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5.31日增修)這裡說明孔雀魚仔魚容易生病、出問題的時間點與原因,主要給仔魚養不活的人參考,不是說明ㄍ一ㄥ魚的方式。各家養殖的方法不一,有人採用無為而治的方式也是把魚養的建健康康。只要抓到原理,孔雀怎麼養都不會掛。以下說明原作者的養殖方式。

孔雀魚的仔魚如何照顧,才不會掛點?

應注意孔雀魚仔魚在魚缸的環境如下 :
1. 水質的酸鹼pH值
2. 水溫.
3 .有無過濾器
4. 換水週期以及換水量
5. 餵食量
6. 是否與成魚養在一起
7. 缸內的水是否有點霧霧得或是偏黃
    霧霧的表示缸內的水質出現問題,需要測試水質
    偏一點點黃色,就是您的餵食量過多,水質已經受到汙染
( 換1/4 ~ 1/3 水,三天不要餵食,待水清澈後再少量餵食 )

一般所謂" 有品系 " (全紅、全紅白子、黃尾禮服....)等,都比一般所謂無品系來得難飼養
成魚已經不易飼養,仔魚更要細心照顧

如果你的缸內有仔魚,建議
1. 過濾器的出水量調小一點。
( 出水量過大,成魚都已經游得很辛苦了,仔魚更容易受傷 )
2. 可以放一些石頭或是水草讓小魚躲 ( 有時成魚會去啄仔魚,造成仔魚受傷 )

在炎夏的天氣比較熱時,餵食量要注意,不要餵太多
( 個人是先餵成魚飼料,過幾分鐘後再餵仔魚飼料,
成魚吃過了跟仔魚搶吃機會就會少一點點,
要不然您就全都餵仔魚飼料,因為仔魚一定搶不過成魚 )
餵太多,吃不完的飼料會營響水質很大,容易造成水質汙染以及變酸
仔魚隻很容易生病或死亡。
若是母孔雀魚之前一胎生了約30多隻,真的會養到變成大魚約只有2~3成,
如果您有另一缸是專養仔魚的話,存活率會更高。
(以上是後憲440學長提供資料)

假設狀態:1呎缸、50隻仔魚

以下所提到的換水,15天以下小魚是指滴流法換水,15天以上小魚沒有特別要求。
當母魚生產完之後。先放置繁殖缸數天休養,以小魚的立場來說,母魚越早離開越好,小魚才能夠放心覓食,這段時間需飼養者自行拿捏。但若只是以養活為標準,母魚何時離開都是無所謂的。

母魚生產完之後當天馬上要換水。若沒有換水,2~3天內小魚可能會發生第一次的夾尾,若發生夾尾,則馬上換水並加鹽3/1000~5/1000,若發現的早,且沒有併發其他疾病,2~3天可以完全痊癒,若已經演變成針尾,治癒率低於五成。

以一呎缸50隻小魚,每天餵兩餐豐年蝦為例,最好2~4天換1/3~1/4水(即多次少量換水),如果你是初次當魚保(孔雀魚保母),更要戒慎恐懼,小心為之。等待小魚長到1cm~1.5cm左右時(正常發育10~20天),會出現第二個危機。

此時正值發色期間,多數飼養者都會加強餵食,以期能收到表現極佳的孔雀魚。但此時孔雀魚的體型比十幾天前大了三到四倍,排泄量也多了許多,本來兩天換1/3~1/4水的頻率早已不能降低水中的硝酸鹽濃度,如果沒有增加換水頻率到每天1/2以上,就非常容易發生疾病。

避免此危機的方法就是分缸,有許多人都忽略了分缸的重要性。分缸不只是為了要分公母而已,同時也是為了減低魚隻密度至魚缸的容許量,降低魚隻生病的機會, 還可以降低你換水的頻率,用不著天天換水。若沒有分缸,會因為魚隻碰撞機會過高,出現爛尾、爛鰭等症狀。(分缸的好處是魚可以長比較大,在[繁殖討論]把 仔魚養的肥肥胖胖的方法中有說明)

若不幸因為沒分缸出現了此問題,治療只是治標,還是以分缸為根本解決之道。
有人因為發病整缸治療,但沒有分缸,導致魚仍然不停死亡,到了死到某個數量之後,剩下的魚即馬上痊癒,即因魚隻密度降低到容許量的緣故。
治療爛尾爛鰭的方法,各家說法不一,但大略不脫重鹽黃藥甲機藍,狠一點的福馬林、過錳酸甲來一些,抗生素藥效極佳但不建議用。不管使用哪一種藥,第一次遇到的治癒率大概都在3成以下,所以還是別遇到的好 。

如果你真的遇到了,而且能用的藥都用了還是不見改善,可以參考這篇: [技術]對付強力傳染病的方法(細菌性爛尾),也許會對你有些幫助。


對付強力傳染病的方法(細菌性爛尾)

如何確定疾病是由傳染性病菌所引起的?通常傳染病與水質惡化所產生的魚體不適最大的差別就是最初魚隻發病的數量。

水質惡化所產生的疾病,通常都是在短時間內出現大量病魚,也許隔一個晚上,就現所有的魚都夾尾,此即水質的問題。
而細菌性的傳染,雖然也是由水質惡化所引起。但其致病主因仍然是由細菌侵入抵抗力弱的魚體所造成(魚體抵抗力弱是水質惡化導致)。初期只會有少數魚之發 病,最初的症狀通常只有浮頭、食慾不振等等,若飼主忽略此項症狀,則給予細菌感染的機會。當細菌到達一定數量,則魚隻的抵抗力無法承受,魚隻即大量發病。

這裡所指的細菌性傳染病,泛指各種細菌性爛尾。

當你確定你的魚缸中已經有會傳染的菌源存在時,通常的做法整缸治療,並輔以大量換水來減彽細菌的數量,但當細菌傳染力太強或沒有辦法高次數換水時,提供以下的做法來控制病情。

疾病初期:(治癒率:高)
只有一隻魚發病,依照正常方式,隔離治療,原缸下重鹽,每天大量換水,持續三至五天,若停藥一星期之後,沒有新的魚隻發病,即可確定以控制病情。

疾病中期:(治癒率:3~5成)
若隔離第一隻病魚,數天之後原缸仍然出現病魚,就代表疾病已在原缸中蔓延開來。此時可採用兩種方式。

方法一是隔離病魚,病魚缸與原缸下重藥,每日換水,將過濾綿全部更新,盡量減少細菌數量,持續兩週,若沒有新的魚隻發病,即可確定控制病情,若新的病魚不斷出現,則使用方法二。

方法二是逆向操作。將外表健康的魚移至新缸,如果可能最好是一隻一缸。健康的魚以黃藥和重鹽藥浴三至五天,停藥後一星期沒發病即是沒有被傳染的危險,若發 病則移至病魚缸。病魚缸採用輕量藥劑長期治療,並輔以每天100%換水,兩天餵一次,餵完之後馬上換水。持續此步驟直到缸中的魚症狀消失回復活力,或是持 續到魚全部掛光為止。

若是對病魚缸中的魚已經放棄希望,可以考慮使用福馬林或過猛酸甲等強力藥物,並以短時間藥浴的方式治療一次至兩次,若能僥倖存活,通常也可算治療成功(但通常是有後遺症,而且也活不長)。

若仍然不幸倒缸,切記先將所有設備用熱水燙過,重新養水,在放入新的魚隻,以免重蹈覆轍。

當魚缸出現傳染病時,治療已是次要事項,如何防止疾病的蔓延才是重點,通常疾病蔓延會持續到魚全部死亡為止。所以很多人養魚常遇到養怎麼死,待魚死光之後,重新洗魚缸佈置造景,新買的魚反而能養活,即是因為重新洗魚缸這個動作消滅了傳染病之故。

(本篇文章轉貼孔雀新世紀-- y4m062k7)
-------------------------------------
即使分缸了,並不代表此問題就不會發生。在分缸的途中因為碰撞、緊迫、新缸不適應等等的問題,也有可能造成爛尾爛鰭,所以在移至新缸時,先在新缸中加入5/1000的鹽,可以有安定魚隻、減少細菌量的功效。

現在魚缸的密度是:1缸/25隻,培育至30~40天時,魚長超過2cm後,可以再分一次缸,理由同上。至1缸/12隻左右,即可以一路養下去囉。

其實只要超過一個月的魚,很少會在因為水質不良掛點。因為剛開始的2天換一次水,已經造就了小魚極佳的水質適應力,這是此種飼養法的優點。

至於白子小魚的飼養法,其實與一般小魚沒有特別差異,但以最嚴謹的方法(最龜毛的方法),還是可以做一些整理


http://www.aquashop.idv.tw/forumd/thread-10183-1-8.html

http://www.rocmp.org/viewthread.php?tid=24540&page=5#pid3255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