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研究顯示超過7成的媽媽擔心生出過敏兒,另外逾7成的過敏兒媽媽對孩子過敏感到困擾。圖為2位媽媽推著嬰兒車帶小朋友出遊

(記者施 芝吟/台北報導)根據一項研究顯示超過7成的媽媽擔心生出過敏兒,另外逾7成的過敏兒媽媽對孩子過敏感到困擾。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民國98年、99年氣喘防 治過敏篩檢報告發現,台北市國小新生學童,超過2成都是氣喘高危險群,這個數字與民國63年學童的氣喘盛行率1.3%相較,已經成長將近20倍。

氣喘兒比例這麼高,難怪一項針對529名母親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超過7成媽媽們擔心生出過敏兒;

家中有過敏兒的母親,超過7成認為孩子的過敏問題令她們感到困擾。此外,對於過敏初期症狀,如皮膚癢、打噴嚏等,有過半數的媽媽卻沒有特別理會。

初期過敏症狀不應輕忽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理事林應然表示,兒童過敏前3名主要是「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3大症狀,這些症狀若不注意,將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他表示,臨床統計,若孩子有異位性皮膚炎,1/3會變成氣喘,高達40%到50%會變成過敏性鼻炎,因此,小孩不斷揉眼睛、打噴嚏、鼻子癢等看似平常的狀況,父母親不應掉以輕心。

林應然指出,發現小孩有過敏體質也不需擔憂,趁早調整小孩的過敏體質,2歲前只要良好控制與照顧,使孩子降低誘發過敏症狀機率,就能避免日後發生嚴重情形。

中醫治療效果佳

奇美醫學中心開設小兒氣喘門診,就是針對15歲以下孩童,經由診斷為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的兒童,每週一次門診,治療方式分為中藥處方、穴位敷貼、中藥氣霧吸入及穴位推拿按摩等,再配合衛教諮詢,讓家長在家可以得心應手地照顧患者。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游榮聖表示,家長最好能夠了解病症的誘發因素,包括灰塵、毛髮、氣候、情緒、天冷、吃冰、吃油炸物等,容易誘發的食物有巧克力、糖果、洋芋片、汽水、冰品等。

氣喘的中醫治療可分成「寒喘」、「熱喘」、「痰喘」,還有抵抗力差、胃腸不佳及先天體質不良。

「痰喘」患者若氣喘發作、痰少或不易咳出時,應鼓勵多喝溫開水;喝水時宜先含在口中,再慢慢吞嚥下去,如此潤喉化痰的效果較好;若有感染症狀時,禁食薑母鴨、羊肉爐、人參、黨參、黃耆、當歸等補品;只有身體虛弱的患者,才適合服用這些補品。

「熱喘」若有黃痰、舌質色紅,除了補品禁用外,也不宜食用辛辣、油炸、咖啡、濃茶、荔枝、龍眼、榴槤等熱性食物,適合吃白蘿蔔、瓜類、楊桃、梨子、枇杷、橘子、白菜等涼性食物。

「寒喘」若有痰稀色白、咽喉癢、舌質色淡白、齒痕等「寒證」時,涼性食物及冰品不宜食用,冬天時水果只宜食用柳丁、蘋果等較平和的水果,可以用老薑和黑糖一同煮水來喝,並到被窩裡微微發點汗,有助病情。

氣喘的中醫保健

氣喘分類

氣喘發作伴隨徵狀

保健方式

痰喘

痰少或不易咳出

多喝溫開水,先含在口中,再慢慢吞嚥下去。

熱喘

黃痰、舌質色紅

食用白蘿蔔、瓜類、楊桃、梨子、枇杷、橘子、白菜等涼性食物。

寒喘

痰稀色白、咽喉癢、舌色淡白

食用柳丁、蘋果等平和的水果,也可用老薑和黑糖一同煮水來喝,並到被窩裡微微發點汗,有助病情。

(記者施芝吟/整理)

[參考來源]

http://tw.epochtimes.com/11/5/5/index.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