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有沒有發現,公司裡有好多員工,上班的時候,都在用MSN聊天,根本沒專心在工作?還有很多員工經常瀏覽一些跟工作不相干的網站,甚至於上購物網 站,購買家庭的日用品。當企業付錢給員工,結果員工到公司來,只是上網聊天、瀏覽一些網站,做一些和工作不相干的事,就可以領薪水,相對而言,似乎是不公 平的!

對於許多員工來說,就算是沒有上網聊天、瀏覽不相干的網站,但他們只是來露露臉,做做例行公事,根本不花腦筋,也不用心去思考如何提高生產力、改善顧客服 務,幫公司賺錢,這樣,每個月一樣可以領錢。因為在大多數的國家,都有一些勞動基準法的規定,所以員工只要現身露臉,就可以領取基本工資。對於這樣的員 工,企業該如何處理呢?

有一個簡單的解決之道,就是把每年發給員工的獎金,增加它的次數,提高至每月、每週,甚至每天,讓獎金占薪資的比率,提高到足以激勵和影響員工的行為,促使他們以實際的績效爭取他們的酬勞,而不是每天來露臉,等著領薪水,

但是,很多企業都有定期發給員工獎金,包括業務獎金、生產獎金、端午、中秋、春 節等三節獎金,但似乎對於提高績效或激勵士氣沒什麼效果。員工每天仍然照舊作他們的例行公事,有沒有發獎金,好像也沒有明顯的差別。

一套成功的獎金制度,最好能夠創造三贏的效果:

  1. 能夠有效激勵員工
  2. 能夠幫助改善品質與服務
  3. 能夠幫助公司賺錢

獎金制度如果不能創造三贏,就不算是個妥善的設計。

如何才能夠設計出三贏的獎金制度呢?

要分級:

有的獎金設計得很難達到,對員工來說,看得到吃不到也沒用;但設計太容易達到,又沒什麼挑戰性,員工只會將獎金視為薪資的一部份。

所以,可以採取分級的方式,有的比較容易達成的,可以領取小額的獎金;也有必須有很高的績效才能領到的高額獎金。

可以把獎金分為3~5個等級,設定贏得不同等級獎金必須達 到的目標。初級獎金是容易贏得的,以刺激他們追求成功的慾望;中等獎金則有一定的挑戰難度,必須要表現很好才能得到;而要贏得最高級的獎金,就要有破記錄 表現的員工,才能贏得。

要公正:

獎金制度的設計,必須公正、公平、合理,不同的工作內容的團隊,應該設計不同的獎金制度,以確保對他們得到適當的酬勞水準。如果公司的員工分屬於不同的獎金制度,應該避免其中某個制度太優惠,而其他的又太苛刻,導致人人都想轉換職務,搶著做容易達成的工作。

要及時:

發放獎金的頻率應該和員工的職位等級成反比。對於職務等級低的員工,發放獎金的頻率要比較高,不要讓他們感覺公司的獎勵是慢半拍,可以每月、每週, 甚至於每天發放。

至於中高階經理人的績效比較不容易立刻計算,可以每季,半年或一年發放,但要記住,每個人都是需要獎勵的,中高階經理人也不例外。

有很多美國的高階經理人,只象徵性地領很低的薪資,但公司卻給予很高的股票選擇權,當公司的經營績效良好,股票大漲時,經理人就可以獲得很高的報酬。

巨額獎賞產生反作用力的可能性是?

我們相信,巨額獎賞對工作表現的負面影響必然有其限度─畢竟,我們實在很難想像,巨額獎金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會降低工作表現。而且,我們很自然會認為,限制因素〔亦即心理學家所稱的「調節變數」(Moderator)〕將取決於完成一件工作所需的腦力程度。

也就是說,一項工作所需的認知能力愈多,巨額獎賞產生反作用力的可能性也愈大。我們也認為,在不需認知能力的機械性工作中,高額獎賞較能激發好的工作表現。比方說,如果我付你錢,請你在24小時內 盡量做跳躍動作,結果會是如何?難道你不會盡可能地跳嗎?而且,我付給你愈多錢,你可能就會跳得愈賣力。

如果我付的獎金非常高,難道你會在還有餘力的情況 下,選擇停止或減少跳躍的次數?恐怕不會吧!對於簡單且非常機械性的工作,我們很難想像巨額獎賞會產生任何反作用力。

這也是我們何以在實驗中放進多種遊戲的原因。結果高額獎金竟然會對所有遊戲的表現都造成負面影響,也讓我們大感意外。我們當然想過,諸如「賽門記憶力大考 驗」及「記住最後三個數字」等較需要腦力的遊戲,高額獎勵應該會產生負面影響。

但我們沒有預期到的是,即使是像「標靶球」、「滾球上山」這類較機械性的遊戲,高額獎金竟然也會帶來同樣嚴重的負面作用。這是怎麼回事?一個可能性是,我們對「機械性工作」的認知有誤,因此,即使是這類工作,高額獎勵仍會帶來反 效果。另一種可能是,我們以為不太需要認知能力的遊戲(標靶球及滾球上山),其實也需要運用某些智能才能達成。因此,我們或許得在實驗中加入一些完全機械 化的遊戲。

有了這些想法之後,我們就想實驗看看,如果以一種需要些許認知能力的遊戲(簡單的數學問題),以及一種純機械性的動作(快速按鍵)來做比較,究竟會 產生什麼不同的結果?我們決定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學生為實驗對象,看看獎金的高低與純機械性工作及需要某種智能的工作之間,是否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由於經費有限,我們無法為學生提供與印度實驗相當的獎勵金額。於是我們等到學期末才開始行動(因為這時學生差不多都已阮囊羞澀)。我們決定提供660 美元(足夠他們辦幾次派對),請他們來進行一項需耗時約20分鐘的任務。

我們的實驗包括四個部分,而每位受試者都必須接受四個部分的測驗〔社會學家稱之為「參與者內設計」(within?participant design)〕。我們請學生進行兩次認知性質的工作(簡單的數學題):一次可得低額獎金、一次可得高額獎金。同時也請他們進行兩次純機械性的工作(快速 按電腦按鍵):一次可得低額獎金、一次可得高額獎金。

實驗結果如何?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我們發現,巨額獎勵對兩種工作的影響確有不同。當學生只需要在鍵盤上不斷敲打兩個按鍵時,高額獎金足以激發出較好 的表現。然而,一旦某項任務需要運用到最基本的認知技能時(解兩道最簡單的數學題),高額獎勵對學生的表現卻產生負面的影響─正如我們在印度實驗中所看到 的結果。

結論非常清楚:當進行簡單、機械性的工作時,提供高額獎金確實能夠激發出更好的工作表現。但當你要受試者運用大腦時(也就是企業支付主管高額獎金的目的),結果卻適得其反

如果你付錢聘請高階主管去砌磚,提供高額獎金絕對管用。但如果付出高額獎金的目的,是要他們去規劃企業併購或創造複雜的金融商品時,高額獎金的效果恐怕事與願違;當獎金金額非常高時,它甚至會產生負面結果。

簡言之,以金錢來激勵人恐怕是把雙面刃。對於需要智能的工作,低額到中等的績效獎金確實能發揮效用。但當獎勵金額太高時,它卻會引起過多的注意力,讓人因為一直懸念著自己可能得到的獎金而分心。它可能會製造出不必要的壓力,因此反而拖累工作表現

[參考來源]

http://article.denniswave.com/8155

http://article.denniswave.com/85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