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充滿了專有名詞和數字的「損益表」(Profit and Loss Statement或Income Statement),該從何讀起呢?
快速認識損益表4法則 ,掌握公司經營與獲利能力
其實損益表就是用財務數字表示企業在一段期間內的績效,簡單講就是經理人的成績單,表上的每一個數字都可以當作是一個項目的成績。
會計師郭榮芳在《賺錢的邏輯你懂了!》書中針對如何閱讀損益表,提出了以下建議:
1. 大數法則:相對於「資產負 債表」(Balance Sheet)與「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來說,「損益表」是比較簡單的財報,它表達的就是「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實際的表單上也是這樣呈現:最上方的數字是「營收」,然 後一行一行減去「成本」及「費用」,最底下一行就是最終的「利潤」
因此,在閱讀損益表時,掌握大數法則的意思就是:從最大的數字(營業收入)看起。舉例來說,當你要比較甲部門與乙部門的績效時,首先就可以看這兩個部門的損益表上的營業收入,一般而言,若營業收入差距甚遠,利潤也會差很多。
不過,當甲部門營收遠高於乙部門營收時,我們就可以憑此斷定甲部門的產品表現比較優秀嗎?接下來你應該看的是「比率」。
2. 看金額也要看比率:當金額規模相差甚大的時候,不只看金額,也要看比率。此時,「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就可以派上用場。若是前後期的損益比較,要同時看營收和獲利,若是營收成長但利潤或利潤率下滑的話,對公司未必是好事。
3. 比較不同的損益結構:收入不同、成本結構不同,因此利潤結構也不相同的情況,就是會計所謂的「損益結構」。損益結構說明了獲利方式的差異,也是評估績效的重要指標。
根據優衣庫(Uniqlo)上市監察人安本隆晴觀察,該公司社長柳井正在展店時,會先設定「標準店」的規模與損益結構模型,往後當各分店開始營運時,馬上可以看出各分店的目標達成度。
4. 分析報表要立足現在,放眼未來:分析報表的時候,要以現在為基礎,同時預測未來的變化。例如,預估未來水電會漲價,代表成本費用會增加,就能夠推測報表會朝什麼方向變化。
安本隆晴認為,能否從報表中發現經營的課題,並採取相應的措施,足以顯示出公司的經營效率。而數字正是最好的警報系統,公司應盡快且盡可能提供經理人必要的財報資訊。
[參考來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