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英文:Fear)是指人或動物面對現實的或想像中的危險、自己厭惡的事物等產生的處於驚慌與緊急的狀態,伴隨恐懼而來的是心率改變、血壓升高、盜汗、顫抖等生理上的應急反應,有時甚至發生心臟驟停、休克等更強烈的生理反應。

恐懼?不恐懼?這個話題我想寫這主題,想了好久也思考好久今天終於下定決心要把這篇寫下去.......恐懼有心理的恐懼,也有生理的恐懼。生理的恐懼譬如碰到蛇、走到懸崖邊。這種恐懼,這種遇見危險的生理恐懼不就是智力嗎?懸崖在那裏,我看見了,立即反應,我不接近這個懸崖。對我說“小心,有危險”的恐懼不就是智力嗎?

恐懼太多了,恐懼死亡,恐懼黑暗,恐懼失業,恐懼先生或太太,恐懼危險,恐懼匱乏,恐懼沒人愛,恐懼孤獨,恐懼不成功........這一切恐懼不都是一種恐懼的表現?所以我們要問:我們是要處理單單一種恐懼呢?還是處理恐懼的事實本身?

一個人如果警覺到自己的習慣,那麼他能不能立刻停止這個習慣,而不經年累月陷於其中?

知道自己有某一種習慣以後,是不是就能夠毫無掙扎地停止這個習慣?

不論是抽煙、頭不經意的搖擺、習慣性的笑,是不是都可能立刻停止?

意識到自己喋喋不休卻言不及義,意識到自己內心的騷動不安——我們能不能毫無抗拒、毫無控 制地意識到這些,從而毫不費力地、輕易地、立即地終止這些?

這裏面蘊含了很多事情。首先是要瞭解,為一件事掙扎,譬如某一種習慣,就會有對此一事物的抗 拒。然後我們知道,任何抗拒都會滋長衝突。

我們抗拒一個習慣,想壓制它,與之鬥爭,那麼原本用心瞭解這習慣所需的能量就會在這種鬥爭、控制中消耗掉,接下 來牽涉到的第二件事是,我們都把“需要時間”視為當然。不管什麼習慣,都要慢慢地改變、克制、消除。




不要因恐懼而退縮:掌握五大事實

(作者﹕蘇珊.傑佛斯 Susan Jeffers)珍娜還在等待恐懼的消失。她一直計劃,當小孩上小學後能重返校園,完成大學學位。但現在,她最小的小孩都已經上小學四年級了。

她不斷找尋新的藉口:「小孩放學回家,我希望可以在家裡陪他們。」……「我們付不起學費。」……「我丈夫會覺得被冷落。」

雖然在作任何決定之前應該衡量狀況,但這不是珍娜猶豫不決的真正原因。事實上,她丈夫很支持她重返校園,也樂意多分攤一點家務。

看著珍娜心神不定的樣子,他一直鼓勵她實現人生的夢想,成為一位服裝設計師。

每當珍娜想打電話到附近的大學詢問相關課程時,總有某些事情耽擱她。「等不再害怕後,再打好了。」

「等我感覺好一點再打好了。」珍娜要成為設計師,可能要等上一段時間。

真正的問題是,珍娜的思想一團混亂。她的思考邏輯已經自動預期自己會「失敗」。

如果她沒有意識到自己這種錯誤的思考模式,永遠也打破不了恐懼的阻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但她卻視而不見。

我以前也和珍娜一樣,直到我面對事實。在我與第一任丈夫離婚前,我像個小孩,生活都由他為我打理。

在離婚後,我發現自己毫無選擇,必須重新承擔生活的責任。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例如自行修理吸塵器,也能帶給我很大的滿足感。

恢復單身後,第一次邀請朋友到家裡吃晚餐是極重要的里程碑。第一次沒有男伴,我自行訂機 票,獨自去旅行,這也是值得慶祝的一天。

當我開始學習獨立之後,開始嚐到什麼叫自信。過程中並不是很順利──事實上,是很不順利。

我覺得自己像剛學步的嬰兒,一路跌跌撞撞。但每踏出一步,我就越有把握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當自信心逐漸增強,我期待恐懼感會消失。但每當踏入新的領域,又會感到害怕,對自己沒自信。

我告訴自己:「好吧!就一直嘗試。恐懼終會消失。」然而恐懼並沒有消失。有一天我的腦海靈光一現,突然發現以下事實:

事實一:只要我持續成長,恐懼就不會消失。

只要我繼續向世界推進;只要我繼續拓展能力;只要我繼續為自己的夢想冒險犯難,我就會感受到恐懼。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就像珍娜和本書所有讀者一樣,我從小也認為要等恐懼消失後,才能採取行動。

「當我不再害怕……就……」大半輩子我都在玩這種「當……就……」的遊戲,結果發現這根本不管用。

這 可能不會讓你心服口服。因為我知道這和你閱讀本書前的心裡期待有落差。如果你像我的學生,在等我說出什麼深奧的大道理,然後讓你的恐懼神奇的消失於無形。

很抱歉,世上沒有這種事。另一方面,你不必因而感到失望,就當成是一種解脫,因為你不用再費盡心思擺脫恐懼。

恐懼是不會消失的。別擔心,只要你持續運用本 書的練習增強自信心,你和恐懼的關係會有戲劇性的改變。

在發現了「事實一」不久後,我又有另一重大發現,讓我的進步更上層樓:

事實二:擺脫恐懼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做你所恐懼的事情。

乍聽之下,事實二和事實一似乎相互矛盾,實際並非如此。

對所害怕的特定情況,只要我勇敢面對,恐懼就會消失。「去做」在先,恐懼消失在後。

我可以用我在攻讀博士學位時,初次執教鞭的經驗作說明。

當時我的年紀與學生相若,所教的課程是「老化心理學」(psychology of aging)──老 實說,我並不是非常有把握。

上第一堂課之前,我怕得要死。

上課前三天,我的胃非常不舒服,像在坐雲霄飛車。

這堂課只有一小時,我卻花了八小時備課。

我的筆記足以上三堂課。

儘管有充分準備,恐懼並沒有消失。

當要上第一堂課的時間到來,我好像被送上斷頭台。

當我站在學生面前,心臟跳得很快,雙腿不斷發抖。

但我 總算熬過第一堂課──也不特別期待下星期的課。

謝天謝地,第二堂課容易許多(否則我不可能會步入教職生涯)。

我開始記住班上學生的臉孔,逐漸叫得出他們的名字。

第三堂課比第二堂課更入佳境,我放鬆了許多,而且能按學生的反應調整授課節奏。

第六堂課之後,我開始期待站在講台授課。

我和學生的互動既刺激又有挑戰性。

有一天,當我走進曾讓我萬分恐懼的教室,我發現心中已不再害怕。

我的恐懼已蛻變成甜美的期待。

在教過幾門不同的課之後,我不再需要厚厚的筆記就能自信的走進教室。

最後,我手上只拿一張課程大綱就能上課。

我發現自己的進步,我感受自己的恐懼,但還是放 膽去做。

結果,我擺脫了對教學的恐懼。

當我的系列課程躍上電視螢幕,我又開始感到恐懼。

但我還是硬著頭皮「去做」,後來也逐漸克服上電視的恐懼。

就是這樣而已。

我以前常自欺欺人,用「當……就……」作藉口敷衍了事,這與自信相關。

「當我感覺好一點,就會去做。」這是對現實順序的另一種混亂。

我一直覺得如果我能改善自我定位(self-image),恐懼就會消失,我就能有所成就。

但我根本不知道要如何改善自我定位,或許要等我更成熟或更聰明,或透過別人的回饋,或等讓我滿意的奇蹟出現。

我還買了一個刻有「我很棒」的皮帶扣,想藉著滲透找到「我很棒」這種感覺。

也許年紀、別人的回饋、皮帶扣,或多或少會有幫助!

然而真正能看出明顯效果的是成就感──我擊倒恐懼,放膽去做所產生的成就感。

事實三:使自己自我感覺良好的唯一方法是,勇往直前,放膽去做。

你必須先「放膽去做」,然後才會對自己感到滿意。當你做完一件事情後,不只恐懼感會消失,也會帶來另一個好處──進一步增強自信心。

但這是可以預見的,當你對某事駕輕就熟之後,就會擺脫恐懼,這會使你對自己的自我感覺良好,然後能夠再制定新的目標,迎接新的挑戰。當你接受新的挑戰,恐懼又會再次出現。

當初我為了要征服恐懼,參加了許多工作坊和研習會,從這些課程中我學到一個道理,讓我的自我感覺更好:

事實四:不只是我,每個人在不熟悉的領域裡都會感到恐懼。

我告訴自己:「你的意思是,我羨慕那些能毫無懼色邁開人生腳步的人,事實上也會感到害怕嗎?為什麼沒人告訴我?」

也許我從沒自問這個問題!我以為自己是唯一會害怕的人。當我發現自己並非是唯一後,就釋懷許多。原來,全世界的人都與我為伴。

許多年前,我在報紙上讀到一篇文章,主角是看似毫無所懼的紐約前市長艾德‧柯克(Ed Koch)。

文章內容提及,柯克市長為了公益不得不跟百老匯歌舞劇團學一段踢踏舞。他的踢踏舞老師表示,這位市長怕得要死,真叫人難以置信!

他經常面對憤怒的群眾;曾作出攸關數百萬人生活的決策;在市長選戰時,面對許多批評和責難……,他居然害怕跳一小段踢踏舞!

但如果你明白這個恐懼事實,市長的恐懼就不值得大驚小怪。踢踏舞對他而言是一項新的挑戰,他當然會感到害怕。如果他不斷練習並熟悉舞步,恐懼就會消失,他的自信心自然就會增強──他又有另一件事蹟可以引以為榮。

這就是恐懼的運作機制,每個人都不例外!同樣身為人類的我們,都有著共同的感受。連恐懼也不例外。

在報章雜誌、書籍和電視上,有許多類似艾德‧柯克的例子。在你發現這個恐懼事實之前,你可能聽過、看過或讀過類似的故事,但卻沒有注意到背後的作用原理。

你可能很少把其他人的經驗──尤其是名人軼事──跟自己的生活經驗連在一起。你可能覺得他們很幸運,因為他們勇於超越自己。

事實並非如此!他們也必須先破除恐懼的阻力,才能造就自己的成就……而且他們還是要不斷克服恐懼。

不論是有意或無意,所有成功克服恐懼的人,都明白本書所要傳達的道理:你必須先感受恐懼……然 後才能放膽去做。我有個朋友,事業做得非常成功,他白手起家,一直抱持著「化阻力為助力」的態度創業。

有一天,他聽到我所開的課程名稱,點頭稱是道:「我 想我就是用這種方式生活,但我沒意識到自己特意這麼做。

我想我不是不害怕,只是我從不讓恐懼阻撓我在取得成功時必須付出的冒險。即使感到恐懼,我還是一直 想辦法,勇往直前。」

如果你還未能有效征服恐懼,可能是你還沒學會恐懼事實,從而把恐懼視作退避的訊號,而非勇往直前的綠燈。

你可能會陷在我提過的「當……就……」的圈套之中。你的當務之急,是重新訓練思考,才能逃離自設的陷阱。

重新訓練思考的第一步驟,就是每天大聲朗誦十次這些恐懼事實,要持續一個月。很快你就會發現,改正錯誤思考模式需要反覆背誦。

只是知道這些恐懼事實還不夠,還要一直灌輸並成為你的一部分──直到你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並且朝著目標邁進,而非退縮。

在後續的章節,我會更詳盡解說為什麼需要反覆背誦。現在請先相信我,一次又一次的複誦這些恐懼事實。

但在你開始之前,我想增加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恐懼事實。你可能會自問這種問題:「我為什麼要接受冒險所帶來的不適?為什麼我要改變生活方式呢?」

奧修談恐懼與觀照

每當恐懼出現的時候,永遠記住,不要逃,那不是解決之道。進入它。如果你害怕黑夜的話,就走進黑夜,那是克服它唯一的方法。那是超越恐懼唯一的方法。走進黑夜;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等待著,獨自坐在那裡,讓黑夜做自己的事。

你害怕的話,就發抖好了。讓顫抖發生,但是告訴黑夜:「你儘管做你的事,我就在這裡。」幾分鐘之後,你會看到所有的一切都平靜下來。黑暗不再是黑漆漆的, 它已經開始發光。你會享受它。你可以觸摸它---它天鵝絨般的靜謐,它的浩瀚,它的旋律。你能享受它,你會說:「我以前真傻,居然害怕這麼美的經驗!」

每當恐懼出現的時候,絕對不要逃避它。否則那會變成一個阻礙,你的本質將永遠無法在那個向度上成長。事實上,你從恐懼會得到許多提示。那些就是你所需要前 進的方向。恐懼只是一個挑戰。它在召喚你:「來吧!」你的生命裡有許多恐懼的區域。接受那個挑戰,深入它們。永遠不要逃避,永遠不要做懦夫。有一天,你會 在每一種恐懼的背後找到寶藏。這樣你才會變得更豐富。

要記住所有活著的東西都會讓你恐懼。死掉的東西是不會讓你恐懼的,因為它們沒有挑戰性。

放鬆和觀照

當你害怕的時候,放輕鬆!接受恐懼存在的事實,但不要對它做任何事。不要去理它;不要去注意它。

只要觀照你的身體。你的身體不應該緊張。如果身體不緊張,恐懼自動就會消失。恐懼會在身體裡面創造出一種緊張的氣氛,讓它可以在裡面扎根。如果身體放鬆, 恐懼一定會消失。一個放鬆的人不會被嚇到。你嚇唬不了一個放鬆的人。就算恐懼出現,它會像波浪一樣來來去去;它不會落地生根。

恐懼就像波浪一樣來來去去,你不受它的影響,這樣是美的。要是你讓它在你裡面開始扎根,茁壯,就會形成腫瘤,像癌細胞一樣擴散。那麼,它將損害你的內在。

因此,每當你害怕的時候,要注意一個重點,身體不要緊張。試著躺在地上,放鬆---放鬆是恐懼的解毒劑---恐懼會來來去去。你只要看著它。

那個觀照應該是平淡的。你接受它就是這樣。今天很熱;你能怎麼辦?身體在出汗;你得去經歷。等到夜晚來臨,就會吹起一陣清涼的微風。所以,只要觀照它,放輕鬆。

一旦你抓到了那個訣竅---你很快就會發現,當你放鬆下來,恐懼就不會再跟著你了。

幸福就是不恐懼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開店鋪的人天亮時打開大門,不會想到是否有政府軍或叛軍或飢餓的難民來搶劫。走在街上的人不必把背包護在前胸,時時刻刻戒備。睡在屋裡的人可以酣睡,不擔心自己一醒來發現屋子已經被拆,傢具像破爛一樣丟在街上。

到雜貨店裡買嬰兒奶粉的婦人不必想奶粉會不會是假的,嬰兒吃了會不會死。買廉價的烈酒喝的老頭不必擔心買到假酒,假酒里的化學品會不會讓他瞎眼。

小學生一個人走路上學,不必顧前顧後提防自己被騙子拐走。江上打魚的人張開大網用力拋進水裡,不必想江水裡有沒有重金屬,魚蝦會不會在幾年內死絕。

到城裡閒蕩的人,看見穿著制服的人向他走近,不會驚慌失色,以為自己馬上要被逮捕。被逮捕的人看見警察局不會暈倒,知道有律師和法律保護著他的基本權利。已經坐在牢里的人不必害怕被社會忘記,被歷史消音。到機關去辦什麼證件的市井小民不必準備受氣受辱。

在秋夜寒燈下讀書的人,聽到巷子里突然人聲雜沓,拍門呼叫他的名字,不必覺得大難臨頭,把所有的稿紙當場燒掉。去投票的人不必擔心政府作票、總統作假。

幸福就是,從政的人不必害怕暗殺,抗議的人不必害怕鎮壓,富人不必害怕綁票,窮人不必害怕最後一隻碗被沒收,中產階級不必害怕流血革命,普羅大眾不必害怕領袖說了一句話,明天可能有戰爭。

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水果攤上仍舊有最普通的香蕉。市場里仍舊有一籠一籠肥胖的活雞。花店裡仍舊擺出水仙和銀柳,水仙仍然香得濃郁,銀柳仍然含著毛茸茸的花苞。俗氣無比、大紅大綠的金橘和牡丹一盆一盆擺滿了騎樓,仍舊大紅大綠、俗氣無比。

銀行和郵局仍舊開著,讓你寄紅包和情書到遠方。藥行就在街角,金鋪也黃澄澄地亮著。電車仍舊叮叮響著,火車仍舊按時到站,計程車仍舊在站口排隊,紅 綠燈仍舊紅了變綠,消防車仍舊風風火火趕路,垃圾車仍舊擠擠壓壓駛進最窄的巷子。打開水龍頭,仍舊有清水流出來;天黑了,路燈仍舊自動亮起。

幸福就是,機場仍舊開放,電視里仍舊有人唱歌,報攤上仍舊賣著報紙,飯店門口仍舊有外國人進出,幼兒園裡仍舊傳出孩子的嬉鬧。幸福就是,寒流來襲的深夜裡,醫院門口「急診室」三個字的燈,仍舊醒目地亮著。

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在晚餐的燈下,一樣的人坐在一樣的位子上,講一樣的話題。年少的仍舊嘰嘰喳喳談自己的學校,年老的仍舊嘮嘮叨叨談自己的 假牙。廚房裡一樣傳來煎魚的香味,客廳里一樣響著聒噪的電視新聞。

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 張椅下。

幸福就是,頭髮白了、背已駝了、用放大鏡艱辛讀報的人,還能自己走到街角買兩副燒餅油條回頭叫你起床。

幸福就是,平常沒空見面的人,一接到你午夜倉 皇的電話,什麼都不問,人已經出現在你的門口,帶來一個手電筒。幸福就是,在一個尋尋常常的下午,和你同在一個城市裡的人來電話平淡問道,「我們正要去買菜,要不要幫你帶雞蛋牛奶?你的冰箱空了嗎?」

幸福就是,雖然有人正在城市的暗處飢餓,有人正在房間里舉起一把尖刀,有人正在辦公室里設計一個惡毒的圈套,有人正在荒野中埋下地雷,有人正在強暴 自己的女兒,雖然如此,幸福就是,你仍舊能看見,在長途巴士站的長凳上,一個嬰兒抱著母親豐滿的乳房用力吸吮,眼睛閉著,睫毛長長地翹起。

黑沉沉的海上, 滿綴著燈火的船緩緩行駛,燈火的倒影隨著水光蕩漾。十五歲的少年正在長高,臉龐的稜角分明,眼睛清亮地追問你世界從哪裡開始。兩個老人坐在水池邊依偎著看 金魚,手牽著手。

春天的木棉開出第一朵迫不及待的紅花,清晨四點小鳥忍不住開始喧鬧,一隻鵝在薄冰上滑倒,冬天的陽光照在你微微仰起的臉上。

下屬的恐懼/來自於上司的不信任

「恐懼」不是管理學的常用詞彙,且聽起來太過戲劇性。但在現實中,卻有許多讓人恐懼的狀況,也經常是大家決定打安全牌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因。在企業裡 工作的人必須考量許多利害關係,他們可能會擔心他們的成功、安全、聲譽與自尊。人們往往討厭風險,因而聽命行事。這對委託責任與被要求接受的雙方,都會造 成問題。

管理階層最恐懼的事情之一就是放手,因為在授權給別人做決定的過程中,放手的人放棄了權力,卻沒有放棄承擔責任。對許多非威權主義者的人來說,這麼做還滿 令人提心弔膽的,因為這表示要信任下屬。如果你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一直認為領導就是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得比下屬更好,就很難把領導者的任務當成讓部下把工 作做得比任何人都好,並承認他們可能比你更清楚該如何做好這些工作。放手很難,但能帶來很大的回報。

放手主管更有時間工作

解決這種恐懼的辦法,就是創造各種可以監控的環境,讓你測試應該對別人付出多少信任。這種情況曾經發生在一位領導者身上,他在英國一家經營連鎖酒吧和餐廳的公司,負責公司的資產部門。他們在威爾斯的一家酒吧發生火災,因此他半夜接到區域經理打電話來,報告這個意外。

[參考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sgZx0LKBSE9Og9JB3r5MJdMPnfjG/article?mid=10917

http://toprachel.blogspot.tw/2011/03/blog-post_03.html

http://tw.aboluowang.com/comment/2012/0909/-24902.html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content.aspx?a=W201108014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