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伊波拉英語:Ebola)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可導致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罹患此病可致人於死,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

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命名(該國舊稱薩伊),此地接近首次爆發的部落,[5]剛果仍是最近四次爆發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伊波拉是人畜共通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徑是透過患者體液傳染,如血液、汗、嘔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目前並無飛沫感染的證據。儘管世界衛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仍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目前認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為伊波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伊波拉被列為生物性危害第四級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伊波拉病毒感染

伊波拉病毒感染為伊波拉病毒所引起的嚴重急性疾病,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 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與肝功能上升。個案死亡率可高達9 成。

伊波拉病毒是線狀病毒科(Filoviridae)的成員,直徑約80 nm,970 nm長。呈長條形,構造奇特,有時呈分叉狀,有時捲曲,長度可達10 μm。伊波拉病毒屬(Genus Ebolavirus)目前有五種病毒: Bundibugyo、Zaire、Sudan、Reston,與Taï Forest,其抗原與生物特性會有所區隔。其中Bundibugyo, Zaire和Sudan伊波拉病毒與非洲伊波拉病毒感染疫情有關;Reston伊波拉病毒曾在菲律賓與中國大陸被發現,可造成人類以外靈長類的致死出血性 疾病,雖曾有零星的人類感染個案,但臨床上皆無症狀。

傳播方式:

 

透過接觸受感染果蝠,此病毒可直接傳染給人,或是透過中間宿主之野生動物,例如受感染的猴、猿等再傳染給人。人 與人之傳染是因直接接觸到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是間接接觸被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而感染。至今尚未有藉由空氣微粒 (aerosols)傳播的案例報告。醫護人員被感染之情況在非洲頗為常見,主要是因為醫護人員照顧病患時未遵守適當的防護措施(如洗手、配戴標準防護裝備等)。

潛伏期:2~21 天,平均為  4–10 天。

發病症狀:

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 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異常與肝功能指數上升。個案死亡率可高達9成。

預防方法:

 

伊波拉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接種。其他預防方式包括

1.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食用肉類前應煮熟。

2.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如需照顧病患則應配戴手套及合適之個人防護裝備。男性病患於康復後七週內,精液仍可能帶有病毒,故男性病患於這段時間應避免性行為,或使用保險套。病患屍體應於24小時內入殮並火化。

3.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具專一性,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如近距離(一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穿著連身型防護衣並配戴N95口罩等高規格個人防護裝備(配戴護目鏡、隔離袍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病患之血液及體液。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無特定或標準治療方法,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病患體液及電解質平衡、維持血壓及氧氣狀況、補充失血和凝血因子、併發性感染的治療等。

 

伊波拉病毒來勢洶洶…如何自保?

 

伊波拉病毒(Ebola)醫療出現一線曙光? (肥肥夫人編譯整理自 HealthLine、BBC News & KingNet.tw )

自三月份以來,伊波拉病毒在西非的案例猛增,已有超過1,711宗伊波拉病毒的案例。 目前在疫情集中的西非: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已成為有史以來伊波拉病毒(Ebola)最嚴重的災區。


伊波拉病毒(Ebola),也被稱為埃博拉出血熱,具有90%的致死率。它是人類已知的最致命的病毒疾病之一。伊波拉病毒(Ebola)會引起發燒、頭痛、嘔吐、腹瀉、內出血。而且至目前為止,仍然沒有藥物或疫苗可以用於治療或預防該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於8月7日發佈最新消息指出,兩名感染伊波拉病毒(Ebola)的美國醫務工作者,送往亞特蘭大醫院後正在接受治療,原本的病情報告非常嚴重,但目前據報導,已有明顯的改善跡象。 新的療法稱為ZMAPP,是由馬普生物製藥在聖地牙哥所研發的。但目前藥物的數量有限,但這疫苗看起來很有希望。

如果在2014年9月開始人體疫苗試驗成功,有可能在明年七月可以生產。 伊波拉病毒的疫情目前還沒有得到控制,而且情況還在不斷惡化,因為可能有很多的人被感染,但目前還不能知道。

而專家和醫師們紛紛提醒大家,現在個人最需要注意以下6點:

1.雖然伊波拉病毒致死率高,但仍有10%-50%的人感染後痊癒,這可能跟免疫功能有關。 因此醫師們提醒不要讓自己免疫能力下降,如熬夜、吃垃圾食物、吸菸、久坐不動、不曬太陽等等。 應積極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休息。

2.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並應勤洗手,養成手在未確認清洗乾淨前,不要去揉眼睛、摸口鼻。

3.儘量減少參加大型集會,在交際場合應儘量避免握手和擁抱,最好揮手招呼即可。如握手後應儘快用肥皂、流動水徹底清洗雙手。

4.漂白水、紫外線、肥皂、清潔液都能殺死伊波拉病毒。因此要注要消毒與衛生。

5.不要前往疫區,若必須前往或經過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流行地區,勿任意碰觸與接觸野生動物或食用生肉,也應避免接觸疑似感染者或其屍體,更應保持勤洗手、戴口罩的衛生習慣。

6.口罩是最需要的居家常備保健物品,宜適量準備。
[參考來源]

http://www.cdc.gov.tw/diseaseinfo.aspx?treeid=8d54c504e820735b&nowtreeid=dec84a2f0c6fac5b&tid=A1D7910CD9970140

http://www.kingnet.com.tw/king_paper/read.html?paper=5126&pagenum=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