)為宜。但若不小心把藥材煮過頭,呈現焦乾狀態時,請勿再服用此藥,以免有致癌性物的產生。

Q4:煎煮中藥,以銀器鐵鍋或瓷器好?
答:通常看中醫領藥方時,會發現在一帖藥當中,裡面會有一小包是用布袋另外裝起來的藥包,中醫師就會跟你說,這個布袋裡的藥包是應該先煮,或是煮多久之後再放入藥包繼續煎煮。如果是要煮比較久才能煎煮出藥效,那麼就要先煮有的是揮發性的藥,就是要最後才放進來。而中醫師在給藥方時,通常都會吩咐病患煎煮藥材的方法,只要遵照指示煎煮,都可以達到最佳的藥效。煎煮中藥的器具以陶鍋或砂鍋為最佳,因受熱均勻且不易與藥材反應。

然而,鋁、鐵、錫鍋的材質較不適用,主要是因為這類的材質,會與藥材產生化學反應而導致湯藥產生沉澱化合物。目前最為普遍且具便利性的,就是大家常使用附有鍋蓋之「陶瓷鍋」來做為煎煮中藥的器具。目前很多中醫診所或中藥舖子都有代客煎藥的服務,代客煎藥與家中自行煎藥的效用是相同的,差別只在於煮藥處與煎藥人的不同。而代客煎藥是否須冷藏及服用方式,也都須依照醫師指示進行,回溫的方式可使用電鍋或陶鍋加熱,如未能一次服完畢,可利用一般陶製器具置於冰箱,要喝時再依照醫師指示加熱。

Q5:如何服用煎煮中藥?
答:中藥的服用方法,以一帖中藥而言,需要分二次煎煮,然後將二次煎煮的湯藥合在一起後,分早、晚兩次喝完。這是因為第1次和第2次煎煮所釋放出來的藥性是不同的。中藥是必須煎煮二次後合併服用後,才具有最完整的藥效。也就是說,一帖藥方在第一次煎煮完後取其湯藥一碗再將藥渣加水煎煮第二次(此時加的水就不用這麼多),然後再取其湯藥1碗。2碗合併食用,才是包含這一帖藥完整的藥性。通常一碗湯藥的份量大約8分滿的碗,容量約300c.c.左右。至於未服用完的湯藥,可利用一般陶製器具保存後置於冰箱,要喝的時候,再放置於瓦斯爐上加熱溫服,或是將湯藥置於碗中,利用電鍋隔水加熱後服用。

病友最好應避免同時服用中藥及西藥,至於無法避免時服用中藥,同時在吃西藥,最好應與中西醫師或藥師詳細討論用藥狀況,尋求專業人員協助以避免因個人體質造成用藥傷害。至於服用中藥時,如果同時在吃西藥,最好是與中藥隔開2個小時後再吃為宜,不過需視各種情況而定,少數中西藥合併使用可增加療效。重要的是無論看中醫還是西醫,都需讓醫師了解我們正在服用中的藥物或健康食品,讓醫師斟酌。

中藥與西藥可以一起服用嗎?

中藥與西藥可以一起服用嗎?中醫醫療是許多老人家的另一項主要醫療選擇型態,特別是慢性病患,可能同時接受中西醫合併治療,以西藥治療緩解症狀,佐中藥治療改善體質,雙管齊下,治療效益更佳,但是並非任何中西藥都能同時服用。

高血壓患者服用降血壓藥期間,不適合服用含麻黃素的中藥。麻黃素會收縮血管而降低降血壓藥的效果。

服用抗凝血劑可邁丁(warfarin)及阿斯匹靈(aspirin)者,併用銀杏、大蒜、當歸或丹參等,會延長凝血時間而導致出血現象,預定手術的患者不適合服用。

阿斯匹靈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和鹿茸、甘草、何首烏等含糖皮質激素的中藥,併用會增加消化道潰瘍的發生。

服用降血糖藥期間併用含糖皮質激素的中藥,會使血糖升高,影響病情控制。

治療心衰竭之毛地黃類藥物不宜與含鈣離子的珍珠母、龍骨、石膏等併用,會導致心律不整。使用毛地黃類藥物及「胃病散」,會使胃腸蠕動變慢,增加毛地黃的吸收而引起中毒

甘草與強心類藥物併用,會增加強心藥對心臟的毒性。

含有機酸類的中藥如烏梅、山楂、五味子、蒲公英、山茱萸等,不可與抗生素中的磺胺類藥物合用,有機酸會增加磺胺藥對腎臟的損害,結晶析出引起閉尿或血尿。

金絲桃草與抗憂鬱藥物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百憂解(fluoxetine)併服,易導致血清素症候群(精神錯亂、痙攣、心跳過速、高血壓等)。

人參併用抗憂鬱藥單胺氧化?抑制劑憂適解(meclobeide)易產生躁動不安的反應。

抗生素中的四環素不宜與含金屬離子的中藥合用,如石膏、龍骨、牡蠣等,會降低抗菌效果。

蔓陀蘿和西藥阿托品(Atropine)併用易超過安全劑量,而造成阿托品中毒。

一般中西藥服藥間隔為二小時,西藥已由胃排空,再服用中藥較。但某些抗癲癇藥血中濃度易受其他藥物影響,可考慮間隔更長時間。但抗凝血劑如:可邁丁就算隔二至三小時後才服用當歸、丹參等,仍會增加出血機會。

藥師小叮嚀

中西藥配合恰當,可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若配合不當,不但降低療效,可能出現交互作用及毒性。若必須併用中西藥,請先向醫師或藥師諮詢,謹慎服用。


中藥材該怎麼煎煮,才能發揮最好的藥效呢?!


中醫師說:【用對四大方法,中藥效果會更好!】

一、【煎煮器具:宜用有蓋的陶瓷砂鍋】
■ 煎煮器具對於藥液優劣有重大影響。煎煮器具不同,藥效也會不同!
■ 煎藥器皿最好使用砂鍋、瓦罐,玻璃、不鏽鋼亦可。
■ 不可使用鋁、鐵、銅鍋,以免藥物與金屬產生化學反應,會使藥效降低。
■ 建議一般家庭可採用有蓋的陶瓷砂鍋:
優點包括導熱均勻、化學性質穩定、保溫性佳等,也可使用結構緊密不容易留下藥味的紫砂藥壺,或是市售的專門煎藥壺也很方便,可自動將藥液煮成一碗的分量。

二、【煎煮用水:宜使用涼開水】
煎煮用水只要無異味、乾淨澄清、含礦物質及雜質少的自來水即可。不過,為了減少自來水中氯的含量,以免氯的氧化作用破壞藥材有效成分,建議使用已煮沸過、氯已多半揮發的涼開水。

三、【煎煮方式:1洗、2泡、3煎煮】

1.洗:
為了減少藥材的泥沙,建議在煎煮之前可用水稍微清洗,類似洗米的方式即可。

2.泡:
泡是為了讓藥材的有效成分溶出在藥液中,所以清洗時不可浸泡,而是清洗後,以略高於藥材2~3公分的冷水浸泡30分鐘,即可開始煎煮。不可使用熱水浸泡,以免藥材中的蛋白質突然受熱凝固,影響藥材有效成分釋出。

3.煎煮:
■ 火候:
一般藥品煮沸前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
■ 次數:
中藥煎煮分為頭煎及二煎,建議同一帖中藥煮2~3次,因為煮過超過3次後,有效成分已大幅降低。
■ 時間:
煎煮時間與藥材和疾病性質有關。
♪ 頭煎以大火煮至沸騰,改小火保持微沸狀態約20~25分鐘;
♪ 二煎則為頭煎結束後濾出藥汁,重新加入冷水至高於藥材0.5~1公分,同樣以大火煮至沸騰後改小火煎煮20~25分鐘。要注意頭煎必須先倒出,不可直接加冷水煮二煎,以免造成藥效不易溶出。
♪ 先煎後下融化(烊化):有些會依據藥材特性,區分為先煎、後下、融化,例如:有效成分較難溶出的礦石類就需要先煎10~30分鐘;氣味芳香含揮發油多的藥材,如豆蔻、薄荷等,就需要後下,在關火前5~10分鐘再下鍋即可;
♪ 部分含膠質的藥材則用融化,把需要融化的藥材投入煎煮好的藥汁中,利用藥汁的熱度將其完整溶化在藥汁中。

四、【服用方式:宜溫熱服用】
■ 因為頭煎和二煎的濃度不同,建議可將2次煎煮的藥液混合後,再依醫師指示1天分2~3次服用。
■ 若分為2次服用,藥液混合後,其中1碗直接溫熱喝,另1碗放冰箱冷藏,等至服用時間再以電鍋溫熱後再喝。
■ 如果無法接受藥味,除非醫師或藥師指示,否則不建議自行加糖服用,但可於服藥後服用少量溫開水以沖淡苦味。

引用   http://lohasbeauty.pixnet.net/blog/post/146981232



七類中藥服用禁忌

1.膨大海,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虛者慎用;
2.決明子,孕婦與低血壓者慎用;
3.枸杞子,高血壓、性情太急的人或面泛紅光的人不宜泡飲;
4.甘草,長期服用引起水腫和血壓升高;
5.人參,身強體壯者慎用;
6.菊花,陽虛體質不適宜;
7.金銀花,脾胃虛寒、生理期女性不宜。



摘自/正確吃藥:銀髮族最常問藥師的100個問題

怎樣吃中藥最有效?最常見的5種禁忌食物

(2010-09 康健雜誌142期)為什麼吃中藥不能配茶、吃白蘿蔔?水煎藥一定比科學中藥更有效?所有關於「吃中藥」的禁忌與迷思,一次解答。
比起西藥,吃中藥的規矩好像又更多了些。究竟該怎麼吃中藥才最有效?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主任楊榮季表示,吃中藥要有效,可以分成3個層次,第一是要遇到好醫生,可以正確診斷辯證用藥;第二是藥師能用正確藥品調劑處方箋;第三則是患者本身必須遵照醫囑服藥及避開禁忌。

雖然中藥本身是天然物,不過中藥的活性成分複雜,寒熱屬性各有不同,一般中醫師開藥時,都會同時提醒患者該注意哪些飲食禁忌,如果不遵照醫囑亂服中藥或飲食不忌口,不但藥效無法充分發揮,甚至還可能對身體有害。

楊榮季說,服用中藥時若吃到禁忌食物,輕者無效,重者還可能會產生毒性,身體卻無法代謝。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賴榮年表示,無論藥材、食材幾乎都會區分屬性,只要食物的強度夠、劑量大,就可能會具有藥性。


最常見的5種禁忌食物

當你在服用中藥時,吃以下幾種食物應該特別注意:

▼白蘿蔔

‧不適合:正在服用溫補藥的人。

‧原因:白蘿蔔屬於「行氣化痰藥」,會消耗能量,因此不宜與補藥共服,容易降低療效。其他不適合的食物還有大白菜及竹筍等。

服 用人參時最忌吃白蘿蔔。賴榮年說,白蘿蔔的種子又稱為「萊菔」,能理氣下氣,被中醫用來消腸胃脹氣,有時會在吃太補、氣壅滯時使用,所以不適合和補氣的人 參一起吃,尤其是必須吃高麗參這類屬於紅參、偏溫補藥材的人,就代表患者已經是偏寒體質、需要用藥滋補,本身就不適合吃會耗氣的藥或是白蘿蔔這類食材。

至於竹筍,賴榮年則認為不必然完全不能吃,不過竹筍性偏寒,筋骨痠痛的人最好減少攝取竹筍等寒涼食物,以免讓身體循環代謝更弱。

「竹筍會招風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學院傳統醫學科針傷科主任陳萍和說,有些人吃竹筍會出現皮膚癢、類似感冒的症狀,因此中醫通常建議患者少吃竹筍,不過茭白筍並非竹筍類植物,可以放心吃。

▼辣椒

‧不適合:正在服寒性藥物的人。

‧原因:不分中西醫都認為,生病吃藥時飲食要清淡,儘量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哩、胡椒、辣椒、酒類等。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藥組組長王鵬豪表示,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會增加熱象,因而抵銷清熱涼血藥物的療效。

如果你正在服用大黃、黃連、黃芩等苦寒藥物,或者是牡丹皮、黃柏、金銀花、桔梗、桑葉、連翹等寒涼藥物,就不該再吃蔥蒜、辣椒、麻油雞、肉骨茶、薑母鴨或羊肉爐等辛辣熱燥油膩食物,以免影響原來中藥材的藥性。


▼冰

‧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正在服用溫熱性質中藥的人。

‧原因:中醫認為人體必須氣血調和才能正常運作,吃冰容易耗損脾胃機能。

賴榮年表示,在正常情況下,胃的酵素必須在適當體溫下才能有效運作,吃太多冰冷食物會讓胃的溫度下降,不利於酵素進行分解作用、五穀精華無法消化吸收,進而導致代謝不良。

尤其在需要服用溫熱性質的中藥治病時,更應該避免吃生冷瓜果及冰涼食物,否則藥物將無法充分發揮功效。

▼糯米

‧不適合:正在服健脾胃藥的人。

‧原因:豆類、肉類、糯米等食物比較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胃藥的人最好避免,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影響病患康復。對於胃腸功能已經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多吃這類食物,往往會導致腸胃不堪負荷。

▼芒果

‧不適合:過敏或正在治療皮膚疾病的人。

‧原因:在中醫觀點裡,芒果屬於「發物」,也就是對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吃芒果容易使病情發作。

而正在服藥治療皮膚疾病的患者,也應避免食用芒果、荔枝、花生、海產類等食物。

服用中藥 溫開水最好

吃中藥時最好搭配溫開水。雖然有時候中醫師會視病患的體質或病情,特別交代要用熱服或冷服,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用溫開水服送中藥是最保險的。

如果是吃科學中藥,中醫師建議先把藥粉和溫開水混合後再喝,沾在杯子上的粉末殘渣應再用水沖一沖後喝乾淨;不建議把藥粉倒入口中再喝水,避免藥粉在食道中沾黏或嗆到。

吃中西藥要間隔2小時

此外,有不少患者在看中醫的同時也看西醫、吃西藥,必須特別注意中西藥之間的交互作用。

王鵬豪表示,很多患者不敢跟西醫說有在吃中藥、怕被醫生罵,看中醫時也不太會說有在看西醫,所以有時候會造成中、西醫都開了同樣性質的藥,導致「吃過量」;例如西醫已經開了降血脂藥,中醫又開了紅麴,兩者加起來藥效就會增加。

因此,就醫時必須讓醫師知道你還有在吃別的藥或保健食品,服用時間最好也錯開,中間至少要隔2小時。

補益藥飯前吃 治療藥飯後吃

和西藥一樣,中藥也會因為病情與藥性不同,服用的時間有所差異。

中醫師認為中藥最好別和食物同服,例如本來應該飯前吃的藥卻忘了吃,寧可等到下一餐再吃,也不要馬上就混合食物一起吃。

補中益氣湯等補益藥最好在飯前服用;呼吸道疾病等治療藥及大寒藥物適合飯後吃,以免傷胃;至於驅蟲劑則是空腹吃效果較好。

根據症狀選劑型 科學中藥未必不如水煎藥

說起吃中藥,除了飲食禁忌之外,最常產生的疑問可能是:「我該選擇水煎藥還是科學中藥?哪種安全又有效?」

水煎藥指的是將藥材浸泡在水中煎煮成湯液;科學中藥又叫做濃縮中藥,是萃取、濃縮製劑的通稱,由藥廠將藥材煎煮後脫水或加入澱粉等賦形劑所製成,除了粉劑以外,也可以做成膠囊、丸劑或錠劑。

在許多人的觀念裡,都認為水煎藥的藥效比科學中藥更好,不過中醫師認為,應該先看看疾病的類型與病患的需求,再決定最適合使用哪種劑型。

陳萍和表示,水煎藥的成分可以「客製化」依照個人體質與症狀增減,因此可以達到比較好的療效;不過現代人生活型態已經改變,如果真的不方便自行熬煮,有些診所也會提供已經煮好的即飲包,和科學中藥互相搭配服用。

賴榮年說,科學中藥方便有效,而且中醫古籍中,本來就不是所有藥都是湯劑,有些中藥原本就是粉末散劑。

「每種病剛開始都能用湯劑,但用了三、五天就可以換了,」他指出,水煎藥屬於湯劑,湯劑的效果比較快,如果是急症就可以選擇水煎藥,因為「治亂世用重典」。

除急症外,有些特殊情形也較適合服用水煎藥。王鵬豪舉例說,冬天裡喝熱熱的水煎藥,吃藥還可以暖身,如果單吃科學中藥就沒有這種效果;或者是剛生產完的婦女喝麻油酒雞湯,讓酒把藥性帶進體內,這種情況也許就不太適合服用科學中藥。

「湯劑熱熱的喝,效果是最快的,但是有時候不一定講求快,」王鵬豪說,許多調理身體的中藥,反而都做成藥效較緩慢的丸劑。

感冒、痠痛也不一定得用水煎藥。有時候治療慢性疾病可以先吃水煎藥,之後再換成科學中藥,並視個人體質增減。

方便攜帶、省時省力,是科學中藥的好處之一。不少中醫師都認為,只要不是急症,一般情況下服用科學中藥可說是簡單又方便,就算怕苦的人也可以改吞膠囊。

認明包裝標示 散裝中藥也有保障

中藥材的安全性也是選擇時的重要指標。

國內的科學中藥都是由通過GMP(藥品優良製造規範)認證的藥廠所生產,製造流程都有控管,品質比較穩定,對於重金屬、微生物含量也都有安全規範。

傳統買賣中藥材都是秤斤論兩,但買回家放個一陣子,常會忘記購自哪一家廠商、保存期限,甚至就連藥材是否變質都無法分辨,吃出問題也投訴無門。

因此,在一般人印象中,散裝中藥材的安全性可能不如科學中藥。

不過近年來,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推動「中藥材包裝標示」,規定324種常見中藥材的包裝必須標示品名、重量、製造日期、保存期限,還有製造商、進口商、販賣商的名稱及地址,建立產品責任制,若有問題可立刻追蹤源頭。

其中,89種最常用的中藥材還另外訂有重金屬含量限制;若是具有毒性的藥材,例如天南星、川烏、草烏、巴豆等,則必須在包裝標示上載明是否經過炮製。

王鵬豪表示,目前進口的中藥有85~90%都來自中國,希望未來可以鎖定安全風險較大的中藥材,要求廠商進口時附上檢驗報告。

▼不適宜配送中藥的飲料

除了白開水以外,以下幾種飲料都不宜拿來服送中藥。

茶:

茶本身具有藥性,且茶性屬於苦寒,會影響補藥療效。

「不是所有中藥都不能用茶,」賴榮年這麼說。他指出,中醫治頭痛有一古方叫做「川芎茶調散」,就是要用茶調服用,而且坊間許多號稱可以減肥的方子,也常用茶來搭配中藥。

不過,除了以上幾種情形之外,吃中藥時最好別用茶水服送,尤其吃含補氣或補血成分的中藥時,更該避免,因為茶中的鞣酸常會和補藥中的有效成分結合,影響人體吸收。

另外,茶水冷卻並放置隔夜後,其性更寒,有人喝隔夜茶甚至會胃痛,因此,當你正在服用人參、薑、桂枝等溫熱中藥時就不該喝茶。

茶水利尿,多喝會稀釋血中藥物濃度。茶也具有提神醒腦作用,服用安神鎮靜藥物時喝茶,藥效會相互抵銷;有睡眠障礙的人,中午過後也最好不要喝茶。

牛奶:

牛奶含有蛋白質與鈣質,可能會跟中藥成分結合、包裹胃壁,導致人體無法消化吸收,有些患者就因為用牛奶配中藥而腹瀉。

牛 奶也可能是過敏原。賴榮年說,有些華人腸胃裡的乳糖酵素沒有高加索人來得多,造成未分解的乳糖直接進入大腸,因此乳糖不耐症的人只要一喝牛奶就會拉肚子; 他建議,凡是喝完牛奶會脹氣的人都不宜再喝,容易過敏、免疫異常的人也不適合食用蛋白及牛、羊等動物奶,否則吃多了容易變成酸性、濕性體質。

果汁:

跟熟食比起來,水果本身就偏生冷寒涼,即使打成果汁也一樣,寒性體質的人多吃會不舒服。

楊榮季提醒,如果吃中藥時用果汁配服,果汁的酸鹼值也可能會改變藥性或血中藥物濃度,應該盡量避免。

糖水:

糖本身具有藥性,例如紅糖是溫補,白糖則是涼補,與中藥共服會改變藥性,所以儘量配白開水就好,不要加糖。

不過,如果小孩子覺得中藥太苦不敢吞服,陳萍和建議可以加一點甜度高、量少的果糖與中藥共服。

水煎藥vs.科學中藥

*水煎藥

適合對象:急症

藥效發揮速度:最快

安全把關:中藥材包裝標示規範

*科學中藥

適合對象:慢性疾病、調養身體、沒空煎藥的人

藥效發揮速度:較慢

安全把關:GMP藥廠生產

中藥材小常識

‧煎煮容器

煎煮中藥材要用不會和藥材成分起作用的材質,例如不鏽鋼、沒有破損剝落的彩色鍋、砂鍋或市售煎藥器,不建議使用鐵鍋或鋁鍋。

‧藥材保存

無論是散裝中藥材或科學中藥,都應該放置在陰涼、不受潮的地方,也可以放在冰箱裡,但也不要放太久。如果藥材疑似發霉,或科學中藥受潮結塊,都應該丟棄別再食用。

‧孕婦能否吃中藥

可以,但孕婦必須慎用活血破瘀及子宮收縮藥物;若懷孕應該先告訴中醫師,開藥時就會特別避開這類藥材。

‧可否自己買科學中藥服用

每個人體質、症狀都不同,自行購買科學中藥吃並不恰當,最好先徵詢過中醫師的意見。


[參考來源]

http://elders.www.gov.tw/focus.php?efm_id=57&ctype=E&cid=epaper284&oid=hot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4723&pag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