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說"不能管理數字,別談加薪、陞遷" 想抓出公司營運漏洞,數字是最好的線索與佐證,年營業額近50億元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是十足的數字管理者,1個人要管理9個餐廳品牌、5,200位員工,數字是他重要的決策依據。(數字管理篇 來自Cheers雜誌 20090501 作者王曉晴)
戴勝益相信,所有事情都能用數字衡量,擁有數字敏感度更是經理人責無旁貸的義務,沒有數字概念不但無法做好領導,更不會是他培養拔擢的對象。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的戴勝益,為什麼這麼重視數字?
一個經理人又要如何建立掌握數字的能力,還能正確採取行動因應?
Q:為什麼數字很重要?
對我而言,所有事都能用數字衡量,包括企業營運、管理、個人健康,例如我每天走1萬步路,我認為「You can't improve , if you can't measure.」(你如果無法衡量,你就無法改進。)
Q:數字對企業的意義是什麼?
企業像坦克車,數字像坦克車上環環相扣的齒輪,只要一個齒輪脫勾,坦克車的鋁帶就會卡住,無法行走。沒有數字概念的公司,就像沒有齒輪的坦克車,當車子不運轉時,很難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就算運轉,也不知道還能運轉多久,所以數字能幫助我解讀各種必要的訊息。
數字v.s.營運
Q:在營運上,什麼是你必看的數字?
我必看的數字不是營收,而是顧客滿意度與顧客抱怨數。
王品每家店每天會收到100張顧客意見表,1個月共18萬張。顧客抱怨數是顧客撥打的0800客訴電話的通數,這兩項數據可反應顧客想法,作為分店改進依據。
例如,上個月全集團顧客抱怨數是107通,上上個月是每萬人次2.91通,從中可看出每家店的經營良窳。107通中,有一家店佔4通是最嚴重的,也有無抱怨數的店。
王品集團每個月都會計算業績、紅利,而且公開讓大家自己去看。數字好看,紅利就多,數字不好看,不僅大家紅利領得少,我也會發出警告,再這樣下去,你會丟掉這個品牌的總經理位子。
為什麼要每月分紅,不是等到年底再一次分紅?一是讓員工即時得到收穫,另一則是要讓賠錢的店即時檢討,若等到年底再來檢討,就太慢了。
數字管理要公開、即時,而且當全部靠數字時,我就不用罵人,也不怕被矇蔽。
我的心得是,把公司交給顧客管理,把財務交給同仁管理。公開全部數字,每個人都能幫你檢視各部門的財務運用狀況。例如,之前總部幫分店添購補蚊燈,每台價格是2,200元,但分店去菜市場看才1,900元,就叫總部退貨,他們自己採購。
Q:公開財務,難道不怕成績不理想,影響員工士氣或公司聲譽?
亂傳也會影響聲譽,反而全部公開,才能安定人心。不管數字好不好看,只要公開,大家就會接受它。
我認為老闆不想公開數字,原因之一是,他怕員工知道其實公司很賺錢,要發很多年終獎金。原因之二,增加老闆的權威,老闆常常說:「沒賺啦!你們還要再努力。」藉此擴大本身的權威感。
況且不公開數字,很難培養員工的數字敏感度,我常說:「老闆的心胸,決定這個事業規模的大小;老闆的品德,決定這個事業規模的長久。」
Q:數字幫助你做哪些決策上的判斷?
例如新餐飲品牌能不能做,有3項判斷指標:第1,要能做到5億市場。第2,品牌要能開到20家店。第3,獲利率須達到10%,假使這3項指標都能達成,這個品牌就能做。接著營運就朝「151」方程式發展,也就是投資金額1,000萬,1年營業額要達5,000萬,每年要有1,000萬獲利,全部都有數字,部屬再評估可不可行。
Q:每天看,你會不會被數字嚇到?
不會。而且數字敏感度會更高,很快就能抓到重點數字。仔細研究重點數字,決策會更精準。當你看到一個數字會嚇到,比較容易亂做決策,而且一家公司若一直有令人驚訝的數字,表示這家公司的營運很不正常,必須留意。
數字v.s.管理
Q:你會把看過的數字都記下來嗎?
對。我為什麼愈來愈重視數字?因為我想授權,但我授權時,會擔心無法衡量這個人、這個事業做得好不好?所以我開始運用數字做管理。一個人處在安全期愈久,愈喜歡運用「營運正常」、「獲利不錯」、「士氣高昂」之類的形容詞,但對我而言,形容詞是無意義的,無法真實描述營運狀況。
我要求自己背住所有與產業、營運、工作相關的數字。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前一天的數字報表,包括每個品牌、每家店的顧客滿意度、顧客抱怨數、營業額。即使沒有進公司也請祕書傳前一天所有品牌的營業總額簡訊給我,否則會心神不寧。因為沒有抓到前一天結帳後的所有數據,根本無法知道今天的狀況好不好。
數字對了,顧客就來了!
您有沒有看過這一類的傳單:「超低價格只限5名!」「3週年紀念 提供10名超低價格!」「1人限取1件……」
每到週末就會收到各種類型傳單。不管哪一張都是「限定」人數。雖然看起來比「這個商品無限供應」來得好,但是只會讓讀者覺得厭煩。
■顧客對沒有條件的「限定」沒興趣
因為已經沒有顧客只看到「限定」的字眼就躍躍欲試,必須要準備一個能讓顧客接受的理由。同樣是限定,若顧客可以接受這個「限定」理由的話,狀況就會大大地改變。當顧客覺得「這個真的只剩不多」的時候,他們就會有反應了。
我來舉個不動產傳單的例子。如果公司有100個規畫區,幾乎沒有一家不動產會把這100個規畫區一起分售出去。大多會以10~20個規畫區為單位,分成第1期規畫、第2期規畫地賣出去。另外,沒有任何土地的條件會一模一樣,賣掉就沒有了。所以不動產建商在傳單上都會這樣寫:
「○○規畫區 廣受好評的區域還有5處。南道路區僅剩2處」
這麼寫感覺如何?
比前面寫的「超低價格只限5名!」感覺應該不同。因為大家都知道每塊土地的條件都不一樣。這種情形的限定就比較能讓人信賴。
■有些情況只需使用簡單的數字即可
每家公司一定都會有年度目標。例如:「本公司的年度目標是簽約房屋數量1萬戶!」然後每年都會高舉數字目標進行誓師大會。雖然氣勢熊熊,但現場的業務員卻是有喊沒有懂。雖然是很理所當然的年度目標,但有氣勢地大聲喊叫這些數字並沒有多大效果。若第一線的人沒人能了解,只是數字在空間飄盪而已。我覺得公司的整體目標沒有辦法讓最底層的員工知道。這時,我的直屬上司提了一個方案。
「不管做什麼事都好,只要有一項達到上個月的兩倍就請您們吃烤肉」
結果大家都在不知不覺間開始為了達到目標而努力。因為「兩倍」這個目標很單純,所以很容易就可以行動。採用「任何事物提高兩倍」會比「提高○○%」的方式容易讓人了解。
■有尾數比較容易讓顧客接受
有一個顧客來找我談新設房屋的問題,他告訴我他的需求:
顧客:「我的預算是2,000萬圓,再多就拿不出來了。」
如果依顧客的希望和選擇來做規畫的話,實在很難壓在2,000萬圓以內。我絞盡腦汁地把建築物稍微變小,並且可以自己做的部分就建議顧客自己做,總算可以壓在預算以內。我在一切準備周全之後,以為顧客應該會很開心地接受,沒想到最後還是被拒絕了。之後我問顧客拒絕交易的理由,結果聽到的答案令我大吃一驚。
顧客:「剛好2,000萬圓總覺得沒有辦法相信。」
合於顧客預算竟然是我的敗因?!我想都沒想過,努力壓在剛好2,000萬圓的線上竟然會造成反效果。之後,我慎重地再看了一次被顧客退回的估算表。我終於了解顧客拒絕的原因了,如果我不剛好寫2,000萬圓,而是在數字上加個尾數又會如何呢?
『總額20,047,321圓』
這樣的話是不是就變得比較實際,有仔細算過的感覺了?另外,這也可以讓人深深地覺得,您是做過一番努力交涉之後才寫出這個數字。這樣寫容易給顧客一種「他真的是努力幫我降價」的感覺。我從被拒絕的經驗裡得到教訓,開始在估算表上寫上尾數,之後就有好的結果了。這讓我學會完全符合顧客的預算,並不一定會有好結果。
■用「1.2倍」會比「2」倍更具說服力
每天報紙裡都會夾帶許多傳單。但是我幾乎都不太有什麼印象。在成堆的傳單中,我注意到有一張傳單很會運用數字。那個裝潢公司傳單是這麼寫的:
『換張壁紙讓您的房間看起來變大1.2倍!』
看到後,我第一個想法就是:「看起來可以放大1.2倍的話可真的是賺到了。」我的房子蓋了5年,如果可以看起來變大1.2倍的話還真想換一下。1.2倍這個數字真的很容易讓人接受。如果不寫1.2倍而寫2倍的話呢?
『換張壁紙讓您的房間看起來變大2倍!』
顧客一下子就會覺得奇怪:「比現在的房間大2倍?不可能的啦!」各位在平日生活中應該也有過這種感覺。各位可以仔細看看周圍,您會意外地發現「1.2倍」這種數字用到的地方還真不少。
例如:『加量20%』我們常看到芳香劑、洋芋片、玉米片會寫這些字。
如果這些不寫20%而寫100%呢?「價格不變,份量兩倍?好奇怪啊」感覺好像吃了會拉肚子一樣。
總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讓讀者們沒辦法相信「2倍」這個數字。
沒有說服力的數字活不起來!增量20%玉米片→賺到了
那麼如果寫1.2倍呢?『會比現在瘦1.2倍』『頭髮會比現在多1.2倍』
這兩句都讓人覺得寫得實在。1.2倍是個實際的數字,也是個讓人比較有反應的數字。如果各位正在為數字傷腦筋,就試著寫「1.2」這個數字吧。
摘自〈絕對達成業績的超數字術〉 大塊文化
用對數字,顧客就會乖乖聽你說話
為什麼「1折」還打不動顧客?
為什麼「1.2倍」比「2倍」還受顧客歡迎?
為什麼使用「第2名」比「第1名」更好?
為什麼?「55秒」比「1分鐘」更能取信於顧客?
why...
為何在廣告、文案中使用數字可以吸引顧客眼光?
這是因為人類訊息的來源有83%是靠視覺來掌握的,當你的文案中使用數字時,不但可以形成視覺焦點,也可以讓閱讀到的人自動對號入座。比如「給您一份35 ~42坪建築物的50種外觀資料」如果顧客剛好有35 ~42坪的需求,就會對這份資料更加注意。同樣的,與其說「某月下旬」,不如列上「某月20~25日」,這樣會給人明確的穩定感。
how…
雖說使用數字好處多多,但絕對不是只要用數字,就可以吸引顧客注意,用了數字,還要用對,這樣效果才會好。作者用銷售心理學細細為大家解析了不同領域、不同行業,應該使用怎樣的數字,才能真正打動顧客的心。
一些小絕招
知道了大原則之後,作者也不吝惜傳授一些更上一層樓的小技巧。比如「限定性能讓顧客依賴數字」當中會讓讀者學會「讓數字擁有限定性、稀少性」的方式、花少許心力就能簡單提升對方反應的方式,以及不能使用、會使反應下滑的數字等等。
數字和時間管理
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應該都有一個目標和憧憬,
會做時間管理代表著想完成某些事情。
偉大的成果總是累積在每天的點點滴滴中。
所以每天每週每月每年的檢視是必要的,
數字可以讓我們很清楚目前的完成狀況,
也因為數字無情,讓我們知道自己偷懶的多麼嚴重。
以下就用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我的用法:
上面這張圖就是行事曆週計畫表的左邊頁面,
月計畫表的數字部分是統計和分析為主,
只要週計畫的部分用得好,月計畫就能得心應手,
所以列舉每週每日的數字為主要說明。
Ⅰ﹑每日的時間分割表可管理四個數字
一開始我只有管理兩個數字,「當日業績」以及「客戶拜訪次數」。
對當時的工作內容來說,這兩個數字是我必須每天進行和注意的。
數字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
將「最重要」的工作找出來,每天記錄。
業務工作者可以照著我的使用方式,把業績和拜訪次數當作主要的數字來記錄。
如果是學生,可以設定每天要唸書的時間(例如每天讀幾個小時)或進度。
我還會用來記錄部落格發文的數量,看書的頁數以及運動的時間等等內容,
完全視個人需求調整。
不用堅持四格都要用到,當然,格子如果太少也可以自己用excel增加。
也可以直接在格子上輸入想管理的關鍵字,例如「業績」「運動」「讀書」,
記得字體顏色放淡一點,如下圖。
我目前的作法是用不同顏色的筆做區隔,因為自己會記得那一格代表什麼。
Ⅱ﹑每週將「最重要」的數字加總,記錄到左方的格子
每月的目標是不變的,
所以每個月檢視的時候可以預先將計畫中的數字寫到「月」右邊的空格。
「週」旁邊的空格則是用來檢視完成的進度,
每週將數字加總,記得加上前一週的數字,
如此一來可以看到離月目標還有多遠,方便作調整。
只要記錄「最重要」的數字即可,我一開始是記錄業績,
客戶拜訪次數是輔助性質,並沒有特別用來分析,
不過都有確實紀錄,要分析也是沒問題。
舉個例子:
假設目前最重要的目標是「運動減肥」,本月最重要目標是運動30個小時,
今天是七月13號,剛好又是星期日,要做每週檢視。
以每天運動一個小時計算應該要達成13個小時的目標,
但是因為下雨,睡過頭等等因素(總而言之就是懶XD),
到目前只達成了5個小時,
做每週檢視的時候就可以清楚知道距離目標8個小時。
要達成目標勢必要針對「每天運動一個小時」的行動計畫做調整,
如果每天多半個小時運動還有機會追上目標,
尋找資料之後發現「每天90分鐘」的運動量是ok的,不會影響健康,
也不會造成肌肉流失(有興趣請到批踢踢的FITNESS版爬文)
多半個小時也是可以達成的要求,
更何況七月有31天,扣掉已經過去的13天,還有18天,
勤勞一點應該可以達成目標,如此一來就可以針對目標在計畫上作調整。
數字管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避免不切實際的修正。」
我以前讀書計畫一落後,就會很想一口氣追回來,
結果往往是力竭而亡,最後把目標和計畫拋到腦後。
以上述的例子來說:
如果已經七月25號,但是距離目標還有18個小時,除非每天運動三個小時,
否則目標是無法達成了,但是這種運動量對一般人來說並不見得是好事,
所以可以馬上修正目標為「盡量做」「不要再偷懶」這一類能達成的目標,
否則不切實際的目標只會在結果揭曉的時候打擊自信而已。
如果是業務可以透過數字知道自己要不要加班多拜訪幾個顧客。
學生可以知道自己要不要再多點時間唸書,
或者可以和朋友約好去看個電影吃個飯,放鬆心情準備下一波的衝刺。
結論
管理是一門科學,能代表科學的最簡單符號就是數字,
結合數字作時間管理是我找到的時間管理方法中最適合我的。
時間管理對我來說類似一種修行,
無論如何,時間就是一天24小時,不管怎麼管都一樣,
所以根本沒有時間管理(或者人人都可以時間管理XD)
我們只能學著和時間好好相處,到最後會發現能管理的其實是自己,
自己的所作所為,都可以用簡單的數字記錄下來。
[參考來源]
http://leaubaodad.pixnet.net/blog/post/27615942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44591
http://www.master60.com.tw/catalog/issue.phtml?book_id=347
http://sealegslintime.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