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819原建1020416新增)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骨質疏鬆症已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
蔬菜三大抗骨質疏鬆高手
該怎麼防骨鬆
常爬樓梯 可防骨質疏鬆
運動醫學專家特別開出了“運動處方”,爬樓梯、爬山這樣
鍛煉後可少量多次喝些淡鹽水和低糖水,防止發生抽筋;還
(綜合編譯/蔡宜珊) 女性停經後荷爾蒙分泌下降及糖尿病等疾病,都會提高骨質疏鬆的機率。如何能進一步預防或早期治療骨質疏鬆症,顯得相當重要。以下為美國「醫療健康」網站(WebMD)所提到容易增加骨質疏鬆的疾病,了解這些疾病有助於及早預防與治療骨質
高血糖影響骨質的密度
目前已知第一型糖尿病(Type-1 diabetes)患者容易有較低的骨質密度,其造成原因仍未明。學者推論可能與高血糖有關。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骨質疏鬆中心主任,比特理斯愛德華(Beatrice Edwards)說:「高血糖作用方式,可能與類固醇的作用一樣,會提早關閉骨質形成。所以第一型糖尿病患可能永遠無法達到骨質密度高峰」。因此,糖尿病 患者從飲食及藥物方面穩定血糖,便成了預防骨質疏鬆症的要務之一。
氣喘用藥易使骨質變差
其實並非氣喘本身增加骨質疏鬆症的機率,而是治療氣喘的藥物才會導致骨質疏鬆,如吸入性類固醇。常見的氣喘製劑像是吸入性類固醇,就容易導致骨質流失和骨質疏鬆。不僅如此,氣喘患者減少運動也是骨質疏鬆症的原因之一。
自體免疫疾病導致骨鬆
在美國約有3百萬人罹患紅斑性狼瘡以及 類風濕性關節炎此兩種自體免疫疾病。愛德華表示,任何慢性發炎的疾病都會增加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因為它會促進骨質淘汰舊換新,減少骨質承重度。此外,自體 免疫疾病皆需長期使用類固醇。尤其經常在成骨細胞活躍的青春期服用,影響則更加顯著。
甲狀腺亢進骨質易流失
甲狀腺機能若過於活躍,甲狀腺素分泌過多,容易骨質流失。愛德華表示,甲狀腺素會加速骨骼重塑循環(bone-remodeling cycle),30歲以後的骨骼重塑效率變差,導致流失的骨質比新生來的多。此外,副甲狀腺機能亢進也同樣會增加骨質疏鬆的機率。
如何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有些治療藥物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會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針對這個問題,醫師建議,儘管如此,仍是優先處理疾病本身,等到疾病穩定時,再進一步治療或預防骨 質疏鬆。如果仍不放心,建議您不妨跟醫師做討論,找尋更好的檢查與治療方式,包括定期接受骨密度測試或是在飲食中添加維他命D和鈣質等。
當然除了這些疾病外,亦有多項研究指出包括:抽菸、酗酒、體重過低、攝取維生素D不足、低鈣高鹽飲食等皆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因此,平時的飲食也是預防骨質疏鬆的關鍵之一。
老人家一不小心,捽了一跤,發生了骨折或因骨折而突然活動量減少造成生活種種不便,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骨質的健康問題實在是不可輕忽。同時很多報告指出:
鈣質攝取量高者,其骨質密度亦迥,骨折發生率較低,但1993-1996年台灣地區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鈣每人每天平均攝取量495mg遠低 於建議量的600mg,而使骨骼鈣化的主要物質為鈣,若加上隨著年代的增加及其它因素骨質流失越來越快,而終究容易導致骨質疏鬆症。
因此我們要從小就保健骨骼,讓我們有個健康的骨質可以遊山玩水、看盡世界的美景,所以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是人類邁入老年化社會非常重要的任務。
一、何謂骨質疏鬆症?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原因
骨頭的主要成份為鈣(Ca)及磷(P)兩種礦物質,正常的骨頭外層叫做皮層骨,質地細密,可供人體支持之用;內層叫做支狀骨,看起來像海綿,提供內部髓質,如下圖。
骨頭是活的組織,不斷的新陳代謝,就是噬骨細胞溶解骨頭與生骨細胞填補骨頭的,這兩個過程不斷地週而復始進行,使血鈣可與骨骼中的鈣維持動態平衡。
當孩童與青春期等成長期,鈣化速率大於游離速率,在25~35歲時,骨質密度達到最高,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及其他因素骨質流失也越來越快,而容易導致骨頭變成中空疏鬆,形成「骨質疏鬆症」,如下圖:
而骨質疏鬆症通常是經過多年的累積所造成的,患者通常不會感到有任何不適症狀,所以病人通常在腰痠背痛,駝背甚至骨折,特別是前臀骨、股骨及脊椎骨,才發現自己已屬骨質疏鬆症。
二、那些人容易得到骨質疏鬆症?
1.進入更年期的婦女(特別是45歲前就停經的婦女)。
2.子宮切除者(特別是卵巢也一併摘除者)。
3.家族遺傳。
4.體重過輕。
5.鈣及維他命D攝取不足。
6.運動量不足。
7.長期酗酒及抽煙。
8.咖啡攝取太多。
9.長期使用類固醇、利尿劑。
10.其他疾病患者:如肝病、厭食症、腎病、糖尿病等,皆會影響骨質健康。
三、如何診斷骨質疏鬆症?
目前較常用的骨質密度測量法有:單光子吸收測量、雙光子吸收測量、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定量性斷層掃描,這些儀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骨骼可吸收離子化的放射線,骨質密度愈高,吸收量愈多,則偵測器回收的放射線愈少,由此可測得骨質密度的正確量。
四、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方式
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式如下,但如果發現自己有骨質流失或骨質疏鬆的症狀請依照醫生指示,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1.抑鈣素(Calatonin)- | 可以對骨質溶解產生抑制的作用,進可降低鈣質流失,同時可隆低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骨頭酸痛。 |
2.雙磷酸(Bisphosphonate)- | 抑制蝕骨細胞作用減少骨質流失。 |
3.鈣片- | 單使用抑制蝕骨細胞的藥是不足的,還須要攝取足夠的鈣質(其建議攝取量見下表)以製造骨骼的原料,若能配合VitD的攝取,可增加鈣在小腸內的吸收。 <表>衛生署對每日鈣和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1993) / |
不同年齡、階段 | 鈣需要量(毫克) | 維生素D需要量(微克) |
六個月以下 | 400 | 10.0 |
六個月至六歲 | 500 | 10.0 |
七歲至九歲 | 600 | 10.0 |
十歲至十二歲 | 700 | 10.0 |
十三歲至十九歲 | 男:800 女:700 |
10.0 |
二十歲以後 | 600 | 5.0 |
懷孕前期 | +500 | +5.0 |
懷孕後期 | +500 | +5.0 |
哺乳期 | +500 | +5.0 |
※ | 取材自衛生署民國82年修訂的「每日營養素議建攝取量」。 |
※ | 本建議量表所建議量低於外國訂定值,適用於一般中國人,但不適用於早產兒、先天性疾病、慢性病或是長期服用藥物者;年輕人、老年人、停經後婦女和孕乳婦由於生理情況特殊,可酌量增加攝取量。 |
※ | 骨質疏鬆症學者亨倪指出:停經前婦女維持鈣平衡之最低攝取量為1,000毫克/天,而停經後婦女則為1,500毫克/天。許多人認為1,000~1,500毫克/天的鈣質攝取量,可降低停經後婦女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性。 |
市面上的鈣片,可分為:
1.天然鈣- | 通常是由牡蠣殼、貝殼、動物骨等天然來源,如果原料處理不小心極容易發生重金屬污染或殘留菌等危險,對於兒童、孕婦威脅更大。 |
2.合成鈣- | 可分為碳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等,吸收度:檸檬酸鈣>乳酸鈣>碳酸鈣 |
4.雌性荷爾蒙補充法-
雌激素能促進骨芽細胞活化,幫助製造會有月經不規則出血及乳房腫脹等問題。骨骼並且會抑制鈣質由骨骼游離至血液之途徑。而女性在更年期停經後,雌激素分泌 急速下降,逐漸老化的必然過程之外還可能在卵巢被切除時發生,所以保護骨骼的作用減弱,這時使用雌性荷爾蒙補充法,降低朤質流失,並減輕停經後婦女之更年 期症狀(如:心悸、焦慮感、全身發熱等)。但可能會有月經不規則出血,及乳房腄脹等問題。
五、骨質疏鬆症的防治之道
1. | 均衡飲食調整 一般典型的西式飲食方式,多含高醣和較精緻的食物,往往造成許多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不足,而言些為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所不能缺少的。且攝取過多蛋白質物,在體內行異代謝化作用時會產生較多硫酸(SO42-)、磷酸(PO43-),而太多的酸性物質會使體內鈣質流失,所以均衡攝取是必須的,且有益骨質疏鬆症症狀的改善。 |
||||||||||||||
2. | 注意鈣質的攝取 好 好檢視一下您每日的飲食狀況,看看你攝取的鈣足夠了嗎?(請參考下圖計算)若您無法每日從飲食中攝取到足夠的鈣,可另外再補充鈣(※如果您服用碳酸鈣,不 管天然或合成鈣,必需有胃酸存才能吸收,所以在飯後半小時內服用,如果您使用檸檬酸鈣,由於不必靠胃酸,所以沒有服用時間的限制。※一般人認為服用鈣片過 多會結石,這是因個人體質而異,但服用鈣片適量且避免同時和高草酸的食物,如菠菜一起吃,是不會導致結石的,而檸檬酸鈣因為含有檸檬酸,可以防止草酸結 石。)
|
||||||||||||||
3. | 其他營養素的攝取 除了鈣質是人體骨骼中最重要的成份外,還有其他重要成份也能幫助強化骨骼。
|
||||||||||||||
4. | 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3-4次,1次1小時的走路或慢跑,可以促進成骨細胞的活性,並且適度曬太陽,可以得到VitD3,來促進鈣質的吸收能力。 |
||||||||||||||
5. | 戒除不良習慣 少喝咖啡,避免長期酗酒或抽煙,不則會加快骨質的流失。 |
||||||||||||||
6. | 高危險群的防治與治療 若你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除了遵照醫師的指示服用相關的藥物,更需要定期檢查骨質密度,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啊! |
走路、爬樓、啞鈴操 才能防骨鬆
中國時報【黃天如、張睿纖╱台北報導】
運動可以防骨質疏鬆,但要做對運動。衛生署廿三日制定新版「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走路、爬樓梯、啞鈴操等負重式運動才有助提升骨密度,游泳、騎自行車等非負重式有氧運動雖有益心肺功能,卻無助改善骨密度。
國健局調查推估,全國有一四八萬名骨鬆患者,衛生署邀請專家學者制定新版治療指引,提供藥物治療方針及生活形態改變等概念。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祕書長、台大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說,民眾以為運動都有利提升骨密度,事實上,只有走路、慢跑、爬樓梯、啞鈴操等負重式運動,透過雙腳與地面直接接觸,提供外來壓力與地面對抗,才能活化骨骼中的造骨細胞作用。
至於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過程中雙腳都是懸空,屬於非負重式運動,並無法改善骨質密度。
骨鬆學會理事長、台大骨科部主治醫師楊榮森說,每周快走四小時以上,可降低髖部骨折風險達四十一%。整體來看,愈是劇烈、快速的運動,對增加骨密度愈有效。
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兆山表示,骨質疏鬆初期無明顯症狀,女性一旦出現腰酸背痛、駝背症狀,就要警覺。
台大醫院骨科兼任主治醫師蔡文基建議,四十五歲以上女性一年應檢測一次骨質密度,平常可多食用小魚乾、起司、海帶芽等含高鈣食物,至於維骨力等葡萄糖胺保健食品,主要是保養關節軟骨,無法增加骨密度,骨鬆藥才是最有效的治療,除了口服藥,還有注射型類保骨素。
贊助台北國際國道霖園馬拉松的國泰建設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肇基,當著路跑協會榮譽理事長「飛躍的羚羊」紀政面前說,一邊跨步走,一邊喝咖啡,可燃燒脂肪,保持身材。
另外,跨大步競走時,以腳跟著地,可刺激骨骼內骨芽細胞的滋長,可預防老人骨質疏鬆症 ,他個人就是最佳證明。
李肇基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結果幾個月跑下來,他說,到國泰醫院做檢查,赫然發現他的骨質密度和三十多歲年輕人無異,從此便告別老年人常患的骨骼疏鬆症。
李肇基對NHK 的健康報導越來越有信心,當他又看到NHK 一則有關一邊跨大步走,一邊喝咖啡,可以加速體內脂肪燃燒,他馬上就接受嘗試去做,結果一個月跑下來,減肥的效果非常明顯。
其中每隔十分鐘停下來喝特製的「減肥咖啡飲料」,走完全程後飲料也喝完了。
李肇基說,減肥咖啡飲料也有利尿的效果噢!因李先生依此法走了數月,日前體檢做骨質密度檢測,護士小姐將結果告知時,他以為測試儀器不正確,要求重測....又重測....又重測,總共做了五次,結果都一樣,非常不可思議的數值 +4.6,去年 -1.2,經另一位護士再做測試也是負值,證實儀器沒有壞,才想可能確是此法奏效,因此希望分享給大家試試。
[參考來源]
http://www.epochtimes.com.tw/11/8/10/172193.htm
http://blog.xuite.net/_manager/article_edit.phtml?bid=840904&pid=49882926&strAct=edi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