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讀此書,不見得能搞定翹家女;老年人讀這本書,足以喚回大江大海的年代;中年人讀這本書,適宜追憶成長的血淚斑斑;少年人讀這本書,當知爸媽也是青春過的..

為人父母後,才知父母難為

為人父母後,才知道父母難為。年輕的時候,總覺得父母是老古板,這個不準、那個也不行,只會高壓壓迫,完全不懂得我們的心。所以多多少少,會有許多與父母抗爭的舉動,譬如不與父母說話,而故事裡的少女,選擇了離家出走讓父母擔心!

父母不是生下來就這麼老古板,他們也都曾年輕過,這本書裡的母親,剖白自己年少那 些充滿血淚的故事,也是想讓女兒了解,她其實也曾年少,也能夠體會女兒的心情與感受,但卻也揪心的發現,即使我們再怎麼努力想要做個能與女兒溝通的母親, 絕不重蹈自己與母親相處時的覆轍,但隨著角色立場的異位,仍免不了重複說出母親曾對自己說出的話語。

這本輕薄小說,濫觴自為人母的憂慮與期待,劃出大時代的格局,交織兩種電影版本,沒錯,閱讀《寫給離家出走的女兒》,猶如觀賞富含劇情張力的電影。在你讀這個故事之前,作者畢夏普要先對你坦白:他沒有女兒、沒打過越戰,雖然唸過天主教寄宿學校,但那是男校。這本書源自他行經印度時所做的夢,醒來後在心中沉澱,醞釀年餘,終於成書。就請你翻開這本書,品味畢夏普以愛與憂傷交織而成的動人故事!

在跨足表演之前,畢夏普主修英國文學,在八年的舞台劇、廣告歷練後,他決定擔任志工,到海外生活與教學,足跡遍及斯洛伐克、土耳其、印尼、亞塞拜然以及日本。爾後畢夏普在北卡羅萊納大學修習藝術碩士學位,他的短篇故事集贏得了系上的「表現優越獎」,就此開啟寫作之路。

蘿拉的高中時代,有她稱為「慈善案例」沆瀣一氣的同學們,有守舊專制的父母師長,有令人如沐春風的馬格麗特修女,結尾的高潮,更像是蘿拉版的春風化雨19xx!

提姆的越戰書信對蘿拉而言,太沉重,太不具真實感,難以體解。少不更事的美國大兵興奮從軍了,好奇踏上越南了,震懾且深深撼動了,一個又一個的問號冒出來,終而默然無語,這是提姆版的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是大時代的沉默喧囂,是美國人共有的越戰創傷。

為人父母讀此書,不見得能搞定翹家女;老年人讀這本書,足以喚回大江大海的年代;中年人讀這本書,適宜追憶成長的血淚斑斑;少年人讀這本書,當知爸媽也是青春過的。

作者藉書信發聲,以越戰交響曲伴奏,謳歌年少青澀與壓抑、成長苦痛與衝撞、理想走調與修正。掩卷喟然~

就一個故事來看,《寫給離家出走的女兒》是精采且成功(不管是劇情、親子溝通還是教育意義),但就一個觀念的傳遞來看… 我認為這就必須有賴讀者們自己去思考和探究了..

故事這樣開始的:一個15歲的少女伊莉莎白和母親蘿拉發生了爭執,蘿拉一時氣不過打了 女孩一巴掌,這一巴掌讓伊莉莎白感到既受傷又憤恨(媽媽你都不了解我!你什麼都不懂!),一氣之下便離家出走,而蘿拉也在事後後悔自己為什麼會一時衝動打了女兒,在擔憂伊莉莎白行蹤之時(離家還未達到能夠報警協尋的失蹤時間標準),提筆寫起這封自己在女孩這個年齡遭遇到相同問題、曾經犯下的錯以及如何面對 的過去。

本書以這個心態做為發展主軸,從一個母親訴說自己的過去,告訴女兒自己也曾經歷過這樣不被父母所理解的叛逆青春,希望能夠獲得女兒的理解…

呃!..人的確能藉由擁有相同的過去來拉近彼此間的距離,《給離家出走的女兒》也確實寫出了母親想要傳達給女兒的感受,不過這樣充滿戲劇性的懺情告白…

每個橋段環節都像是精心設計過的(從種族歧視、越戰、教會學校到最後的結局),一個成長階段探討一個有爭議性的主題 (還帶有那麼點說教意味),讓這段過去充滿波折且高潮迭起…

《寫給離家出走的女兒》含藏了父母與孩子雙方的愛、希望與恐懼,畢夏普提醒你關於愛的韌性,卻也讓你覺得心碎!──【《來不及穿的八號鞋》作者】茱蒂.拉森

書名:寫給離家出走的女兒 Letter to My Daughter

作者:喬治.畢夏普 George Bishop

譯者:謝靜雯

出版社:皇冠文化

新書預告片點此:寫給離家出走的女兒

 

高一那年,蘿拉和父母眼中比黑人好不到哪兒去的傢伙交往,保守的母親,從不站在她這邊,古板偏執的父親,狠心拆散小情侶。蘿拉被送去寄宿學校,淒淒慘慘無依無著,只能藉著提姆的來信,驅除孤寒苦楚。

提姆為兩人的美好將來奮鬥,選擇志願從軍服務山姆大叔,末了被派去越南體驗喋血真相,愈來愈不明白究竟是為了什麼鳥事而發起這場戰爭。

然而,所謂成長,除了理想抱負的幻滅,還有一個面向是這樣子的:

那是受教育的好處與壞處:你對這世界所學的越多,

天地變得更為遼闊,你來自的鄰里就變得更為渺小。

芳華正熾的蘿拉,從校園邊緣人搖身一變為校刊主筆,伸展生命觸角,漸次體驗到與故鄉截然不同的世界。蘿拉開始感到困惑,更不知何去何從,像她這般年紀的其他女孩子,才要大展身手往天涯盡頭高飛,而她,真的想和小情人共組家庭,從此埋沒在尿布奶瓶當中嗎?(阿...默… …)

好吧,聰慧的你應當發現,作者走筆至此,寫給離家出走女兒的懺情信,不過是個幌子。(作者果然是男性,當真沒生過叛逆女。)

蘿拉想藉此讓女兒理解自己,還得看女兒回不回來,要不要讀這封信,即使女兒明白媽媽的過往,且產生同理心,也不見得能填平代溝,充其量只能讓蘿拉放下過往,自我療癒。書名讓人誤以為親子教養類書籍,實則在心理療癒、成長小說、時代史篇間徘徊。

以書信而言,這封信太長,以小說來看,這本書超薄!讀著讀著,我開始覺得… …誰管伊莉莎白要不要回家過生日啊!蘿拉大嬸的高中生涯,風風火火,一椿接一椿的,也太精彩了吧!提姆大叔究竟回不回得來?蘿拉會不會移情別戀?伊莉莎白的爸爸到底是哪一隻啊!?

《寫給離家出走的女兒》是部氣勢磅?的處女作,它讓喬治‧畢夏普成為引人注目的小說家。身為五個女兒的爸爸,我讀了這本書,還真希望自己曾經寫過一封信給女兒,描述我身為美國少年時所遭遇的失敗與困境。──【《廣褒之南》作者】派特.康諾伊

在你坐下來讀這本書之前,先撥出幾個鐘頭的空檔吧,因為你可能會沉迷其中,錯過幾場約會。每個段落都將深深吸引當過父母,或經歷過青春期的你!──【《聖經推銷員》】作者克萊德.艾格頓

喬治‧畢夏普是那種罕見的作家之一,毫不粉飾地書寫人心與心碎的故事,但讀到書末你還是會覺得精神振奮。如果你有母親或女兒、兒子或父親,把這本好書拿來與他們分享吧!──【《奇才》作者】露依絲.夏佛

在喬治‧畢夏普簡鍊有力的《寫給離家出走的女兒》裡,一位母親以驚人的誠實,表白自己充滿激情、失落與倖存的人生。這本小說教人心碎,也具有療癒人心的效用!──【《牡蠣》作者】約翰.畢格聶

《寫給離家出走的女兒》以犀利的眼光、開放的心胸與大量的愛所寫就而成,我確定我會把此書當作勸世故事與關於寬恕的寓言,回頭再次拜讀。──【《穿手工鞋的女人》】作者艾狄亞娜.翠吉亞尼

喬治‧畢夏普非常擅長應付棘手的事情,他透過書寫,探討母女關係的複雜性。《寫給離家出走的女兒》扣人心弦、真心誠摯!──【《緩慢月亮》作者】伊莉莎白.卡克斯

這本書啟事
這是媽媽給女兒最真情的告白,也是所有女孩成為女人最無悔的成長!

我複習往日,寫下所有殘酷與甜蜜,

直到妳終於回來,直到我們終於和好。

此時此刻,我們隔著最遙遠的距離,

字字句句,盡是最親密的呼喚……

十五年前的這一天,上天給了蘿拉一份美好的禮物,她生下了伊莉莎白;十五年後的這一天,蘿拉在一場爭執中打了女兒一巴掌,伊莉莎白離家出走了。

此時此刻,憶起女兒憤恨、哀傷的雙眼,蘿拉驀然看到了十五歲的自己,她也跟伊莉莎白一樣叛逆憂鬱、討厭父母、反對世界。曾經,她不顧眾人的反對,深愛著一個 男孩;曾經,她在嚴格的天主教寄宿學校經歷早熟的人生;曾經,她背叛所有的人與自己;曾經,她用意想不到的方式留下了不可抹滅的青春印記……

然而如何才能讓女兒明白,所有的約束,都來自曾經受過的傷;未曾表白的關心,其實源自心底最踏實的愛?於是,蘿拉決定把她一直打算告訴伊莉莎白、卻從未吐露的一切,全寫進一封信裡──那是關於一個女孩成長的真相,關於人生的真相……


這是一名母親送給女兒最珍貴的生日禮物,也是一個女人回首輕狂歲月的懺情告白。蘿拉揀拾青春的碎片,細細傾訴她曾經歷的愛與傷痛,讓我們也從那個「離家出走的女兒」,望見了叛逆騷動的自己,並驚訝地發覺,所有關於成長的掙扎和傷痕,都被蘿拉的告白給溫柔平撫了!...

身為子女時,我們單純的氣惱父母對自己的種種限制,但也終於在為人父母時,才終於明白,許多限制的根源其實也都來自於愛

我們也都走過青少年,只是幾乎很少的父母會對子女說起年輕時的過往,這封信像是一把通往過去的鑰匙,提醒女兒自己其實也曾年輕,能夠理她現在的心情,她們並不是壁壘分明的敵人。

更甚的是,比起女兒現在氣惱的事件,其實自己的過往,遭受到的苦痛與對待是那麼劇烈。但正也因為我們遭遇過,所以更不願意看見子女還 要重複同樣的試誤學習,

可是偏偏,絕大多數的人還是需要自己跌倒過,才能從苦痛中成長,更有許多人,非得親自受過好多次傷,才終於能明白父母的提醒或擔憂,並不是因為他們老古板,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因為他們也許也親身苦過一遭。

但生命生生不息的循環就是如此,年少時嘗試錯誤,成長後提醒年少的下一代,年少時我們讓人擔心,成長後我們擔心年少的下一代。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