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4原建20120228新增)檢視上市櫃公司經營績效,一般必看「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等4大表,而且會先從「損益表」中找線索,因為損益表最能看出一家公司的獲利能力,像是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每股盈餘(EPS)等獲利指標均能在損益表中找到。

3道公式算出合理價 趁修正撿便宜好股

溫國信是巴菲特價值投資法的信徒,他的投資術不怕指數大漲或大跌,只要輕鬆定義出個股便宜、合理、昂貴的3個界限,股價漲就賣、跌就買,所以指數波 動愈大、賺錢機會愈多。溫國信認為,惟有這種方法才能夠在股市獲取穩定的收益,也可以克服追高殺低、造成蝕本的傷害。

溫國信依照他自己十餘年的投資經驗, 列出一籃子的好股票,稱為「倉儲股」,再用5年平均股息為根據,計算出每一檔股票「便宜」、「合理」、「昂貴」的價格,每一次的買或賣都可以進出有據。

名詞解釋_倉儲股 [ 隱藏 ]

溫國信會列出長期觀察個股名單,稱之為「倉儲股」。從台灣50及台灣中型100成分股 裡,剔除科技股、景氣循環股,再找出過去5年平均股息高、配息穩定的公司,通常是各產業龍頭,再搭配自己有特殊觀察的公司,比如具穩定現金流入、高毛利、 獨占優勢者,但這些公司也須符合以發放現金股利為主的特色;以股息殖利率選股法,占倉儲股的8成,另外2成是成長股、景氣循環股各一半,前者以股東權益報 酬率、後者則視產業循環周期為主要篩選標準。

利用股息殖利率挑雪球股  必須避開5項錯誤

今年雖有歐債危機等國際股市變數存在,但溫國信認為,只要能秉持「在物美價廉時出手」的原則,就可以控制風險;尤其是用股息殖利率的角度選股,即使 買進股票後短期被套住,每年仍有股息收入可賺取,所以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不敗策略。以他為例,過去6年即使歷經金融海嘯,他的平均年報酬率仍超過 15%,他說:「我的獲利並非跟飆股比,只要比定存強很多就可以了。」

溫國信提醒,使用這套現金股息殖利率的選股法時,有5項錯誤不能犯:

1.把股票股利加進來計算:因為多數公司股本膨脹後,獲利無法以相同比例增加。

2.計算殖利率時只採用1年的資料:往前推算3~5年,才不會因為單一年度股息特別好而被吸引,落於「草率」。另外,例如某公司因賣土地造成其中一年的股息特別高,這種特殊狀況也要排除。

3.未注意配合基本面、轉投資事業等其他資訊:例如有些優質傳產企業仍轉投資DRAM廠,獲利就被拖累。

4.忘了排除景氣循環股:因為這類產業年度獲利起伏大、甚至會出現虧損,因此股息發放並不穩定,長期持有很難有穩定的收益。

5.未把成長股納入:這類股票因未來具成長性,可以容許稍低一點的股息殖利率,但必須具備高股東權益報酬率的特色才行。

利用平均股息回推便宜、合理、昂貴股價
一檔股票到底是便宜還是貴,溫國信簡單算法如下:

便宜價》

溫國信希望股票都可以替他帶來6.25%的殖利率,計算股息價格倍數:1÷0.0625=16
➔5年平均股息×16倍=便宜價

合理價》

依照巴菲特的定義,股息殖利率5%屬於合理,計算股息價格倍數:1÷0.05=20
➔5年平均股息×20倍=合理價

昂貴價》

依照溫國信的經驗,股息殖利率在3.125%時已算昂貴,計算股息價格倍數:1÷0.03125=32
➔5年平均股息×32倍=昂貴價

寧錯殺不攤平  股市犀利的短線安全操作術

(1001128 Smart智富160期)周亞瓊,61歲,國中畢業就到機車廠當熔接女工,再到補校念完高職,年輕時勤勉刻苦攢錢,存到100萬元,不料一場失敗的婚姻讓她花盡積蓄,連離婚見證的2,000元代書費用,都還必須要向媽媽借。

每年投400萬進股市  所賺獲利轉進定存

但這沒讓她絕望,在人前忍淚,重返職場,從小公司的小祕書重新起步,換過多種工作,後來終於在貿易生意上賺了幾百萬元。

好景不常,1989年新台幣巨幅升值,貿易生意沒辦法再做了,周亞瓊看到當時股市行情很好,就拿出200萬元進入市場,開始專心學做股票,這一做就在股市裡待了22年。

前期,周亞瓊的投資路並非一路順遂,賺賺賠賠,結算後所剩不多,但最近10年領悟出短線投機、多空雙向的安全操作術,功力大為精進,每年只拿出400萬元進股市,但投資報酬率驚人,皆可以達到50%以上,所賺利得就轉進定存,安安穩穩的守住,現在已經擁有千萬身價。

即使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台股蒸發5,000餘點,一度崩跌到3,900多點,她卻能獲利1倍、狠賺500萬元。

而在今年8月股災時, 她做空綠能(3519)、茂迪(6244)等太陽能類股,依然能夠穩穩賺到1成多、近2成的獲利,不受股災影響。

為什麼股市表現很差的時候,周亞瓊一樣能在股市安穩投機獲利?在接受《Smart智富》密技團隊採訪時,她大方分享7個賺錢心法。

1. 持股不超過3天,獲利目標最多4%

能夠達到年投資報酬率50%以上,周亞瓊靠的是短線進出,手上持股最多不超過3天,每次獲利2%~4%就很滿足,累積連串的小賺,換來1年有50%的穩定報酬,而不要求單檔股票都要有高報酬獲利。

她寧可手上持有的是現金也不要是股票,每次的獲利所得也都轉入定存守住成果,因此周亞瓊不長抱股票,不打沒有把握的仗,不設好高騖遠的獲利目標,反而用連串的小賺創造出年投資報酬率50%的好成績。

身邊有朋友在低檔的時候買到宏達電(2498),在宏達電飆升到最高價的時候,詢問周亞瓊該怎麼辦?周亞瓊也是告訴朋友不要貪心,既然都已經買在低價位,現在就更應該賣,不要想著要長抱等除權。

周亞瓊說,「講難聽一點,叫老闆自己來預測股價都不一定準」,所以何必長抱股票?10檔裡面只要有一檔做錯,資金就會被卡住,對周亞瓊來說,還不如賣掉更快活。

2. 弱者續弱,做錯馬上認賠出場

在周亞瓊的投資守則裡,不管是做多還是做空,做錯一定馬上認賠出場,絕不將資金放在賠錢的股票裡。

她看到許多人只要一跌停就不想賣,甚至有許多散戶喜歡去買跌停的股票,周亞瓊並不贊同。

在她的觀察,一檔股票會弱勢只代表明天會更弱,絕對沒有反而要去買的道理。「我沒有踹他(指弱勢股)就很好了,還去買?絕對不會。」周亞瓊說。

有些投資人常常提到「逢低買進」的概念,周亞瓊認為只有放在真正品質很好的大公司,如台積電(2330)等,才有逢低買進的參考價值,但問題是要碰上這種很好的公司跌停板的機會很少,根本難以碰到。

沒主力、被主力棄守股  一跌停就脫手

因此一般沒有主力或被主力棄守的股票只要跌停,周亞瓊的說法是「那個是閉著眼睛都是要賣,不能留。」

而跌破買進成本的股票,並不見得一定要馬上脫手,因為也許還會有回升的機會,但是根據周亞瓊操作股市多年的經驗分析,只要一檔股票開始往下跌,而掛出去的賣價單下修價格,依然都還無法賣掉,就代表這檔股票拉回的機率不大,這種時候寧可掛市價認賠殺出,也不要持續持有。

3. 別奢望會反彈,愈靠近跌停愈要賣

「不對就是要砍, 愈靠近跌停愈要賣。」是周亞瓊的原則,如果跌停鎖死賣不掉,當連續跌停打開的那一天一定要賣,甚至掛市價去賣都可以。

許多投資人會認為那是要反彈的徵兆,但周亞瓊卻從自身過往的經驗中得知,「那個(反彈)根本就是讓你失去戒心」,此時一定要趁機賣掉,絕不戀棧,許多人看見股價終於打開跌停開始漲價,就更不會賣股票,但最後的結果就是漲了一點之後就隨即往下大跌。

能夠領悟到這個原則, 周亞瓊花了50萬元的代價。1996年,她買進偉運(2612,現已改名中航),最後以賠掉近50萬元出場。

「偉運是我虧得最慘的代表作」,周亞瓊說。即使已經進入股市7年,當時她仍然會聽信主力的明牌,從38元陸續融資買進偉運股票,3間號子(即證券公司)總共買了幾百張。

後來偉運一路漲到50幾元,當時這檔股票可是營業員間流傳的頭號明牌,不過股價到了50幾元後,就一直漲不上去了,這種情況讓周亞瓊開始感到不對勁,常常想著要出脫。

但是當時市場傳聞主力要軋空,因此周亞瓊就想,是不是要再等一等,直到有一天偉運忽然跌停板,周亞瓊發覺真的不對,馬上叫營業員用市價砍,但她一張 也沒有賣出。直到第3天跌停打開拉漲停,周亞瓊當天就把手上的偉運慢慢都賣掉了,趕快認賠殺光,還能賣到40元出頭左右的價位。

由於偉運是周亞瓊從38元開始慢慢向上融資買進持股,最後出場的價位則是落在40元左右,平均之後,周亞瓊只賠了約50萬元就出場。

但當時其他人看到第3天漲停,都以為即將要反彈回升了,就捨不得賣掉手中持股,但偉運從這之後,就一直跌到剩個位數。周亞瓊回憶當時一般散戶平均都賣在8元到12元那裡,相比之下她是賣在很高的價位。

有一位單親媽媽在綠能(3519)100年8月29日出現第一根跌停、股價62.4元時,問周亞瓊說該怎麼辦?她告訴那位單親媽媽隔天在開盤前趕快掛市價賣掉,不要想著要等回本。

果然之後綠能連跌停兩天,第3天才打開跌停,但第4天又開始往下跌,一路跌到現在剩下23元多,「這就像是偉運翻版嘛!」周亞瓊說。

4. 砍股要乾脆,以免剪不斷理還亂

周亞瓊說自己的個性是,如果知道一檔賠錢的股票沒賣放著,她的心思就會都放在上面,每天思考到底該怎麼辦才好,會一直糾纏不清,不如賣了心情反而很好,可以去做其他事情。

賣掉股票拿回的資金,無論是轉去投資其他賺錢的股票,或將現金轉定存,都比放在持續賠錢的股票還要好。

因此她形容操作股票就像談戀愛,一旦挑錯對象就要趕快覺悟,否則就會愈陷愈深,反而錯過其他好機會,「寧願說我跟你不好,我跟你切一切,去找別人就算了。」周亞瓊說。

很多人想跟周亞瓊學操作股票,最重要、也最難學的一課,就是「要捨得砍股票」。賺錢的股票要能見好就收,賠錢的股票要能快刀斬亂麻。

周亞瓊說,許多人如果手上沒股票,就比較能持中立思考,一旦進入市場之後,就會容易受到主觀感情影響、左右思想,遇上做錯的股票,常常會捨不得砍,期待它反彈回本的一天,反而最後賠得更慘。

5. 融資買一檔強勢股,練短線操作

曾有一位補習班老師希望跟她學習如何操作股票,周亞瓊教他用融資,但一次只買一張強勢股,練習操作短線,訓練自己的手感與敏感度。

很多人都覺得用融資做股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還有利息要支付,要股市菜鳥千萬不要輕易嘗試,但是周亞瓊並不認同這種想法。

她認為用融資操作,並不是為了要擴大信用,而是要運用融資買進,當日也可以賣出的特性,對於想要短線進出的投資人來說,才能更為靈活操作,況且一般投資人會因為融資有利息的壓力,反而使投資人更加小心,一見苗頭不對,閃得才快。

反倒是用現股買進的人,即使遇上弱勢股跌停,就會有「那就放著也沒關係」的心態,期待等它回本,而錯失抽身的時機。

6. 操作不順就減量,但不離場

操作股票沒有天天順利的,如果有一陣子都操作不順,那最好減量經營,以2011年底的行情來說,周亞瓊坦承最近真的很難操作,受到明年年初的選舉影響,利空不見得會跌,利多也不見得會漲,難以判斷行情走勢。

據周亞瓊的觀察,最近的成交量一直縮,就是因為「大咖」都作壁上觀,周亞瓊認為,以往的選舉會有選舉行情,今年碰上國際股市走空,來回拉扯下,反而 造成指數一直維持在7,000多點附近,難以預測行情走勢,「以前選前拉得還滿凶的,因為那時候沒有國際利空嘛,那最近就是卡著國際利空,他們也很難去 拉。」周亞瓊說。

但是即使如此,周亞瓊表示自己還是每天維持做股票,只是每張做少一點把量減少,才能一直維持手感跟敏感度,「不做也不行啊!不做你會自然而然都不想動。」周亞瓊說道。

7. 以重量級股當多空指標

像台積電(2330)、鴻海(2317)、宏達電(2498)、聯發科(2454)等這種比較具有代表性,平常業績也都很不錯,法人也都會以他們做多單的,這些都是必須要參考的指標股。

如果連這些股票也一直在破底,其實投資人自己心裡就要有數,對於未來的行情走勢,就不能樂觀看待。

周亞瓊說:

1. 很多人都是套牢才會想要去除權,有這種想法的人(指特別長抱股票等待除權),我覺得他「頭殼壞去」。

2. 市場都熱中某種題材時,反市場去想是對的,但若股票在盤整,用反市場想不見得會對,為什麼?它在一半,誰知道它往哪邊?

3. 決定要賣的股票,我不管我的價錢賣得對不對,我都先賣,如果它前一天跌停,隔天開盤前我就用市價掛單去賣。

4. 做不好的時候,一張、兩張我也在動,因為我一定要做手感,你愈不動,等到真的行情來,你也不會動,因為你已經習慣不動了。

零股撿便宜法》盤後低價買進,進可攻退可守

化零為整術 積小錢變大錢

參加除權,一旦配到的是百位數、十位數甚至個位數的零股,你會怎麼處理呢?放著不管它,每年繼續配股或配息;還是在股市交易盤後隨便掛個價,只求能賣掉就好?

和大部分散戶的處理方式不同,歐伯伯會先從市場買回別人賤價拋出的零股,補成整張之後再賣出,因為「零股,買比賣容易!」他分析,零股數量雖然少,但學問大,而且進可攻、退可守,只要抓到竅門,積少成多,一樣能幫你滾出大錢。歐伯伯口中零股買賣的訣竅有哪些?

訣竅1》股子絕不單獨賣 湊成整張再賣出

歐伯伯回憶,他曾經掛單賣出除權配得的股子共100股,結果只成交2股,而「手續費就要20元,等於全部送給券商」。有了這次的經驗,他發現,「買進零股,比賣出零股容易」,善用這個規則就有賺錢機會。

因為上市、櫃公司每年都會配發大量股票股利,也就是投資人稱的「股子」,使得零股供應量多,但會從市場上買零股的人相對較少。過去,在零股還未公開 撮合交易的年代,市場投資人習慣用打9折的價錢賣出零股,讓收購者賺點「跑腿費」。現在,雖然有盤後零股交易時段,但多數人還是習慣掛低價賣出,只求出清 就好,這使得零股最後撮合出的價格,通常略低於當天收盤價。

Tips_零股交易5個小知識

要買賣零股,你必須知道5個小知識:
①交易時段:當日盤後13:40~14:30。
② 可委託掛單時間:零股交易時段結束前,即每天14:30分前。
③委託方式:以股為交易單位,可定價或市價掛單。
④ 成交價格:當日14:30後以集合競價方式一次撮合成交,範圍在前一日收盤價漲跌幅7%內。
⑤ 成交順序:依價格優先原則,同價位之申報,依電腦隨機排列方式決定優先順序。

Tips_收盤後掛外盤價買進 

由於零股的撮合是採集合競價,所以歐伯伯建議,若要買進,可等到收盤後,以個股收盤的 「外盤價」去買零股,如此買到的機率甚高。雖然盤中任何時段都可以掛單委託買進零股,但歐伯伯提醒,有些小型股的零股交易非常清淡,如果在盤中就委託營業 員幫忙買進,會出現價錢設太高,買到比收盤價還貴的情況,一定要避免。

了解這個背景後,每年參與除權息股超過200檔的歐伯伯,決定反向操作,假設手上配得420股的股子,他會到市場撿大家丟出的便宜貨,折價買進580股,補成一整張後,再於正常交易時段賣出。「雖然每筆差額看來是小錢,長期累積也成大錢。」他認真的說。

訣竅2》盤中買不到的好股 盤後掛單買零股

歐伯伯用基本面選出好股票,經常出現還沒買進,就突然起漲。因為不願用市價(即漲停價)追買股票,因此,他會等到收盤後,掛單買進500股。「你不要小看這半張、半張買,一樣可以參與上漲呀!而且我買零股的價格通常比收盤價低,比多數人買得都便宜。」他說。

用這方法,歐伯伯常常連續2天各買進500股,湊成一整張後的成本,比直接買一張還便宜。

訣竅3》想賣零股 盤中可以先融券放空

大家習慣在零股交易時段才賣出零股,歐伯伯卻有盤中賣出零股的招數——先融券放空一張,這是他極少會用到信用交易的情況,等收盤後再補進零股差額。

歐伯伯解釋,如果一檔股票開高,而你當時推測尾盤股價可能收低,就可以用這一招處理。

比如說,你手上有一檔股票500股,你看個股漲不動了,就先融券放空一張,把你賣出的價格鎖定,這樣操作彈性就變大,你可以選擇在收盤前就回補融 券、先賺到價差,或是等到收盤後,再買500股零股回來湊成一張做「現券償還」。如此操作雖然手續費可能較高,但絕對比盤後折價賣出零股要划算。

名詞解釋_現券償還 

指融券放空者直接以股票還給證券商,證券商會將客戶融券時付出的擔保品及保證金還給客戶。

幾乎所有券商都設下單筆手續費最低20元門檻,包括零股交易也一樣。因此,市場很多「老師」教股市新手,從買零股開始慢慢存股票,一次買個10、20股都沒關係,但歐伯伯卻認為這個方法不對,因為這樣交易費用占比太高,長期下來成本墊高,獲利就變少。

比如你買進台積電50股,以9月16日收盤價71.1元計算,成交金額僅3,555元,20元手續費占交易成本就達千分之5.6,是一般交易手續費千分之1.425的4倍。

71.1元×50股=3,555元
20元÷3,555元=5.6‰(約為1.425‰的4倍)

那麼每筆交易要多少錢才划算呢?我們用20元去除以千分之1.425,得出1萬4,035元;再以71.1元的台積電為例,零股交易每次至少要買到198股才合算。

20元÷0.001425=1萬4,035元
1萬4,035元÷71.1元≒198股

新台幣急升 如何投資操作

新台幣急升,使市場人心惶惶,不少投資人頻頻質問以美元計價的海外基金該怎麼辦?針對新台幣升值影響投資的4大問題,建議意見如下...

Q1:銀行是用什麼價位為美元計價基金換匯?

李先生見到電視新聞報導,央行每天都力守最後一盤的新台幣匯價,去年12月幾乎都在30.5元附近,今年1月中旬前也守在29.5元,他手上基金又沒有贖回,銀行給的對帳單不是依照每天收盤價位嗎?

A:國泰世華銀行表示,因為央行守住最後一盤的價格,一般銀行根本沒辦法交易到,現有的基金申購、贖回,也都是用市價交易,為了讓客戶能夠理解手上美元部位真實的價值,幾乎每一家銀行用對帳單結算當月最後一個交易日,美元交易最後一盤掛出的買盤價格作為基準,來製作客戶對帳單。

所以客戶看到的對帳單,就是以市場真正能夠成交的美元價格來反映,以2010年12月31日為例,實際價是29.1元左右。那麼要申購、贖回美元計價基金時,銀行又是用什麼價格當作基準呢?

1.設定用新台幣定期定額扣款申購基金者:

在你設定扣款日的當天,銀行信託部會統合當天所有基金申購總額,報請財務室在當天下午3點30分~3點50分進場敲進美元,再優惠3~4分給客戶(各家銀行優惠額度不一)。

2.用新台幣單筆申購者:

若是在匯市交易時段,以銀行掛出的匯價,優惠3~4分;若是匯市交易已收盤時,隔日銀行會在上午10點30分~11點進場敲進美元,再優惠3~4分。

3.基金要贖回、且換回新台幣:

在付款日當天,銀行同樣是以上午10點30分~11點的價格進場去交易,再優惠3~4分。約下午2點客戶就可以看到錢入帳了。

Q2:買新台幣計價的海外基金就能規避匯率風險嗎?

李先生想到,既然換美元去買海外基金要承受匯率風險,那麼買新台幣計價的海外基金,就可以承受的匯率壓力較小,這是對的嗎?

A:因為匯率問題就考慮買新台幣計價的海外基金絕對是大錯特錯的觀念!海外基金的投資標的原本就是以外幣計價,基金業者在投資時,還是要把新台幣換成外幣去投資,不可能因為基金本身以新台幣計價就可以規避換率的問題。買台幣計價的基金遇到台幣升值,基金的漲幅一樣也會被壓抑。

至於定期定額美元計價投資海外基金的人,朱岳中建議,降低匯率風險的最好方法就是我們自己開立外幣帳戶、自己選擇合適的價位,一筆投入買美元,這樣就不需要每次申購及贖回基金時,就要換來換去。這樣一來,既可降低匯差損失,想要把美元換回新台幣時,又可以自己再選擇較適合的價位轉換,一舉數得。

Q3:新台幣還會大幅升值嗎?現在能進場買美元嗎?

新台幣近期的盤中價格已經來到29元附近了,那麼我們可以進場買美元嗎?

A:依照各家外國投資機構的預估,2011年底新台幣兌美元的匯價大約是28~29元之間,幾乎沒有人認為新台幣會失守28元,且多數認為到第2季之後,新台幣升值的態勢就會減緩。因此多數的理財專家都認同,現在就是進場買美元的好時機。

▲新台幣不會失守28元

除了投資行為對美元的需求外,家庭若要增加美元資產的部位,現在也是一個好時機,像是計畫讓小孩長大能夠到美國留學的、或是有移民計畫者,大概把美元部位拉高,有3~4成都是合理的水位。

而資產派餅中完全沒有美元部位的人,像是剛踏入理財領域的新手,現在則是很好的機會,可以把自己資產5%~10%開始買美元。畢竟你現在進場買美元的價格,比過去13年進場的人都來得便宜!

▲新台幣匯價創13年來新高

不建議美元資產就好比買股票,你雖然想買到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但能如願的人還是非常少,所以在相對低的價位開始分批布局,才是務實的策略。今年第1季就是不錯的買點,投資人可以分3次或是6次,每次間隔半個月或1個月,選擇當天新台幣盤中升值幅度較大的時候執行買進,工作忙的人可以請理專代勞,請他大概在月中或是月底時幫你觀察,看到好的價位就通知你。

Q4:新台幣升值對哪些股票是利多?哪些是利空?

新台幣急升,除了影響我們個人的美元資產,上市公司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在投資股票上,要如何才不會踩到會出現匯損地雷的公司?

A:以股票族群的粗分法,可以給股市新手進場時一些基本參考,但個股的股價到底是否已經反映了匯損的因素?而哪些新台幣升值概念股中,是不是有個別公司有特殊情況,還需要再一一考量。

例如某家公司產品出貨以美元計價,2個月前談定的訂單價格,正式出貨時美元又貶了5%,出貨的廠商當然虧大了,因此大家就常把電子下游硬體產業,像NB(筆記型電腦)、PC(個人電腦)等外銷類股,就歸入新台幣升值受害股一類;而金融、資產、營建就是新台幣升值受惠股。

畢竟新台幣已經走了快2年的多頭,很多族群的股價皆已經反映利多或利空,像電子股在2010年表現就遠遠落後傳產類股;有些原屬受害的公司,也有充足的因應方式和避險,例如追求穩健經營的壽險業,多已替手上的外幣進行避險,且個別公司差異大。

像網路人氣部落客i zaax就建議,投資人可以在第1季財報出爐、電子股匯損情況明朗後,開始投資科技股,畢竟股價的位置是否合理、具吸引力才是關鍵,一家穩健經營的公司,就中長期而言,必然能以適當的避險手段,來處理新台幣升、貶值對日常營運所造成的影響。

新台幣升值受惠及受害股

受惠股

營建股:在國內擁有大筆土地庫存
資產股:在國內擁有大筆土地資產
內需股:成品價格多以新台幣計價
原物料股:美元弱勢,以美元計價的原物料商品價格就上揚
塑化紡織類股:備料期較長、在新台幣升值前已有低價庫存者
金融類股:資金庫存皆為新台幣

受害股

航空海運股:運貨價格多以美元計價
外銷類股:成品價格多以美元計價
海外資產部位高者:匯損恐反映至財報上

(資料來源:各投顧公司)

掌握上市櫃獲利公布日期,觀察匯損情況

通常上市、櫃公司會在1月底公布自行結算去年度的盈餘數字,依台灣證券交易所規定,4月底前要完成去年度及今年第1季度的財報簽證並公告。投資人可以掌握這些時點,觀察個別公司的獲利結算數字,有無出現重大的匯損。

如何查詢上市公司匯損情況呢?

Step1:
到「公開資訊觀測站」(mops.twse.com.tw/mops/web/index)中,點選「財務報表」內的「財務報告公告」

Step2:
點選左欄中「個別報表/損益表」項目,輸入欲查詢的公司代碼或簡稱(以「中華電」97年度第1季為例),按「搜尋」鍵

Step3:
匯損金額會出現在財報「損益表」中的「兌換損失」科目,從圖中可知,中華電單季兌換損失高達7億1,000萬元,較前1年同期1,684萬元巨幅成長

200日線法 買高賣更高

一般投資人都害怕追高,但有些股市老手卻喜歡「高來高去」、「買高賣更高」,現年32歲、出身於香港的操盤高手王章佑,便是此號人物。

為什麼王章佑敢追高?他說:「剛開始我也怕追高,因為投資學教我們要買低賣高。」可是他根據日後的學習與市場實戰經驗,發現追高其實是抓住上漲趨勢、買強勢股的一種策略,可以順勢獲利。

王章佑在澳洲念完大學,沒有名校學歷、沒有華爾街工作經歷,剛入股市時,還只是個聽明牌買股票而賠掉積蓄的小散戶。經過苦讀自修後,他成功在3年內創造17倍報酬率,並曾連續14個月保持獲利。

27歲那年,王章佑成立避險基金,投資範圍遍及亞洲、歐美市場。2008年金融風暴時,他交出65%的高報酬率;2009年更被權威投資期刊《亞洲投資人》(AsianInvestor)評選為年度最佳避險基金。

勝率雖高,仍不忘5要點  才能搭上長期多頭列車

配合買強勢股,王章佑擅長一套「200日價格突破法」策略,就是當股價突破200日或者歷史新高時,代表長期多頭趨勢確立,在這個情況下進場,將搭上長期多頭列車。

運用「200日價格突破法」,雖然是勝率頗高的投資術,但不可能百戰百勝,因此使用時需注意以下5點,才能長保獲利:

要點1》觀察想投資標的過去股價表現

股票的個性很重要,要先觀察個股過去的股價表現,是否在突破200日新高後,即出現較長波段的漲勢。

要點2》搭配風險管理策略

做好風險控管,成功機率才會大,在風險控管當中,最重要的是資金的管理,不要在任一投資標的裡押大注,妄想一舉翻身是不切實際的做法。

要點3》適用較長線的投資

200日的觀察點,就是標榜長期趨勢,你不應該用長線趨勢的指標,拿來操作短線獲利。

要點4》均線還需反轉向上

股價在長期下降趨勢中,如果第一次向上突破新高,趨勢可能還沒形成,有可能只是假突破,還會再拉回,甚至再向下破底,比較安全的方法是一併觀察均線是否已經開始要彎頭向上,這才是比較明確的長線趨勢成形的訊號。

要點5》自設停損停利點

當觀察到股價突破200日線,隨之買進後,股價又漲了30%,但之後卻開始反轉下跌,若跌幅已到了自設的回檔10%停損點,就要遵守紀律出場,至少還有賺20%。

實戰200日價格突破法-以精華(1565)為例


▲實戰200日價格突破法

1.股價在A點、B點都只差一檔就突破200日新高。(圖左)
操作要點:但此時200均線仍呈現走低趨勢,即使突破了,也有可能只是假突破,宜再做進一步觀察。

2.股價在C點,正式突破200日新高,且此時均線已開始從向下變為走平。(圖右)
操作要點:代表長期趨勢有可能將反轉向上,此時仍以觀望為宜,如果實在手癢忍不住,可採取小量買進試盤。


▲實戰200日價格突破法2

股價在D點(2009.9.28)再次創200日新高,此時均線已明確上揚,長線趨勢翻多,在接下來的8個交易日內,價格波動不大,散戶隨時有輕鬆上車的機會。

操作要點:此時應勇敢買進,或至少建立基本部位。

實戰200日價格突破法3

實戰結果:從D點開始大漲,持有半年後的漲幅達到39%,再繼續持有至2010年12月31日收盤,則漲幅可高達138%(已還原權值)。

短期套牢2解方

長線趨勢的投資,有可能買進後因突發性的利空拖累,導致呈現短期套牢,對投資人來說,此時應該是最痛苦的時期,要續抱?還是認賠?你有以下2種方法:

方法1》
股價下跌只要沒有跌破200日線,或者200日線沒有明顯下彎走勢,就可繼續等待觀察。

方法2》
設定停損點,只要到停損價位就嚴守紀律出場。然而,過度停損也是不對的,若交易一直賠錢停損,最好的方法是休息,重新思考自己的策略是否有錯。

3個步驟,觀察200日新高

至於要如何觀察200日新高?下列分3個步驟供讀者參考。

步驟1》 先看200日移動平均線

如果個股價格低於200日移動平均線,則不能創200日新高;若高於均價線,可回頭觀察過去200日的股價最高點在哪個價位。

步驟2》 與200日新高差距近1個漲停板

如果目前股價很接近200日新高,且差距在1根漲停板的範圍內,此刻就要特別留意,因為可能隔天漲停就會突破200日新高,而其他的天期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觀察。

方法3》 收盤站穩200日線可進場

對於操作較積極或是可以盯盤的投資人來說,如果股價在盤中就 突破了200日線或創新高者,就可考慮進場;對於上班族或者無法即時看盤的投資人來說,其實突破200日線代表是中長期趨勢,並不需要盯盤,只要收盤站穩 200日線以上(甚至可以往上多抓3%~5%的空間,以避免是假突破),隔日再從容買進即可,這也是操作台股的好處。

名詞解釋_200日移動平均線

將過去200天的股票價格平均,連成一條線,可以代表投資人在這段特定天數期
間內的平均成本,稱之為200日股價移動平均線,這是美股常用的年線, 台灣目前較常採用的是5日( 週線) 、10日( 兩週) 、20日(月線)、60日(季線)、120日(半年線) 、240日( 年線)的週期,長線投資通常以60日以上為參考。

 也因為有上檔7%的限制,因此不會在技術性的突破之後,一口氣大漲20%∼30%,而讓你錯過行情。突破時,最好配合成交量帶量突破,致使發生有效突破的機率較高(惟漲停鎖死的突破除外,鎖死通常量縮)。  

台股上市櫃股票超過1,000檔,如果要一檔一檔看K線圖,確認是否有突破200日均線與創200日新高,必然是一件勞心又費力的事,不過,利用有些免費的網站服務,不需5分鐘,就能輕鬆搞定這些麻煩事。

狀況1》想查詢2010年1月11日創200日新高的股票:

Step1:請上元富證券網(www.masterlink.com.tw/index.aspx)點選「股票」

Step2:選擇「A選股」項目後,點選「B進階選股」

Step3:選擇「A市場面」,勾選「B近一交易日股價創_ 日來新高」, 並填入「200」,按下「C選取」鍵後,於下個畫面再按「D開始篩選」

Step4:程式跑出選股清單,1月11日當天,共有26檔符合條件(注意!每日盤後資料更新時間有差別,所以使用時要注意當日資料是否已更新完畢。)

狀況2》想查2010年1月11日創200日新高,但又尚未大幅上漲的股票:

Step1:可運用小技巧:於「進階選股」中,同時選「近一交易日股價創200日來新高」、「近一交易日股價大於200日MA(移動平均線)」兩項條件

Step2:結果篩選出24檔股票。我們只需觀察創新高的股票現價與200日MA的差距,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創200日新高,且尚未大幅上漲的股票,如果有多檔創新高的股票,用這個方法可以較快速地篩選出你想要的股票

開盤八法 如何判多空

抓股市長線方向,要看大趨勢指標,如利率;但要掌握短線與極短線行情,則可看「開盤八法」。

「開盤八法就是看主力,重點在於觀察主力今天的心態,有沒有要做。」說這話的人是大眾證券自營部協理李殷守,波浪理論高手黃嘉斌形容他「盤感極佳」,每天早上大眾證券自營部的晨會解盤,李殷守就是靈魂人物,而開盤後的15分鐘,是他判斷當天走勢的重要參考。

但是,李殷守說自己早年學股票的歷程可說是相當荒腔走板,17年前初入股市的他憑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申請信貸40萬元開始玩股票,3年就讓他從股市賺到8,00萬元,但隨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襲台,李殷守不僅未能守住8,000萬戰果,還因代操負債數百萬元。

遭逢此等打擊,李殷守痛定思痛,重新開始學投資,沉潛練功3年,專心鑽研技術操作,那時他幾乎天天盯盤,有時甚至為了過濾個股K線而在公司打地鋪。他形容自己的眼睛已經有「照相能力」,別人報1檔股票,他只要打出K線、看一下量價結構,就知道可不可以買。


▲從開盤前3根5分鐘K線看盤勢

(1)連續3根黑棒為「黑黑黑」,且1根比1根低,代表今日盤勢極弱,空方心態濃厚。

(2)3根5分鐘K線排列為「2黑1紅」,出現連續黑方,且持續往下探,即9點10分的低點比9點5分還低,屬於追殺盤,空方心態亦濃。

(3)3根5分鐘K線排列為「黑紅黑」,第1根雖然開高盤,但為黑棒,且隨即往下拉,屬於震盪盤,且盤勢偏弱,為中性偏空走勢。

(4)3根5分鐘K線排列為「黑紅紅」,K線位置高低相去不遠,因此為壓力盤,多空勢均力敵

最適用於盤面轉折時機   區間盤整期效用較低

李殷守擅長技術分析,他認為分析技術線型最重要就是從「面線點」3方面去看,「面」就是月線、週線、日線的型態,「線」則是各週期的平均線,最後的「點」指的就是K線。技術分析裡常提到的「開盤八法」,則是用來觀察每日開盤後的15分鐘,3根5分鐘線的變化情況,並依此來判斷當日走勢。

名詞解釋_K線 

K線是反映價格的走勢圖,可分陽線、陰線和中立線3種,陽線代表收盤價大於開盤價,陰線代表開盤價大於收盤價,中立線則代表開盤價等於收盤價。
此外亦可以時間頻率區分為月K線、週K線、30分鐘線、5分鐘線等,開盤八法則是在觀察開盤後15分鐘的K線圖。 

李殷守說:「開盤八法講的是多空,雖然講了8種,但K線千變萬化,每根K線還牽涉到長度、牽涉到力道,所以變化是超過8種,但是,開盤八法還是提供了你在第一時間觀察到盤面的可能變化,尤其做期貨當沖的人,經常使用開盤八法來輔助。」此外,李殷守建議,若行情有大波動,要多看30分鐘作為輔助。

基本的開盤八法雖然有8種K線的排列變化,但李殷守認為,當盤面有大轉折,特別是量能放大時,最適合用開盤八法來做輔助判斷,但是當行情處於區間整理格局時,則效用不大。

他還提到,2010年11月30日到今年第1週的台股走勢相當精彩,從中就能根據開盤八法,觀察到「金融強、電子弱、營建接棒」的類股變化,以下用2010年11月30日,以及2011年1月3日、4日的台股變化來解釋開盤八法。


▲8種K線的排列變化

(5)3根5分鐘K線排列為「紅黑黑」,但K線位置高低相去不遠,因此為壓力盤,多空勢均力敵。

(6)3根5分鐘K線排列為「紅黑紅」,開紅盤後震盪往上,屬於震盪盤,為中性偏多走勢。

(7)3根5分鐘K線排列為「2紅1黑」,出現連續紅方,且1點比1點高,即使第2根拉回也不破第1根的低點,屬於追價盤,多方心態濃厚。

(8)連續3根紅棒為「紅紅紅」,且1根比1根高,代表今日盤勢極強,多方心態最強。

2案例驗證開盤八法準確度

案例1 》多方吹響號角
2010年11月30日多方探頭、隔日多方發動攻擊

▲案例1 》多方吹響號角

 【李殷守分析說明】-參考

1. 2010年11月30日開盤走勢為1黑2紅(兩點高盤)的震盪走高(詳見圖1),雖然第1根K線為黑棒,但後面2根紅線很強,為偏多情況。開盤量能僅57億元,尚屬正常。但是,除了第1根黑棒之外,從9點6分開始連續漲,直到10點40分才見到當日高點8,443點,以5分鐘為一盤,則共連續推升了19盤。從過去的經驗來說,只要連推13盤就已經是波段買點了,更何況本日是連推19盤,代表波段力道要出來了。

2.另外,也要搭配大盤日線作觀察,11月30日收了1根避雷針,也就是長上影線,這走勢是取量向上測試11月12日高點的賣壓,再殺下去做洗盤,這種狀況,就算後面殺尾盤,留上影線都沒關係,這種走勢代表要拉指數,這就好像潛水艇把潛望鏡伸出去海平面,探測一下狀況,而且,當天量能也同步放大到1,521億元,因此當天他馬上告訴同事,「選前效應正式啟動,12月會突破8,395高點」。

3.2010年12月1日開盤雖然是震盪盤,但是第3根紅很長實體線,代表多方力道很強,加上整個日線圖型態已經完成,5日、10日均量也同步加溫,這是多頭的上升奔走型態,最後會走噴出格局,整個12月份上下影線一直交錯在一起,沒有留下缺口,代表多方情勢很強。

4.因為主力是拉指數,當日第1個漲停的權值股就是第一金(2892),由此訊號來判斷,主力這波操盤會較多著墨在金融股。如果手腳慢,買彰銀(2801)也可以。之後,整個12月多為金融股領銜演出,三商銀到中壽(2823)再到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等,呈現輪動格局。

案例2 》空方開始反擊

一、2011年1月3、4 日為重挫埋伏筆

▲)2011.01.03~01.04的5分鐘K線圖

【李殷守分析說明】-參考

1. 2010年12月以來,大盤漲了約700點,2011年1月3日、4日也是經典走勢,並且告訴你,大盤要下來,因為金融股一直持續吸金,類股成交占比已將近3成,但是落後補漲的國泰金卻遲遲未過8,395點時的高點61元,代表金融股氣勢已弱。從1月3、4日走勢可解釋為「掩護出貨法」,主力出漲多的金融股、出電子股,並換手到營建,雖然是類股變化,但從大盤的5分鐘K線還是看得到蛛絲馬跡。

2.1月3日的盤來看,3根黑線屬於空方力道最強的格局,最重要的開盤量能高達87億元,這是少見的大量,因此要特別留意。

二、金融強、電子弱

▲2011.01.03金融類股的5分鐘K線圖

【李殷守分析說明】-參考

1.再看各類股,其中占盤面最重要的金融股從2010年底往上攻,多是由中壽在帶盤,由於金融是這波的主角,金融股高點出現在1月3日,因此大盤的高點9,046點也是出現在這一天,但是,當時很多人還沉浸在9,000點以上的喜悅中。

▲2011.01.03電子類股的5分鐘K線圖

2.當天,主力為了掩護中壽出貨,因此拉國泰金、富邦金等個股來掩護。不僅如此,原本氣勢就很弱的電子族群,也成為出貨對象,從1月3日的電子5分鐘K線圖來看,不僅連三黑,還帶跳空,是屬於非常弱勢的走法。

三、營建接棒、金融出場

▲2011.01.04營建類股的5分鐘K線圖

【李殷守分析說明】--參考

1.看1月4日的大盤(詳見圖2),開出2黑1紅的震盪盤往上走勢,早盤15分鐘,看似偏多,但由於行情已經出現預兆,為求謹慎,需多觀察後續半小時走勢,開盤雖然開出兩點高盤,但隨即往下挫,大盤指數亦無法再創新高。


2.再看重要類股的5分鐘走勢圖會發現,如營建指數開出震盪走高盤(詳見圖5),這是走勢很強的追價盤,看3根的量是屬於拉高進貨,之後量能不濟往下掉。與此同時,金融指數開兩點低盤(詳見圖6),1根小紅後再往下殺,屬於追殺盤,假設是大紅棒,尾盤或許就不會殺那麼重。

解讀本益比選股的奧妙

「本益比」三個字在股市幾乎天天可以聽到。根據投資學教科書說法,本益比的公式超簡單:

本益比(PE Ratio)=股價(Price)/每股稅後盈餘(EPS)

按公式推演,當股價在低檔、但獲利維持在高檔時,本益比會偏低,暗示這檔個股有逢低買進的投資價值;相反的,當股價飆高、獲利卻未跟著成長時,本益比算出來就會偏高,表示股價脫離公司的獲利價值,應逢高獲利了結。

換個角度想,本益比可推算為「投資回收年數」,當本益比等於10,就表示維持此獲利水準則該投資需等10年才能回收;當本益比等於100,就告訴你這輩子大概沒希望等到投資回收了(除非你能活過100年)!

一般而言,本益比在10以下屬於「高價值投資標的」,買進持有這類股票理應得到超額報酬,而本益比在10至20之間屬合理範圍,高過20以上者則無長抱價值。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太簡單了!我只要挑本益低的股票買進持有,等待時間複利報酬,就可以輕鬆躺著發大財囉!」如果投資真有那麼簡單,世界上就不會有人賠錢套牢了!

記得10多年前剛接觸股市,第1個學會的投資觀念正是「低本益比價值投資」,在股市上萬點的瘋狂聲浪中,打開報紙證券版,簡單挑出多檔本益比低於10的「價值個股」,當時只是個沒閒錢的窮學生,所謂「投資」,只是拿著筆記本做「紙上虛擬買賣」,瞎搞了1年,沒多久遇上「達康泡沫危機」, 追蹤的股票個個兵敗如山倒,輕者本益比飆升到3位數,重者甚至本益比消失(個股出現虧損,本益比轉負,數值無意義),這時才了解:「原來投資選股不能光看本益比!」

只是反映落後資訊 並非不能參考

晚買早賣?過度自信?

當股票獲利的時候,你是不是常常急著賣,接下來漲了好長一段卻沒賺到?賠錢時,是不是又不願意認輸,最後才發現,手中剩下的淨是一堆爛股票?

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邱顯比說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國內基金界有個說法,新基金募集後,最常被大量贖回的時期,是淨值10.5到11元時,也就是投資人賺了5%~10%。如果發行後跌到9元、8元,反而很少人贖回,投信反而有管理費可賺。」

邱顯比在新書《少犯錯,一生都是投資贏家》當中,從行為財務學的角度出發,指出投資人的行為其實摻雜著許多不理性,導致錯誤的投資決策。其中,賺了一點錢就急著跑、賠了錢卻遲遲不想賣,就是一種不理性的心態,在行為財務界,被稱為「錯置效果」。

行為不理性,嚴重影響投資績效

他引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卡尼曼(K a h n ema n)與特佛斯基(Tversky)的「展望理論」(ProspetTheor y)。這個理論提出兩大主張:第一,人做決策時,會下意識在心中設定一個參考點,當成獲益或損失的判斷標準;第二,面臨獲益時,會想要避開風險,以保住成果,但面對損失時,反而願意承擔更大風險,以扭轉局面。

邱顯比解釋,「人喜歡肯定自己的感覺,投資的時候,如果能盡快保住獲利,就能完成自我肯定。」這種心態與行為,更被行為財務學認為是股市波段的成因。而按照效率市場(Efficient Market theory)的理論,出現好消息或壞消息的時候,股市應該要立刻反映,但在實務上,漲跌卻都是慢慢發生,股價經常一路慢慢漲上去,因此出現所謂的波段行情,這就是因為很多投資人賣太早,他說,「很多人提早賣,希望有賺錢就獲利了結,因此價位就沒辦法反映上去,賠錢時也是緩慢反映在價位上。」

賺錢賣太早,賠錢卻又賣太晚,會嚴重影響散戶的投資績效。邱顯比舉例,最近他研究一家全球性的期貨管理公司,該公司主要採用技術分析,在全世界約150個市場交易,交易標的非常分散,策略是追求每年穩定賺取8%的報酬率,他們分析,交易賺錢的機率僅有51%,也就是說,相較於賠錢交易,優勢只有2個百分點,但是他們追求賺錢時一定要多賺一點,賠錢時要少賠一點,以此方式,來達到長期年化報酬率8%的目標。

邱顯比建議散戶投資股票,也應該採用類似方式,來克服過度自信或過度恐懼,減少不理性造成的錯誤決策導致績效不佳的問題。他提供4個方法,幫助投資人:

1.時刻提醒自己,避免過度自信

投資人首先要了解,自己可能有不理性的心理傾向,多數人也容易對自己的能力抱持過度自信,以為自己能打敗市場,事實上並不然。「我接觸過許多專業投資機構,他們都承認,要長期打敗市場很困難,即使只贏2%就很了不起。」邱顯比說,許多投資人,既缺乏專業的研究工具,甚至不太用功,卻盼望年報酬率可以達到 20%、30%,很明顯是自信過度。
他也強調,這種「不理性」是一種系統性行為,不只發生在散戶身上,專業的機構法人也一樣,只是症狀比較輕微。了解到這一點,就能夠時刻提醒自己,降低對投資決策的負面影響。

2.嚴格執行停利、停損

波動較大的台股或新興市場,一年可能有40%的漲幅,投資人老是賺5%~10%就跑,卻總是賠了20%到30%才肯賣,很不划算。所以,要克服太早賣、太晚賣的心理弱點,邱顯比建議嚴格設定停利點與停損點。他也特別提醒止血的重要性,「一檔股票或一個市場,如果從上個高點跌了15%,之後的下跌速度會非常快。」如果是跌40%,幾乎是賠掉之前賺的80%,長期累積的報酬都消失了。而停利與停損的設定原則,則可依投資標的,做以下彈性調整。長期採用此策略,即使賺錢交易的機率只有一半,仍可有達到長期穩定賺錢的目標。

停利》市場波動的2/3
舉例:每年價格可能波動30%的市場,停利點設在20%。
停損》市場波動的1/2,或更嚴格設在1/3,應比停利更嚴格
舉例:每年價格可能波動30%的市場,停損點設在-10%或-15%。

3.若沒把握抓對時機,不如定期定額

許多投資人都會想盡辦法研究高點與低點,用來決定買進與賣出時機,但是邱顯比認為,大部分的投資人,自己研究出來的低點或高點,通常都是錯的,最後總是得到負報酬,如果對抓時機沒把握,他建議,「還不如放棄尋找時機的權利,直接定期定額即可。」
舉例來說,市場下跌時,心理難以克服恐慌而不敢進場,而失去接下來的上漲機會;市場轉好時,才急急忙忙進場,但是該漲的已經漲完,什麼都沒賺到。因此,如果以定期定額介入,不去管買進時機,長期投資下來,通常都能跟隨經濟成長,而嘗到獲利的果實。

4.基金申購金額超過300億,就準備出場

從台灣股票型基金的買賣金額,可以預測到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的高低點。以圖1為例,


可以發現申購金額的高點,不久後通常就是股市高點。2007年7月出現一波申購潮,月申購金額是1,396億元,足足是上月金額的2倍以上;而股市的波段高點,就出現在3個月後,指數在10月31日到達9,859.65點,但整個市場也在這個高點之後漸漸下跌。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2008年的總統選舉行情,當年4月的申購金額大幅增加,5月的股市也出現小高潮,但緊接著市場就大跌了。

有趣的是,從2008年底金融風暴之後的反彈,這段期間應該是買進的好時機,可是申購金額並不明顯增加,表示投資人沒有賺到這一波。

進一步分析每月申購金額(注意,非淨額),可以發現新台幣300億元幾乎是個重要警戒線,可視為過熱指標。簡單說,申購金額在300億元以下,投資人可以單筆或定期定額買進台股基金,但300億元以上,反而要逐步逢高出脫。

從2006年1月以來的申購金額,第一次出現跨越300億是在2007年1月,當時指數約在7,800點上下波動,是近幾年的高點,接下來股市盤整幾個月,才再度向上衝,到2007年6月起,連續6個月都超過300億,最高甚至到達1,396億元,對照台股指數,當時確實是長線極佳的賣點,然後在2008年4月跟5月,又出現連續2個月超過300億,當時也是另一個指數高點,此後金額一路萎縮,到2009年1月甚至低至47億。

誠如第一條原則,我們不應過度自信,以為自己可以賣到最高、買在最低,但是若以定期定額投資,配合300億做為賣出警戒線,則長期的投資勝算必然大增。

看季報加減碼 年年賺

「股道」部落格版主豬力安,8年前為了追求更快速達到財務自由,毅然放棄研究所的學位,以30萬元資金投入股市,成為全職投資人。8年來,豬力安靠著土法煉鋼的基本面選股功力,每季檢視持股1次,如今每年至少獲利20%,年收入超過200萬元以上。

「當時我在研究所攻讀資訊系所,那時我想,就算當個工程師擁有百萬年薪,也要10年不吃不喝才能買1間台北市的小公寓,光靠工作不是辦法,所以放棄了工程師這條路。」豬力安說。

當時的豬力安因為寫下2本資訊工具書,擁有30萬元存款,這筆錢成為他投入股市的種子基金。

2003年,豬力安初入股市,跟大多數新手一樣,急著求快,一心只想快點致富,「剛開始我也是靠技術分析,而且資金大多是放在期貨、未上市股票,當時覺得這樣賺比較快。」

市場對新手最殘忍的詛咒,不是賠錢,而是賺錢。剛開始靠好運賺了一些錢,他滿心得意,萬萬沒想這是噩夢的開始。2004年股市大回檔,豬力安慘遭斷頭,資產歸零。

每年只進出一、兩次 長線操作賺波段完整利潤

事後,他花了半年時間沉澱、檢討,當然也發現過去的做法並不適合自己,從而全心投入研究巴菲特(Warren EdwardBuffett)的投資方法,研究基本面選股法,再搭配自己的操作經驗,進而衍生出一套豬力安版的基本面選股,以長線操作,賺取波段完整利潤,但他的方法也不是買進後就不管了,而是會根據手上持股的強弱,觀察一段時間後,予以彈性加減碼,藉此來提高獲利的效益。

「我的方法跟獵豹(郭恭克)有點類似,做法是每一季的季報出來後,就會檢查手中持股或觀察名單的變化,再依此做調整,這就好像衣服的暢銷款,每一季都要檢視1次,所以我基本上每年只進出1~2次而已。」豬力安說。

如2010下半年,豬力安發現,他手上持有的電子股表現不如傳產股,因此快速減碼電子股,並提高傳產股比重,以下是豬力安選股法的操作介紹。

關鍵招數1:挑出高ROA、ROE企業

選股上,豬力安參考巴菲特「以企業主的角度,挑選高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且低負債經營的企業」。

首先,他會從公開資訊觀測站(mops.twse.com.tw)舊版網頁中的「彙總報表」項目下,找到「簡明損益季節查詢彙總表」及「簡明資產負債季節查詢彙總表」,即能看到台灣全體上市櫃公司的資料,再將資料貼到電腦中的Excel裡,依公式自行運算出各家企業的ROE及資產報酬率(ROA)。

以ROA為主、ROE為輔 逐家比對近5年排名變化

在台灣1,200多家上市櫃公司中,約只有不到20%的企業值得留意,因此豬力安會先從中挑出ROA排名前100家的企業,且ROA要在10%以上。

通常,豬力安會以ROA為主要參考的標準,再以ROE作為輔助,而ROE的標準也是要在10%以上為較佳。

為什麼ROE僅作為輔助?這是因為ROE會隨著企業提高負債比率而升高,如果企業刻意要美化ROE數字,可以透過大舉融資來達成,此舉卻會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

接下來的作法,豬力安就會按照篩選出的前100名ROA表對照近5年資料,逐家比對排名變化,看看企業的績效是否能維持前段班表現,同時也檢查是否有新上榜的企業。

這道手續是在檢查企業是否長期下來都能繳出漂亮的經營成績。

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刪除掉許多企業,例如有些企業偶爾上榜,或是名次每下愈況的企業,就會直接從名單中剔除,留下來的才是觀察標的,經過這道手續,留在榜上的大概僅剩約50家。

拒碰不懂或看不到前景的產業 避開股本或成交量小企業

豬力安秉持「不懂的東西不投資」做法選股,例如運動用品或紡織用品等產業,就是他所無法理解的產業,或他看不到產業前景的公司,他就會將該公司剔除掉;同時剔除股本或成交量太小的企業,來避開流動性風險。

關鍵招數2:從3張財報體檢,剔除不良企業

接下來,就要從上一個步驟選出的50家企業中,逐一檢視這50家企業的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等3張財務報表,看看他們近5年的財務狀況,看是否能穩定獲利、資產負債是否健康、現金部位是否充裕等等。以下為看財務報表時,幾個應該觀察的重點:

1.損益表

(1)近5年及近4季獲利是否穩定成長?

從損益表中可查出近5年來的獲利情況(稅後純益)能否持續維持成長曲線,避免出現獲利暴起暴落的情況。另外,佐以觀察近4季的稅後純益,來確認近期的獲利表現情況。

(2)獲利是否主要來自本業收入?

從損益表中的「營業淨利」來觀察,看營業利益占該企業稅前淨利比重有多高,若比重7成以上,表示主要獲利來自本業,若是業外收入比重明顯較高的企業,除非對該產業或企業有更深入的研究,否則豬力安也會予以剔除(編按:有些企業的本業投資,若是在中國地區,也有可能採用業外收益認列,因此若業外收益很大,需先搞清楚收益的內涵) 。

2.資產負債表

(1)應收帳款與存貨的水準是否合理?

從新出爐的季報中查詢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帳款」與「存貨」數字,觀察本季數字與前兩季相比是否暴增,若保持在一定區間,表示其流動資產品質並未惡化。但是,若企業的這兩個數字大幅減少,就必須留在觀察名單上,甚至從名單上剔除。

(2)負債比率是否偏高?

豬力安通常將負債比率(總負債/總資產)設定在3成以下,作為衡量一家企業負債比率的健康水平,當企業的負債比重偏高,超過總資產比重的6成,除非經營型態特殊,否則就會剔除。

3.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與現金部位如何?

豬力安偏好找有許多現金部位的企業。他會將觀察名單中的企業近5年現金流量加總,找出高現金流量公司。

關鍵招數3:董監持股高於3成才列入候選名單

經過財務面篩選後,大概只剩30家公司,最後,則要搭配籌碼面的篩選方式。首先,豬力安會逐一檢視各公司的董監持股狀況,董監持股最好要高於3成以上,但是質押(設)比超過8~9成的企業,就會刪除。其次,則是觀察這些企業的法人持股情況,看看哪些法人是該企業持股大戶,就會特別留意。

觀察名單經過嚴格的層層篩選過後,最後剩下約10至20家的企業,這份名單就是豬力安的「投資候選名單」,接下來就是關係到何時進場的關鍵,試算報酬率夠格才進場,豬力安有個進場公式可供參考:EPS÷市價>10%。

舉例來說,假設台積電2009年EPS為6元,只要股價在60元以下,就符合上述公式,因此,60元以下的台積電,就是豬力安會考慮進場的價格。

如此一來,就能每季觀察出當下主流股是哪些族群,不會錯過大波段漲幅。

名詞解釋_ROE,股東權益報
指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權益能創造多高的利潤率,
ROE愈高,代表該公司替股東賺錢的能力愈好。
公式為:ROE =稅後純益/股東權益

看股價就能避開地雷股

(Smart智富月刊第148期 20101130)「為什麼股票跌個不停?都快變成壁紙了,怎麼辦?」踩到地雷股是多數股市投資者難忘的噩夢,其實,要避開地雷股並不難,股價就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其實學問就在「分類上,不同價位的股票都有其特有的性質,以下就以「股價」相對股票的分類進行剖析:

1.雞蛋水餃股:股價波動大,易藏地雷股

股價區間:8∼10元
代表個股:大同(2371)
2010.11.11收盤價:7.69元

過去一顆雞蛋5塊錢、一粒水餃只要3塊錢,所以股價3~5元的超低價股就被戲稱為「雞蛋水餃股」;10年前我初入股市,因為資金有限,只能選擇投資雞蛋水餃股,雖然期間也曾賺取不錯的價差,卻也經歷過無量下跌的套牢之苦。

我們知道股票於發行之初面值一律為每股10元,當股價跌破面值來到個位數的「雞蛋水餃股」,即代表該公司的財務或經營能力出了問題。

一般而言,雞蛋水餃股可能潛藏「信用風險」,如果遇到轉機重生,或許有一飛沖天的機運,但長期而言,「便宜沒好貨」,在這個價位區帶裡面並不常見值得長期持有的好股票。

2.低價股:獲利能力不佳,常見長線整理格局

股價區間:10∼20元
代表個股:聯電(2303)
2010.11.11收盤價:15.05元

所謂「低價股」就是股價在10幾元的股票,1張買起來才約1萬多元,大概是上班族半個月的薪水,算是一般人都買得起的股票。

低價股可分為兩類,第1 類是股本較大的「牛皮股」,因為長期增資配股加上缺乏獲利成長性,故股價逐漸積弱不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股東超過90萬人的聯電(2303);

另一類則是獲利不佳或財務較差的中小型個股,這類股票在低價區徘徊整理,等待利多題材,才有機會展開另一波行情。

3.中價股:獲利平穩,波動較小

股價區間:20∼50元
代表個股:中鋼(2002)
2010.11.11收盤價:32.1元

股價在20至50元之間的「中價股」,是我目前比較常投資的價位區帶。以股價面值10元為基準,中價股的股價為面值的2倍至5倍,代表股票有相當獲利能力與價值以支撐合理股價。

以最為人知的「萬年定存股」—中鋼(2002)為例,其股價長年維持在20元~50元之間;即便股本龐大,但每年仍能給付股東穩定的現金股利,相當適合退休股長期持有,領取股息。

4.中高價股:獲利能力佳,股價相對穩定

股價區間:50∼100元
代表個股:中華電(2412)
2010.11.11收盤價:75.2元

股價在50元至100元之間的「中高價股」,通常都有著不錯的獲利能力。

以中華電(2412)來說,股價很少跌破50元大關,最高亦曾經來到80元。然而,1張中高價股買下來動輒5萬元至10萬元,等於2、3個月的薪水,並非多數上班族能輕易投資的價位,故對這類股票,建議可用「零股投資法」布局,可助你打破價格屏障,大家只要學會「化整為零」的投資方法,自然能以小錢投資較優質的中高價股,避開低價地雷股的風險。

5.高價股:獲利成長股,股價想像空間大

股價區間:100∼500元
代表個股:中碳(1723)
2010.11.11收盤價:115元

股價來到三位數(100元以上),開始有著「高處不勝寒」的惆悵,以中碳(1723)來說,過去我從50幾元一路追蹤,看著它跑到100多元卻忘了回頭,只能說獲利不斷成長的績優股人見人愛,股價即印證了其身價。

另外有一種高本益比、小股本的「題材炒作股」,經由主力猛力炒作題材之後,股價亦可能節節高升,但若無法長期維持獲利水準,則終究是榮景曇花一現。

6.超高價股:股本小的高成長股,股價波動大

股價區間:>500元
代表個股:宏達電(2498)
2010.11.11收盤價:764元

媒體經常看到所謂的「股王競賽」,就是在股價的高低上作文章,以吸引投資者的注意。以近來最常被提及的「股王常勝軍」—宏達電(2498)為例,股價長期在500元~1,000元之間游走,雖然其獲利成績頗為亮麗,但股價波動幅度也不小,如果心臟不夠強、本錢不夠粗,應該很少人會把老本全壓在這類股票上面。

綜觀台股過去各時期的「股王」:國壽(已下市)、台火(9902)、威盛(2388)、台積電(2330)、聯電、華碩(2357)……。

經過時間的洗練,最後股價多半回到中價股,甚至於淪為「雞蛋水餃股」,可見股王的風采是一時的,追逐股價巔峰的玩家可別忽略了高價股的「價格風險」,一定得學會「見好就收」的功夫,以免成了「衝動一買成主顧、高檔套牢變股東」的真實寫照。

股價是市場供需所形成的平衡結果,價位本身已透露出股票的諸多訊息,雖然我們無法只以股價高低決定1檔股票的價值,但在投資股票之前,建議一定要先檢視股價的波動變化,再配合個股訊息及財務分析,才能掌握股票的特性,提高致勝的機率。

高股息 養一輩子?!

上市櫃企業的老闆們都是這麼做,「用股票複利滾錢,才是真正有錢人會做的事!」更重要的是,執行這方法並不難,本金也不用多,從現在開始,你就可以執行!

*以股養股 不怕股市漲跌都能賺

蔡海茲在每年第1天開盤時,以30萬元買進3檔股票,每年配股續抱,配息就在隔年和30萬元本金一起買進股票,以第1年來看,經過試算3檔股票市值就翻漲為 55萬7,685元(市值=[本金÷3檔股票第1個交易日開盤價+3檔股票配股]×最後交易日收盤價+3檔股票配息),6年下來,資產長大1.68倍。

*想學養股術,可以這樣做:

(一)挑出值得投資的股票

1.公司財務長期穩定: 過去10年,營收穩定成長 資本支出少、自由現金流量充裕 獲利不一定要年年成長,但長期呈上升趨勢,原則是:近3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平均值>近5年平均值>10年平均值

2.過去5年~10年的股利政策均衡而穩定。

3.公司是產業龍頭。

4.依你每年可投入預算,挑選股價適合的標的。

(二)進場執行


1.第1次買股,可用兩個原則注意股價: 本益比在10倍以下 買進股價是否夠便宜?可用股價淨值比(PBR)做參考指標,愈低就愈具投資價值。

2.採定期定額方式投入:
第1年開盤第1天,買進10萬元
第2年開盤第1天,用10萬元+第1年配發的現金股利,買進中鋼
第3年開盤第1天,用10萬元+第2年配發的現金股利,買進中鋼,如此反覆操作至少10年。

在累積到夠你用的現金流之前,現金股利一定要再滾入,不能領出來,直到累積到足夠現金流後,不用賣股票,就完全可以靠現金股利過日子。

(三)追蹤與調整

1.每年檢視數據: 查看營收、獲利的數據,若5年到10年期長線走勢往上,就可安心續抱。

2.留意經營狀況: 當出現年度虧損時,要開始注意接下來的經營表現,若第2年產業景氣沒問題,公司營收和獲利仍大幅衰退,就要全數出清,換股執行。

(四)不斷的心理建設

1.不受股價漲跌影響: 每年買股時,不要受股價起伏影響,因為你是要賺現金流,不是賺價差。

2.堅持長抱: 堅定的持續長抱,連存10年~15年都不去動用,股票複利的效果是非常驚人的。

*專家看法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協理余弘仁:要賺股息,也要省稅金


申報個人綜所稅時,「股東可扣抵稅額」取決於「發放股利」及「稅額扣抵比率」,只要「稅額扣抵比率」高於「個人綜合所得稅率」,股東參與除權息,可享股利或股息報酬,也可額外獲得抵減稅額,可謂「一魚雙吃」。 根據過往紀錄,傳統產業股,可扣抵稅率高,通常在15%〜20%以上,較無稅負問題;至於電子業,因已享有租稅優惠,可扣抵稅率就低,投資人就易有稅負的負擔。

寶來投信指數投資處副總經理黃昭棠:定期檢視個股的股利政策

小心企業會調整股利政策,例如向來採高股利政策的鴻海,今年就調降股利。 長期執行須小心如果公司獲利不佳,有可能發不出股息。 在產業與景氣出現變化時,注意個股經營、股利政策的調整,建議每年檢視1次。

2現象驗證 主升段來了?

過去在法人機構操作時,因為常須比較績效,經由投資後檢討,發現操作績效差異最大的,常是在多頭循環的「主升段」,除了資產配置是否妥當外,還與選股有密切關係。

多頭趨勢還沒停,就會一直往上等趨勢確定後再行動最有利主升段的概念源自「道氏理論」,投資高手林成蔭表示,他第一眼看到道氏理論的假設,馬上浮現起以前苦讀的物理公式「牛頓運動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的內容總共有3條,第1條就開宗明義強調:一開始為靜止或是以定速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將會保持原來的狀態;所以動者恆動、靜者恆靜,這個意義和道氏理論的假設很類似,原來宇宙間的真理其實相通!

道氏理論是技術分析的起源,內容提及股價在多頭和空頭市場的3段變化,多頭市場的第2段即是主升段,類似波浪理論中的第3波,就是本文的重點。

技術分析究竟有沒有用,一直是投資上有趣的話題,林成蔭認為,股價反映的是基本面,技術分析則輔助不熟悉或沒時間鑽研基本分析的投資人做出操作決定,而且了解技術分析的根本道理並不難,值得學習。

美國人查理.道氏(Charles H. Dow,道瓊指數創設人)最早提出研究整個市場價格趨勢的說法,後人發揚光大,而建構道氏理論。技術分析中的趨勢線、波浪理論、支撐與壓力技術指標等技術分析的方法,都是依循此一邏輯;因此,道氏理論可說是技術分析中的根本大法,其對股價的走勢有著如下的假設:

1.價格走勢以某一種趨勢進行,在沒有證據顯示趨勢會改變之前,應假定原先趨勢仍會持續。


2.趨勢會周而復始重複發生,因此觀察過去的趨勢,可以做為對未來價格走勢預測的依據。

導出一個操作原則:等趨勢確定了以後再行動,較為有利。因為在哪個時間和哪個價格,股市會改變原有趨勢,很難捉摸,不如等確定再說。

道氏理論認為,股市指數的收盤價和波動情況反映了一切市場行為,多頭市場並不能永遠持續下去、空頭市場總有結束的一天。所以預測分析可以當作操作的依據,加上技術分析檢測,就能有效提升績效、降低風險。

抓準多空大向,調整資產配置股價短期波動可忽略

整個趨勢的循環分為3種最重要的走勢,分別為「主要趨勢」、「次要擺盪」及「短期擺盪」,這3個走勢分別包含了3種不同的時間架構,並且循環不已。操作時,首先判斷多空方向,然後調整資產配置比重,也可以依此方式、特性來選股。

▲ 道氏理論基本假設

1.主要趨勢:

 即股價廣泛性上升或下降。這種現象持續的時間通常為1年或1年以上,持續上升形成了多頭市場,持續下降形成了空頭市場。長期趨勢不易塑造或操控,是自然形成的。

2.次要擺盪:

 經常與基本趨勢的方向相反。它是在多頭市場裡,中段的回檔或調整行情,也是空頭市場裡,中段的上升或反彈行情,幅度則常常是前一波的1/3至2/3。

3.短期擺盪:

 反映股價在幾天內變動,易受人為操縱,難以預測,可以忽略。

2操作策略扭轉輸多贏少的劣勢

隨機預測股市漲跌,如同猜丟銅板的正反面一樣,機率大致上是一半、一半,那為什麼一般投資人卻是輸多贏少?林成蔭表示,根據他的觀察,大都是因為多頭時看空,不敢追價,結果高點之後還有更高;空頭時做多,逢低承接,然後低點之後還有更低。

因此,提高勝率的不二法門,就是分清牛市(多頭)或熊市(空頭),在多頭時積極做多,空頭時觀望或放空,這麼簡單的道理,他可是付出了不少代價後才領悟。他建議應如下操作:

1.多頭市場(向上趨勢)續抱或加碼:

其特色在下一個上漲波的價格高點,高過前一個上漲波的高點,而其次級波的下跌低點較前一個下跌的低點高。整個多頭市場可以分成3個階段,進貨期、主升期、沸騰期。

2.空頭市場(向下趨勢)觀望或賣出:

 其特色在下一個下跌波的價格低點,低過前一個下跌波的低點,而其次級波的反彈高點較前一個反彈波的高點低。整個空頭市場可以分成3個階段,出貨期、主跌期、恐慌期。

舉例來說,台股在2001~2007年時,上漲波的高點屢創新高,次級波的低點未創新低,就是明顯的多頭趨勢。2008年,回檔時卻破了前波低點,高點也未再創新高,表示多頭趨勢宣告結束;直到當年年底未創新低,才透露出多頭的曙光。

▲台股目前傾向進入多頭

2009年以來,台股低點未創新低,且在2010年11月再創新高,衝過今年初的8,395點,有進入多頭主升段的意味。主升段在多頭市場中較容易獲得利潤,有以下特色:投入股市的人愈來愈多;股價指數和成交量穩健放大;企業訂單回籠導致公司盈餘增加,吸引了大眾的注意;常可見到好消息(如訂單滿載、零組件缺貨等)出現,利多見報或流傳,股價就會漲停板,使用技術性分析常能夠獲得最大的利潤。

主升段現象1》成交量放大,買盤急加碼K線出現向上跳空缺口

這個階段人氣開始匯集,成交量放大,持股低或落後進場的買盤急於加碼,通常會選擇容易提升持股比重的股票(如高價股),或者流動性高的股票(如大型股、集團股),因為進場者陸續不絕。此時,常可以見到K線上出現向上跳空缺口,震盪後常以最高價附近收盤,行進間換手。

例如,台股自2008年11月的3,955點落底回升後,在2010年1月見到8,39點,共上漲了4,440點,一路突破前波高點;從基本面角度研判,全球處於景氣復甦但低利率的環境,可以判斷多頭市場為主要趨勢。

台股隨之回檔修正到7,032點,跌了1,363點,約為前波漲幅4,440點的1/3,符合次要擺盪的要求,代表多頭市場第1段進貨期結束。第2段主升段在指數突破8,395點再創新高時,獲得確認,主流股為高價股和大型股。

台股股王宏達電(2498),在2010年年初落底反彈後進入整理,上半年股價壓在400元以下,因此10、20、60日均線呈現糾結,這種跡象常是變盤的前兆,因為一根帶量的長紅,走勢會形成「黃金交叉」,然後均線「多頭排列」;如果是長黑,走勢會形成「死亡交叉」,然後均線「空頭排列」。

▲高價股》宏達電

結果宏達電在7月公布,6月營收238億元,創歷史新高,立即展開攻勢,也陸續伴隨著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和第3季季報獲創歷年最高等訊息,均線開口擴大,類似鴨嘴張開。

其他高價股,如大立光(3008)也傳出蘋果訂單貢獻、7月營收創歷史新高,一同連動,撐開台股的天花板,隨後上市的宸鴻(3673)、碩禾(3691)都是高價股,中低價股也出現比價效應輪番上攻,投資人會發現高價股突然變多了。

集團股則在宏達電等高價股第1波攻勢休息之後接棒演出,台塑(1301)等集團股在8、9月開始發動,題材為財報數字,包括毛利率等優於預期、獲利逐季走高;油價也在第4季因美元明顯疲軟而轉強,塑化產品價格上調,增加了投資者進場承接的意願。

▲ 集團股》台塑

技術面上,類似宏達電等高價股,短、中期均線糾結後類似鴨嘴擴張,正式展開漲勢,其他財報優異或有題材的大型股,如裕隆(2201)、遠東(1402)、長榮(2618)等集團股,甚至於中華電信(2412),也分別走出亮麗行情。

主升段現象2》高價股、大型股、集團股容易成為主流

在主升段的走勢中,高價股、大型股集團股容易成為主流,是投資時的首要選擇。但必須考量到基本面,特別是財務報表數字的變化,如營收和獲利的成長,股價才會特別強勁。

選股時搭配技術分析中的道氏理論、均線架構中的黃金交叉和多頭排列,特別是均線糾結後,「長陽線」帶出開口擴大的鴨嘴效應類型的個股,應是首選。

從波浪理論研判大盤走勢

源自道氏理論的波浪理論, 是由艾略特( RalphNelson Elliott)在1930年代提出。波浪理論認為,市場價格波動有一定的規律性,在一個循環週期裡,會出現5個上升波、3個下降波的規律型態,這個規則經常被用來判斷目前大盤位置及未來走勢,並擬定適當的策略。

5個上升波:

第1波》初升段

初升段是空頭市場結束、多頭循環的開始。就總體經濟面來看,此時景氣混沌,經濟學者看法分歧,股價上升速度緩慢。能提前得知公司營運復甦的大股東或投資高手,會在此時開始建立部位。

第2波》修正波

初升段的修正,股市由短、中、長線不同想法的投資者組成,第1波已獲利者可能會在此時先獲利了結,造成股價大幅回檔。

第3波》主升段

進入主升段,投資人數最多,也是最容易獲利的一段,此時行情熱絡,追價意願強烈,成交量放大,大型股與集團股變成「大象也會跳舞」,就5波段來看,這個上升波的時間維持最長,漲幅也最高。

第4波》修正波

主升段的修正,最低點不會低於第1波的高點,有些二線的中小型股票會此時補漲,但是就長線來看,整體市場已開始轉退。

第5波》末升段

經過第4波回檔,指數向上再創新高,漲幅至少會與初升段相當,但不會高於主升段。此時行情很可能在多頭氣勢最強時突然反轉,投資風險極高。

3段下降波:

A波》初跌段
多頭盛宴結束,股價過不了高點,會開始往抵抗力較小的地方(即下跌)前進。

B波》反彈
主跌段後的短暫反彈,此時已出現明顯的價量背離,量能無法推動上升的力道。來不及在主跌段出場的投資人可趁機脫身,又被稱為「逃命波」。

C波》主跌段
全面下跌,跌幅大且強勁;景氣明顯轉弱,利空消息瀰漫,市場氣氛恐慌,投資人在恐慌中殺出套牢持股。

▲波浪示意圖

主升段行情,主流股表現超越大盤

回顧近20年的兩波大行情,一次是在1994年~2000年,受惠於全球科技產品的廣大需求,以及新台幣貶值的影響,1994年9月掛牌的台積電(2330),帶領電子代工業崛起,奠定電子股十多年的主流地位。

1996年3月28日的台海危機落幕,截至1997年8月,此段應為本波循環的主升段,大盤上漲幅度為99.7%,當時電子代工大廠鴻海(2317)創下1,031.6%的漲幅,晶圓雙雄台積電與聯電(2303)的漲幅分別為480.2%與467.8%(股價漲幅以還原權值計算)。

另一波歷史大行情則出現在2003年至2008年,主流股包括IC設計、自有品牌企業與原物料,以聯發科(2454)、宏達電(2498)與宏碁(2353)為代表。從2005年10月截至2007年10月30日這段期間可視為主升段,大盤漲幅為69.3%,宏達電股價漲幅達221.1%,聯發科與宏碁則分別有171.6%及32.4%的漲幅。


▲1994~2000年台股走勢&2003~2008年台股走勢

名詞解釋_死亡交叉
短週期的移動平均線,由上向下穿越下滑中較長週期移動平均線的現象,例如:10日線由上向下穿越20日線。

名詞解釋_空頭排列

標的價格在下滑中的短週期均線之下,而短、中、長週期之均線依序甴下而上排列,即是空頭排列。例如: 標的價格45元,10日線46元,20日線48元,60日線50元。

3步驟加碼 回本才會快

若投資氣氛悲觀、前景不明,提醒大家:你必須用一個有紀律的投資方法,在這裡,我提供一個方法給大家參考,這個方法能讓投資人在股市出現反彈時,比較快速回本。趁著行情走低之際,我來把這個說法講個透徹。

Step1: 設定跌幅,決定單筆加碼時機

假設A小姐,每個月8日扣款5,000元投資基金,1年半後已經扣款9萬元,現在基金淨值為22元,報酬率是-36.12%。

正常扣款,淨值32元時才能轉虧為盈(試算)


正常扣款,淨值32元時才能轉虧為盈(試算)

紀律投資法準則第1條:投資人應該要訂一個標準,當報酬率掉到「負」多少時,要開始單筆加碼。建議各位,當報酬率達-35%以上時,就可進行加碼。因為根據歷史經驗,定期定額報酬率-35%,通常已經達到相對低點了。

既然報酬率已經達到加碼的條件,如果A小姐,在淨值22元時加碼3萬元,根據試算,報酬率將縮小至-27.09%。

運用單筆+定期定額,加速轉虧為盈(試算)

運用單筆+定期定額,加速轉虧為盈(試算)

Step2:按投資規模以固定比率加碼

至於應該要加碼多少金額呢?我認為,不要用「固定金額」加碼,而要以「固定比率」加碼。如果是固定金額(比如說每一次都單筆加碼1萬元),那攤平成本的效果將相對有限,應該隨著投資金額愈大,採用固定比率,如原投資金額的1/3或1/4進場攤平。

舉例來說,A小姐已投資9萬,應該加碼3萬元(9萬元的1/3)。到下個月時她持續定期定額扣款,總投入成本為12萬5,000元(9萬元+單筆3萬元+定期定額扣款5,000元),此時基金淨值若再跌到17元,她若想再度單筆加碼,那加碼金額應該約為4萬元(12萬5,000元的1/3,非整數時,依自己財力抓一個接近的整數即可),報酬率則會從原先-35.55%,縮小至-26.93%。

Step3:準備加碼預備金,至少分5次攤平

當然,單筆加碼的金額比率,應該要隨每個人手上有多少可投資資金來作調整,無論是1/3或1/5都好。不過,根據我的經驗,你至少要讓自己有5次可以加碼攤平的機會。

因為任憑你再厲害,想要抓底部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你最好不要把所有資金一次加碼,要給自己預留多一點後路,即使這次加碼,基金淨值持續下跌,你還是有資金可以繼續逢低承接。

像A小姐,如果她不逢低加碼,當基金淨值來到17元時,她的報酬率掉到-46.10%,報酬率接近-50%,這般情景在2000年到2002年間,美國那斯達克指數從5,000點跌到1,200點時曾經發生過,但歷史上並不多見。此時,如果她能嚴守紀律,看到報酬率超過-35%時,就逢低按照固定比率加碼,報酬率將拉高至-26.87%。

如果沒有逢低加碼,當股市開始反彈時,基金淨值必須回到32元,A小姐的報酬率才會剛剛好返正。但她若能遵循紀律投資法操作,只要淨值回升到23元時,就已經回本,如果當淨值真的來到32元,報酬率將高達41.84%!

「那如果像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講的,景氣要壞4年呢?」豈不是要賠很多錢嗎?關於這點,我認為你得先衡量你的風險承受度,沒有人說要把全部的錢都拿去投資,投資人還是要量力而為。

口袋有錢才能繼續扣款,才能執行「定期定額」的精髓:趁景氣差時繼續扣款,等景氣好的時候,停利贖回。(fundclass_smart@bwnet.com.tw)

只有單筆
怎麼設定加碼點?

以有定期定以前有定期定期定額,無法知道何時是適當的加碼時機。沒關係,建議投資朋友拿已經投資的單筆基金,利用投信投顧公會理財百寶箱的基金試算專區(www.sitca.org.tw/FUNDINF/fund.htm),試算過去1年半到2年定期定額投資,是否已經來到設定的加碼點,來掌握加碼時機。

符合3原則 從公司財報找好股

名詞解釋_毛利率、營業利益率 [ 隱藏 ]

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
營業利益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營業收入

要從複雜的財務數據中找出安全成長股,郭榮芳建議至少要符合以下3原則:

原則1》營收需穩定或逐年成長

「營收」穩定成長意味一家公司經營穩健,若能逐年成長、且成長率愈攀愈高會更好。相反的,若是營收大起大落,公司競爭力可能堪慮。若屬於景氣循環股,則建議找在景氣下滑時、同類股中營收跌幅相對較小的公司。

原則2》留意盈餘變動比率

要評估一家公司成長是否夠強,單看營收金額的絕對值並不客觀,必須要看營收或盈餘的成長「比率」,從包括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每股盈餘成長率等去判斷。

原則3》別忽略公司費用率

很多人以為高營收成長、高毛利率就代表公司值得投資,其實公司能否賺錢才是個股是否值得投資的關鍵,因此,除了比營收和毛利成長幅度外,還需看公司的費用率,從公司毛利扣掉營業費用後的營業利益才能看出該公司在本業上的賺錢能力。

掌握以上3原則後,便可開始進行選股。劉心陽建議,由於台股已攻過8,000點大關,在相對高點進場,很多人都擔心可能套牢。因此,這時候挑股票,不能只看個股成長性,還要考慮個股安全性,只要選對「漲」相佳的好股,就有機會追漲抗跌,兼顧成長與安全。挑成長股,除了按照前述原則之外,劉心陽建議可透過以下2道關卡來進行篩選。

2道關卡 篩選「內外兼具」股

1.「漲」相好不好?用4指標當擇股條件

指標1:看損益表 單季每股盈餘季增率>30%

(1)觀察季增率較能看出「短期成長動能」,而年增率則多用來評估「企業體質」。
(2)用季增率而不用年增率的另一個原因,是由於去年企業受金融海嘯波及,上半年比較基期普遍偏低,看年增率易失真。
(3)去年下半年起景氣回春,帶動台股一路走揚,多數企業的每股盈餘都有亮麗表現,因此,若單季每股盈餘能比前一季成長超過30%,可視為企業高獲利成長的基本門檻。

指標2:看損益表 單季每股盈餘>0.8元

(1)如每股盈餘季增率高,但絕對數字不夠漂亮,也無法入選。
(2)建議單季每股盈餘至少要超過0.8元,如此代表企業全年每股盈餘可望達到3元以上,賺錢實力才算堅實。

指標3:看損益表 單季營業利益季增率>10%

(1)營業利益成長率是評估一家公司「本業」是否賺錢的關鍵指標。
(2)營業利益維持一定的成長水準,代表這家公司在本業上具有一定的產業競爭力,較有長期投資價值。

指標4:看現金流量表 H1營業活動現金流量>稅後淨利
(1)營業活動現金流量高於稅後淨利,代表這家公司是從本業的營業活動中賺到錢,而非舉債籌資增加現金進帳。
(2)營業淨利表示公司本業的賺錢能力,但營業活動現金流量不能單純只跟營業淨利相比,因為現金流量表是合併母、子公司的報表,將企業轉投資的獲利也納入計算,因此需與合併報表後的稅後淨利相比,才夠客觀。

2.財務結構安全與否?5指標打出原形

指標1:負債比<70%

(1)負債比率愈高,代表企業舉債經營,萬一碰上景氣不佳、營收下滑,周轉就可能出狀況,企業容易出現倒閉危機。
(2)負債比率太低也不見得好,意味企業經營太保守、資金運用沒有效率,依據經驗法則低於70%才安全。

指標2:速動比>100%

(1)速動比是檢視企業緊急償債能力的指標。將流動資產中的存貨與預付費用扣除後,即為速動資產。
(2)因已扣除存貨,若企業的速動比>100%,表示其流動性足 夠支應短期性債務,企業的資金調度彈性較佳。

指標3:利息保障倍數>4倍

(1)利息保障倍數是指企業稅前盈餘除以利息支出的比重,倍數愈高,代表企業支付利息的能力愈高。
(2)若利息保障倍數比率接近1,代表企業的稅前淨利幾乎都要用來支付即將到期的利息支出,安全性太低。

指標4:應收帳款周轉率>6倍

(1)應收帳款牽涉企業未來能否如期回收貨款的風險,回收速度快、周轉率愈高,表示公司資金運用愈有效率。
(2)若應收帳款金額過大或周轉率偏低,代表企業未來提列呆帳的可能性很高,建議要大於6倍為宜。

指標5:存貨周轉率>10倍

(1)企業須將存貨賣出,才能變成銷貨收入,並降低倉儲成本。
(2)存貨周轉率太低,代表企業的存貨管理與銷貨能力有問題。

3個領先指標 進場前必看

以下3個領先指標,是投資人在進場前務必要觀察的,包括:(1)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2)東協各國匯率、(3)當地大選時間。

指標1》中國PMI指數 滑落到50%以下,將拖累東協股市

中國PMI指數是廣泛調查中國企業採購經理人對當月生產和財務情況的分析判斷,在每個月的第一個工作日發布,領先中國政府其他部門的統計數據,被視為觀察中國景氣變化的第一手指標。

中國6月份PMI指數創下4個月新低,來到52.1%,雖然還高於景氣擴張臨界點的50%,但已是連續2個月下滑,顯示中國經濟正在降溫。東協國家多為出口導向國家,中國又是東協第二大出口國,未來幾個月如果中國經濟真的減弱,一定會拖累東協經濟和股市。

指標2》匯率走勢 匯率快速巨幅波動,股市震盪將加劇

東協國家股匯市連動性極高,如果國際熱錢突然湧入造成當地貨幣快速升值,而非正常地緩升,投資人就須留意,是否只是短暫地炒作行情?

以印尼為例,2008年9月15日金融海嘯爆發後,印尼股市隔日開始下跌,印尼盾隨之走貶,這個趨勢一直到了2009年3月18日印尼股市出現明顯反彈後,印尼盾的匯率也跟著升值。由此可知,如果匯率平穩升值,相對股市表現也會同步走揚,投資人就可以放心進場。


指標3》重要選舉 大選前股市下跌機率高,慎選切入點

東協國家政治發展漸趨成熟,但每逢大選或出現政治暴動時,仍會對股市造成衝擊。滙豐太平洋經典基金經理人石永平表示,投資此地區還是要關心一下各國的政局變化。

東協國家今年舉行選舉的不多,菲律賓的總統大選已於6月結束,新加坡8月將舉行總統大選。泰國本預定11月進行大選,但是否會舉行,還沒確定。

傅子平指出,亞洲的選舉行情較明顯,選後3到6個月內多會上漲。投資人要留意,選前難免出現短線修正(詳見圖2),或許此時是逢低介入的好時點。


股市跌深必會反彈 抓準買點兩大要訣

股市跌深後會有反彈,簡單來說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投資人可搶反彈,但為避免空頭向下修正走勢中,搶反彈愈套愈深,有必要仔細探究什麼時點才是較佳的買點。

跌深要搶反彈,實務上有兩大要訣:1先運用指數和月線或季線的乖離率,以及RSI(相對強弱指標)來觀察大盤是否具有跌深反彈條件。2再用KD值(隨機指標)及是否突破10日線、短期下降趨勢線壓力來判斷搶反彈的買點。

「乖離率」是以股價指數和移動平均線之距離,除以移動平均線計算而來,移動平均線代表投資人持股平均成本,當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上稱為「正乖離」,正乖離擴大,表示多數投資人獲利增加,自然會出現獲利回吐賣壓,行情因而拉回。反之,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下稱為「負乖離」,負乖離愈大代表投資人虧損嚴重,較不可能認賠殺出,很多投資人反而進場撿便宜,股價因而出現跌深反彈行情。

從歷史經驗來看,除非有連續重大利空,指數和月線負乖離會拉大10%至15%,及季線的負乖離會拉大20%以上,一般情況多為指數和月線的負乖離拉大7%至10%,指數和季線之負乖離拉大14%至17%,就可留意跌深反彈行情是否出現。

從12日RSI極端值 研判大盤低點是否浮現


RSI是在一段時間內,股價漲幅平均值占漲幅平均值加跌幅平均值的比值,市場一般採用6日及12日RSI,當6日內上漲總幅度平均值愈大,RSI的比值就愈大,代表多頭力道愈強,反之,上漲總幅度平均值愈小,RSI的數值就愈小,代表多方力道不強,RSI數值一般正常範圍在20至80間,20以下為超賣區,80以上為超買區,50為多空均衡點。

當12日RSI低值修正到接近20或小幅跌破20(中期走勢可參考12周RSI修正至20至25間),搭配上述的較大負乖離率出現,那大盤短期低點有限,搶反彈風險不大,但可能很短暫,此時,要確認是否為真正的跌深反彈行情,可再利用9日KD值從低檔交叉向上突破20、指數是否突破10日線及短期下降趨勢線壓力等訊號判斷,2000年10月,大盤出現的跌深反彈就是實例。

(圖1)12日RSI修正至20附近

9日KD值向上突破20 回彈走勢較強且久

今年6月13日的8,042低點,和月線的負乖離為732%,大盤曾出現短暫2~3天的跌深反彈走勢,不過9日KD值卻跌落20以下,表示大盤相當弱勢,隨後又一路下跌,途中仍出現短暫的反彈行情,但9日KD值持續在20以下弱勢鈍化。到了7月3日指數跌至7,115點,和月線的負乖離為106%,及季線的負乖離也拉大至172%,12日RSI低值也降至193,大盤再度跌深反彈,但欠缺9日KD值向上突破20加以確認,反彈依然短暫。

7月10日指數跌破7,000點創下6,976點低點,此時和月線、季線的負乖離分別達到96%及174%,再度出現跌深反彈走勢,雖然弱勢鈍化達21天的9日KD值小幅向上突破20,但大盤無力突破10日均線及短期下降趨勢線壓力,反彈行情還是曇花一現。

(圖2)9日KD值難突破20

7月中指數跌破6,976點,再創6,708新低點,已經符合所有跌深反彈條件,果然7月21日大盤站上10日線,並且突破下降趨勢壓力線,9日KD與RSI也從低檔轉而向上。

12日RSI站上50 中期反攻行情可期

跌深反彈確立後,接下來,要判別是否能轉化成更強勢的中期反彈,就要看12日RSI能否向上突破50並站穩於50之上,一旦站上,代表中期指標9周KD值也會從低檔交叉向上,月線及月均量同步回升助漲,大盤才能由跌深反彈行情轉變成中期反彈行情。

(圖3)12日RSI轉強、量能升

只有9周KD值築底或出現正背離向上開口放大,才能中期真正轉強回升,當這些中期轉強訊號未出現前,建議投資人暫以搶跌深反彈格局因應。

超跌好股,1張賺3次

金融海嘯跌得讓套牢的散戶心碎,3月以來的急速反彈又讓沒跟上的散戶氣得跳腳,不管漲或跌,散戶心裡總是七上八下,跌也怕,怕賠了血汗錢,但上漲更怕,怕親朋好友都撈到錢,只有自己乾瞪眼!

有一位「郭大俠」,卻始終氣定神閒,因為他選中的股票,在海嘯時照樣領8%的股息,真是應了「人在家中坐,鈔票天上來」,原來人世間,真有這種好事。

這一位被網友暱稱為「郭大俠」的理財作家郭際勝,40歲前,是個平凡的電子公司資深業務;40歲後,辭去正職工作,回家當起家庭煮夫,過著沒有老闆管的自在生活。這種日子至今已12年,唯一的「薪水」,是股票發給他的現金股息,比退休前的薪水還高。

為了讓眾多困在辦公室牢籠裡的散戶,也能像他一樣,趁著生命正美好就掙脫「牢籠」,郭大俠特別將他的操作心法,化繁為簡,歸納成3大招,他說,一般投資人,投資方法就是愈簡單愈好,不要搞得太複雜,反而不容易賺到錢,以下就是他的賺錢心法。

第1招》用Google找出超值資產股

「我只買好股票,低價就便宜買,最後一次大賺一票。」郭際勝說,這輩子買過的股票不超過20支,一本股票集保存摺用了快20年還沒用完,同時持有的股票不會超過3支,他說,這條規定是逼自己一定要看準了才出手,出手後,才能好好照顧股票,畢竟,買股票做功課很重要,但是退休的生活品質也很重要,如果投資股票要搞得跟上班一樣累,那乾脆回去上班算了。

郭際勝自認他不是股神,沒有短時間買低賣高賺差價,因此,他奉行價值投資法,透過免費的公開資訊,篩選出股價被低估的超跌好股。

但是,股價跌到多少,才算是超跌?郭際勝的研究重心放在公司的土地資產,只要上公開資訊觀測站或公司網站,在公司的財報與公開說明書上,會列出公司土地資產的位置、大小、取得成本、帳面價值,最好是這塊土地已經很久沒有辦理重估,這表示,帳面價值遠低於公司的真實價值。

一旦發現有大塊土地,很久沒有辦理資產重估,接下來,要檢查這塊土地的「含金量」有多高。說到看土地,過去郭際勝曾騎著摩托車探查現場,但碰到土地位於中、南部,親自到現場就顯得麻煩,不過現在不同了,多虧了Google Earth的衛星地圖,不必出門也能看到土地所在的區位、周邊建設,以及相鄰的重大交通工程。

如果土地夠大,區位夠好,附近又有好的開發題材,譬如重大公共建設計畫,如大型公園、博物館、市政中心或捷運,那這塊地就很有價值了。不過,要注意最後一道檢驗標準,這塊土地的價值,必須占公司資本額一半以上,才算是一個好的題材;否則,以國泰金控來說,雖然是全台第一大地主,但國泰金控資本額太大,所持有的土地,未來就算有增值空間,對國泰金控的貢獻也很有限。

郭際勝就是根據這些檢驗標準,找出大洋塑膠(1321)這支好股票。當時,他注意到這家公司的土地,位於台北縣中和,他透過Google,發現這塊土地就在中和的中央,形狀方正,面積高達1萬6,000多坪,而且沒有被重估過,旁邊只有一個小小的加油站,根據經驗,他知道這塊地絕對值錢。他還竊笑說,這個加油站的老闆,也是個一流高手,因為在這裡設加油站,誰會來加油呢?顯然老闆也是另有所圖。

經過他評估後,這塊地竟值60億元,大洋塑膠本業穩定,還有這塊寶地,而公司股本才20億元,足足是公司股本的3倍,很明顯具有投資價值。

結果,大洋塑膠真的為他賺進兩波財富。當初上市價格是26.1元,第一波買進後,股價一路下跌,最低曾跌到5元;但他仍持續投入資金,共買了40次,平均成本10元。等了3年,公司因為轉投資且出售土地,股價回升,他分批賣出持股,平均售價約23元,獲利1倍。後來因為手中持股沒有賣完,股價又跌到10元,郭際勝趁機全部買回,以20元賣出,再賺1倍。這兩波操作,是郭際勝自認為最成功的獲利經驗。

TIPS_衡量土地的標準 

郭際勝衡量土地價值,共有以下標準: 

1.購買年代久遠、取得成本低、未重估。 

2.土地價值占公司資本額一半以上。 

3.地大、位於精華地段。

第2招》股價沒漲1倍不賣,寧可賺股息

蠅頭小利,對郭際勝來說看不上眼,他說,能吸引他賣掉股票賺價差的獲利目標,至少是漲1倍,如果沒漲到1倍,他寧可抱著賺股息。

別人買股票,總希望一買就賺錢,郭際勝買股票的方法,卻經常是一買就套牢,為什麼呢?原因是他想買好股票,又要買得便宜,若股市處於多頭行情,連阿貓阿狗的爛股票都能漲翻天,更何況是好股票?因此,那些好股票出現他想買進的價格的時候,多半都是在空頭市場,只要一買進就套牢,幾乎已經成為他的投資慣例。

但是郭際勝不緊張,他只要確定自己買的是好股票,而且是低價買進,3年內一定會等到一波上漲行情,若是賣點還沒到,就乖乖抱著領股息,一動不如一靜。現在,他手中有支12元的股票,每年股利最少也有6%∼8%,還可以享受抵稅的好處,買股票賺股息、賺抵稅,還能賺價差,這麼好康的事,股市裡真的有。

曾經有人批評他的賺錢方法太慢,這位平常態度溫和的歐吉桑,面對這種批評,卻是火力十足的反駁,「我這個方法,看起來賺得慢,但長期累積下來,有一天都會賺到大錢。」

第3招》趁董監事改選,把股票倒給股東

台灣上市公司,每3年改選一次董監事,郭大俠唯一願意賺的「快錢」,就是把股票倒給想選董監事的大股東。他說,平常都是這些大股東印股票換散戶的鈔票,只有在董監事改選時,是小散戶復仇賺錢的機會。這時,大股東開始鴨子划水收股票,小散戶就要趁這個機會,把股票倒給大股東。

這個賺錢法,也需要做點功課,不過不難,在公開市場資訊中,都能輕鬆找到這些資料。他也強調,布局董監改選行情,要從前1年的年底開始,因為一般股東會的停止過戶日(為了計算股權的基準日)大多是安排在4到5月間,通常在停止過戶前1個月,大勢已經底定,因此,布局要在前1年底就開始,千萬不要傻傻等到停止過戶前1個月,才妄想賺董監改選行情。

名詞解釋_抵稅

股利憑單上的「股利淨額」乘以「可扣抵比例」,即為「可扣抵稅額」,此金額可抵減你的綜所稅。各公司可扣抵比例不同,但高於個人綜所稅適用稅率才划算。 

他就以董監事改選題材,在多年前挑出了中鋼構(2013)這支股票;原因是發現這家公司擁有獲利穩定、股本小、自購土地廠房等優點,他判斷是個會吸引市場派的好標的。

當時他在年底買進中鋼構,股價一路從26.1元跌到隔年的19.4元,但是郭際勝仍然信心十足;他前後投入300萬元,繼續逢低買進,一共買了130張,平均成本約23元。果真,中鋼構發生了經營權之爭,股價連飆7天漲停,達45元;他開始分批出場,也賺了將近1倍。

後來,中鋼構股價飆上87元,引來證管會介入查帳,爆發嚴重違約交割,結果又跌回起漲點。當時雖沒賣在最高點,但是郭際勝知道,當股價達到獲利目標,及時停利落袋,是正確的決定。

像這樣掌握董監選舉行情買賣股票,是郭際勝獲利的主要祕訣;他強調,散戶根本無法掌握公司的消息面,唯一優勢只有董監事選舉。因為,董監選舉前,大股東為了搶經營權,會想盡辦法買到最多的股票,只要知道哪一天是他們買股票的期限,就能提早進場布局。「我不是賺其他散戶的錢,我賺的錢都是老闆心甘情願給我的。」郭際勝說的很得意。

不過,郭際勝補充兩點,第一、真正因董監改選大打一場的公司,接下來股權會比較穩定,10年內不會再有好機會;但若只是虛晃一招,並沒有硬碰硬開打,那麼,3年後的董監選舉行情依然可以期待。第二、公司的大股東是政府部門的基金,或是大家族企業利用關係企業的交叉持股,都不容易有改選行情,散戶們不用列入考慮。

*郭大俠祕煉12年的私房選股術



*股票黃曆,教你辨股市吉凶!

當季的蔬果總是最新鮮味美,對郭際勝來說,買股票就像在買菜,選對時機就能提高賺錢機會;擅長掌握董監選舉行情的他,自創一套股票黃曆,教你如何從股市的變化,觀察出適當的買賣時機。



股票黃曆,教你辨股市吉凶!

*三大地雷,閃遠一點


股票賺錢術

(Smart智富月刊第103期 20070301)投資人耳熟能詳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和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都是靠投資累積驚人財富,雖然兩人的投資風格截然不同,操作邏輯也有天壤之別,但他們會成功,都自有一套醞釀多年而成的投資方法,值得大家細細體會、借鏡學習。

而在高手如雲的美國華爾街,也有一個傑出的基金經理人:葛林布雷(Joel Greenblatt),他所創辦的Gotham Capital公司,在過去20年創下了年平均40%的高投資報酬率。更重要的是,他研究出一套簡單的神奇公式,利用這個公式,可以從美國3,500家企業中篩選出最好的標的來投資,讓掌管120億美元資金的他,創造出優異的績效。

多數人不懂投資  卻愛上冒險的過程

葛林布雷以一個生活實例來闡述他的投資理念。喜歡開船的他,因為技術不熟練,有一次算錯了風速與水流速度,只差幾十公尺,就撞上一艘有3個足球場那麼大的遊輪,差點粉身碎骨,葬身大海。

技術不好,卻喜歡以身試險,甚至喜歡經歷這種冒險的過程,這是許多投資人的通病。這絕不是好習慣,葛林布雷強調,投資人在挑選股票時,不知道自己在找什麼東西,就像拿著燃燒的火柴棒,在炸藥工廠奔跑一樣,非常危險。

因此葛林布雷公開他的投資心法,以簡單的公式,利用「盈餘報酬率」與「資本報酬率」這兩個指標,就能讓股市投資人在不用太冒險的狀態下,找到適合的投資標的。

例如像美國IBM這樣的大公司,在某一年的某個時間,可以用30美元買到1股,但是同一年的另一個時間,卻可能得花60美元。為何在短短一年之中,同樣買IBM,價格卻差1倍?這是許多投資人需要了解的問題。

問題可能出現在進出股市的行為,葛林布雷將此稱之為「市場先生」。市場先生有時候心情好,願意以60美元的高價買IBM,但有時心情不好,只願花30美元,但IBM這家公司的價值變化沒有如此巨大,因此投資人如果能在市場先生心情不好時,低價買進股票,絕對能提高獲利的機會。

用低估的價格去買  獲利機會才高

但什麼時候是低價呢?葛林布雷提出一些美國的例子,轉換應用在台灣也行得通。例如台北有一家知名的「x忠」麵線攤,一碗麵線賣30元,一天能賣1,000碗,假設一碗淨利25%,一天營收3萬元,可賺7,500元,一個月淨賺22萬5,000元,一年270萬元。如果今天老闆心情不錯,願意把他的麵線攤一半的權利賣給你,你願意花多少錢去買呢?

如果花270萬元去買,表示2年就可以回本,風險不大;如果花540萬元購買,回收期不但提高到4年,還得負上不小的投資風險。萬一旁邊又多了另一家一樣好吃的麵線攤,因為競爭者分食市場,導致營收、獲利下降,回收期又得往後延,甚至可能虧損。

相反地,如果老闆願意以50萬元代價出售麵線攤一半權利呢?恭喜!這代表投資麵線攤應該可以賺錢。

花所有精力分析公司價值

葛林布雷就是花所有的精力去研究一家企業究竟值得多少錢,如果能用比他認定還低很多的價格來投資,為何不買呢?但為什麼有企業值100萬元,卻願意以50萬賣掉呢?實際上,還真有這樣的例子,確實有人願意以半價把事業賣給你。

如果麵線攤的老闆,想花50萬元開一個分店,讓你投資一半,只要你拿出25萬元資金,你會不會投資?根據麵線攤過去的經營績效,一年可賺270萬元,若分到一半的獲利,一年也可以分得135萬元,經營這個事業只要投入25萬元,當然是個好生意。

投資王永慶與王又曾  結果大不同

還有一個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另一家「x信」麵線攤同樣花50萬元開分店,這家麵線攤或因口味較差、或是地點不好,生意比較差,一年只能賺50萬元,但也要你投資25萬元,這時你該投資哪家店呢?

答案很明顯,當然是選擇與生意好的合作,才是正常的投資,因為同樣投資25萬元,生意好的盈餘報酬率與資本報酬率會比生意差的高很多。

當然投資股票、研究企業財報,不像此處所提只了解營收、獲利的關係那麼簡單,但邏輯與原理卻一樣。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2年前你拿100萬元投資國內老牌企業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現在可能賺到50萬元;但如果你拿100萬元投資現在流亡海外的力霸集團創辦人王又曾,這筆錢現在已化為烏有。同樣的100萬元,投資結果卻大不同,由此可見選對標的有多重要。

如果一家企業沒有特殊之處,沒有推出新產品,也沒有品牌地位與強勁的競爭力,那麼這家公司的獲利也不會太好。簡單來說,能創造高資本報酬率的公司,可能擁有某種特殊能力,使對手無法追上,而有高資本報酬率的企業,更有可能把部分利潤轉投資,又賺到高投資報酬率,這種公司,營運能力強,能創造高盈餘成長率。

例如上述的「x忠」麵線,由於高湯配方較香,廣受消費者歡迎,獲利能力自然比「x信」麵線要好的多,還有它具備的優勢也讓新開的分店,成功機率較高,因此能保持高盈餘成長率。

善用神奇公式  年年戰勝大盤

葛林布雷表示,股市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縮影,如果投資在盈餘報酬率與資本報酬率比較低的公司,等於自掘墳墓。對於低盈餘報酬率與資本報酬率的公司,除非有新的企業經理人加入整頓,先開除不好的經理人,雇用比較高明的業務人員,或者打一些廣告,來增加營收,才有轉機機會;但如果連做了這些改變,成績都沒有改善,那麼就應該把公司結束。

有系統的把錢投資在能夠善用新資本的事業上,來創造新獲利的公司,這就是美國經濟能長期發展、繼續成長的原動力,同樣也是企業能持續成長,不斷增加獲利的主因,葛林布雷認為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精髓。

一般散戶也可以掌握這個精髓,只要懂得利用葛林布雷的神奇公式,就能容易找到具有競爭力的公司,利用超低價的時候投資。如此一來,想要如同葛林布雷一般,20年來都能打敗大盤,相信不是難事。

◎葛林布雷的神奇公式大公開

葛林布雷的致勝祕密在於2個關鍵指標,就是盈餘報酬率(Earning Yield)與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Capital),考量到企業所面對的稅率不同,因此都以企業稅前盈餘作為計算的因子。

盈餘報酬率=企業稅前盈餘÷企業價值(Enterprise Value)

資本報酬率=企業稅前盈餘÷〔淨營運資本(net working capital)+淨固定資產(net fixed asset)〕

附註:

1. 企業價值的計算,是用公司市值加上利息與長期債務與優先股(享有優先獲得配息的權利,也享有優先清償權)
2. 淨固定資產是剔除折舊後的固定資產總值
3. 淨營運資本是以流動資產減去現金來估算

先計算出各企業2個指標數字後,再按照高低排序,並把兩個排序的結果相加以獲得每家公司的總排名,排名在愈前面的公司,愈具有投資潛力。

上述兩個公式稱為Grennblatt神奇公式,他認為這可以大大縮小投資者的選股範圍。不過,葛林布雷也說明,透過這個排名篩選出來的公司是投資者分析一家公司的開始,並非是結束,還必須經過更深入的分析,鎖定最熟悉的幾檔標的,並利用低於市場價值的時機買進,才能獲得不錯的報酬。

也許一般投資人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以找出這些公司,但本刊已利用這套公式幫讀者作好篩選,接下來的報導有詳細名單,讀者可以從中找到值得投資的黃金標的。

[參考來源]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5136&p=1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5743&p=1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4700&p=1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2463&p=1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2418&p=1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2414&p=1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1368&p=1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1856&p=1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php?id=41671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1927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1869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4831&p=1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1432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7315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3955&p=1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0866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5562&p=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