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內容平台能一年淨賺新台幣3,000多萬?在資源豐厚的中國市場,為何中國《汽車雜誌》,最終還是選擇與台灣網站U-Car合資,成立「U-Car中國」汽車網站?
(Brain.com 2012-05-04)面對數位匯流時代的來勢洶洶,許多擔心被取代的平面媒體,紛紛積極開發電子化內容,但由於網路資訊爆炸、取代性高,讓不少媒體經營者都大嘆:「靠內容網站根本賺不到錢!」
在這樣的環境威脅下,如果一家公司想靠專業、小眾的網路內容生存,更是難上加難。但經營12年專業汽車網站的U-Car執行長陳鵬旭,卻用行動證明事在人為。
2012年4月24日,中國最大的汽車專業雜誌《汽車雜誌》,宣佈和台灣旭傳媒旗下的汽車專業網站U-Car以六比四的合資方式,成立資本額人民幣200萬元(約新台幣927萬元)的「U-Car中國」網站,企圖打造出中文汽車維基百科。
這個網路以U-Car在台灣的網站系統架構為基礎,提供中國網友專業、即時的汽車資訊。此消息一出,不知煞羨多少靠內容維生的網路媒體……
但對U-Car來說,這張亮眼的成績單背後,卻苦熬了12年之久。曾經,公司長達兩年多發不出薪水、電腦被貼上一張張象徵倒閉的封條,更別說負債累累,親 友們都不諒解,U-Car執行長陳鵬旭為何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下,仍堅持要經營這個看起來過度專業、客群極小的汽車網站。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當時台大機械 系畢業,剛進U-Car擔任編輯沒多久至今升為總編輯的陳亮君,在這樣的環境下仍不離不棄?
瘋狂年代的瘋狂投資?
時光回到2000年,在那網路剛興起的瘋狂年代,陳鵬旭毅然決然的投下新台幣2,000萬,加上親友的投資,創立了U-Car專業汽車資訊網站,請來30 位專業記者產製內容,希望能趁著這股網路熱潮,成為市場先驅。不料昂貴的頻寬和主機代管費、人力資源的不足、廣告主對於網路媒體效益的懷疑,不到一年的時 間,投下的資金就燒光了,員工全部離職,只留下陳亮君。
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人會做收山的打算,但陳鵬旭、陳亮君兩人除了每天仍維持公司的正常運作外,陳鵬旭在補習班教書、陳亮君接了大量的外稿、翻譯,靠著業 餘時間自食其力養活自己,而當時U-Car微薄的收入,只夠付公司頻寬和主機代管費。一般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便有著滿腔熱情,也是會被現實的冷水澆熄, 但陳鵬旭卻堅信:「我們的問題是錢不夠,不是做法不對!」
第一次BMW的試車邀請
上帝關了一扇門的同時,也會開啟另一扇窗。2002年開始,網路媒體漸漸成為主流,平面印刷媒體愈來愈不具吸引力,導致許多專業汽車雜誌關門大吉,而這些 對汽車資訊需求的讀者,開始改變使用習慣,將焦點轉為到閱讀成本相對較低的網路上,這時U-Car憑著專業的自製內容,吸收了這群離開紙本的讀者。
2005年一通BMW邀請U-Car到西班牙試新車的電話,頓時振奮了整間公司。對U-Car來說,這個消息就像是獲得全球性車商的專業認證一般開心。正 當陳鵬旭興奮的準備要前往西班牙試車時卻發現,因為自己過去所積欠稅務、預借現金,總額將近新台幣1,000萬,早被政府限制出境,但又不願讓大好機會流 失,就派了陳亮君前往試車。
從此,U-Car辛苦累積的品牌形象,開始被汽車業認可,廣告主的刊登廣告、車商試車邀約愈來愈多,到了2007年公司每月淨利約新台幣100多萬,流量也穩定成長。在一切看似順利時,卻遇上2008年令人聞之喪膽的全球金融海嘯。
金融海嘯竟成了助力?
在百業經濟蕭條的環境下,消費者各個縮緊荷包,大幅降低買車欲望,車商更是自顧不暇大舉裁員,但U-Car的營收,卻在2009年出現明顯的大幅成長。主 要原因是,多數的廣告主不斷刪減昂貴的傳統媒體預算,轉而投資廣告費較低的網路媒體,市場上的競爭者也因市場萎縮,而對於汽車專業資訊不再多做著墨。
陳鵬旭將這場全球風波,視為前所未見的大好時機,更致力自製豐富的資訊,滿足使用者需求。如此一來一往,奠定U-Car成為現在台灣第一大的專業汽車網 站,編輯團隊約12人,每天自製7到10則新聞、每日流量約25萬人,2011年淨利約3,000多萬,目前廣告主包括,台灣賓士、米其林輪胎、本田汽車 等,有約全球36個汽車品牌刊登廣告。
U-Car力推U系列網站 複製成功方程式!
[參考來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