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91101原建1021116新增)「過勞死」在近15年來才被醫界正式命名,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過勞死的發病率逐年增加中。在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都曾爆發流行。近日國內頻傳過勞死事件,震撼社會,國人應加強此病的認識與預防。

過勞死患者的年齡多在20至45歲之間,由於正值青壯年,是社會的菁英份子、家庭經濟的依靠,一旦倒下,家庭與事業同時受害,令人措手不及。過勞死雖然是現代興起的文明病,卻往往不被重視,而普遍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過勞預防指引 強化勞工健康服務

(資料來源: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0121108)勞委會為協助企業因應「職業安全衛生法」之實施,特訂定作業具過負荷(過勞)、適性配工、復工、噪音作業及鉛作業等健康服務工作指引,提供企業參考運用,提前規劃並做好勞工健康服務之準備。

近年我國產業結構轉變後,工作場所除傳統之職業危害外,勞工面臨績效壓力、工時過長、輪班等工作負荷引起之健康危害,職業安全衛生法爰增訂過勞預防等條 款,但企業對健康風險辨識、健康管理、職業病預防等健康服務工作之專業知能普遍不足,為因應企業適法需求,強化企業勞工健康服務之品質,勞委會特邀請國內 職業醫學、衛生及護理專家,參考國外相關文獻及作法資料與國內實務經驗,編訂適性配工等勞工健康服務工作指引,提供企業及醫護人員或安全衛生管理人員,辦 理勞工健康服務工作之參考,相關資料可於勞委會網站業務主題/勞工安全衛生/宣導資料與服務查詢下載。

勞委會表示,職業安全衛生法業經102年7月3日總統令公布,業界應提前規劃做好準備。本次上網之五類指引,建議使用者可依所屬企業特性與相關資源酌予調整。另為使各工作指引更符合實務操作,勞委會歡迎各界能提供運用後之意見或建議(可於勞委會委託建置之勞工健康照護資訊平臺之勞工健康服務工作專區/開發指引區填寫),俾利指引內容更為完善。

引用   http://www.gov.tw/newscenter/Pages/detail.aspx?page=b7d4f05d-7b33-43b3-9048-b8dbec09983f.aspx&ctype=E&cid=epaper286&oid=news3

五種不過勞的生活方式

【自測你有過勞死危險嗎】

1、大肚子提早出現。
2、脫髮、斑禿、早禿。
3、頻頻去洗手間。
4、血壓是否升高。

5、記憶力減退。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做事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神的能力越來越差。
9、睡眠時間。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
10、出現不適應症狀。如經常頭痛、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

具有上述兩項或兩項以下者,則為“黃燈”警告期,目前尚無擔心;具有上述3—5項者,則為一次“紅燈”預報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勞死”的徵兆;6項以上者,為二次“紅燈”危險期,可定為過勞死的預備。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英文Karoshi)一辭出自日本,但它不能算是一個醫學上的正式診斷名稱。

過勞死的定義是:指的是工作壓力太大或工時長期太長導致的猝死。

在現代文明的社會之中,職業壓力的存在是普遍的。

工作特性的幾個造成壓力因素有:

工作負荷量、工作自主性、工作變異性、工作成就感等,因為有害身心的持續工作,使工作者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加上休閒不夠,疲勞長期蓄積,使原有的心血管疾病(如:粥狀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症等)快速惡化,導致突然病發,衰竭而亡。

過勞死是長期慢性疲勞之後,誘發的猝死,這些患者大都有疾病存在,卻不自知或不以為意,任由疲勞蓄積,才病發突然死亡。也就是說,長年過勞,導致疾病急性發作。通常,病患出現無法通過休息而恢復的疲勞,身體軟弱無力,時好時壞。經健康檢查,往往也找不出肯定的病因存在。

過勞死的原因

主要是長期高強度、超負荷的勞心勞力,加上缺乏及時的恢復和足夠的營養補充,而導致細胞快速老化,一旦這種老化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爆發過勞死,

因此可以說慢性 疲勞症候群就是造成過勞死的前兆,因為過勞死通常發生在年輕力壯的中年人,這些人可能原本就有疾病,只是他們不知道或不以為意,或是本來沒有疾病卻積勞成疾甚至死亡。長期的壓力及不良健康生活型態會造個體成身心耗竭、疲憊。

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而言,日復一日來自工作壓力、精神衝突與困擾,較容易產生所謂的慢性疲勞,其原因可能來自於工作內容的太難或太單調、太重或太輕;

作業環境中照明、噪音、空氣品質、高溫或寒冷、有害物質、作業空間、活動區域、作業台、 座椅、作業工具等因素;上班時約束時間、休閒時間、輪班時間等制度壓力;

工作的適應能力與熟練度,以及工作者本身的條件、工作報酬、通勤、居住、家庭生活 與人際關係。在累積疲勞不斷持續下去,身體會開始感到不適,肩背疼痛、胃部不適、僵硬或頭痛等症狀即為「積勞成疾」,這種情形就是所謂「過勞」

由於現在人 的生活步調緊湊,精神壓力大,造成一些壓力荷爾蒙的過渡分泌,加上不懂的調配生活與休閒,忽略自己大腦所發出的疲累警訊,日子久了,身體各器官也會出現抗 議的聲音,自然身體的免疫力也下降。

再加上許多人總是認為自己是健康的,長期忽略身體所發出的警訊,而容易導致過勞死的發生。超時工作、壓力過大、睡眠不 足、沒有休閒,是過勞的主要原因。

長期過勞所產生的身心上的長期壓力,會使一個人的腸胃機能失常、免疫功能失調、情緒低落、焦慮、血壓升高、血脂異常、動脈加速硬化。一但過勞成為一種習慣,或者成為一個不得不去承受的壓力時,健康狀況將會逐漸惡化。最後,某個突然增加的超時工作,或者突然增加的心理負擔, 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過勞死就發生了。

發病前常出現哪些症狀?

慢性疲勞的診斷不是一眼就可明辨,醫界把它定義為持續或斷斷續續疲勞達6個月以上,休息也無法改善,並且伴有頭痛、喉嚨病、發燒、耳鳴、肌肉痠痛、衰弱無力、憂鬱、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日本中央大學勞動心理學教授表示,從37名過勞死研究中,分析出過勞死的人在生前常會出現:不斷自訴疲憊、老抱怨工作不順利、經常埋怨老闆、經常表示要辭職、回到家中就懶得再活動、休假日外出也覺得負擔、有做不完的工作、假日也忙碌不休息、晚上失眠睡不好等。

過勞死的危險信號
要想防止“過勞死”,就必須了解身體為我們發出的“過勞死”信號。日本公眾衛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曾對日本“過勞死”高發現象做過詳細研究,從預防角度,他們列舉了下列過勞症狀和因素。
  • 超時間的工作者或狂熱於工作,例如現在部分科技人與上班族。
  • 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則。長時間睡眠不足者,失眠熬夜,例如線上遊戲玩家。
  • 自我期許高,並且容易緊張者。
  • 幾乎沒有休閒活動與嗜好者。
  • 頭痛、胸悶
  • 食慾不振、沒胃口
  • 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集中
  • 肩頸酸痛、頸部僵硬、頸部酸痛、腰酸背痛。
  • 肝功能異常
  • 早發性禿頭或不斷的掉髮
  • 腸胃障礙
  • 暴躁、易怒、悲觀
  • 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 體重突然變化大。
  • 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
  • 經常不吃早餐或是用餐時間不固定。
  • 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升遷或者工作量增多。
  • 經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 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飲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 覺得有衰老感
  • 肩部和頸部發木發僵
  • 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 有一點小事也煩躁和生氣
  • 頭痛和胸悶
  • 高血壓、糖尿病,心電圖測試結果異常
  • 體重突然變化大
  • 常常晚上聚餐飲酒
  • 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 經常不吃早飯或吃飯時間不固定
  • 喜歡吃油炸食品
  • 一天吸煙30支以上
  • 晚上10時也不回家或者12時以後回家佔一半以上
  • 上下班單程佔2小時以上
  • 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 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 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
  • 星期天也上班
  • 經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兩三天
  • 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則
  • 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
  • 升職或者工作量增多
  • 最近以來加班時間突然增加
  • 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 最近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

如何預防擺脫過度疲勞或消除疲勞保健康

為了避免長期積勞成疾,下列妙方有助預防疲勞產生-

1.量力而行-有幾分實力做幾分事,凡事不要排得太緊。

2.多睡覺-睡眠不足是引發疲勞的重要因素,每天增加1小時睡眠、疲勞會漸漸消失。

3.多運動-具有健康體適能的人,工作自信心強,比一般人更能輕鬆面對困境。

4.注意飲食-三餐定時定量,使身體處於正常的新陳代謝,並且少食高油、高糖、高鹽飲食,照顧心血管健康,以降低過勞死的機率。

5.不計較-少生氣、激動,避免波動的情緒、刺激心血管,引起猝死。

6.糾正不良習慣-菸酒、熬夜等不良習慣,讓身心更疲乏,要適時改正。

7.忙中偷閒-工作空檔伸伸懶腰或起身活動一下,或看看窗外景緻,隨時調整身心。

8.定期做檢查-初步篩檢,可以幫助自已了解機能健康狀況,早期發現可能的病變。

責任制」原本應該是不受固定上下班限制,完成自己任內工作即可下班,不需打卡的工作制度,曾幾何時,卻變成「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制」,結果甚至導致勞工過勞死。勞委會勞動條件處長孫碧霞建議,勞工第一時間應向主管反應,若溝通無效,可向所在縣市主管機關勞工管理局陳情。

9.消除腦力疲勞法: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積極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勞,千萬不要濫用鎮靜劑、安眠藥等,應找出引起感情憂鬱的原因,並求得解脫。病理性疲勞,應及時找醫生檢查和治療。

10.飲食補充法:

注意飲食營養的搭配。多吃含蛋白質、脂肪和豐富的B族維生素食物,如豆腐、牛奶、魚肉類,多吃水果、蔬菜,適量飲水。
   
11.休息恢復法:

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休息時間。聽音樂、繪畫、散步等有助解除生理疲勞。
   
12.科學健身方法:

一是有氧運動,如跑步、打球、打拳、騎車、爬山等;二是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後深呼吸,鼓足腹部,憋一會兒再慢慢呼出;三是做保健操;四是點穴按摩。

過勞死認定 不以工作場所促發為限

(勞保局1000404)勞保局100年4月4日表示,過勞死的認定,是以被保險人之疾病促發與其作業是否有相當因果關係而定,且不以是否在工作場所促發為限。

南亞工程師過勞死案,勞保局就依這項審查原則辦理,經送醫師依舊的指引審查認定不屬職業病。

勞保局為維護勞工及家屬權益,主動將全案移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疾病鑑定委員會鑑定,經勞委會依99年12月17日新修正的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之認定參考指引鑑定結果,認定是職業病,並核發職業病死亡給付。

過勞死 不一定在工場

勞工保險局表示,過勞死的認定,基本上都「站在勞工這一邊」,研擬修訂「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發病地點不一定要在「工作場所」。

去年南亞徐姓工程師猝死在家,勞保局說,第一時間認定是過勞死,但是由於資方有意見,所以才會請第2名醫師鑑定,但最後還是認定為過勞死。

勞保局表示,去年年底就已經決議,過勞死的認定不限工作地點,現在實務上認定也是站在勞工這一邊。

勞委會表示,近年因工作型態改變,部份勞工有長時間勞動及高工作壓力情況,致於遭遇異常事件、短期工作負荷過重及長期工作負荷過重而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俗稱過勞。

勞委會說,職業災害給付權益,為社會所關切,已修訂「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外傷導致者除外)之認定參考指引」,供行政機關處理職業疾病認定及醫師診斷職業疾病參考。

勞委會說,腦心血管疾病因職業原因超越自然病程而明顯惡化,應以職業原因惡化或促發認定,且不限「在工作場所發生」與否。

勞委會:檢討「帝王條款」

(聯合報 葉小慧2011/04/13 )過勞死案例頻傳,勞委會將檢討帝王條款—勞基法第84條之1,全面檢視該法條所列的38種行業,要求依工作特性核定合理工時,但勞委會不會建議工作時數的高低,仍尊重地方政府決定。

勞委會今(13)日首先邀集各地方縣市勞工局、勞資雙方團體代表,針對「保全業」,研商指導原則,包括應符合勞基法如七天休一天等標準。官員表示,84條之1所屬行業,由雇主與勞工約定工時和內容後,送交地方縣市主管機關核備,北市研議拉出基準線,樂觀其成。

勞基法第84條之1的規定,排除正常工時適用的對象,包括監督管理、責任制、監視或間歇性性質,總共規範38種行業,有銀行業經理級人員、資訊服務業工程師、房仲業、航空業服務員、廣告業、法律業法務人員等。

避免外界對工程師屬於責任制的誤解,勞委會官員說明,第84條之1主要適用服務業,此法條中的工程師僅限於資訊服務業,例如神腦、全虹等旗下的維護工程師,至於宏碁、華碩等資訊產業屬於製造業,並不適用第84條之1其中的「責任制」。

預防三高可降低過勞死風險

過勞死是現代職場人的一大健康殺手。根據研究,過勞死常肇因於工時過長及心血管疾病,而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逐年增加,正是心血管疾病肆虐,進而造成過勞死的關鍵。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分析20歲以上企業員工團體健康檢查數據發現,企業員工每三人就有一人有至少一項三高問題,深入分析30~39歲的青年後發現,該族群至少一項三高問題的比例也達31.5%,若自恃年輕不進行控管,很容易成為過勞死高危險群。

近 來發生過勞死之案例年齡皆是30歲上下的青壯年族群,使得過勞死年輕化的議題備受注目。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99年因腦心血管被認定為傷病、失能與 死亡的勞工人數總計達到43人,為94年來最高,加上年輕工程師發生過勞死之案例,使得勞委會格外重視過勞死對勞工健康之威脅。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王如玄主任委員表示,心血管疾病原本就容易導致猝死,若加上工時過長,將加速發作的危機。勞委會去年已大幅放寬過勞死的認定基準,在疾病認定上,除了原來的腦出血、腦梗塞、心肌梗塞、急性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等疾病外,新版認定指引新增了狹心症、嚴重心律不整、心臟停止及心因性猝死等四項疾病。在工時上,也放寬過勞死的加班工時認定標準,且在舉證責任上,也改由雇主承擔,如果雇主未留下出勤紀錄,則一律採認勞工說法。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蘇益仁常務董事表示,若有血壓偏高、血脂偏高、空腹血糖值 偏高等代謝症候群問題,未來罹患三高疾病的機率是常人的2~6倍。

基金會另外針對20歲以上的上班族調查顯示,87%的員工幾乎都有加班情況,其中2成每日上班時數更超過10小時以上。過勞死常是三高疾病加上工時過長,

若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工作環境,員工就應從管控自己的代謝症候群及自己的三高做起,企業也應協助員工進行管控,否則以去年國內勞工平均薪資與勞動人口來看,國內企業恐會因員工三高疾病而損失318億元。

心臟專科醫師楊健志醫師則 表示,近來青年員工過勞死事件備受注目,分析30~39歲青年族群的代謝症候群狀況後發現,有任一項三高危險因子的比例達31.5%,由三高疾病年輕化, 甚至造成猝死的情況來看,顯示許多青壯年自恃年輕並不重視控管,因此導致原本的三高問題加速惡化。

既然有這些危險因子纏身,但企業員工是否有認知到對健康之威脅?根據基金會對上班族所做的認知調查顯示,近六成沒有聽過代謝症候群,且整體僅有37%能正確回答代謝症候群與腰圍及三高相關,四成六員工不清楚代謝症候群與三高疾病、過勞死的因果關係,顯示部分員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輕忽了代謝症候群對健康、甚至性命的重大威脅。

這也反映在員工面對三高或健康問題時所採取的態度,因為願意採取運動或飲食控制的員工僅五成,他們對三高疾病長遠將帶來的健康衝擊,過於小覷。

若 針對整體員工詢問其是否害怕過勞死,回答害怕之比例為42.93%,不過30~39歲的青年員工害怕之比例僅34%,且加班比例高達98%,比整體員工 87%還高!青年員工自恃年輕,往往易忽略過勞死危險因子已悄悄上身,易導致疾病突然爆發,反映出目前三高疾病發作與過勞死年輕化的傾向。

千禧之愛鼓勵民眾實踐「3D健康生活」,也就是Do Control勤控制腰圍、血壓、血糖與血脂,Do Healthy Diet選擇健康的飲食,Do Exercise維持動態的生活與養成運動習慣,管控代謝症候群,斷絕三高疾病、遠離過勞死。

過勞死認定放寬 雇主承擔舉證責任

(991223聯合報╱記者湯雅雯、李青霖)高科技業常以「責任制」為由,未保留員工出勤紀錄,讓工程師「工時失控」而「爆肝」,引發過勞死爭議,但依據勞委會的最新公告,未來雇主不僅須承擔舉證責任,同時也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明確列舉腦血管及心臟疾病的認定基準。



勞委會表示,為讓過勞死更容易認定,參考日韓等國標準,決定重新修正參考指引,除考量工作型態縮短工時,有關發生工時爭議等舉證責任,也改由雇主承擔;也就是說,未來勞工舉證「超時」工作,若雇主無法提出反證,就採信勞工說法。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肯定勞委會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對勞工有幫助」,他強調,過勞死是結構性因素,「很難舉證」,改由雇主承擔舉證責任,「這個方向是對的」。

對於雇主要負舉證責任,科技業者表示會配合政府政策。台積電企業訊息處長孫又文表示,員工出差或加班都有詳實紀錄。聯電發言人劉啟東則說,科技業雖採責任制,但出差有紀錄,特別是科技業門禁系統完備,舉證不難。

南亞科技工程師過勞死引發關注,勞委會訂出「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之認定參考指引」,大幅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新標準除了原有腦出血等八種疾病外,還新增狹心症、嚴重心律不整、心臟停止及心因性猝死等四項過勞死疾病。

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處處長傅還然指出,除比照日本,縮短加班時數認定,勞工只要在發病前因工作負荷過重,導致過勞死,都算職業病。南亞科技工程師疑似過勞猝死案,將適用這項新公告。

傅還然說,未來認定過勞死的流程,首先確認疾病名稱,接著查詢是否為列舉的目標疾病、確認發病時間,然後判斷工作負荷。至於如何判定負荷量?依據「異常事件」、「短期工作過重」、「長期工作過重」三大指標,來判定是否為職業因素引發的過勞死。

過勞死【聯合報╱林秀美】

為何過度勞累會造成死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黃洽鑽表示,過勞死是長期慢性疲勞所致,累積疲勞的程度超出身體負荷後,會影響內分泌、自律神經等整個生理機能,器官功能下降、心血管過度收縮、缺氧、硬化。

這時身體會發出頭痛、肌肉痠痛、憂鬱、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警訊,如仍持續 過度勞動,一旦身體的負荷超過臨界點,就可能因心血管毛病猝死。

過勞死的人生前常抱怨疲憊卻失眠,年齡多為廿至四十五歲。歐美日等國都曾流行,近年來國內也逐年增加。

責任制≠無限制加班 也是要給加班費

( 20101223網葉小慧 依據勞動基準法規定,責任制並不違法,但有特定的行業與職務,比如銀行業經理職以上人員、系統研發工程師、保險業務員、家庭幫傭、工地監造人員等,亦即符合「監督、管理人員或責任制專業人員」「監視性或間歇性工作」,以及其他性質特殊的工作,都可適用責任制。

孫碧霞強調,所謂責任制,是因工作性質關係而另行約定的勞動契約,工資、工時由雇主與勞工雙方議定,明定每月最高工時、加班給付標準,不得低於基本工資,而且必須向公司所在地縣市主管機關勞工管理局,或是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加工出口區管理局等核備。

責任制不等於無限制地加班,同樣受到勞基法工時規範,每日不得超過八小時,每二周工作不得超過84小時;如果需要加班,連同正常工時每日不得超過12小時,一個月不得超過46小時。此外,雇主也不能拿責任制當理由,要求勞工超時工作,或任意在假日出勤,一旦超時工作,雇主必須發給加班費。

(20101002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   報導)29歲的年輕高科技工程師,因為超時工作而過勞猝死,勞委會指向是「責任制」遭濫用,因為核定為「責任制」的職種只有10餘種。勞委會本月啟動超時工作專案勞動查檢,其中高科技業列為首波勞檢對象,勞委會將採無預警抽查,並以企業規模大,近期訂單爆滿的行業如半導體、觸控面板業為主,未來並不排除還有第二波道德勸說動作。



勞委會強調,符合84條之1適用對象必須經勞委會勞動基準諮詢委員會核定,其中包括勞方與資方代表,由於核定者,其工時、休假等規定可排除勞基法適用,因此這幾年開會認定都趨於嚴謹,不准的機制極高,例如客運業者、救國團帶團人員等都曾申請「責任制」被駁回,這兩年來,只核定34種。  

勞委會強調,「責任制」是勞基法規定的法律名詞,但現在卻遭到雇主濫用,實際上經勞委會核定的「責任制」行業根本不多,大約只有10餘項,如果資方以「責任制」為由,變相要求員工超時工作,就違反勞基法規定。  

勞委會表示,責任制來自勞基法第84條之1,也就是排除正常工時適用的對象,其中分為監督管理人員、責任制人員及監視、間歇性工作者。

85年以來只核定39種職務適用84條之1,其中有些是「責任制專業人員」,有些則是「間歇性工作」與「責任制專業人員」兼具,因此可以泛稱為責任制約只有10餘項。  

勞委會表示,即使經核定為「責任制」,也非沒有加班的上限。

一般經勞委會核定排除84條之1正常工時後,第二關還要由地方勞工主管機關針對該項職種特性,進一步核定工時、休假等標準,例如一周加班不得超時多少小時等,標準核定後,最後經企業勞資會議通過才算成立。  

針對高科技最常見超時工作,勞委會鎖定高科技業為首波超時工作對象,勞委會表示將採無預警抽查,並且鎖定企業員工眾多,近期因為訂單多而必須加班的公司。


過勞自我預防手冊

「過勞」(burn-out)指的是一種身心耗弱狀態,乃是長期處在高度心理壓力之下的壓力反應。過勞的症狀與成因複雜,多數研究認為過勞是長期暴露於工作壓力下的結果。過勞與工作壓力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所謂「過勞」、「過勞猝死」

過勞量表

測測看,您是否過勞了呢?

1.你常覺得疲勞嗎?
□.總是(1)  □.常常(2) □.有時候(3) □.不常(4) □.從未或幾乎從未(5)

2.你常覺得身體上力透支嗎?
□.總是(1)  □.常常(2) □.有時候(3) □.不常(4) □.從未或幾乎從未(5)

3.你常覺得情緒上心力交瘁嗎?
□.總是(1)  □.常常(2) □.有時候(3) □.不常(4) □.從未或幾乎從未(5)

4.你常會覺得,「我快要撐不下去了」嗎?
□.總是(1)  □.常常(2) □.有時候(3) □.不常(4) □.從未或幾乎從未(5)

5.你常覺得精疲力竭嗎?
□.總是(1)  □.常常(2) □.有時候(3) □.不常(4) □.從未或幾乎從未(5)

6.你常常覺得虛弱,好像快要生病了嗎?
□.總是(1)  □.常常(2) □.有時候(3) □.不常(4) □.從未或幾乎從未(5)

7.你的工作會令人情緒上心力交瘁嗎?
□.很嚴重(1) □.嚴重(2) □.有一些(3) □.輕微(4) □.非常輕微(5)

8.你的工作會讓你覺得快要累垮了嗎?
□.很嚴重(1) □.嚴重(2) □.有一些(3) □.輕微(4) □.非常輕微(5)

9.你的工作會讓你覺得挫折嗎?
□.很嚴重(1) □.嚴重(2) □.有一些(3) □.輕微(4) □.非常輕微(5)

10.工作一整天之後,你覺得精疲力竭嗎?
□.總是(1)  □.常常(2) □.有時候(3) □.不常(4) □.從未或幾乎從未(5)

11.上班之前只要想到又要工作一整天,你就覺得沒力嗎?
□.總是(1)  □.常常(2) □.有時候(3) □.不常(4) □.從未或幾乎從未(5)

12.上班時你會覺得每一刻都很難熬嗎?
□.總是(1)  □.常常(2) □.有時候(3) □.不常(4) □.從未或幾乎從未(5)

13.不工作的時候,你有足夠的精力陪朋友或家人嗎?
□.總是(1)  □.常常(2) □.有時候(3) □.不常(4) □.從未或幾乎從未(5)

計分方式

第1~6題是個人相關過勞分量表,將各選項分數轉換如下:

(1)100 ; (2)75 ; (3)50 ; (4)25 ; (5)0。將第1~6題的得分相加,除以6,便可得到個人相關過勞分數。

第7~13為工作相關過勞分量表,第7~12題分數轉換為:

(1)100 ; (2)75 ; (3)50 ; (4)25 ; (5)0。

第13題的分數轉換為:

(1)0 ; (2)25 ; (3)50 ; (4)75 ; (5)100。將7~13題之分數相加,並除以7,便可得到工作相關過勞分數。

分數解釋

1.個人相關過勞分數:

50分以下:您的過勞程度輕微,您並不常感到疲勞、體力透支、精疲力竭、或者虛弱好像快生病的樣子。

50-70分:你的個人過勞程度中等。您有時候感到疲勞、體力透支、精疲力竭、或者虛弱好像快生病的樣子。建議您找出生活的壓力源,進一步的調適自己,增加放鬆與休息的時間。

70分以上:您的個人過勞程度嚴重。您時常感到疲勞、體力透支、精疲力竭、或者虛弱好像快生病的樣子。建議您適度的改變生活方式,增加運動與休閒時間之外,您還需要進一步尋找專業人員諮詢。

2.工作相關過勞分數:

45分以下:您的工作相關過勞程度輕微,您的工作並不會讓您感覺很沒力、心力交瘁、很挫折。

45-60分:您的工作相關過勞程度中等,您有時對工作感覺沒力,沒有興趣,有點挫折。

60分以上:您的工作相關過勞程度嚴重,您已經快被工作累垮了,您感覺心力交瘁,感覺挫折,而且上班時都很難熬,此外您可能缺少休閒時間,沒有時間陪伴家人朋友。建議您適度的改變生活方式,增加運動與休閒時間之外,您還需要進一步尋找專業人員諮詢。

過勞的定義

什麼是過勞呢?

所謂的「過勞」指的是一種身心耗弱狀態,乃是長期處在高度心理壓力之下的壓力反應。過勞的成因相當複雜,多數的研究認為過勞是長期暴露於工作壓力下的結果。

過勞的症狀

1、經常感到疲倦,健忘。

2、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3、肩部和頸部強直發麻。

4、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5、為小事煩躁和生氣。

6、經常頭痛和胸悶。

7、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

8、體重突然變化大。

9、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10、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11、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12、最近常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

過勞的因應方法

健康的生活能讓體力處於最佳的狀態,健康的生活包括:良好的飲食、具有品質的睡眠、運動、休閒、接近陽光與自然。下列詳細介紹飲食與運動的影響,以及簡易的放鬆技巧,讓你輕鬆度過壓力的考驗!

透過飲食減少壓力因子

1.攝取均衡的營養:可從牛奶及牛奶製品;肉、魚及家禽;水果和蔬菜以及穀類等四大類食物中均衡攝取。

2.限量攝取飲食中的飽和性脂肪,可以多增加攝取富含纖維(如 蔬菜等)的食物,促進腸胃健康。

3.不以大眾傳播媒體的理想身材做為減重的目標,不正確的減重,可能導致厭食症或善飢癖。

4.限制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可樂、咖啡等),因過量攝取咖啡因會增加失眠及壓力的產生;同時不要吸食菸類產品並且限制飲酒。

5.適時的補充維他命,特別是維他命C及綜合維他命B,其可減輕疲勞、促進體能恢復及幫助代謝等功能,有助於處於壓力情境中,但需參考指示用量注意不要過度攝取。若能均衡的從各類食物攝取,體內即能具有足夠的維他命。

6.飲食中應重視正餐,避免吃入過量的精緻化碳水化合物食品(如蛋糕、甜點、巧克力糖等),雖然這些食物能夠快速補充能量,但也會使自己處於敏感易怒、情緒不穩及壓力增加的狀態。

7.不要過度攝取加工麵粉及鈉的含量。

運動的原則

1.心跳速率:(220-年齡)╳60~80%,一開始運動時,讓心跳保持在最大限度的60%處,之後逐漸增加至最大限度的的80%。

2.運動的頻率:每個禮拜運動三次以上最佳,每天做二十到三十分鐘。將運動排入作息表中,是較能持續下去的方式。

3.運動計畫:每天把握機會多走路或爬樓梯就能累積三十分鐘的活動,如:搭車回家時,可以提早下車,一邊慢慢散步回家,一邊放鬆整天工作的心情;五樓以下,等電梯不如爬樓梯,下樓梯不要搭電梯。另外游泳和騎腳踏車是較不費力的運動,可作為一個開始中度運動計畫的方式。

4.運動時間:可以將運動時間設定在工作後和晚餐前的空檔,一方面可消除整天累積的壓力,另一方面能夠降低食慾,對保持身材有所助益。

運動為何可讓身體健康?

1.能夠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讓養分和氧氣順利地運送至細胞中。

2.促進肌肉細胞與能量代謝,避免過度的脂肪造成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相關疾病。

3.促進體能,改善生活品質。

4.消除疲勞、增加耐力

5.增進身體的安適狀態,有能力從事自己的工作,且有活力參與休閒活動。

6.讓睡眠中的「深睡時間」拉長,改善睡眠品質。

7.消除精神緊張,保持良好的體魄。

8.助於免疫系統的抗病功能。

運動為何可讓心理健康?

1.感覺精神好、身體好,可以具有較高的自尊。

2.讓別人對你有較為正向的想法。

3.可以使自己清醒而有能力。

4.助於調整情緒,增加正面情緒或減少憂鬱和焦慮等負面情緒。

5.可藉由運動宣洩壓力而較能因應。

6.做為開始。

7.讓體態與體型改變,增加自信心。

8.運動促使「腦內啡」分泌,讓人情緒穩定,降低憂鬱。

9.增加自己能成功的信念,重新評估壓力、緩衝壓力的衝擊。

漸進式放鬆

生理效應

研究指出,漸進式放鬆是經由集中精神感受身體方面的放鬆而得其效果的,肌肉的放鬆可以進而使腸胃系統以及心臟血管系統的肌肉放鬆。藉由漸進式放鬆法的肌肉放鬆,對於緊張性的頭痛、偏頭痛或是背部酸痛都有不錯的改善效果。如果能夠經常性地練習,對於因為肌肉過度緊張所造成的問題,即使無法完全消除,至少也能得到舒解。

心理效應

放鬆訓練的意義是在平常使自己處於放鬆的狀態,而面臨任務時能夠全力以赴。透過身心關連的影響,一個人可以經由肌肉的鬆弛,達到生理適度調節與情緒的舒緩,並提升對自我的概念,憂鬱及焦慮的減低,減少失眠的痛苦等。而也能夠透過感覺肌肉拉緊的感受,而覺知到自己在什麼情況下已經處於緊張狀態。另一方面,對於藥癮、酒癮也有改善的效果,甚至能讓意志消沉的人變得積極。

漸進式放鬆法的程序

意指你能夠察覺到自己正處於緊張的狀態,透過經常的練習,你可以敏感的快速察覺身體緊張的部位。進行放鬆訓練的最佳時間在三餐之前。

找個夠安靜、不會被干擾、分心的環境。燈光不要太太亮有一點昏暗的燈光較佳。開始練習前得將身上緊身的衣服脫掉,讓身體處於舒適的狀態。室內的溫度必須是溫暖的,不然可能會妨礙血液的運行。

進行漸進式放鬆法的姿勢可坐在椅子上也可以是身體躺下的姿勢,重要的是肌肉要維持在最放鬆的狀態,手可以放在腹部上或是自然平放在身體的外側,腳在放鬆的狀態下應略為外開。可以使用小枕頭墊在頸部、腰部或膝下,讓肌肉更加放鬆。

將身體的任何一個地方的肌肉,以「繃緊─放鬆」的方法, 快速的放鬆此部位的肌肉。例如你想要放鬆你肩膀的肌肉,在放鬆前,你要先讓肌肉緊張─高聳起你的肩膀,聳得越高越好,然後慢慢放鬆。注意感受你放鬆的肩膀肌肉,你會有一種溫暖及輕柔無力的感覺。

自我暗示訓練

自我暗示其意謂著自我激發,意義為對自我誘導全部過程,也代表了自我治療的意義。此方法的目的是能夠讓人放鬆,為一種由外而內,從身體的溫暖及沉重感開始,進而應用想像,使放鬆感進入心理的層面。

生理效應

自我暗示訓練會使得心跳及呼吸的速率、肌肉緊張程度,及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降低,並促進血液的流通。

心理效應

研究顯示,自我暗示訓練可以增加對疼痛的忍受力、減低焦慮憂鬱和疲倦的程度,並且可幫助人們更有效地去因應生活中的壓力。另外,應該建立放鬆自己的習慣,例如在辦公室或家中時,可以在桌上、浴室、車子等貼上便利貼來幫助提醒自己達到放鬆的目的。

自我暗示的訓練

1.身體的姿勢

‧躺姿:平躺,兩腳自然微張,可以在腰部或頭部用毛毯或枕頭墊,增加身體舒適的程度

‧坐姿:坐姿有兩個優點,一為不容易睡著,另一個則是十分方便。若為高腳椅,將臀部、背部及頭部貼靠椅背,身體挺直,手臂、手等盡量放輕鬆;若為凳子或低椅背,臀部坐在前端,手臂放在大腿上,手、手指及頭部自然下垂。

2.六個階段:在想像階段之前,有六個基本的起始階段。

想像

想像又稱為自我暗示的冥想,部份自我暗示訓練會應用想像輕鬆愉快的景像,來使身體的放鬆進而達成心理的放鬆,可以藉由下列幾個問題來幫助找出放鬆的情景:情景的氣溫如何?有誰在情景中?情景具有什麼樣顏色的?有哪些聲音呢?發生什麼動作呢?有什麼感覺?而想像的程序如下:

過勞失眠 可按摩神門穴

(自由時報2011/05/26)最近又發生了幾例令人遺憾的疑似過勞死事件,這提醒每位勞心勞力的工作者,要 好好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態,不可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

過勞死的定義是,「因工作過度勞累而致死」,源自於日文karoshi。日本是在1969年報導了第一個過勞死案例。

根 據這些年來的統計,過勞死的病因多為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如果平日有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問題,又有超時工作、壓力過大、長期失眠 等問題,就屬此類疾病的高危險群,所以,不超時工作、適當紓解壓力、擁有良好睡眠品質,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關鍵。

無奈的是,許多人知道自己需 要休息,明明很累卻睡不著。中醫認為,思慮勞倦過度會傷及心脾,心脾受損會導致失眠。另外,勞心勞力者往往飲食不正常,故常伴隨消化不良的症狀,把脈往往 發現左寸脈及右關脈比較弱,這種患者可用「歸脾湯」調理心脾,改善失眠;若有其他體質的偏差,也可選用天王補心丹、溫膽湯、酸棗仁湯等來治療。

另 外,也可按摩「神門穴」來改善失眠現象,「神門穴」是中醫經絡「心經」的穴道,有寧心安神的效果,國人發表在國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的研究顯示,按壓神門穴可改善失眠現象。

「神門穴」在哪裡?首先,目光朝向手掌掌 紋,此時會看到手腕有一條橫向的紋路,沿紋路往小指側移動,紋路盡頭前,會發現有一條筋跟橫紋垂直相交,此處就是神門穴,睡不著時可用拇指輕輕按揉,或是 按住穴道,然後轉動穴道所在的手腕,不要過度刺激,有輕度痠麻感即可。

按的時候在心中默數10秒,然後休息5秒,這樣算一個週期,一次可按 壓12至20週期,大約3至5分鐘,兩手各有一個神門穴,可交替按摩。

最後再次提醒勞心勞力的民眾們,工作勿過勞,睡眠需充足,若有心血管 疾病或是長期失眠無法改善,一定要定期尋求醫師幫忙,依照體質情況採取適合的治療,並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同時擁有工作成就與健康人生。(作者 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針灸科醫師)

適時紓壓 遠離過勞

在忙碌的現時生活中,猝發的過勞死是職場的健康殺手。署立竹東醫院建議要遠離過勞,先從飲食和運動下手管控好三高,埋頭苦幹之餘也要適度紓壓,與親朋好友互動,同時和家人分享自己的甘苦,才能遠離過勞。

竹東醫院中醫師呂啟祥表示,勞委會去年放寬過勞死的認定基準,除了原來的腦出血、腦梗塞、心肌梗塞、急性心臟衰竭之外,新版增加了狹心症、嚴重心律不整、心臟停止及心因性猝死等4項疾病。工時上也放寬過勞死的加班工時認定標準。

根 據研究,過勞死的案例往往本來就有潛在疾病,只是不以為意,任由過勞蓄積才突然誘發猝死。現代人工時過長加上代謝症候群的三高盛行,正是造成過勞死的關 鍵。傳統醫學認為過勞屬於「虛勞」的範疇,可由勞倦、飲食、七情所致。以新竹地區高科技業而言,特色就是工時長及生理時鐘紊亂。作業員跟著生產線的節奏 走,無塵室全年運轉,恆濕恆低溫;24小時兩班制,做2休2。去年的「分析與探討園區科技人健康指標」指出,多達6成的竹科人在三高項目上不合格。

若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工作環境,建議先從飲食和運動下手管控好三高。埋頭苦幹之餘也要適度紓壓,與親朋好友互動,同時和家人分享自己的甘苦,才可確保不會過勞。

[參考來源]

http://www.cla.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d99a446:5a44&theme=

http://www.tyvtc.gov.tw/content/%E3%80%8A%E6%96%B0%E8%81%9E%E3%80%8B%E9%81%8E%E5%8B%9E%E6%AD%BB%E8%AA%8D%E5%AE%9A%E6%94%BE%E5%AF%AC-%E9%9B%87%E4%B8%BB%E6%89%BF%E6%93%94%E8%88%89%E8%AD%89%E8%B2%AC%E4%BB%BB

http://www.facebook.com/topic.php?topic=278&uid=106930772677264

http://www.iosh.gov.tw/upload/netbook/preoverwork/preovw.htm

http://www.bli.gov.tw/news.aspx?sys=news&id=PzYqRK3DgPM%3d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4/4/n3218288.htm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013

http://pidu123.com/Karoshi.aspx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13/2/2pqez.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526/78/2s72x.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15/128/2tbig.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金魚不是魚 的頭像
    金魚不是魚

    金魚不是魚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