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30原建20120627新增)孔雀魚原產於南美洲北部的小安吉魚群島學名為Poecilia reticulatus(俗名為Guppy為英國的植物學家賈各梅爾-克比所發現故以其姓氏Guppy為名)

孔雀魚屬於卵胎生”魚將魚”...公魚將生殖器(棒棒)放到母魚體內完成體內受精.儲精然後待魚卵成熟再生產出魚卵於體外孵化出仔魚此種繁殖方式小魚一出生就有覓食及躲藏的本能故提高了仔魚的存活率但親魚會有捕食幼魚的行為.

孔雀魚的棲身水域從淡水到汽水水域(河海口交接處)水溫的適應度從15度到30度C於19世紀被引進歐洲再經由貿易被引進到東南亞等等熱帶及亞熱帶水域以作為抑制瘧疾的利器(臺灣日據時代引進的大肚魚)如此被廣泛的飼養因此他们的喜好者廣布於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東南亞等地.

再加上孔雀魚其易繁殖易改良基因的上多變性孔雀魚因而被稱為百萬魚更有養魚始於孔雀魚終於孔雀魚之稱.

■ 孔雀魚?
孔雀魚,俗名為GUPPY。在西元1886年時,由英國的傳教士Robert John Lechnere Guppy,由南美洲的小島帶回了一群不同形態的小魚,贈予英國大英博物館,為紀念他,於是就以GUPPY便為此種魚的英文俗名,GUPPY之名在歐洲大陸便流傳開。而當GUPPY引進亞洲時,由於其尾鰭大而炫麗,有如孔雀,於是大家便稱之為"孔雀魚",也有人稱之為百萬魚、彩虹魚。
孔雀魚學名:Poeciliareticulata
分類:鯉齒亞目、花鏘科

■ 孔雀魚原產地
中南美洲(委內瑞拉、圭亞那和巴西等國),現在市面上所見到的孔雀魚,則是世界各地熱帶及亞熱帶的混合種。

■ 體型
體長可以大到約6公分,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水質要求不高,且不管是大型的五尺缸或小型的一尺半缸,均可適應良好,但是小型缸內的孔雀魚大小大約只能大到2~3公分。雄魚體型比雌魚小,但雄魚的體色較雌性鮮豔許多,尾鰭和身體之比例也較大。

■ 性別
仔魚無法分別,魚齡約一個月左右才分的出。孔雀魚分辨性別超簡單,雄雌主要分別在於雄魚的臀鰭呈棒狀,雌魚的臀鰭呈扇形。另外雄魚體色較鮮豔尾鰭較大,雌魚體色比較單調,體型較大。

■ 生命週期
孔雀魚生命世代短,大約只有半年到一年的壽命,因此其生殖速度快,且在母魚身體有特別的構造,可以有短暫儲精的能力。

■ 繁殖方式
孔雀魚為卵胎生魚種(卵在體內受精,受精卵保留在母體內,靠卵本身的卵黃供給營養發育到小魚時才生出來...),雌魚在交配兩週後,腹部漲大出現黑色胎斑,即為生產前兆,雌魚產子時間約半小時,多數在傍晚或黎明完成產子,孔雀子魚一離開母體即有活動覓食能力,由於成魚會吃子魚(尤其是在擁擠與食物貧乏的環境...),孔雀子魚常常一生下來就必須逃難躲避成魚的攻擊。

■ 繁殖週期
孔雀魚的繁殖週期在環境適合時,約每個月可以繁殖一次,且一胎的產量約在15到100隻小魚(我個人的經驗一胎頂多只有10幾隻而已-__-"...)。而小魚在養殖3到5個月之後,又具有生殖能力,可以再繁殖下一代。

以單養孔雀魚且公母魚同養的環境底下,約維持溫度在25度時,約24到30日便可有一次的生產期,每次生產數量由十多條到數百條稚魚。孔雀魚體色與尾鰭上不同色彩的表現,均由顯性與隱性基因的配種控制,如何經由選魚配種創造出新的改良種,深深吸著孔雀魚的愛好者。

■ 繁殖注意事項
由於孔雀母魚會吃自己生下的子魚,因此一般市面上有販賣所謂的「繁殖箱」,通常是內掛在水族箱中,我個人建議不要使用此類狹小的繁殖箱,因為太過狹小母魚容易死亡!最好改用兩種方式:

多種植水草(我個人都放一團莫絲,之後再將子魚撈出隔離在另一缸)
另外以小缸子作為配種與繁殖箱,裡面僅放置2~4隻公、母魚作為配種於繁殖,同樣缸子裡最好也放一團莫絲。
◇ 有些人會把待產母魚放於密植水草缸,生完後撈出母魚。

■ 水溫
18℃~30℃,最適宜的飼養水溫22℃~26℃。
水溫低於18℃時體色會較淡,活動力變差,易生病。如果懶於換水,水黴、立鱗、腹水等疾病都將接踵而至。
夏天高溫時(30℃↑),很容易發現孔雀魚的脊椎彎曲,尤其是母魚,愈大的母魚愈容易發生,主要是鈣的代謝出了問題,年齡、體積愈大的孔雀魚,新陳代謝愈容易產生問題。鈣一直不斷地流失,脊椎就會不停的彎曲,直接影響最大的是內臟,壓迫內臟造成魚隻生存的困難。解決之道只要溫度下降就可以了。風扇、冷氣機、冷卻機都是降溫的器材。除此之外,還有一有效的方法:常換水,最好每日都能換水一次,保證魚隻健康百病不侵、色澤光鮮亮麗。

■ 水質
孔雀魚來自河與海交界之處,屬於汽水域,對於鹽分的適應力很強,從低鹽濃度到高鹽濃度,適應上應無問題。孔雀魚比較喜歡在弱鹼性的水域中生存,而台北的自來水約是PH7.2左右,偏弱鹼性,相當適合繁殖孔雀魚。
◇ 酸鹼度=6.5~7.5

■ 飼養特色
個性溫和活潑,會吃些藻類但不會咬爛水草,適合飼養於水草缸,許多孔雀魚玩家飼養於小的裸缸,方便分類配種,可與其他個性溫和的魚種混養。

■ 仔魚飼養
飼料、水質、光線與環境,會影響色彩鮮麗程度。
在弱鹼性的水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綠藻水",含有小圓藻的綠藻水。將小仔魚飼養於綠藻水中,每日餵食豐年蝦或小水蚤(水狗),仔魚長得快且漂亮,尤其是公魚,身上會有特殊光澤。

如果無法弄到豐年蝦,不妨用營養高且均衡之專用飼料餵食,也是方便有效益。如果嫌專用飼料太貴,也可用一般魚飼料餵食,也是能養大,但顯示不出鮮麗之色彩。也可以用白煮蛋之蛋黃餵食,但餵食量要注意不然會污染水質。

■ 系統維持
◇ 嚴格篩選仔魚,美醜分離。
◇ 近親繁殖幾代後基因會弱化,要用不同系來交配以維持好的基因。

■ 買魚注意事項
首先看魚缸的清潔乾淨,不要有其他魚屍體,不要有病魚。要挑亮麗且活動力強的雄魚,稍微小一點尾鰭還沒完全展開最好,尾鰭完全展開之成熟雄魚雖美但也差不 多快老化了。雌魚體色大多單調無色,尾鰭為其品系選擇重點,尾鰭最好呈現完整之色系,有色系不勻會影響子代,雌魚可以挑體型較大但仍有活力、脊椎挺直的。 如果只有一個缸子,最好只買同一種品系孔雀魚,若不介意混種也無妨。
◇ 最佳魚齡:公魚2個半月左右,母魚3~4個月左右孔雀魚新世紀。

■ 價位
由於人為的塑造哄抬,孔雀魚價差極大。
◇ 低價位:一尾10~20元左右...
◇ 高價位:一對數千元至上萬元...純種或特別調配出之比賽級魚種...

■ 其他...
★孔雀魚是所有觀賞魚中最容易繁殖的ㄛ★
因其飼養繁殖容易,非常適合作為入門魚。而其品系之發展與研究,如何配出自己希望的夢幻魚種,如何克服基因配種的難題,讓生出的小孔雀魚具備自己想要的特徵,則是養魚高手們想挑戰的。
孔雀魚基因突變率高,因此有許多品系。各品系間大多特色明顯,有各種色系、金屬色澤以及各種圖案花紋(如草尾、馬賽克、蛇紋),魚鰭的變化也有劍尾、緞帶、蕾絲等等。
只要有良好的配種控制,可培育出各式各樣美麗的孔雀魚,然而若沒有好好控制品種,混養各品系,繁殖到2、3代以後可能會變醜...

參考 http://www.dk101.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68597&extra=page%3D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