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90506原建1000919新增)所謂的「效率」,是先做對的事,再把事情做對還沒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急著做決定,到時候不能反悔的痛苦、或反悔之後花在補救方面的成本, 一定更是數倍之多

辦公桌面亂七八糟;想找枝能寫的筆,怎麼也找不著;前幾天才交換來的名片,現在不知道放哪兒去了……,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嗎?

面對不擅整理、收納的缺點,很多人常會歸因於自己生性懶散、粗枝大葉,但是《大整理術》作者坂戶健司認為,無論是桌面紊亂或日程管理不善,根本原因都是出 在個人心理問題:思緒雜亂的人,自然無法妥善地規畫、分類身邊的事物、時間,甚至是接收到的資訊。

要成為整理高手,並不是直接就從生活環境開始下手,而必須先整理自己的頭腦、心靈與時間。

在安排日程之前,必須先掌握「最終目標」,然後再以此目標為基準,構思在期限之前所有可能的工作流程,並且預估必須花費的時間,由「終點」往前推算每一個 時間點必須做什麼,一一將預定工作填入日程規畫中

4種筆記魔法,想到就能做到

古人說:「知易行難」,從「想得到」前往「做得到」之間,還是需要一座橋梁──由行動力構成的橋,將種種既有的「觀念」與「態度」融入生活,轉化為實際的「習慣」與「行動」,才能真正發生改變。

這裡介紹4種提升行動力的實踐筆記術,讓你將經由觀念所設定的目標更加圖象化、具體化,是可以整合目標計劃表、進度規劃、進而推動目標付諸實行的好工具。套句暢銷書作家「筆記女王」林珮玲(Ada)的話:「把想做的事寫下來,把寫下來的事做完。」

1九宮格實踐日記

寫下想做的事,放射出行動方案

「九宮格日記」顧名思義有9格,由日本作家佐藤博研發,是為了實現目標設計出來的新式日記。

基 本用法是在欄位最中間那格記錄日期等基本資料,其他8格則各設定一個主題,再分別做相關敘述。除了寫日記,也能將主打問題或想做的事,例如存錢、置產、考 試攻略、瘦身計劃、行銷創意……寫在正中央欄位,再以放射法分門別類寫出付諸行動的方法;圖像式表達更佳,更能啟動想像,創造能量。

以往傳統筆記本記錄的是「一定要做的事」,九宮格筆記則會促使我們寫下「想做的事」。日記建議在早晨寫,就像在早晨的陽光中所沖泡的滴濾式咖啡一樣,將昨天的智慧汲取出來。它還兼具「未來日記」的功能,從中可以預見今天計畫達成的小目標會有好的結果。

試著在最中間那格寫下一個主題,將會有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你會發現關於這個主題的想法一個接一個湧上來,沿著中間格子呈放射狀分布的其他8格就這樣迅速被填滿了。

25X5倍速圓夢地圖

填入所有計劃要素,隨時清點

由日本「夢想企劃師」內方惠一朗設計的「5╳5倍速夢想實現地圖」是由25個相連的圓圈組合而成,讓你玩「填空」遊戲。

內 方惠一朗認為,光有計劃是不夠的,要填入所有與計劃相關的要素。最中間的圓圈填寫計劃名稱,包圍其外的5個圓圈代表實現目標的5大要素:目標、收穫、活 動、基礎、人脈。5大要素外再各有5個圓圈,共計25個項目,隨時清點自身優劣勢,計劃便能加倍乘法式的滾動。

3A4表格學習法

一張A4恰恰好,有效達成自我目標

日本知名企劃專家三木雄信號稱「A4紙至尊」,在《表格學習術》書中介紹了40種A4尺寸的學習表格,讓讀者透過表格的運用,更有效率的學習。

為什麼是A4?作者認為A4是輸入大腦的最理想尺寸、易於交叉對照比較、定型化使用方便,是最適合「臨陣磨槍」的分量,而且可以立即實行。

首先以一張「人生計劃表」為自己訂立一個具體目標,接下來便可逐步切割為其他短期性的目標,這都是用一張A4表格就可以完成。

4吸引力筆記術

多寫正面事件及肯定句,發出好頻率

「一個人心中怎麼想,後來也一定會變成他所想的那樣」,這就是「吸引力法則」的基本信念。試著減少自己的負面想法與否定句,改成多用正面思考和肯定句,久而久之,便能對周遭環境發散出正面的頻率,這也就是所謂的「念轉運就轉」吧。

在《吸引力法則》一書中,談到心想事成的黃金3步驟:

Step1:釐清願望

先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為此你可以利用你不喜歡的事物作為對照物,建立對照清單,幫你釐清自己的期待(圖表7)。要讓這個練習發揮功能,所列的對照物可以愈多愈好;愈能辨識對照物,就愈能釐清自己所要的。

Step2:專注自己的願望

你必須將新願望的「頻率」全部納入你現有的「能量圈」中,例如透過許願文將你的願望頻率納入能量圈內。

Step3:與願望合一

最常見的懷疑(負面頻率)來自於自身種種受到局限的信念:「我做不到……因為……。」所以與願望合一,首要就是移除負面能量(懷疑),吸引力法則回應你願望的速度,與你和願望合一的速度成正比。

至於如何在記事本上運用「吸引力法則」呢?你可以多書寫正面事件:「今天老闆稱讚我簡報做得很棒,真是開心的快飛上天了!」及多用肯定句:「資格考試真是超難,但只要我這樣、那樣努力,一定可以過。」看見幸運,才會帶來好運。

實現夢想就從寫筆記開始

筆記只是媒介,關鍵是「寫下來」──這個動作,能把抽象的,變成具體的;把腦袋想的,變成眼睛看的,最後延伸為手裡做的。

表面上,你寫下的只是年度目標、 當日行程、讀書筆記和會議討論;事實上,你寫下的每一筆記錄,都是在與未來的自己簽下「實現夢想」合約──日本「工作術女王」勝間和代二十多歲時,

靠筆記 使自己從依賴變獨立;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才三十出頭,便把工作筆記出版成暢銷書;統一流通次集團總經理徐重仁和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更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寫 筆記、至今已累積上百本筆記本。

可見,寫筆記,是成功者年輕時便養成的習慣,而且長年執行不輟。快拿起手邊的筆記本,翻開第一頁──就從這裡開始描繪未來吧!...

他們很成功,他們都寫筆記

達文西、愛迪生、大前研一、勝間和代、張忠謀、徐重仁、戴勝益等古今中外名人間,有什麼共通點?答案是,他們都寫筆記!因為,書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連串的資料辨識與思考延伸,不但可以刺激人觸類旁通,提升個人的資訊敏感度,更是最便利的腦力活化鍛鍊。

偉大的成功,通常都是從微小的細節開始。比如說,一本筆記本。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第一本暢銷書《新企業參謀》,是他在麥肯錫顧問工作前兩年時的 筆記;工作術女王勝間和代也隨身攜帶筆記本,她認為那是「成為獨立女性」的6個條件之一;

統一流通次集團總經理徐重仁從工作第一天起,就隨時寫下所見所 聞,目前已累積一百多本筆記;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更是無論工作、通勤或旅行,筆記本都不離手;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還會記下客戶的重要財務數字,做為經營參考。

許多人可能納悶,「做筆記有什麼可教、可學的?」畢竟,筆記誰不會做?一張紙、一枝筆,或許再配上幾個圖表,對許多人來說,筆記的好與壞,可能只是字跡潦草與工整的差別而已。

但仔細回想,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開 會時隨手翻開筆記本,看到有空白頁就開始記,幾天後卻翻遍整本都找不到記到哪去了;只顧著埋首記下所聽、所聞的事,日後整理時,根本分不清哪些句子是講者 所述、哪些又是自己的意見;

會議中拿到的講義、資料,隨手對折就插在筆記本裡,某次從包包抽出筆記本時,不慎散落一地,哪份資料屬於哪次會議,完全分不清 了;會議紀錄做得零零落落,事後只靠記憶做事,等到下周例會上,才發現自己遺漏了主管交辦的工作;臨時接到客戶來電,隨手抓一張紙記下對方說的話,結果中 午吃個飯回來,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張紙了

這些或許都只是「小問題」,卻也是有些人給人丟三落四的印象、有些人做事快又精準的差異所在。

舉凡會議紀錄、腦力激盪、資料整理、代辦事項安排……等等,根據日經《Associé》雜誌的調查,上班族的日常工作中,半數以上都與資訊的處理與傳遞有關,而「做筆記」,正是所有資訊處理工作的基礎。

光是把「筆記」做到確實,就能協助工作者釐清各項資訊與工作進度,減少錯誤與不確定性,避免浪費時間在反覆確認與修改上,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避免陷入「終日忙亂、成果品質卻不佳」的瞎忙窘境。

或許有人會說,現在電腦如此普遍,何必強調紙筆記錄?《筆記成功術》作者米山公啟表示,電腦再輕薄,也不如筆記本方便攜帶;而且比起電腦打字,紙筆書寫無論是在抄寫、圖解或塗改上,揮灑空間也更大。更重要的是,筆記的書寫是一套資訊分析與判斷的流程。

一個人唯有在完整理解所接收的資訊後,才能去蕪存菁、抓出重點,明白自己「要記下些什麼」。可以說,筆記不只是記錄,更是一種價值判斷。

此外,做筆記還有助於「喚醒記憶」。米山表示,「想不起來」不等於遺忘,只是被收藏在腦海底層某個角落,而「書寫就像鉤子一般,可以幫你把記憶拉扯出來」。試想,你是否曾在寫筆記的過程中,突然回想起自己曾經看過某篇相關報導、或某本相關書籍。

換句話說,資訊記錄只是筆記的「結果」,過程中所涉及的思考與聯想,對於工作者的幫助更大。養成動手做筆記的習慣,不只強化記憶,還能增進對資訊的敏感度,讓自己的構思與創造能力,更上一層樓。

「書寫」並不只是手指的活動,而是運用全腦才能達成的一連串行動集合。換言之,筆記的書寫過程,其實是生活中最方便的腦力鍛鍊。

具醫學博士學位、專攻神經內科的米山公啟解釋,人們在寫字時,要先從大腦內負責記憶的「邊緣系統」中將文字取出,交給負責語言理解的「顳葉」做分析,接著再回到主司思維、決策與學習的「前額葉」,進行資訊判斷與暫存。

儲存在「前額葉」中的文字資訊,會再經由「大腦頂葉的運動中樞」接收,並隨著運動神經下達的「書寫」指令,一同傳給手指。而手指的動作,則由「小腦」負責控制。

最後,寫下的文字將會以圖像方式,透過眼睛傳回大腦中負責視覺處理的「枕葉」,並由「前額葉」在腦中與記憶交叉比對,確認所寫的文字是否正確,再由手指進行修正。因此,善用紙筆書寫,可以有效刺激腦部的活化。

不過人只有在思考時,才會引起頭腦中的變化,所以單純的抄寫經書或聽音打字這類行為,是無法腦部活化的。

米山強調,「唯有一面思考一面書寫的筆記術,才能真正鍛鍊腦力」

頭腦的整理:思考更清晰

1.勤作筆記:

作筆記有助於問題的整理。無論是利用圖像或文字,只要能將腦中模糊的想法或印 象「具象化」,思緒就會變得更清晰;與問題相關的癥結點,也能在紙上一目瞭然。

2.學習獨處,做些「非數位化」的事:

現代人每天花很多時間坐在電腦前,但長期身陷「非1即 0的世界」,很容易讓腦袋僵化;因此,若能抽空做些「非數位化」的事,例如畫畫、讀書等,將有助於磨練個人的感性與感受力。

此外,一個人走路、旅行或寫文章,這類能夠在不受他人影響的情況下沉澱情緒的事情,也是澄清腦袋的好方法。

3.做好最壞的打算:

要讓心情保持平靜、無論遇到任何事都能沉著應對的祕訣在於「事先預設最壞的狀況」,因為預先已經設想過所有情況,並且擬妥對策,就比較不會因為未知狀況導致心情焦躁不安。

時間的整理:工作有效率

4.切割一天24小時,劃分思考、作業和發想區塊:

設定不同的時段做不同類型的事,可以集中使用特定腦力。

例如,將中午之前的時間設定為「思考時間」,在沒有雜念的情況下規畫一天的工作、思考簡報內容,或是處理懸而未決的問題;中午過後則是「作業時間」,迅速 地依序完成無須動腦的工作;通勤時間、睡覺之前或任何獨處的時段,則可設定為「發想時間」,用於整理私人情緒或生活中的靈感與發想。

5.以「倒推法」安排行程:

在安排日程之前,必須先掌握「最終目標」(例如提案日期、交貨期限等),然後再以此目標為基準,構思在期限之前所有可能的工作流程,並且預估必須花費的時間,由「終點」往前推算每一個時間點必須做什麼,一一將預定工作填入日程規畫中。

6.一心多用:

訓練自己一心多用,用同樣的時間完成多項相關任務,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例如,在外跑業務時,同時物色公司商品展示會的會場地點。

而要在同時間內完成多項任務,則表示在頭腦裡或心裡,必須同時思考好幾個課題。例如,跑業務是為了達成銷售目標、商品展示會是為了有效達成新產品的宣傳效果,其他課題則可能是「尋找新客戶與市場」或「調查競爭對手的狀況」等。

超整理術

好的設計,從「整理」開始!
佐藤可士和的設計靈感來源:整理。
唯有整理自己與對方的想法,才能夠掌握本質、面對課題、找出方法,
最 終產生感動人心的設計!

思考整理案例1:麒麟極生發泡酒

【POINT】
透過不斷對客戶 進行問診、聆聽→→徹底整理對方面對的課題和想傳達的內容→→找出最適當的表現方式。

【SOLUTION】
*當時一般人對發泡酒的印象, 多半是「廉價」、「質劣」的負面觀感,客戶想試圖打破這種現狀。

*於是必須先思考如何扭轉負面印象,並換個角度,找出積極的觀點:發泡酒並非風味 不足,而是「清爽不膩的口感」;並非廉價版啤酒,而是「可以輕鬆享受的現代飲料」。

*再直接將這種正面形象視覺化──使用極度簡約的冷調風格,包裝直接使用鋁罐的底色,以藍色的單色印刷方式,印上代表麒麟的聖獸和商品名稱「極生」,將包裝設計當成視覺識別標誌,主打平面媒體。

思考整理案例2:本田休旅車「STEP WGN」

【POINT】
唯有確實掌握商品本質,有效表現→→才能製作長留人心的作品。
重點不在於自我表現,而是如何將訊息傳達給他人。

【SOLUTION】
*在那個時代,「全家共度週末」給人的感覺並不正 面,總之絕對稱不上帥氣。

*選擇冷靜思考,誠懇面對這輛汽車所具備的核心價值──全家出遊其實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把焦點放在跟孩子一同 出遊的樂趣,徹底強調這個優點,標語是「跟孩子一同出遊吧」。

*縮小車子的照片,畫面以兒童塗鴉般的識別標誌和動物圖畫占滿,是一個猶如躍入繪本 世界的宣傳廣告。

思考整理案例3:SMAP的CD銷售活動

【POINT】
如果不回歸事物的源頭,就永遠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SOLUTION】
*預算有限,如果想要平均地執行電視廣告、雜誌、特殊活動等零星企劃,反而很難 引起人們的注意。

*最大的目的並非活動或廣告,而是「吸引眾人目光」即可。

*將停放在澀谷路邊的汽車罩上特製防塵套,並向路人發送貼紙, 請他們貼在衣服上,讓整個澀谷區成為一個媒體,掀起震撼,電視和報紙無不爭相報導。

思考整理案例4:明治學院大學

【POINT】
藝術指導的工作絕非捏造虛假形象,而是從對象本質導出靈感,只要改變立場與觀點,缺點也能變優點。

【SOLUTION】
*明治學院大學比起 早稻田或慶應這類名校,社會認知度低、欠缺獨特魅力。

*先搜集資訊,找出該校的「應有面貌」。除了訪問校長之外,更在校園大量聆聽學生的聲音。

*將立場從負面轉為正面,目標驟然清晰浮現。如此導出的遠景就是「謹慎,但擁有充滿奉獻精神的堅強」。

如何進行創造性思考?

.延長早餐前的時間
.從四面八方獲取靈感,再與素材混合
.讓點子沉睡熟成,靜待發酵
.等待熟成,就是有意識的利用潛意識
.透過知識的編輯,進行二次性創造
.多看多聽多問,善用偶然力

如何整理思考?

.將資訊抽象化,提高知識的品質
.利用剪報、筆記、卡片做整理
.利用「積讀法」,鎖定主題集中一次閱讀
.思考時,有任何想法都先寫下來
.一旦開始寫就不要停下來
.記下來的點子,讓它沉睡一段時間再回頭看
.朗讀筆記的內容
.將筆記內容重新整理在「超筆記本」上
.將不必要的資訊遺忘

如何鍛鍊獨立思考?

.時常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
.多讚美自己和他人
.從生活的現實中建立思考的基礎
.探索未知,積極閱讀「看不懂」的書

思考如何去蕪存菁?

提升知識的層次

◎歸納整理,從客觀進入主觀

◎沿著抽象的階梯往上爬

◎思考的整理,質比量更重要

資訊蒐集,要當機立斷

◎不馬上整理,就會忘記

◎製作資訊的信封袋

◎資訊累積到位,就可以收割

卡片與筆記的知識蒐集訣竅

◎先問自己: 為什麼要蒐集?

◎別把卡片變成黑夜中的蝙蝠

◎讀的時候先不要抄筆記

積讀法——集中閱讀的驚人效果

◎蒐集所有資料,一口氣讀

◎不抄筆記的好處

◎熱度沒過之前,盡快整理

存放靈感的好地方

◎寫下來,所以可以忘掉

◎靈感產量最高的地方

◎讓靈感沉睡的筆記本

靈感移植法

◎讓想法換個新環境

◎激盪火花的超筆記本

◎不可以天天去翻閱

思考的整理和遺忘

大腦裡的知識需要整理

◎頭腦不是堆放知識的倉庫

◎透過遺忘來整理

◎睡眠是整理頭腦的重要時刻

◎什麼該遺 忘,由你決定

有效遺忘的方法

◎酒精能讓身體忘記

◎轉換當下的環境

◎努力遺忘,反而忘不掉

◎流汗是有效的遺忘手段

◎重要的事,不要記下來

思考的整理就是有技巧地遺忘

◎未經時間考驗的東西沒有價值

◎事物的價值不會立刻浮現

◎遺忘正是去蕪存菁的好方法

◎遺忘是經典化的里程碑

經過捨棄,知識力量倍增

◎知識也有收穫遞減法則

◎學校沒有教的知識捨棄法

◎自然廢棄是遺忘,有意識地丟棄是整理

動筆寫,就是一種整理

◎動筆時不要有壓力

◎愈寫,想法愈清楚

◎初稿應大膽改寫

練習以一句話歸納想法

◎精簡到極致時,只會留下名詞

◎標題定生死

稱讚能讓思 考更活躍

◎不要隨意批評他人的想法

◎稱讚可以弄假成真

◎多與稱讚你的人交流

以下

魚骨分析法(Fishbone diagram)
(一)魚骨分析法的涵義
魚骨分析法是一種利用圖表的方法將一個問題的特性(結果),與造成該特性之重要原因(要因) 歸納整理而成之圖形。由於其形狀很像魚骨,故又稱為「魚骨圖」。

(二)魚骨分析法原則與步驟:
魚骨分析法要訣就是,確定問題類別,找出主要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要符合以下兩個原則:

一是從主刺到小刺的思考。先找出最主要的問題,分析導致此問題的因素後,再逐層遞推,分析導致各個小問題的因素,對最小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從而使主要的問題得到解決。

二是從小刺到主刺的思考。與從主刺到小刺的思維相 反,從各小問題推到主要的問題。

魚骨分析法的步驟:

1. 決定問題。在魚骨右端寫上問題特性,例如為什麼飯不好吃。
2. 列出大要因:在魚骨上下兩側寫上要因,例如:鍋子。
3. 在魚大骨之左右兩側記入中中要因,例如:電鍋不佳。
4. 在中骨兩側記入小骨之小要因,以此類推繼續分析。
5. 圈選重要要因(原則上四到六個)。
6. 評估整理重要要因之影響度(要因評價)。

心智圖法

(一)心智圖法的涵義
簡單的說,心智圖法是一種以擴散思考的方法,運用顏色、符號、線條、圖畫、關鍵字詞….等把所學所想的概念表現出來的一種視覺化或圖像化筆記法(錢秀 梅,2002)。

心智圖法由英國著名腦力開發權威者Tony Buzan在1970年代初期發明的,他畢業於英國哥倫比亞大學,是社會科學家,對腦的研究和創造力頗有興趣,身為英國頭腦基金會總裁,他發起心智奧運組 織,致力於幫助學習障礙者,並擁有全世界最高創造力IQ的頭銜,被年輕總裁組織(YPO)的成員尊稱為「頭腦先生」(羅玲妃譯,1997)。在大學時代遭 遇到資訊整理與記憶困難等問題,而且他驚訝地發現圖書館裡,竟没有教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大腦的書籍資料!因此,Tony Buzan開始不斷思考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他積極投入研究心理學、大腦神經生理學、神經語言學、語言學、記憶技巧、資訊處理與理解力、創意思考及一般科 學等,研究發現人類大腦的每個腦細胞與各種天賦潛能,若彼此之間巧妙運用,比各自分開能產生更大的效率。

Tony Buzan於1974年出版『頭腦使用手冊Use Your Head』一書,介紹心智圖法(Mind Mapping),坊間的翻譯有不同的名稱如:心靈繪圖、思維導圖、心智地圖、創意網等。心智圖法運用到左右腦的全部功能,包括右腦的韻律、色彩、空間、 幻想、影像、整體及左腦的表單、文字、數字、行列、順序、邏輯(孫易新,2002),提供一個整體的概念,並為每個主題標出詳細的思考路徑。

綜觀歷史上的偉人們使用了更多天生的心理能力,例如達文西、愛因斯坦等,他們直覺地使用放射式思考與心智繪圖的相關原則,讓他們能夠邁向人生的成功道 路,Tony Buzan主要是受到達文西的啟發影響,而創造出此套心智圖法技巧,達文西是天才中的天才,也是許多領域的先驅者,他具備多元智慧的各項能力,且擁有七種 生活準則:好奇、實證、感受、包容、全腦思考、儀態、關連。Tony Buzan認為成功的人生,包括超強的理解記憶力IQ、感理性兼備的性格EQ及創意無限的金頭腦CQ(孫易新,2002)。

心智圖法對聽障的學生也很有幫助,在紙上提供他們視覺和概念化記錄點子的媒介。對識字困難和反傳統學習者,也就是所謂的學習障礙者,過動兒心智圖法也是非 常好用。事實上許多孩子發現以非線性的方法來表達想法更自然;當鼓勵畫出他們的想法時,這些孩子反而會有更開放的表達系統 (Margulies,1991)。

(二)心智圖的步驟與原則:

綜合心智圖法的作法與原則如下:
1. 在紙的中央,畫出一個象徵式的符號或一幅圖,將主題寫上。
2. 由中心圖像往外拉線,把聯想到的概念用關鍵字迅速寫下。
3. 把關鍵字詞工整寫在線上,並儘量使每一個詞的長度和底下的線一樣長。
4. 各分枝的層次從中心向外,字型由大至小分明。
5. 各分枝的關聯可用畫線點明。
6. 利用顏色、圖形、字體、大小、層次和符號盡量顯示重點。
7. 開心的玩並加以美化。
8. 與人分享徵求意見

(三)心智圖法之應用

心智圖法之理論基礎主要源自於近三十年來對腦的諸多研究,它可以使我們的想像由一個中心毫無拘束的傾瀉而出,並將這些點子、概念呈現在一張紙上,能夠很快就代替傳統記筆記的方式,無論應用在個人解決問題、寫日記、家庭主婦記事採買;

學校老師教導讀書、說故事、記筆記、準備考試、思考訓練、整理演講大綱、企業開會、做決策、工作分析、溝通海報等等。

這種方法使我們感覺:

處處都是受教育的地方,而不僅只是在學校才用。將自己的想法用視覺記錄下來,尤其是腦力激 盪的部分,因為它是創造思考訓練重要的一環。

曼陀羅思考法

(一)曼陀羅思考法的涵義
「曼陀羅」源自佛教語,是梵語mandala的音譯,是將佛、菩薩等尊像或種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圖樣。﹝陳丁榮,2002;許素 甘,2004﹞曼陀羅法是一種有助擴散性思維的思考策略,利用一幅像九宮格圖,將主題寫在中央,然後把由主題所引發的各種想法或聯想寫在其餘的八個圈內。

曼陀羅是一整合系統,先徹底分段、探明從何種要素開始,再一一加以整合、重組,經過幾番分解、組合至最後階段,便會出現類比式的全面圖像,這便是曼陀羅思 考的結構(許素甘,2004)。

其二種基本的型式為,將中心主題採輻射式的想法自四面擴散,另一種則是從中心以順時鐘方向逐步思考到最後的結論。企業人士 可籍以探明從何種要素開始,再加以整合、重組,便會出現類比式的全面圖像,成為活用的知識解決工作上的問題。

基本的曼陀羅思考法,為一正方形,內含九個小方格,即九宮格造型(如上圖),可無限擴展。最常擴展的模式,是由中央主題擴展出的八個外圍項目,再發展成八 個次主題。由八個次主題擴展另外八個曼陀羅。如此項目由八個擴展至六十四個,這也是所謂的蓮花法如下圖。


d4 d5 d6 e4 e5 e6 F4 f5 f6

d3 D d7 e3 e e7 F3 f f7
d2 d1 d8 e2 e1 e8 F2 f1 f8
c4 c5 c6 d e f G4 g5 g6
c3 C c7 c A g G3 g g7
c2 c1 c8 b a h G2 g1 g8
b4 b5 b6 a4 a5 a6 H4 h5 h6
b3 B b7 a3 a a7 H3 h h7
b2 b1 b8 a2 a1 a8 H2 h1 h8

蓮花法構造圖

曼陀羅思考法有圖像思考,兼具擴散思考與聚斂思考,系統化思考,與思考的平衡的特質。


(二)曼陀羅思考法的原則與方法


曼陀羅思考,是一種方便、簡易、內涵深刻的創造思考技法。所謂,萬事起頭難,循序漸進的引導,加上多做練習,就能很快得熟悉曼陀羅思考法,也能以系統的方 式創造並管理知識。

曼陀羅思考法提供如魔術方塊般的視覺式思考,其兩種詳細的基本形式舉例說明如下。

1 向四面擴散的輻射線式

例如用此法製作成「人際關係曼陀羅」 (如圖所示),只需在九格最中央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在周圍填上自己最親近八個人的名字,即便形成自己最內圈的人際關係。接著,以此圖為基礎,將此八個人 分別挑出放入另外八個曼陀羅的中央。

如此一來,8*8=64人的人際關係圖便已完成。依據這種方法,如果發現自己人際關係太小,則應設法補救。

人際關係曼陀羅

2 逐步思考的順時鐘式

例如當擬定一天的行程表時,應以每一格代表一小時,然後以中央方格為起點,依順時鐘方向將預定行程填入格內。而當欲擬定一週行程表時,應先過濾該週必須完 成的事情、工作、乃至約會,找出最重要者做為曼陀羅的中心,接著仍以順時鐘方向將七天的行程逐一填下。記錄時,應注意文句須儘量簡潔。八個格子對一週七 天,最後一定會剩下一個方格,可做附註使用。設計行程表就像企業界擬定戰略一般,將自己一天的行動計劃記在曼陀羅備忘錄中,即可大致看出能完成和無法完成 的各別是些什麼,而一天節奏得以掌握,一週的節奏亦可以此預估。換言之,將行程表管理好,一週的成功就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要指導學生製作曼陀羅思考圖時,有以下三個原則:
1.先應用後理論

先以生活化的應用,培養小朋友的興趣,體驗九宮格的八個外圍填滿的成就感。待發現其方便性,與創造力湧現的樂趣後,再以適當時機,融入部分理論思想。

2.先擴散後批判,並搭配各種創造思考技法

當我們有許多的想法時,就能從其中找到自己最想要的。因此以曼陀羅思考一個新的事件或主題時,先將自己的想法毫不保留的寫下來,直到超過八個了,在來做選 取或歸納的動作。
此時我們可以搭配許多的創造思考技法,做適當的運用。

例如:「腦力激盪」、「六W法」、「六頂思考帽」、「六雙行動鞋」、「屬性列舉」﹝優點、缺點、希望 點﹞、概念圖……等。

六雙行動鞋(Six Action Shoes)

(一)六雙行動鞋的涵義
六雙行動鞋(Six Action Shoes)

也是一種水平思考的策略,係以六種不同風格的行動模式來解決問題。六雙行動鞋,是直接承襲六頂思考帽的架構。帽子暗示思考,鞋子暗示行動。帽 子思考出來的計畫,交由鞋子去執行。

面對不同的情況,你必須穿上不同的鞋子,該如何恰當地穿上這些鞋子? 對於完美行動的需求,則暗示我們必須把行動拆解成六種不同風格,每一雙行動鞋都被指定一種不同的顏色,各代表一種特定的風格或行動語法(張玉 成,1993)。

六雙行動鞋的概念是,為了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採取最佳行動,而設計的實用決策架構。每雙鞋子都有特殊的顏色和型態,以符合該種行事風格的要求。

1.深藍海軍鞋

很多制服的顏色都用深藍色或海軍鞋,這個顏色暗示海軍的操練、形式慣例和一絲不苟。深藍色是用於制服的顏色,皮鞋是非休閒穿著。深藍色皮鞋的行動模式代表依規章行事。海軍出航的日子裡,一切生活都依賴正確的練習和慣例,所以深藍海軍鞋的行動模式包含著慣例和形式化的程序。

2.灰色運動鞋

灰色暗示著大腦中灰色的細胞和其他的灰白質,同時也像霧和水氣,讓人難以看清楚事情。灰色運動鞋的行動模式和探索、調查、蒐集證據有關,行動的目的則是獲 取資訊。

3.棕色便鞋

棕色是種實用的顏色,暗示泥土和所有基本的東西,並且象徵雙腳穩穩地站在土地上。棕色另外也暗示爛泥巴和一團混亂的情況,沒有辦法清楚地為其下定義。便鞋 是種實用耐穿的鞋子,也可以用來做粗重的工作,因此棕色便鞋的行動模式強調的是實際和務實,做有道理和有用的事。作法包括採取主動、務實的行動,而且保持 彈性。從這個觀點來看,棕色便鞋的行動模式幾乎和深藍海軍鞋的形式主義恰恰相反。

4.橘色橡皮靴

橘色暗示危險、爆發、注意力和警告,至於橡皮靴則暗示消防隊員和救難人員,所以橘色橡皮靴的行動模式即代表危險和緊急狀況,必須採取緊急行動,這時安全是 最主要的考慮。

5.粉紅色拖鞋

粉紅色象徵暖意和溫柔,是種傳統的女性色調,代表家庭、家庭氣氛和舒適。粉紅色是溫和的顏色,因此粉紅色拖鞋的行動模式代表關心、同情、對人的感情投以注 意力,而且具有敏感性。

6.紫色馬靴

紫色是羅馬帝國的顏色,象徵著權威,而馬靴也暗示著人騎馬,或至少騎著摩托車,一樣是權威的象徵。紫色馬靴的行動模式意謂扮演經由地位或權威所賦予的角 色,其要件是需有領導和命令的權利,執行行動的人並非表現他個人的能力,而是扮演組織正式的角色。

(二)六雙行動鞋運用的注意事項

六雙行動鞋運用如行動般重要的作用就在於達到目的地。 六頂帽子提供了一種思考體系。而六雙鞋子的思考提供的是一套行為體系,每雙鞋子都有一種顏色,根據鞋子的樣式、功能等情況,它們分別代表某種行為模式。如此一來,人們就能熟悉並瞭解這六種行動模式。每一行動

可以分解成兩個簡單的步驟。

第一、先思考現在需要採用哪一種行動模式?

第二、穿上適當鞋子採取相應行動。

運用六雙行動鞋時要注意:

1.平衡的組合:

有的狀況需要採取等量的兩種行動模式。

2.不明確的狀況:

有時候行動並不平衡,一者輕一者重,這時候兩種顏色都需納入可能的範圍。

3.調整的狀況:

此時由一種行動模式控制大局,但是另一種行動模式可以有調整的作用。
誠如狄波諾所言「六雙行動鞋系統的優點在於其行動,而非思考。

每個人都應該發展能夠在六種行動模式運作的技能,在適當的情況出現時,才能有明確的目的與行動。有些世界級的大企業便運用這套系統,以便在每種狀況出現時,能明確標示出應該採行的正確行事風格。」

六頂思考帽

頂思考帽的涵義
思考就像戴帽子一樣,每次只戴一頂,而且可以隨時脫掉換上另一頂帽子。六頂思考帽是一種以六種顏色的帽子代表六種不同思考模式的創造思考技法。我們在思考 的時候,往往會同時顧及許多事情。要照顧事實,又要建立其中的邏輯關係,同時又不能忽略感情因素,經常造成我們思考上的障礙,影響我們作出最佳的判斷或選 擇。六頂思考帽教給你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思考。

不要同時去做很多事情,我們一次只帶一頂帽子,一次只用一種方式進行思考。帽子有六種顏色,每種顏色代表一 種思維方式

1.白色思考帽
白色思考帽是一種方便的思考方式,讓人們能夠中立、客觀地提出事實的根據。白帽子代表思考過程中的證據、數字、訊息等問題。

例如:哪些是我們已知的訊息? 我們還需要求取哪些訊息?

2.紅色思考帽
紅帽子代表思考過程中的情感、感覺、預感、直覺等問題。紅色思考帽提供一個方便之門,讓思考者可以自由進出情感的各種模式。沒有這種設施就不可能了。紅色思考帽讓思考者能夠藉由發問,而瞭解對方的紅色思考帽觀點。思考者在使用紅色思考帽時,千萬不要想為自己的感覺辯解,或為它們找出邏輯根據。

例如:此時此刻我們對這件事的感覺如何?

3.黑色思考帽
黑色是陰沈、負面的。黑色思考帽也就是負面的因素—為什麼不能做。注重的是負面的評估。指出那些事物不合經驗或為人接受的知識。黑色帽子思考者指出為何某 個提案行不通。及說明冒險與危險之處提出一項設計的錯誤之處。

黑帽子代表思考中的謹慎小心,事實與判斷是否與證據相符等問題。
例如:它是否安全?它是否有效?它的可行性如何?
正面的評估是黃色思考法的是。談到新的想法,黃色思考帽必須用於黑色思考帽之前。

4.黃色思考帽
黃色是耀眼的、正面的。黃色思考帽代表樂觀,建設性的,可以達到具體的主張和建議,包含著希望與正面思想。可以運用在投機和尋找機會,也容許虛幻和夢想,最主要是企求穩當地建立在樂觀的基礎上,而提出其他適當歸類的樂觀型態。

黃色思考帽代表思考中佔優勢的問題,利益所在,可取之處等。

例如:為什麼它會帶來好處?

5.綠色思考帽
綠色是草地,生意盎然、肥沃豐美。綠色思考帽代表創意與新的想法。綠色思考帽:綠帽子代表思考中的探索、提案、建議、新觀念、以及可行性的多樣化這些問題。

例如:這方面我們能做些什麼?還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6.藍色思考帽

藍色是冷靜的,它也是天空的顏色,在萬物上方。藍色思考帽代表思考過程的控制與組織。它可以使用其他思考帽。藍帽子代表對思考本身的思考。
例如:控制整個思維過程,整理一下我們的討論,決定下一步的思維策略等等。

(二)六頂思考帽及其運用方法


六頂思考帽的主要功能在於為人們建立一個思考框架,在這個框架下按照特定的程式進行思考,可以極大地提高企業與個人的效能,降低會議成本(節省會議與決策 時間),使我們將思考的不同方面分開進行,取代了一次解決所有問題的做法。集中分析資訊(白帽)、利益(黃帽)、直覺(紅帽)以及風險(黑帽)等,使人們 可以依次對問題的不同側面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充分的考慮。如同彩色印表機一樣,先將各種顏色分解成基本色,然後將每種基本色列印在相同的紙上,最終得到對事 物的全方位“彩色”思考。(www.1st.com.cn/cgi-bin/topic. cgi?forum=7&topic=557&show=50)


六項思考帽的思考方法很容易的可以將爭辯的討論,改變為不同顏色的方式思考。這種方式並沒有特別適用的順序,完全取決於思考的主題、以前是否考慮過,以及 思考者是什麼類型的人等情況,每一頂帽子都十分有用,但在需要完整研究某個主題時,應該交替使用一系列帽子。

基本上六項思考帽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確定要解決的問題,就像確定目標畫好地圖;

第二個階段:是選擇一頂最適當的帽子。如果目標確定帽子選得對,最好的方法就會自然顯現出來。

思考帽的簡略搭配常用於各種各樣的目的:

黃色/黑色/紅色:就某一個想法迅速作出評價;

白色/綠色:想出一個主意來;

黑色/綠色:改進已有的想法;

藍色 /綠色:總結並且詳細地說明另外的一些作法;

藍色/黃色:看看所進行的思考有無益處。

由此可知,六頂思考帽價值在於角色扮演,敢想敢說、引導注意力、方 便、頭腦化學的可能基礎及遊戲規則

(三)六項思考帽的思考的特色與注意事項

六項思考帽的思考的特色:第一、它將思考活動家於分解,使每一種思考模式都能得到充分重視。第二、此法•提供了直接轉換思考模式、卻又不至引起衝突的方 法。第三、要求思考者嘗試各種方法,而不是固定在一種思考模式上。第四、使參與者通過建設性探索各種可能性來加強合作,避免爭執。
在運用六項思考帽時宜注意下列事項:
1.運用角色扮演(role-playing)的方式:

透過不同顏色思考的角色扮演,使我們敢想敢說,而不用擔心會傷害自我。

2.引導注意力(attention directing):

不同顏色思考帽,能以六個不同層面看事情。

3.方便(convenience)飆思考:

只要指出不同的顏色帽子,就要以那頂思考帽來思考,例如你可以要求某人做負面思考或停止負面思考。你也可以要 求某人海闊天空飆創意。簡化思考,讓思考者一次只做一件事。思考者可以不用同時照顧情感、邏輯、資料、希望和創意,他可以將它們分別處理。思考者不需要以 邏輯支持半隱式的情感,而可以用紅色思考帽將他帶出表面,無須加以辯解。黑色思考帽就可以處理它的邏輯問題。
讓思考者可以自由變換思考型態。

4.制訂運用遊戲規則(rules of the game):

六項思考帽有一定的遊戲規則,為「思考遊戲」制訂運用規則。

5.容易變換思考模式:

如果有人在會議上一再顯得負面而消極,你就可以要求他脫下「黑色思考帽」。你也可以要求他戴上「黃色思考帽」,直接請他轉向正面肯 定的思考方式。因此六頂帽子提供一種清楚明白的方式,卻不含攻擊意味。最重要的是,這些片語不會威脅到一個人的自我或是個性。

水平思考的技巧︰

水平思考法的具體技術眾多,以下介紹最普遍以及最常用的一些方法,如衍生其他選擇、挑戰基本假設、誘因與PO、隨機刺激等。

1衍生其他選擇:

水平思考法的最基本原則,就是任何看待事物的特別方式都是其它他多種可能方式中一種而已。這裏著重各種不同選擇的方式,我們純粹是為了產 生不同選擇才這麼做,而不是為了找出看待事物的最佳方式。例如: 一張圖裡頭有一個小男孩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則有下列各種可能:

A. 一個被動傭懶的小男孩
B. 公園長椅上的空位
C. 小男孩使一部分的椅子保持乾燥 .....................等等

2 挑戰基本假設
也就是嘗試重組任何組型及觀念本身。說明如下:
(a).
如何將上圖用四條直線將九個點串起來,而且在劃線途中,鉛筆不得離開紙面。剛開始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你嚐試去劃時,總是需要四條以上的直線。看來這問題似乎不可解。這裡的基本假設是,這些直線必須串連這幾個點而且不能超出外圍的幾個點所構成的界限。如果我們打破這個基本假設跳出這個界限,解決這個問題就易如反掌。

3 誘因與PO
「PO」一詞意味著:

「接下來的所說的,是一種激發思想的誘因」。字母P和O可看做「激發新思想的操作」(Provocative Operation)。例如「PO乳牛會飛」,而誘因超越了假說和推測。想像乳牛在四周飛翔,他們會作什麼? 也許他們會棲息在大樹上。正是從這一點想法上,我們得到一個啟示:

棲息在樹上的牛也許會開使吃樹葉,也許我們可以用樹葉餵牛。這樣,如果空間有限,我們每 公頃的「樹葉放牧」的頭數可能比草原放牧的頭數更多。這個想法可能行不通,但它是新想法。那這些誘因從哪找呢? 最簡單的就是:

(a). 從他人那裡得來:

有些話的本身聽來荒謬,但我們可以把它當成誘因,雷達就是這樣發明出來的。有個瘋子建議說,可以用放射電束來擊落飛機,這個念頭很荒唐, 因為放射電束的力量很弱,但卻由此產生用無線電波偵查飛機的想法,這一想法卻非常有用。

(b). 反過來思考:

對同一事物,你可以按它正常的方式來看,再從相反的方向來看。例如:你通常付錢買食品,那麼我們讓商店付錢給顧客怎樣? 這想法可能誘發「贈品兌換券」之類的主意產生。

(c). 異想天開:

例如「PO每個人每天都對政府所作的決定進行投票表決」。這個誘因可能引發這樣的點子:每天可以在家燃起一束電火花來顯示某一家人不同意某項政 策。燃燒火花所耗的電量可以馬上從電力公司測知,於是就可以立即得到總得票數,表示同意的表決可以在另一時間燃上電火花來進行。(愛德華‧波諾 (Edward de Bono)著 芸生‧杜亞琛譯(1999)。)

4 隨機刺激

創造性的思考有時是偶發事件激發出來的,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說和阿基米德原理,所以我們也可以創造出類似偶發事件的隨機取詞。隨機取詞的技巧是一種有意 識使用的思維工具,使偶發事件激發新思考的機率大大提高。我們可以說出任何詞句,然後和所探討的問題做一關聯。

水平思考和創造力息息相關,不過創造力經常是一種結果的描述,而水平思考則是對於過程的描述。對於結果我們只能崇拜,但是對於過程我們卻可以學習。創造力 越來越被視為造成改革與進步的重要因素,人們對於它的評價更甚於知識與技術,因為這後兩者越來越容易取得。如果我們想要善用創造力,便必須去除創造力神秘 的氣息並且認定它是一種心智的運作方式,也就是一種訊息的處理方式,這正是水平思考法最大的功用。

在運用水平思考法時也可參考下列要點:

1.將事物以不同型態不斷合成、不斷解析、不斷重新組合

2.避免文字名稱造成的僵滯,最好的變通方法—多用圖形、少用文字

3.將構成問題阻塞的部份全部敲成碎片,再度組合,賦予新貌

4.勿劃地自限,任何事物都值得懷疑

5.突破限定觀念枷鎖方式︰

a、顛倒

b、轉化-抽象→具體

c、轉移

6.玩耍的「一無用處」,正是他最大的資產。

在玩耍當中,沒有經過邏輯推理的念頭一一出現,雖然短期內用處不見得立即可被證明有效,但透過玩耍,有助於將僵化的垂直思考轉為水平思考

水平思考在運用上也可以採用︰

1、踏腳石法:

先了解某一事件的一般進行方式,然後再將其顛倒過來,造成挑撥的功能。

2、跳離法:

跳離視為理所當然的思考途 徑,來尋求其他可能的選擇。

3、隨機刺激法:

提供一任意之物品,字彙、人等,作為刺激,以激發聯想。

水平思考系列

水平思考法是英國學者狄波諾(EDWARD de BoNo)所創。狄波諾被公認為是指導思考技巧的權威。他首創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的概念(這個名詞現已收入牛津英文字典),並開發出創意思考的正規方法。他的著作已有四十五本,翻譯成二十七種語言。一九八九年,他受 邀主持諾貝爾得主特別會議。國際知名企業紛紛向他尋求思考方法的指導,例如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杜邦(Du Pont)、保德信人壽(Prudential)、殼牌石油(Shell)、易利信(Ericsson)、麥肯錫顧問管理公司( McKinseys ),汽巴佳基公司( Ciba Geigy )、福特汽車(Ford)等多家企業。狄波諾主持世界上最大的思考教導課程計畫,獲得許多國家採用。狄波諾共出了五十餘本與創意思考有關的著作,著有「水 平思考法」、「六頂思考帽」、「六雙行動鞋」等書,風行全球。本文將簡單敘述「水平思考法」的基本內涵後,特別對「六頂思考帽」、「六雙行動鞋」作詳細介 紹:

一、「水平思考法」的基本內涵

水平思考與垂直思考法相對而言,垂直思考是我們傳統所用的思考模式.從已知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出發,按照一定的思考路線,垂直深入分析研究的一種方法。這種思考方法適於對既定問題作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水平思考是擴散性思考的一種方法,亦即擺脫舊有的經驗與觀念,朝不同範圍思考,發展出許多解決問題的點 子,連結其他方法的思維,從各個問題本身向四周發散,各指向不同的答案,思路彼此間不一定特別相關,答案也沒有對錯,此法有助於獲取新穎的觀點的創意性思 考法。水平思考允許錯誤,不去批判特定組型的對錯,而認為它具有行進的價值以及注重它是否能衍生出新的組型用途上(愛德華 .波諾原著,李宏偉譯,1996、1997)。

如果從挖洞來看:垂直思考︰埋頭苦幹,將同一個洞愈掘愈深。採取直性思考的方式、重邏輯推理。水平思考︰另 謀發展,在別處試掘其他的洞。採取跳躍式思考、重創新突破。水平性思考是為彌補垂直性思考的缺陷應運而生的。跳脫現有的思考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嘗試提出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水平思考法的目的︰

1.彌補垂直思考當作產生新觀念的方法之缺陷
2.利用水平思考過程產生新觀念
3.水平思考的目的布帶來簡單、理想、效率又高的新念頭  

(二)水平思考原則︰

1.認識、了解控制性的導向觀念
2.尋求觀察事物的不同角度
3.脫開垂直思考的嚴密控制
4.多多利用機會

腦力書寫法

腦力書寫法是一種可以用來打破在團體中不敢或不願說出自我想法的藩籬,更可以刺激發散思考的技巧;也就是說,在紙上做腦力激盪,讓參與者以不具名的方式貢 獻自我的想法。 所以,腦力書寫法所產出的觀念數目,根據研究發現,往往最多可達腦力激盪團體所產出觀念的四倍,原因在於不用順從團體的壓力,害怕受批評 的恐懼因而降低。 所以此法強調的是速度與數量,算是一種改良式的腦力激盪法。腦力書寫法可衍生出相當多種的變化,以下僅介紹四種,詳細說明如下。

(1) 二十一方格紙法

利用一張被分成二十一個方格的紙(橫軸三格縱軸七格,如圖1所示),一人分一張紙,並多出一張,將多出來的那一張放在桌子中央,讓每個人都可以拿得到。

每個人在紙上的頭三格裡寫下三個想法後,將紙放在中央,然後再拿另外一張紙,再寫三個想法在紙上的頭三格空格裡。一種想法只能寫一次,不必在每張紙上都 寫下相同的想法。

這樣的過程繼續下去直到每一個人都擠不出任何的想法為止。當然可以多準備幾張白紙,如果產出的想法很多的時候。當想法的產出速度減 緩時,每個人可以瀏覽先前的想法並做聯想,以產出新的想法與方向。

在填滿所有空格之後,譬如說這個團體有四個人,就可以輕易的產出21×4=84個想 法,多麼的驚人!

當然產出的想法必須經過篩選才能成為有用且具價值的資訊,所以接下來每一個人在每張紙上投五或三票,可以都投不同的想法,也可以都投同 一個想法,非常的自由。

投好票之後,將這張紙遞給下一個人,直到每一個人都在每一張紙上投完票為止。

接著把得票最多的幾個想法,按照方格一個一個剪下來,鋪在桌上,再歸類成幾個大類,在串結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某些構想慢慢浮現,最後再將這些方格貼在一張更大的紙上,做為鋪成設計方案的開始(Joyce Wycoff, Tim Richardson著 許舜青譯,1997) 。

(2) 輪流卡法

這是由奧克拉荷馬大學傳播學教授亞瑟梵岡迪博士所提出的一種更簡單的腦力書寫法。每個人發一疊索引卡,自己在索引卡上寫下自己的想法,然後傳給下一個人累積補充想法,而下一個人就針對前面一個人的想法加入自己的想法。

這個過程一直繼續,直到大家都腸枯思竭為止。 而這些卡片就呈現出一種想法流動的軌 跡,可以刺激下一個人產生新的想法與方向。 所產生的新想法與方向,當然可以利用前述二十一方格紙法中的投票與串結來導引進一步發展的開始。

輪流卡法與二十一方格紙法,不同僅是在每一次每一人所提供的主意數量多寡罷了,當然端視參與者的程度與時間的長短來選取適當的方法(Joyce Wycoff, Tim Richardson著 許舜青譯,1997)

(3) 壁報題辭法

壁報題辭法的產生靈感,來自於我國古代文人雅士都喜歡在庭臺樓閣上題詩唱和,或觸景生情而創作。 壁報題辭法也就是將這種雅緻與腦力激盪法結合,化詩意為主意。

此法早在德國法蘭克福的巴泰爾思想庫已所採用。其法就是每個人將自己的意見寫在大字報並貼在牆上,讓參與者就像在畫廊裡看畫一般地瀏覽,所以又稱之為畫廊法(Gallery Method)。

其程序是首先將五至七人分成一個小組,再將問題事先發給參與者,以便在會前深思熟慮。 接著小組討論並界定清楚問題以確定對問題的了解。再每個人發給一張大的佈告紙及一枝粗筆,顏色要每個人都不一樣。

每個人在約二十分鐘內寫下主意後,自己把佈告紙貼在牆壁上。接著參與者參觀瀏覽 在牆上的大字報後,將自己的意見加在類似想法的大字報上,再藉由小組討論並選擇可執行的方案。

其實壁報題辭法與上一小節輪流卡法不同之處,只是使用的媒材與空間不同而已,但有時為了換換口味,嘗試新鮮感,不妨偶而用之。

(4) 六三五筆寫法:如前所述。

9、三三兩兩討論法

此法可歸納為每兩人或三人自由組成一組,在三分鐘中限時內,就討論的主題,互相交流意見及分享。三分鐘後,再回到團體中作匯報。這種小組活動重點在於能讓 參與者就研討的問題,進行較深入的討論、分析及分享。

腦力激盪應用領域和相關技法:

腦力激盪應用領域極廣舉凡教育、商業、政治、外交、行銷、設計….等都可應用。
腦力激盪的相關技法很多:

1.戈登法(Gordon):

又稱為「把真正的主題藏起來的腦力激盪」(陳耀茂,1998),是一種抽象的思考方法,只有主持人知道所討論的問題,其他與 會者並不知道要解決什麼問題;這種方法的要點是不讓與會者直接討論問題本身,而只讓討論問題的某一局部或某一側面;或者討論與問題相似的某一問題;或者用 “抽象的階梯”把問題抽象化向與會者提出。例如對巧克力進行抽象化,就會成為餅乾,再將餅乾進一步抽象化,就會想到食物。如果要對巧克力進行改進,與其對 巧克力展開思考,不如視其為餅乾或食物,通過這種方法能夠獲得更多的創意。主持人對提出的構想加以分析研究,一步步地將與會者引導到問題本身上來。

2.菲利浦斯66:

在”BS”會議的參加者較多的場合,總會出現不能參會議的人。為改善此局面,D.菲利浦斯把大團體分成6個人一組的小組,讓 6個成員討論 6分鐘,使人們參加會議的積極性更高。

3.635法:

六三五腦力激盪法是一種應用腦力激盪法的原理原則,改以筆寫式的激盪方法,針對某一個待解決的問題,採六人一組:在每個人的面前放置635 卡。

三個想法:

每個人都必須在卡片上寫出三個構想,並在3-5分鐘內完成。你寫過的及看過的都不能再寫.

五次循環:

時間一到,每個人都要把面前的卡片傳右鄰。共五次循環,可得到108個構想。 將每個卡片剪下,分門別類作各種組合並給一個標題。 設計海報將卡片貼在上面並準備報告。

4.筆談式腦力激盪:

進行本技巧時,成員為五到八人的小組需圍坐在一張小桌子旁。
小組成員的個別活動:

1.在一張紙上寫下四個創意

2.將這些紙放在桌子中央蒐集,並彼此交換

3.拿別人的創意當刺激,想出新的創意

4.在這張紙上寫下新創 意,在放回去交換下一張新的紙,以得到更多的刺激

5.不斷循環地持續十到十五分鐘。本技巧執行容易,同時領導者也不需要太難的協助技巧,而且還能在很短的 時間內產生許多創意。

5.相互諮詢的腦力激盪
活動進行時,首先要求出席者預先將與主題有關的構想分別寫在卡紙上,然後輪流提出自己的構想,接受提問或批評,接著以圖解方式進行歸納,再進入最後的討論 階段。

進行步驟:

主持人提示主題。各人先將各自的構想記錄下來(10分鐘為限)。 各人提出自己的構想-每人以 1至 5個為限。主持人再把各人構想寫在卡紙上。其他人在聽了宣讀者提出的構想後,把受到啟發而想到的新構想也記下來。盡量提出全部構想。 由提案人對構想進行詳細說明。 相互質詢,進一步修訂提案。 主持人用圖解方式進行歸納。全體出席者進行討論。

6.卡片式腦力激盪

本法的主要特點是盡可能不要花費開會的時間。 卡片式的腦力激盪是事先把構想寫在卡片上然後帶入班上,適用於解決事務性、實務性的問題。

進行步驟:

參加的學生對會前所提示的主題進行構想,並把構想寫在卡片上,然後帶入班上(每張卡片寫一個構想,每人提出 5個以上的構想)。在開會時,各人把卡片放在桌子上,輪流進行解說( 5至 8人為一小組)。傾聽他人構想時,如果自己有新構想,應立即寫在備用的卡片上,並把它放在桌子上。參加的學生發言完畢以後,將內容相似的卡片集中起來,並加上標題。將卡片的分類標題列在最前頭,橫排成一列。主持人決定分類題的重要程度。

7.概念激盪法的意義
概念激盪法乃郭有遹所創,意為利用概念來激發另一概念或主意。一般所謂之聯想法便是概念激盪法的骨幹。概念激盪法不以問題為激發點,而是用概念(單字)來激發聯想力。但是用概念激盪法時,也可以用腦力激盪法的一些方法來產生主意。概念激盪法可分為聯想法、比擬法、觸類旁通法,

分述如下

(1)聯想法

聯想法又可分為六W-H法、共通性聯想法,詳細說明如下。

1-1 六W-H法

六W-H是指who、which、when、where、why、what purpose、how或人、物、事、時、地,常理與方法。

我們可以從「人」上聯想到與某一訊息有關的人物;從「地」上聯想到與某一訊息有關的各個地方 等等。 由此可見此法對於回憶有幫助。

例如:人-是否可以換人?不用?增加?減少?改扮?易容?替身?再教育?找關係?一人多用?由他人出面?角色互 易?以長補短?因時地而易?

1-2 共通性聯想法

這個方法的原名是「遊戲」(Games),為范甘地所創。 其法是用遊戲的方式隨便想出三個類目概念,然後列出每一概念的例子或屬性,最後找出各類目 下屬性的共同點以產生更多的主意。 產生最多主意者便為嬴家。

(2)比擬法

將一個物品、現象或道理比做另一個物品、現象或道理的方法稱為比擬法。如:如花似貌,玉樹臨風。

比擬法又可分為戈爾登的比擬法、第波諾的比擬法、 列舉式比擬法,詳細說明如下。

2-1戈爾登的比擬法

發明多種創造法的戈爾登將比擬法作為主要的創造方法。他將之分為兩種:

1. 1.直接比擬:也就是明喻,是將甲乙兩個東西拿來比較其相似性,甲是所要說的東西,乙是拿來描寫甲的。 如:一隻螃蟹爬得像一個鬼鬼祟祟的小偷。

2. 2.切身比擬:是將自己投入他物之中,以理解他物之智情意;或以他物之智情意來表達自己。 這裏所謂之「他物」,可以包括人、動物與擬人化的物品。 如李 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便是一個境界很高的自身比擬例子。

2-2第波諾的比擬法

他的方法是先將問題化成一種比擬,然後發展所作的比擬,亦即詳細說明兩者的相似點,最後以所比擬的細節與問題相聯以視是否可以提供對問題的新觀點。例如將 一個調查謠言散布的問題比做滾雪球,雪球會越滾越大,亦正如謠言之越散布越廣。

2-3列舉式比擬法

其方法詳細說明如下。
1. 1.確定被比擬的對象。
2. 2.選擇一些具體的比擬對象。 換言之,選擇一些與問題相似的東一西。
3. 3.盡量列舉被比擬對像與比擬對像之間的相似點。
4. 4.選擇最有意義的一個相似點。
5. 5.從事文藝創造的人,可以根據被比擬對象的性質,將比擬人、或擬物的方式表達出來。 從事說理性或發明性的人,可以模仿比擬對象構造、功能、關係或甚他 方面的特徵。 如:春秋戰國時代的諫者說客等,多用這種迂迴的方法來使國君領悟而改變主意。

(3) 觸類旁通法

新的剌激產生新的反應,非正規的剌激控制正規的反應。觸類旁通法又可分為隨機輸入法、類目分殊法、特徵分析法,詳細說明如下。

3-1 隨機輸入法

是隨便用一個名詞作為輸入(或刺激)字以與問題有關的字相聯結而成一新主意。其要點在於隨機輸入一個字,而不是聯想一個字。因為所聯想的字,其關係與被聯想的字相當密切,不易產生新的主意。

如:一個公司要製造一種新的電影放映機,其輸入字是「鼻子」,將電影放映機與鼻子聯起來便會得到以下一些主意:

將電影放映機做成像鼻子一樣。電影放映機會與劇情配合放出香氣。

假如這兩個主意都不行,便可另找一名詞來引發新的主意,在眾多的聯結中,總有一個好主 意可以進一步發展成新產品。

3-2類目分殊法

我們若是將一物用多種類目來分析界定,藉以產生各類不同的意義或類目,而所界定後的訊息並不一定要解決某一特殊問題,則這種能力便稱自發的變通力。

如:一個教師要教學生在考試時如何做答申論題,便可告訴學生先擬定類目大綱,再就大綱中每一類目加上討論的資料,以這個申論題為例:「假如康梁維新成功,中國的局勢將有何發展?」

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做答之前,先擬定一個大綱如下:

1.前言

2.政制

3.政治

4.外交

5.結論。

3-3 特徵分析法

它的基本程序是請參與者隨便講出幾個與問題無關的物品,然後利用物品的屬性來激發更多的主意。

成功腦力激盪的運用技巧

成功腦力激盪的運用技巧有下列各項要點:

1.三明治技巧:

腦力激盪和其他會議組合在一起,就可以更進一步增加效果。

例如:腦力激盪→評價→腦力激盪或個人作業→小組腦力激盪→個人作業。

這種組合 形式反復進行可稱之為三明治技巧。

或用三分鐘沉默---五分鐘激盪 ---三分鐘沉默---五分鐘激盪的間歇激盪法。

也可一個接一個用接力的方式想點子。

2.作點正式開會前的暖身操或議題的準備,讓大家能拋開庶務、更融入團體的運作。

3.將點子編號。會議如果進行順暢,估計一小時約可以產生一百個點子。

4.築底(build)與跳躍(jump),保持會議動能。設法鼓勵或誘導一些想法,修正原先的創意,或是跳躍回到之前尚未探討周延的話題。

5.善用空間記憶的力量。主持人可以使用大型白板、麥克筆、海報紙,透過速記將點子記錄下來。

6.把相關的東西蒐羅擺在一起;盡量將概念透過繪圖或製作簡單原型,予以具象化;親身體驗實際使用情形等。

7.注意一些在動腦會議中扼殺創意的事件:
(1)老闆率先發言
(2)輪流發言
(3)專家至上
(4)易地開會
(5)不准有蠢點子
(6)勤作筆記

8. 腦力激盪法在會議一開始就將目的提出來,這種方式容易使見解流於表面,難免膚淺。參與者也往往堅信自己的想法才是解決問題的上策,這會限制了他的思路,提 不出其他的想法。所以主持人要注意腦力激盪存在的缺點,適度引導或兼用其他相關技法例如戈登法。

9.如何創造有利於創意的文化?
(1)慢慢開始,例如每週一次創意激盪。
(2)輪流主持。
(3)老闆停止過來(不是‘不重視’,而是老闆在時,大家會怕自己‘表現愚蠢’。)
(4)把腦力激盪的規則高懸(讓那些偶而顧慮到年齡等因素而猶豫的人有理由勇於發言)
(5)並不必刻意製造輕鬆好玩的氣氛,但製造“It’s OK to have fancy ideas” 的文化價值觀。

10.腦力激盪會議的環境原則:
在團體裡要想鼓勵創意必須有不同的投入資源、不同觀點的包容度、開放的態度…… 等氣氛(Smith&Ainsworth 著 仲述譯,1993)
(1)明亮
(2)自然
(3)和諧
(4)易於互動
(5)適當的工具包括紙條、彩色筆、膠帶、白版、磁鐵

腦力激盪 (Brainstorming) 思考法

腦力激盪是全世界運用最多的ㄧ套創造思考的策略與技法。〞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 的原意為:精神病患者的頭腦錯亂狀態。 是一種〞突發性的精神錯亂〞,有人也翻譯為「腦風暴」或「智力激勵法」。它的特徵是指異想天開、不在乎別人的想法、愛說甚麼就說甚麼。因為在傳統的會議 中,參加者都會被「官大學問大」、「專家導向」、「多說多錯」的影響而形成「一呼百應」的情況,這是腦力激盪最不願意見到的,也就是我們通稱的「習慣領 域」或「功能固著」的影響。
腦力激盪的發明者為奧斯本(Alex F. Osborn),是美國大型廣告公司BBDO創始人。奧斯本在1939年擔任公司的經理時,為了集體舉行獻計獻策的會議,而採用有有組織地是建議的方法。 當時的參加者把它叫做〞閃電構思會議〞。後來,人們發現,腦力激盪法除了非常適合集體構想的場合外,對個人單獨思考也十分有效。
  1954年奧斯本從廣告界引退後,在美國紐約州的布法羅創立了「創造教育基金會」(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CEF),作為研究激勵新觀念之用,並成為該會的理事長,獻身於創造教育事業。奧斯本去世後,在法羅大學的帕恩斯(Sidney J. Parnes)教授繼續進行研究及推動,並發展成一套創造性的解決問題(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 )模式,取名為「帕尼斯-奧斯本模式」 (Parnes- Osborn model)。確認在解決問題的構想探索階段一定要延遲判斷。

一、腦力激盪(BS)的定義

腦力激盪就是我們古代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或「集思廣益」的意思。這是強調團隊的力量要比單打獨鬥、無組織的方式更能有效地產生新觀念。一般 對腦力激盪的涵意是:一群人共同運用腦力,作創造性思考,在短暫的時間內,對某項問題的解決,提出大量構想的技巧。
「一群人」是指腦力激盪小組的人數,一搬來說三個不算少,十二三個不算多,六個恰恰好。「共同運用腦力」是指一個小組的團員各運用腦力,集思廣益相互激 盪。「作創造性思考」是指腦力激盪主要在運用擴散思考的活動。「在短暫的時間內」是指腦力激盪所要花費的時間,半個小時到一兩個鐘頭都可以。「對某項問題 的解決」是指腦力激盪的主題是參與者所要想點子解決的問題。「提出大量構想」是指腦力激盪的目的就是要提出大量構想「技巧」是指所用的技術,可能包含個人 或團隊的技巧。

二、腦力激盪的原理與原則與步驟

(一)腦力激盪(BS)的基本原理與原則:

腦力激盪(BS)基於下列的兩個原理

1.延遲判斷(Deferment of Judgment):

在提出設想階段,只專心提出構想而不加以評價。

2.量中求質(Quantity Breads Quality):

追求大量的構想(extended search),以量變引起質變,想的點子越多,越可能產生好點子。

腦力激盪(BS)的四條必須遵守的原則,是上面兩條原理的具體化,若違反了這些規則,則無法得到腦力激盪所能產生的效果。訂出遊戲規則,並嚴格遵守。
1.拒絕批評(Criticism is ruled out):不做任何有關優缺點的評價。

2.歡迎自由聯想(Freewheeling is welcomed):歡迎異想天開及荒謬的想法,但要自我控制,針對問題不說廢話。

3.意見越多越好(Go for quantity):鼓勵提出大量的點子越多越好。

4.組合改進別人意見(Hitchhike(improve)on idea):鼓勵搭便車,巧妙地利用並改善他人的構想。

美國IDEO公司動腦會議的牆上列出醒目標語,就是從上述基本原則發展而來的 (李昌雄,2003) :
1. 延遲批判(Defer judgement)
2. 鼓勵荒謬的點子(Encourage wild ideas)
3. 以別人的意見為基礎(Build on the ideas of others)
4. 針對主要的問題發言 (Stay focused on topic)
5. 一次一個人發表(One conversation at a time)
6. 圖像化或視覺化(Be visual)
7. 追求大量的點子(Go for quantity)

(二)、腦力激盪的方法與步驟:

腦力激盪分個人及團體的方式,團體腦力激盪的程序為

1.選定問題

2.選定參加者

3.選擇環境

4.選出主席

5.選定記錄人員

6.後續工作例如餐會分享

7.評 估創意。(Michael Michalko著 羅若蘋譯,1994),基本上方法不外乎下列要點:

1. 決定腦力激盪的主題,會議前告知參加者

問題應在會議前兩天告訴參加者,並附加必要的說明,使參加者能夠收集確切的資料,朝正確正向思考。此外,問題的涉及面不宜太廣,應該有特定的範圍。一般而 言適合創造思考的題目、題目宜開放而具體或專門,範圍宜狹小、 必要時,可用上位概念的字眼(例如鳥是麻雀的上位概念),訂定題目,以擴展思考範疇。例如:如何凝聚員工的向心力?

2. 主持腦力激盪會議

(1)主持人:

許多腦力激盪會議之所以會失敗多由於領導不當所致。領導者影響成敗很大,他必須特別注意:在會中運作時要揭示與執行四大規則及運用各種方法,以發動 「思想列車」 拋磚引玉,提供暗示並能激起輕鬆愉快的歡笑聲;要使會議保持熱烈的氣氛、要讓全體參加者都能獻計獻策、領導者必須具有豐富的經驗,充分把握主題的本質當會 議偏離原意時,領導者必須巧妙加以引導。

(2)記錄:

兩名記錄員把人們提出的設想儘可能的記錄下來。並且必須放在全體參加者都能看到的地方。紀錄要能字體清晰、整潔又有摘取要點的能力。

(3)參加者:

腦力激盪以小組規模5至10人為宜,小組成員(正式BS)資深資淺各半、階級差不多、必要時內行、外行各半;最好是不同領域職位的人組 成,也不要有過多的行家,以避免從專業角度發表評論。
 
(4)時間:

腦力激盪的時間因問題任務、性質及環境而有所不同,短者十幾分鐘,長者幾個小時,但最好在一個小時左右結束最好,一個問題不一定在一次完成。 腦力激盪術二大階段

A. 構想產生階段:參予者提出大量的構想,至少超過百個。最好的構想往往是在會議快結束時提出的,因此可再延長 5分鐘。

B. 構想評價階段:腦力激盪的評估,避免在同一天進行,最好過幾天再實施。因為在腦力激盪的過程中,氣氛越熱烈,就越不可能冷靜地進行評價。

3.共同訂標準並評估,以選取最好的意見

一般來說評估的方法有下列數項:
(1).最高票法(Highlighting):好的創意就像美女或閃閃發光的鑽石般很容易被發覺,英雄所見略同,所以只要根據評估小組人員投票、劃記找 出大家公認最有創意者。

(2).利弊分析法(A.L.U分析):Advantages 利益、Limitations限制、
Unique Connection獨特的聯結。利用腦力激盪ALU分析紀錄表根據主題所激盪出來的構想從

1.利益、優點、好處

2.限制、缺點、壞處

3.獨特連結:把優 點擴大、 缺點去除的一個新想法,最後再根據獨特的想法提出如何做的具體實施方案 。

(3).KJ 法:

KJ法是日本川喜田二郎(Kawakita Jiro)所研發的一種將各種想法以一張卡片記下一個想法,再 將這些卡片依文義內容的類似性以具體朝抽象逐層統合,然後用圖解顯示其結構性意義,最後以文章或口述其內容,如此反覆實施的一種技法.

(4). 配對比較分析法:

從許多點子中挑出兩個點子選取一個較好的點子,如此兩兩比較最後選出最適當的想法。
在評估時要注意:不輕易放棄荒誕的構想,及活用與轉換各種點子

畫線、筆記、便利貼,把書變成個人資產

「看過就忘記了,讀書有什麼用!」「會念書也不一定比較會賺錢!」⋯⋯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甚至自己就說過這樣的話,但是《槓桿閱讀術》作者本田直之 提醒,讀書就像投資股票、不動產一樣,是有機會獲得報酬的,只要你能夠把從書中獲得的知識,活用在商場上。他估算,讀書的槓桿效果高達100倍,一本 1500日圓的書,將可以產生15萬日圓的利益。

《新‧知識生產術》作者勝間和代也把讀書視為投資,她認為,在資訊洪流中,對我們有幫助的頂多只有1%,但若能匯集起來,就能成為自己的內在資產,所以「淘金技術的熟練與否,應該會對淘金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差異。」

與作者對話,積極發問與思考
要嫻熟淘金的技術,也就是如何將資訊去蕪存菁,找出真正有用的1%,勝間和代建議的做法之一,就是將閱讀視為與作者的對話:在閱讀時,想像作者的背景和訴求,用積極的態度了解作者的想法並發問。

《讀書力》作者齋藤孝則描述,每次讀書時,他都覺得好像作者正面對他,透過書本向他說明自己的心血結晶。

不過,正因為是與作者「對話」,而不是在聽作者「演講」,所以閱讀者並不需要照單全收,也可以抱著唱反調的想法,一邊讀一邊標出贊成和反對的部分; 或是設身處地想,如果是我自己的話,我會怎麼做,並且迅速記下想出的點子;又或者是寫下與作者對話後的心得,才能讓書發揮對自己最大的幫助。

畫線、折角、註記,把書用到殘破不堪

一本保持乾淨的書的價值,就和它買回來的時候一樣;但是,一本經過畫線、折角、註記的書,就會變成專屬於讀者、獨一無二的書。讀別人畫過線的書很吃力,但自己留下痕跡的書讀起來卻格外親切,可能就是基於這個緣故。

本田直之主張,應該盡量把書用到殘破不堪。而且正因為每個人畫線註記的地方都不同,所以書對每個人的幫助也各異,才能成為個人的資產。

1.畫線、註記:

閱讀時,可以一邊畫下「贊成和反對記號」,在贊成處用自己的話解釋一次,反對處則寫下自己的論點;也可以畫下「了解和不懂記號」,在了解的地方反覆閱讀,不懂的地方再去查其他資料。

多數時候,一本書我們只會看一次,第二次看的時候,是為了找尋自己曾經畫下重點之處,若之前沒畫下重點,過了一陣子就會像沒讀過一樣。

2.折角、便利貼:

兩者功能差不多,主要是標記重要段落,所以遇到整頁都很有啟發、很有趣時,就可以在書頁上折角或貼便利貼。通常,一本書的折角或便利貼愈多,就表示這本書對你愈有啟發,書也會因此變厚,一眼就可以認出哪本書對自己最有用。

不過,為了不讓畫線、註記等工作擾亂了閱讀節奏,《閱讀力》作者奧野宣之提出「兩張書籤法」,建議將「閱讀」和「畫線」的工作分開來。閱讀時覺得不 錯的段落,只要先折角,等讀到一個段落要休息時,夾入A書籤,標示閱讀進度。然後,趁休息的空檔,回到之前折角的地方畫線或做筆記,等到想要中斷畫線作業 時,再夾入B書籤。

如此一來,想閱讀時再從A書籤開始;而等到B書籤走到結尾,就是一本書讀完、也記錄完的時候。

做筆記、寫心得,磨練原創的思考力

本田直之指出,「光是閱讀,充其量只是被動的行為,後續的筆記才是關鍵。

《自由書寫術》作者馬克‧李維(Mark Levy)也認為,閱讀是為了得到可行的概念,而要達成這個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採取主動的書寫:試著將作者的觀念連結到自己的生活,就算不認同作者,也可以透過反駁,找到自己的論點。

所以,閱讀時,盡量利用書中的空白處,記下自己的看法:可以是你想要問作者的問題、你讀完特定段落後的心得;也可能是你摘錄的段落大意,甚至是你想要背誦的句子。

心得和想法的特色就是,它們不會一直留在腦海裡,不記下來就稍縱即逝。雖然如此,但最好還是等到書讀完過幾天再開始整理,讓剛讀完一本好書的興奮感稍事冷靜,才能更客觀地給予評價、去蕪存菁。

1.筆記的形式:

一般而言,事情做起來愈輕鬆,才愈容易持續下去。所以,在做讀書筆記時,最好簡單到只要填上日期、書名和作者,就可以開始。

你可以把想寫的東西輸入電腦檔案,或是抄寫謄錄書的內容,就算是一句話也無妨。但最好還是著重在讓你有「恍然大悟」的部分,因為若是你贊同或了解的部分,其實不是新的見地;反之,能夠顛覆自己想法的文章,才更有摘錄的價值。

針對筆記的內容,奧野宣之自創「串燒式讀書筆記法」, 就像串燒以「蔥加肉」的排列方式,分別用記號區別「摘錄和心得」,兩者交互書寫,藉由引用書中的內容,加上自己的感想,將書中的資訊變成自己的知識。

另外,筆記也可以區分成「理解筆記」和「記憶筆記」:前者是針對某個知識體系做系統性的整理,是想要活用某方面知識的閱讀核心;後者則是想要背誦的筆記,碰到參考資料和名言錦句時,也可獨立出來,參考資料是平常業務上可能會用到的數據,佳言則要完整寫出出處和文句。

2.筆記的習慣:

一旦養成了寫筆記的習慣,就會以寫筆記為前提來閱讀,在讀書的時候,思考什麼地方要記入筆記。這麼做也可以訓練自己找到重點,邊讀邊做記號、反覆閱讀直到理解內容為止。

從最基本的層次來說,光是思考要摘錄書的哪個部分,自己又有什麼新的解讀,就已經是書籍的活用。串燒式筆記法的好處是,已經區分出作者見解和讀者的感想,之後看筆記時就不會搞混。而區分他人和自己的想法,才能磨練原創的思考。

將筆記化為行動指南,連接書與現實

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楊(James Webb Young)曾說:「點子不過是既有元素的重新組合。」將過去留下的讀書筆記分門別類,需要的時候將相同主題的筆記拿出來瀏覽,將對激發創意有正面助益。

要達到這個成效,必須建立在一個前提上:就是將讀書筆記累積起來形成資料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筆記全部輸入電腦,上傳到部落格,利用部落格內建的搜尋引擎,就可以輕鬆找到之前的筆記內容。

而為了不讓書只是讀完就算了,而能確實從書中學到嶄新或有啟發性的概念和祕訣,建議可以進一步將閱讀筆記製作成「隨身攜帶的清單」,以便於反覆閱 讀,將所學深入潛意識。這種做法就好像是在「書籍」與「現實」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藉由反覆閱讀能夠實踐的內容或感想,將之融會貫通。你甚至製作一張行動 的檢核表,再定期檢查新的行動或做法,是否已經養成習慣。

活用資訊蒐集與整理術,工作永遠快別人一步!

漫無目的地搜尋資料,或是固定只使用某些資料來源,形同局限自己的視野;徒有大筆資料卻未經整理吸收,可以說根本完全派不上用場。何不試著養成資訊蒐集與整理的好習慣,讓自己變成最有效率的「工作達人」。

資訊洪流,究竟有多驚人?去年,台灣就有6千多家立案的雜誌社及2千多家報社,另有1萬多家出版社,共出版了4萬多本書。這,還不包括近十年才興起的網際網路資訊──在這個無遠弗屆的平台上,隨意鍵入一個關鍵字,動輒就能搜出上百萬筆結果。

《情報力─數位檔案管理分析達人》引述《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2008年時,全球一周所產出的資訊量,比18世紀一個人一生接觸到的資訊量還要多。國際數據資訊中心(IDC)則指出,自2009∼2020年間,資訊量還要再爆增44倍。

但日本工作術女神勝間和代觀察,其中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資訊,頂多只有百分之一左右。因此,在洪流中淘金,將百分之一真正的資訊堆砌成寶山,也成為工作者的必備能力。

在這個時代,「時間就是金錢」可能要被改寫成「資訊就是金錢」,甚至是「資訊帶來金錢」──勝間和代在《新‧知識生產術》中解釋,「高明地取得資 訊、自己加工、產出,再連結到賺錢之上」就是「提升知識生產力」的過程。這種「利用資訊賺錢、再把錢拿去購買資訊」的正向循環,將使資訊擁有者和資訊缺乏 者之間的距離,愈拉愈大。

舉例來說,為提出新企畫案,你費心蒐集、整理許多資訊,得到組織的認同,贏得獎金和進修機會。接著,你從中獲得更豐富的知識與人脈,累積更多獨家資訊,進而能夠提出更創新的構想。這就是「資訊→知識→金錢→資訊」的正向循環。

依據知識架構,有效率地蒐集、整理

然而,淘金技術的熟練與否,將直接影響蒐集與整理資訊的效率。

《新‧知識生產術》中提到,有效率地蒐集、整理資訊的關鍵,就是能解構資訊,創造出新的「知識架構」,這是蒐集資訊的骨架。比如說,如果一個業務員 將工作所需的資訊彙整成「3C架構」,就可以將把資訊分成「公司產品資訊」(corporate)「顧客資訊」(customer)「競爭者資訊」 (competitor)來管理。

曾在日本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工作的勝間和代強調,依據「知識架構」來蒐集資料,正是世界一流的管理顧問和普通人的差別。這種「定向化」的資訊蒐集方式,不只工作方式 能大幅增加資訊搜集能力,無論是看書、閱報、讀雜誌或用網路搜尋引擎,甚至連參加活動、拓展人脈,也能夠更有效益。

養成蒐整習慣,變身工作達人

在本刊中,我們以多數工作者在工作上最常碰到、也最常使用的資訊媒介──網路、紙本為切入點。報章雜誌書籍,固然仍是許多專業資料的重要來源;但隨 著網際網路的興起,多數人對「蒐集資訊」的第一個聯想,已經從「去圖書館影印舊報紙」,轉向「在搜尋引擎上鍵入關鍵字」。而隨著行動手持裝置愈來愈普遍, 與雲端技術的興起,資訊更可以到達「無時不蒐、無處不存」的境界。

無論你是「紙本類比派」或「網路數位派」,兩者間的資訊蒐集整理方式,仍有許多共同的原則。我們整理了數十本書籍,並採訪了十多位優秀的工作達人,暢談他們如何交互利用數位與類比工具,來使工作與生活更有效率。其實,沒有哪一種做法是最完美的,一切都要視你的習慣而定。

[參考來源]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1434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mod=locality&func=view&id=2483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3571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0947

http://blog.yam.com/idea/category/810916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5924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5906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7433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75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