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9原建20161008新增)在美國很多醫藥研究証明,微細菌從牙周病人的牙周那裏開始進入血管, 而再傳入心臟和其他器官。
對抗牙周病提早預防 及早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
引用 http://www.ccsn0405.com/2016/09/blog-post_27.html
【勁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年紀輕輕也會得牙周病?「醫師,我老是牙齦腫痛流血,是不是火氣大?是不是睡眠不足?」31歲女患者到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門診時這樣抱怨。經口內檢查及放射線攝影的評估,發現病人口內牙齒已經部份被拔除,而牙肉腫脹流血、伴隨著動搖度增加,周圍齒槽骨也遭受破壞。「小姐,您已經患有牙周病,需要接受牙周病治療及假牙重建。」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官語晨表示,一般民眾聽到牙周病,大多聯想到是中老年人的疾病,其實牙周相關的疾病,根據1999年國際牙周病研討會的決議,共有8種分類,常見好發在年紀稍長病人的慢性牙周炎,只是其中一種,而李小姐患有的這種牙周炎,稱作侵犯性牙周炎。
官語晨醫師說明,慢性牙周炎簡單說,是由細菌或牙菌斑堆積在牙齒周圍,造成組織發炎而破壞造成,基本上此牙周炎有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因為慢性牙周炎破壞的速度相對慢,破壞程度與細菌量有關,因此,往往好發年齡層,以成年人為主,主因經年累月沒有徹底的將周圍的牙齒徹底清潔所造成的。
侵犯性牙周炎不同,其破壞的速度很快,因為侵犯性牙周炎破壞牙周組織之原因,並非只是牙菌斑,而是身體防衛系統當中的噬菌功能異常,而這些病人除了牙周炎外,其他身體方面是健康的,也是此牙周炎並非其他系統性疾病所造成的。
官語晨醫師表示,在門診當中常發現病人年紀輕輕的,也都很認真刷牙,但牙周仍有嚴重的破壞,因這類型牙周病破壞的嚴重程度,與細菌量不成相關性,除此之外,要注意侵犯性牙周炎有遺傳的傾向。
侵犯性牙周炎又分為2種,局部及廣泛性,局部侵犯性牙周炎好發在青春期,主要牙周破壞發生在第一大臼齒及門齒;而廣泛性侵犯性牙周炎易發生在30歲左右的年輕人,甚至有些在更年輕就出現了,除了影響第一大臼齒和門齒外,其他處多顆恆牙也有較廣泛的牙周破壞。
上述案例中的病人即患有廣泛性侵犯性牙周炎,經過診斷與評估之後,重新學習口腔清潔,透過牙周基本治療並配合抗生素的服用後,部分牙齒也接受了牙周再生手術,透過清創及再生材料置放,讓破壞嚴重的組織有機會重建,而有些提早脫落,或者建議拔除的牙齒,也經過植牙手術重建,現在這位病人已經恢復了一口健康美麗的牙齒,也有良好的咀嚼功能。
官語晨醫師強調,對抗牙周病最好的方式為提早預防、及早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讓牙周破壞程度降低,以增長使用年限,特別是牙周病的初期,往往症狀不明顯而被輕忽,等到病人開始感覺有問題時,常常已經破壞多年,因此建議至少定期每半年請牙醫師檢查洗牙,且因侵犯性牙周炎有遺傳傾向,若經醫師確診後,其家族其他成員也應該接受檢查與治療。 民眾如果有以下症狀時,即便年紀輕輕也要提高警覺,及早就診尋求專業諮詢:
1.如果有牙齦容易出血、牙肉顏色變暗紅色或腫脹、長膿包。
2.牙齦萎縮、牙根裸露、牙齒感覺變長、牙縫變大。
3.牙齒動搖、牙齒位置改變、牙齒脫落。
4.咀嚼無力或疼痛、牙齒對冷熱敏。
5.口臭。
透過正確的刷牙方式的指導、專業的牙結石清除、牙周手術及放置再生材料,都會讓牙齒周圍由發炎變得健康,甚至有機會重建喪失的牙周組織。
奇美醫學中心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官語晨提醒,年紀輕輕,也有可能得牙周病! 民眾應注意自身的健康,侵犯性牙周炎的病人,更需要早期接受治療,讓牙周病在尚未惡化太嚴重之前,回復穩定而健康。
關於油漱口 並不能取代傳統潔牙方式
引用 http://www.ccsn0405.com/2016/10/blog-post_20.html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54歲家庭主婦抱怨牙齦時常流血且口腔惡臭,經一系列臨床與X光檢查,診斷為廣泛性重度牙周炎。病人非常驚訝:「醫生,我每天都有用油漱口誒!怎麼還會有牙周病!?」但是,看著殘留在牙周探針上的牙垢,以及她滿口被牙菌斑指示劑染成鮮紅的牙齒,確實是有大量牙菌斑分布呀!
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牙周病科徐志中醫師表示,經過正規的牙周深度清潔與教導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病人的口腔衛生與健康逐漸回復穩定,在適當的回診與再評估後,也為病人進行牙周翻瓣清創與再生手術,使牙周病獲得良好控制。
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我國成年人牙周問題的發生率,高達9成,更是35歲以上成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徐志中醫師表示,牙周病的形成主要是由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所引起,因為口腔衛生不佳、食物殘渣堆積在牙齒表面,引起細菌大量生長,這些細菌再經由唾液中的黏性蛋白質等物質,附著在牙齒表面形成薄膜,產生所謂的牙菌斑。
徐志中醫師指出,牙菌斑若不能及時去除,尤其是牙齦邊緣的牙菌斑,隨著時間及唾液中礦物質的累積,慢慢會鈣化形成牙結石,牙結石粗糙的表面,會使牙菌斑更容易附著,雪上加霜,可稱得上是牙周病的幫兇。
坊間相傳油漱口能改善牙周病的問題,是基於細菌的細胞膜與油的附著性高,具親油性,認為油會比水更容易將細菌溶解,進而讓口腔中的細菌,藉油漱口漱出,但這樣的觀念缺乏科學根據,而且邏輯上並不一定合理。
徐志中醫師指出,牙周致病菌細胞膜的磷脂質親水端與醣蛋白,也會讓細菌帶有親水性,不同菌株與菌種具有不同強弱的親疏水作用,機轉複雜,並不能簡單歸納細菌比較傾向和油結合而漱掉;再者,油拔法頂多只能如漱口水一樣清除牙齦溝下3-5%的細菌,牙周囊袋深部的細菌無法被有效沖洗,更不可能去除鈣化的牙結石,還是必須仰賴牙醫師專業的超音波洗牙或深部牙齦下清創,才有可能將致病菌徹底清除。
根據美國牙醫學會官方網站表明:截自2015年為止,關於油漱口的科學文獻數量極少,且實驗設計缺乏良好對照組與廣泛人口調查;由於缺乏嚴謹的實證醫學支持,油漱口並不能取代傳統潔牙方式,作為維持口腔衛生的替代性選項。
徐志中醫師表示,油漱口雖然尚未有完整科學實證,來證明它的療效,但也沒有證據有害人體,目前僅有少數病例報告記載,可能因漱口時,誤將油吸入肺部,造成肺炎或誤食造成腹瀉,而且沒有證據哪一種油潄口效果最佳,如真要用油潄口,建議選擇來源明確、價格合理的食用油;不過,還是必須每天維持良好潔牙習慣及定期口腔檢查,才是保健牙齒的上策。
認識牙周病
(摘錄自台中市牙醫師公會編製─牙周病-慢性殺手)牙周病和蛀牙是口腔內常見的兩大疾病,國人罹患率皆高達百分之90以上,因此對於牙周病的真相,您不可不知。
1.何謂牙周病:
牙周泛指牙肉及齒槽骨,也就是牙齒周圍的構造,它的角色有如大廈的地基,而牙齒就是大廈的主體。牙周病就好比地基出了毛病,雖然大廈主體沒有問題,但卻因土石不斷的流失,而致搖搖晃晃,隨時有坍塌的可能。
2.牙周病之症狀:
牙周病是確確實實的慢性病,無痛是其特徵。從初期之刷牙流血,中期之長牙包、口臭、牙肉萎縮,到末期的牙齒動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嚴重的牙周病和蛀牙,在同一個病人的口腔內,有時並不會同時存在,常使病患忽略了牙周病,以為沒有蛀牙就是正常,因而延誤治療時機。
細菌是牙周病的禍首,附著在牙齒上,逐漸鈣化沈積成牙結石,同時放出毒素侵害牙周,終致牙齒脫落。由於它呈現慢性惡化的特質,遇上某些特殊的情形,如抽煙、牙肉纖維化等,牙肉也並不一定會流血或紅腫,使得牙周病的發現,不可只靠民眾的肉眼和感覺,而必須依賴牙醫師的定期精密檢查,因此和您的牙醫保持密切的合作,十分重要。
3.牙周病的治療:
依病情之輕重,牙周病的治療時間也長短不一,基本上它不是一顆顆的治療,而是全口的治療,其診治時間也因此較長。初步治療包括超音波洗牙,及以手操作不同的器械做牙根深部的清除工作,另外也需要病患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若有需要,可藉由手術治療,做更深層的處理,並適時重建失去的齒槽骨和其他牙周組織。
手術前
手術中,清除牙根部的結石和細菌,並加上齒槽骨的修整癒後可見牙縫變大但仍有健康的牙肉外觀
4.治療後的考慮:
牙周治療後,因牙肉消腫,會有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對冷熱敏感等現象。手術後的牙縫變大,牙齒暫時性的搖動等情形,亦屬正常反應。對冷熱過敏的現象會逐漸消去,牙齒經過復原期後,也會再重新穩固。至於牙縫變大,雖會屯積食物殘渣,但反過來說,更方便病患在家利用各種工具,清除牙根表面附著的細菌。
5.問答篇:
‧藥物、漱口水、牙膏對治療牙周病有效嗎?
目前根據研究報告,牙周病以醫師清除齒垢為治療原則,其他藥物治療均為輔助角色,須配合牙醫師指示使用,且其無法取代傳統的治療方法。
‧牙周病是絕症嗎?
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它就不是絕症。若在失去所有的地基後,再找醫師,以及病患本身不能勤刷牙或是刷牙方法不對,加上無法定期回診,它就可能變成絕症。
‧火氣大,年紀大是造成牙周病的主因嗎?
不是,細菌才是元兇。年紀大所導致的自然牙周耗損,十分有限。火氣大時表示自己扺抗力下降,此時細菌更為囂張罷了,即使火氣來了,年紀大了,也不致牙齒動搖。
‧因怕痛、太忙或不想拔牙等考慮,可以日後再治療牙周病嗎?
拖得越久,破壞得越多。當細菌不斷侵蝕齒槽骨,日後可能造成拔牙數目增加。而且牙床越來越低,增加假牙製作的困難度,故要把握時機,早早治療。
‧多久需看牙醫師一次?
牙周治療後,須多久回診一次,視病情差異而定,可能是三個月,六個月或一年。詢問您的牙醫師,定出最好的時間表,是預防牙周病復發的不二法門。
‧牙周病的治療可否只挑嚴重的部位做。
牙周病的特徵是侵犯全口多顆牙齒,與個別牙齒發生蛀牙或牙髓炎的治療原則不同,若是挑一、兩顆治療,其他病牙會形成再次感染的染頭。故除非緊急處理,一般並不鼓勵只做局部治療,而較主張全面徹底治療,以絕後患。
牙周病在近年來已逐漸受到重視,它的治療方式日新月異,對於牙齒搖動,骨頭缺損等現象也有不同的看法和應對之策。昔日牙齒搖動就只有拔掉的情形,因而大大改善。所以多多與醫師討論病情,訂下合理的治療計劃,並且耐心的完成整個療程,在家勤做口腔清潔工作,並定期回診,將可使您遠離牙周病。記住!千萬不要放棄任何可以救您牙齒的一線生機。
牙齒鬆動了怎麼辦?中醫八招妙方幫你堅固牙齒!
俗話說,好牙才有好胃口。健康的牙齒不僅能使你擁有好胃口,還能讓你更加自信地綻放笑容,給別人一個好印象。中醫8個簡單小方法教你如何擁有健康堅固的牙齒。
我國民間有這樣一句諺語:“清晨叩齒三十六,到老牙齒不會落”,告訴我們只要方法得當,步入老年後仍然可以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今天我們就在來看看,還有哪些其他的方法能保護我們牙齒的健康。
1.茶水漱口
每次飯後用茶水漱口,讓茶水在口腔內沖刷牙齒及舌兩側。這樣可清除牙垢,提高口腔輪匝肌和口腔粘膜的生理功能,增強牙齒的抗酸防腐能力。
2.叩齒咽津
每天早晨醒來和臨睡堅持做上下牙之間相互叩擊。開始時輕叩十幾下,以後還日增加叩擊次數和力量,達到每次叩擊五十次左右。此法能增強牙周組織纖維結構的堅韌性,促進牙齦及顏面血液循環,使牙齒保持堅固。叩齒後嚥下唾液也有利於養生。
3.保持口腔清潔
要堅持每天早晚用溫水刷牙,臨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此外,一日三餐後要用清水漱口,漱口時要藉用水的沖力盡量將牙縫中的食物殘渣清除。如嵌得很緊,也可用牙簽除掉。應定期去醫院除去牙面上的結石,以防止牙周炎的發生。
4.飲食護齒
蛋、水果、蔬菜、排骨湯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經常食用有益堅齒。人體攝取蛋白質不足,易患齲齒病。 此外,飲食時要注意保護牙齒,如忌過多食用酸辣食物,以防牙釉受侵蝕而破壞。
5.按摩牙齦
用拇指和食指順著一定的方向按摩牙齦,每次10分鐘,可促進牙齦、牙槽和牙髓的血液循環,防止牙床過早萎縮。
6.正確咀嚼
咀嚼的正確方法是交替使用兩側牙齒。如經常使用單側牙齒咀嚼,則不用一側缺少生理性刺激,易發生組織的僱用性萎縮,而常咀嚼的一側負荷過重,易造成牙髓炎,且引起面容不端正,影響美觀。
7.用力咬合
每次排尿時,滿口牙齒用力咬合,每溺必做而不間斷。這樣可促進口腔粘膜的新代謝及牙齦的血液循環,鍛煉咀嚼肌,增強牙齒的功能。
8.鼓腮漱口
每天做一兩次閉口鼓腮漱口動作,並將舌頭左右轉動,這樣能使唾液分泌增多,使牙面、牙縫和口腔粘膜受到一定的沖洗和刺激,可使口腔自潔,保護牙齒健康。
引用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59749
【教你5分鐘消滅牙垢】
1、材料:草莓一顆,發酵粉1/2茶匙。
方法:將草莓碾成糊狀,與發酵粉充分混合,用一個柔軟的牙刷將混
2、把桔子皮晒乾,磨成粉,和牙膏混在一起刷牙,牙齒很快就可以
3、家裡的食醋(陳醋,白醋都可以,但是不可以是醋精)含在嘴裡
4、刷完牙後,沾檸檬汁擦每一顆牙齒。
5、在刷牙的時候,在牙刷上用點酵母粉可以幫助牙齒變白的。
6、把生花生嚼碎,不要吞下去,拿花生屑當牙膏刷牙,可以讓牙齒
7、用墨鬥魚的骨頭,碾碎放在牙刷上當牙膏使用,立桿見影(墨鬥
※ 飯後保健知識
牙齦出血,腸胃消化不好。牙齦容易出血的情形不僅會發生在牙齦炎
【牙齒痛竟是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致死率達3~4成,是冠心症中死亡率最高的
急性心肌梗塞若能在發作後10小時內就醫,死亡率低且心
急性心肌梗塞非典型症狀,如牙痛、胃痛,雖較少發生,但
【好習慣擁有健康潔白的牙齒】
親愛的臉書家人:
1、睡前一定刷牙;
2、注意補鈣,少吃糖;
3、餐後稍停再刷牙;
4、不要與人共用牙膏;
5、濃茶水漱口勝過漱口水;
6、定期用牙線掃蕩口腔;
7、少用牙貼;
8、經期不吃冷。
餐餐都刷牙,小心牙齒提早報銷
牙齒的琺瑯質是身體最堅硬的地方,但也因此很容易疏忽它們的健康。為了讓你的牙齒能跟著你久一點時日,請儘量不要做以下15件事。
1.不要每餐後就刷牙
一天刷三次牙,早餐、中餐還有晚餐後都刷,這樣看似對口腔衛生很好。但如果真的這麼做,可能會把牙齒的琺瑯質給磨掉。
原因在於當你吃完東西之後,口腔的環境會變酸,這時琺瑯質會軟化,而此時如果太勤於刷牙就很容易把琺瑯質給磨掉。
口腔外科醫師 Debra Gray King 醫師:「飯後務必等待 30 ~ 60 分鐘後才刷牙,這段期間酸會隨著時間中和掉,牙齒就能再度礦化。」經常刷牙、刷太用力或是使用硬刷毛的牙刷,也可能侵蝕你的琺瑯質。請溫柔地刷牙,並使用軟毛牙刷吧。
2.忘記使用牙線
牙線能藉由清潔牙齒與牙齦,刺激牙齦線之間的位置,並刺激牙齦健康。當你用力刷牙時是否有牙齦出血的情形呢?這是輕微牙齦炎或是牙齦發炎的警訊,若置之不理,最後可能導致牙齒掉落。
口腔外科醫師 Jeffrey Gross 醫師:「每當你吃完飯後,你需要刷牙並且用牙線清潔你的口腔。食物與牙齒和牙齦接觸的時間越久越容易發生問題。」(還記得上一個嗎? 飯後請先等個半小時再刷牙。)
3.忽略檢查
牙醫師建議每六個月檢查一次,不過大多病患並沒有遵守。
這段時間會讓牙菌斑形成牙垢,更多的牙菌斑會附著在其表面上,並讓牙菌斑更深入牙齦。這會弱化牙齒的支撐結構。
King 醫師:「越早發現問題,就越容易解決問題,而且花費也會少很多。」
4.把你的牙齒當工具來用
咬碎冰塊與硬糖果、拿牙齒當開瓶器或是咬開洋芋片的袋子等,都可能讓你的牙齒產生裂痕或是斷裂。
King 醫師說:「人們有用牙齒去做出野蠻行為的傾向。」有一名病患總是習慣用牙齒咬住帆船桅杆的繩索。後來下場就是牙齒磨損過度,得貼瓷處理才行。
找個開瓶器或是剪刀吧,如果你要打開洋芋片的包裝袋,也動動你的雙手吧。
5.戴上護齒
美國牙科學會(Academy of General Dentistry, AGD)建議許多運動員應該使用護齒。美國牙科學會在他們的網站上提到:「不管是任何時候,運動員有很多的機會與其他選手或堅硬的表面接觸,因此帶著護齒是明智的選擇。參與籃球、軟式棒球、美式足球、摔角、足球、曲棍球、武術以及如滑板、騎腳踏車的休閒活動等的選手都應該在比賽的時候帶上護齒。」
6. 磨牙
有些人在提重物、感受到壓力或是無聊時,不自覺地咬牙切齒或是磨牙,也有些人在睡著的時候會如此。牙齒咬緊牙齒可能會使它們磨損,而且還會讓你看起來老了 10 ~ 20歲。
磨牙也會造成蛀牙。Gross 醫師:「除了壓力與骨折外,磨掉最外層的琺瑯質露出牙本質,這很容易導致蛀牙的發生。」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改掉這些習慣,那麼試試護齒吧。
7.喝太多汽水、運動飲料與果汁
8.喝用太多紅酒、咖啡與茶
牙齒表面染色會讓更多的細菌黏附於牙齒上,這可能間接導致蛀牙。
Dish 雜誌的紅酒編輯 – Yvone Lorkin 每年要品嚐數千支紅酒。她在牙齒保健上的花費是同年齡人士的兩倍以上。Lorkin:「我想當大口的紅酒待在口中時,酸會持續侵襲我的琺瑯質,這也算是一種職業病吧。」
為了減少這樣的問題,建議使用吸管,這樣子液體就比較不會沾到牙齒了。
9.經常牙齒美白
長期牙齒美白,若沒有好好遵循醫師囑咐,可能會導致牙齦不適,而且會增加牙齒敏感性。抗敏感牙膏可能對此有幫助。
如果你有敏感性牙齒、牙齦炎或琺瑯質受損,你的牙醫師可能不會建議你進行牙齒美白。
10.常喝瓶裝水
大多瓶裝水的氟化物含量很少或沒有,而大多家中的過濾系統會過濾掉大部分的氟化物。飲用添加氟的自來水是預防與對抗蛀牙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
11.舌環
舌環會持續磨損門牙,很快就會害你失去門牙。
12.暴食症
暴食症的特點就是猛吃與嘔吐,由於胃酸的侵蝕它會產生明顯的牙齒問題。
13.藥物濫用
甲基安非他命(crystal methamphetamine)是非法且非常容易上癮的毒品,會為你的口腔帶來嚴重的浩劫。使用者通常會很渴望含糖的食物與飲料、咬緊牙關而且有口乾的情形,而這些都是容易導致蛀牙的因素。
14.長期使用避孕藥
口服避孕藥改變女性的荷爾蒙平衡,並可能導致慢性牙周病。 一旦她們停藥,藥物帶來的損害通常會停止。
此外,有些非處方的感冒糖漿含有許多的糖,而抗組織胺可能導致口乾,由於唾液能保護牙齒,因此口腔中唾液太少會導致蛀牙。」
15. 抽煙
抽煙對牙齒與牙齦有不良的影響。煙漬讓牙齒更容易被細菌影響。抽煙也是牙周病、牙齦炎以及骨疾病的危險因子。
「煙阻礙牙齦組織維持健康,與對抗某些致病菌的能力。六十歲以上帶假牙的人當中有一半以上是癮君子。」
汽水與運動飲料通常不是含太多的糖,就是太酸了。雖然果汁也含有許多的糖,但跟汽水和運動飲料比起來,它是比較健康的選擇,不過口渴的話,喝水還是比較好。
【三類人易遭遇牙周病】
第一類:經常受到壓力、悲傷等不良刺激。牙周病與壓力、
第二類:自恃牙齒狀況極佳、從沒有蛀牙、很少找牙醫的人
第三類:性情急躁的人。由於性急,刷牙時間總是匆匆忙忙
【牙周病致心臟病】
此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之間也存
紐約大學
口腔中的細菌可能通過血液迴圈去到人體各處,引發疾病,
美國心臟協會已經不再建議罹
午間潔牙-手指沾牙膏刷牙 防蛀效果增4倍
(20120731 中國時報 鍾玉玨)蛀牙是最常見的牙齒疾病,遠離蛀牙最佳之道不外乎保持口腔衛生,牙醫師的建議是早晚各刷牙一次,另外再搭配使用牙線。不過瑞典哥德堡大學最近的研究顯示,若能在午餐後直接在牙齒搓抹牙膏,防蛀效果可提升4倍。
研究主持人諾絲壯(Anna Nordstrom)博士說,用手指將含氟牙膏塗在牙齒並按摩,有助於提升氟化物的防蛀效果,效力提升高達400%。但她強調,直接塗牙膏只能扮演配角,不能取代早晚刷牙的動作。
研究團隊研究分析比較了每日勤刷牙數次的受訪者,以及「用手指沾牙膏搓揉按摩牙齒」的對照組,結果發現,直接將牙膏塗在齒上,等於是給牙齒另外又補充了一次氟劑量。論文發表在《斯堪地那維亞齒科學》期刊。
氟化物能強化牙齒法瑯質,進而減少齲齒的機率。英國齒科協會表示,塗氟是預防補牙與根管治療安全又有效的辦法。
預防牙齒疾病 告訴你刷牙小撇步
(20120722 優活健康網 沈俐萱)潔牙的正確觀念,應該從小開始培養起。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94~95年台灣兒童 及青少年口腔狀況調查成果報告顯示,12歲兒童齲齒率為37.3%,17 歲青少年齲齒率提高至50.69%﹔92~94 年成年與老年人口腔健康調查顯示,成年人的平均齲齒盛行率甚至高達88%。數字會說話,可見國人口腔保健觀念仍待加強。
口腔疾病最大殺手就 是牙菌斑,大部分的人都有經驗,用手指或是取一段牙線,摳摳牙齒和牙齦交界處,會清出一些黃白的污垢,這就是牙菌斑。其實每個人的口腔裡面,都有許多無害 的細菌,但當人們吃進食物時,有些細菌就會把這些食物當成養分,經過半小時,便形成牙菌斑,而在牙科門診中,「牙菌斑」是導致口腔疾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既 然牙菌斑這麼可怕,是齲齒和牙周病的源頭,每天要刷牙幾次才正確呢?如果嬰幼兒或孩童可以接受刷牙,可要求至少3次,即3餐之後甚至是睡前再刷1次,每次 至少3分鐘。但如果嬰幼兒無法配合時,每天2次,早餐後與睡前即可。尤其是睡前要刷得特別乾淨,因為人再睡覺的時候,口腔幾乎不分泌口水,如果沒做好潔牙 的動作,等於是給了細菌腐蝕牙齒的大好機會。
很多人也有一個錯誤觀念,以為刷完牙,喝牛奶或是飲料這種不塞牙縫的食物,就不會蛀牙,其實只 要是食物,都能成為細菌的養分。尤其是還在使用奶瓶喝奶的小寶寶,晚上入睡前通常有用奶瓶喝牛奶的習慣,喝完沒有潔牙,嘴巴裡還殘留著牛奶,就容易蛀牙, 此時疼愛孩子的家長,可使用氟錠防蛀牙,劑量依據孩子的年齡向醫師請教。
在牙刷的選擇上,盡量選用刷頭小,直排刷毛3~4排,橫排6~8排,兒童使用的牙刷,刷頭應依其年齡,選擇更小的兒童專用牙刷。刷毛軟硬適中,太軟的刷毛刷不掉牙菌斑,太硬刷毛會傷牙齦,有病患牙齦萎縮是因為刷毛太硬所導致。
平 常牙刷要準備2~3隻,尤其北部氣候潮濕,更應該多準備幾隻,牙刷要放置在通風處,完全乾燥再使用,有些牙刷設計有盒子裝著,這是為外出時所準備的牙刷, 在家要避免使用,免得受黴菌侵襲,而正確潔牙動作應該是,一邊照鏡子,一個一個鄰接後面牙齦溝清,一顆一顆牙齒刷。全口牙齒刷完大約需要4~5分鐘,且在 正常情況下,刷牙時牙齦不會出血,如果經常流血,可懷疑是否得到牙周病,國民健康局也提醒正確刷牙,才能讓牙齒保持健康。
別輕忽!糖尿病為牙周病的高危險群
(20120724 優活健康網 談雍雍)一般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如不好好控制血糖,常會伴隨併發症的發生,包括心臟血管疾病、眼底病變、腎臟病變和腳部神經病變等,但是,卻很少人知道糖尿病與口腔疾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而容易被人們所忽視。
根 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糖尿病為牙周病的高危險群,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發生率是沒有糖尿病患者的三倍,且罹病愈久,牙周病也愈嚴重,而牙周病已被視為是 糖尿病的第六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的降低及溶解牙周組織酵素(溶膠原蛋白酵素)活性過度增加,導致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易感性增加,糖尿病患者不 止是血液,連口水中的糖分也比一般人高,口腔內容易滋生細菌,牙菌斑是無所不在的,對於健康的人都會引發牙齦炎與牙周病,更何況本身罹患糖尿病的人!
再加上糖尿病患容易因脫水或其他原因而產生口水減少,對口腔內雜物清潔效果也會降低,是造成口腔疾病的重要原因。糖尿病人常見的口腔問題包括口乾、口角炎、 牙齒動搖、黴菌感染、牙菌斑、蛀牙、牙周炎、牙齦炎等造成牙齒敏感、疼痛、口腔黏膜破皮潰瘍等。口腔問題不解決,會導致食慾降低、營養攝取及吸收也較差, 如果未及時加以診斷和治療,將影響口腔健康及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要如何保健牙齒呢?建議最好三至六個月定期接受牙科檢查,以防止口腔疾病的 發生,降低疾病的嚴重性,因此,當糖尿病患已面臨牙周病的造訪時,應儘速找牙醫診治,否則時日一久,難保不會成為無「齒」之徒,而有所遺憾!
彰化縣衛生局表示,預防勝於治療,糖尿病患做好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口水中糖分,有助於牙齒健康,平時更應注意口腔衛生,飯後一定要刷牙,並使用牙線將齒縫間的食物殘渣 及牙菌斑清除,如果能養成良好口腔保健行為,除可減少口腔病變,充分發揮牙齒功能,也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及健康的增進!
牙周病---簡易預防法
(引用 http://www.chmdm.org/discuz/viewthread.php?tid=853 )如果血管的內壁有發炎,血凝結塊可以長成而堵塞了血管,造成了心臟病。
雖然他們有這些疾病,但是他們曾經看過牙醫,醫好了他們的牙周病,換句話來說, 如果牙周病已經被控制好、血管炎和心臟病會減少。
“在老年人,牙周病是一個無聲的流行病。”
看了上面醫藥研究的發現和警告,就請教我的牙醫如何處理牙周病。他的提議是,每天早晚用鹽水漱口。
所以兩年來,都用鹽水漱口二,三分鐘,然後再用清水洗去口裏的鹽, 每天早晚各一次。兩年來我也再沒有牙周病了。
這是一個簡單而且便宜的方法,來預防一個複雜的疾病。
(追追追)根據以上調查過程中,某媒體陸續請教了幾位牙醫專科醫師。這些專科醫師大多表示,鹽水漱口目前可說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偏方,但是不是有功效,目前還沒有足夠的醫學研究能夠證明。
參考 http://www.peopo.org/news/100575
正確潔牙 預防牙齒土石流
(鄭朝鴻 大林慈濟醫院牙科主任 聯合報)根據衛生署國健局統計,台灣民眾平均缺3至7顆牙,不論假牙或植牙,所費皆不貲。其實,保護牙齒,避免口腔問題,確實做好牙齒清潔,就能省下一大筆錢。
缺牙區重建,往往得打造固定或活動性假牙,甚至植牙。一顆固定式假牙花費至少7、8千元起跳,植牙一顆大約8萬,如果再加上牙周、矯正等治療,平均都得花超過30萬元在牙齒上。牙齒保健沒做好,就容易蛀牙、牙周病,甚至造成顏面蜂窩性組織炎等。
蛀牙是牙齒表面黏著牙菌斑,細菌代謝產生酸性環境,造成牙齒脫鈣形成蛀洞。牙周病則會讓牙齒地基不穩,最後牙齒像土石流一樣崩落;顏面蜂窩性組織炎則是因口腔衛生不好,導致牙齒感染擴散至顏面。這些常見的口腔問題,其實只要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就能避免。
刷對牙 不是愈用力愈好
蛀牙與牙周病,主要是牙菌斑堆積而導致,用漱口水不能完全清除牙菌斑,只有透過物理性的刷牙,才能清除。但刷牙可不是隨便刷一刷就可以了,更不是愈用力愈好,而是要刷對位置,才會有效。
使用貝氏刷牙法清潔,確保每顆牙齒都能刷到,並讓牙刷和牙齒呈現45度,牙刷就能自然的深入齒縫與牙齦,每次兩顆進行清潔,尤其是後排的臼齒與內側的齒縫更要注意,如果牙刷太大造成清潔上的問題,可以考慮購買刷頭小的牙刷。
防蛀牙 飯後睡前不偷懶
通常一次完整的牙齒清潔,至少要花費3至5分鐘,如果無法每次刷牙都花費這麼長的時間,建議至少睡前要進行完整的清潔,因為雖然口水分泌會讓口腔逐漸回復弱鹼性,但由於睡覺時唾液分泌會減少,口中酸性將無法中和,就容易產生蛀牙。最好是能在餐後馬上刷牙,就算只是簡單的清潔,也有不錯的效果。
清牙縫 牙籤不如牙線好
由於牙刷對於牙縫清潔還是有難以進入的部分,最好使用牙線來清潔牙縫。使用上,用手指托住牙線,進入牙縫貼住牙面向上帶出齒垢,確保每顆牙縫的左右邊都有清潔即可。
另外,應避免使用牙籤,容易造成牙齦萎縮、齒縫加大等後果,用餐時間也要集中,別一直喝飲料吃零食,讓口腔能有時間回復弱鹼性,避免牙齒一直處在酸性的環境中。
預防勝於治療,與其在牙齒出現問題時,看了醫師才發現怎麼得花這麼多錢?不如從現在就開始正確刷牙,家裡如果有小朋友,也要從小培養良好的潔牙習慣,替小孩做最好的投資。
[參考來源]
http://www.peopo.org/news/100575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php?id=2985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217&nid=1997&page=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