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713原建 1020927新增)根據疾管局的統計,今2013年的流行的腸病毒主要是克沙奇 A6 病毒,一般在小兒急診室做的腸病毒病毒培養報告幾乎也都是克沙奇 A6 病毒,雖然三年前也有流行過,但今年的臨床表現跟之前有一些差異

一個除了漂白水外,更環保&安全的消毒噴劑!

腸病毒在炎炎夏日最讓家長害怕,每每影響孩童健康,令所有家長都擔心不已,漢生堂中醫診所鄭鴻孟醫師表示,再這邊提供大眾一個簡單又有效的防疫辦法,需要準備的材料,一般中藥房都可買到
甘草內含的甘草甜素,可以抗發炎和提升免疫力,

材料:
1.甘草10公克.
2.明樊7.5公克
3.開水1000c.c

步驟:
1.將甘草加入開水中煮沸10分鐘,放涼,等待全涼時,再加入明樊,攪拌至完全溶化為止.
2.可將此溶液裝至噴霧罐中,噴灑在手部,玩具.家具.手把...等處,當作消毒劑使用,更可分裝到小平噴霧罐中,隨身攜帶,到公共場所時,隨時噴灑於手部,保持抗菌狀態,如此一來,就能有效的預防了.

鄭醫師特別叮嚀,如果真的感覺身體不適,一定要趕緊就醫診治喔~

【今年腸病毒個人臨床經驗分享】

1. 以往腸病毒的水泡或是疹子主要分布在手、腳、臀部,其他部位極少,但今年的腸病長在軀幹和臉部的機率大增,有些病例甚至全身都長滿水泡。

2. 今年水泡的的體積感覺上比以往大,身上有較大水泡的小朋友有時候會覺得長水泡的部位會有癢和痛的感覺。有些小朋友發病幾週後會有掉指甲的現象出現。

3. 以往腸病毒嘴巴內的水泡大多發生在口腔較深部的部位,如軟顎、懸雍垂周圍、和後咽壁。但今年腸病毒的水泡有些卻會如泡疹病毒感染一樣延伸到舌頭、嘴唇、口腔周圍,和泡疹性齒齦炎的口腔表現有些類似,幸好口腔水泡會延伸到嘴唇的病童通常手腳也會有水泡出現,區分上不致於太困難。

4. 1 歲以下的臨床表現,易和「水痘」混淆。水痘疫苗施打時間是一歲以後,所以一歲以前的嬰兒對水痘是沒有免疫力的,加上年齡越小的嬰兒水痘的表徵越不典型,又遇到今年也是不太典型的腸病毒,臨床上有時真的不太好分辨,需要靠抽血來確定是不是水痘,不過事實上絕大部分最後的診斷還是腸病毒感染。

5. 大人也會感染這次的腸病毒,一樣會有發燒、喉嚨痛、手腳出疹或是起水泡。我們小兒急診室的一位護理師在幫腸病毒小朋友打點滴時,不小心被小朋友的口水噴到嘴巴裡面,幾天後就出現腸病毒的表現。我觀察到許多大人也出現腸病毒的症狀,因此即使是大人也要勤洗手,不舒服時也要戴口罩,不要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傳感自己小孩腸病毒的兇手。

雖然說今年腸病毒有發生變異,臨床症狀看起來比較 "誇張",但事實上真的出現重症的機率極低,遠不及可怕的「腸病毒 71 型」,絕大部分的臨床表現是輕症,主要的不舒服是發高燒 (約 3 天左右)和無法吃東西,發病後 7~10 天就會自行痊癒。今年到目前為止重症的小孩全都康復出院,這點和以往克沙奇 A 6 病毒流行倒還蠻類似的。

上次流行克沙奇 A 6 病毒是三年前,因此三歲以下的幼童對今年的腸病毒幾乎沒有免疫力,有幼兒的家庭不管大人小孩都要勤洗手,大人有不舒服即使是輕微的喉嚨痛最好也要戴口罩,以免一不小心就把腸病毒傳染給小朋友。

上週腸病毒疫情創近七年同期的最高值,除了注意個人衛生外,請家長不要讓已確診罹患腸病毒的小朋友到學校上課,包括補習班、安親班等,落實「生病不上學」的觀念,減少腸病毒再傳染給其他人的機會。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第35期)雖然腸病毒年年都來造訪,但是今年來的肯定比較凶狠,那就是惡名昭彰的「腸病毒七十一型」。每次提到腸病毒,很自然的反應就會聯想到腹痛或腹瀉等腸胃道症狀,這絕對是第一個要釐清的錯誤觀念。

之所以命名為「腸」病毒,是來自英文 Enterovirus 的翻譯。Entero-這個字首代表「經由腸胃道」之意,也就是說是藉由「吃」入病毒,所造成的感染。腸病毒很厲害,它會鑽入小腸的血管,順著血液到處流竄,跑到喉嚨,就變成我們所熟知的「泡疹性咽峽炎」。

得到泡疹性咽峽炎的孩子,會在上顎後方,形成小水泡或潰瘍,很痛;有時會加上發燒,要一週左右才完全康復。如果加上手腳也有病毒水泡或疹子,就叫做「手、足、口症」,這兩種疾病也是腸病毒最常見的兩大病症。

不過,腸病毒不見得這麼安分守己,除了造成泡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症之外,偶爾也會亂跑到心臟或腦幹,造成重症甚至死亡,其中又以腸病毒七十一型是危險度最高的一型。

另一派傾向人本或認知的養育觀念則認為:健康的嬰兒都是良善而知足的,他們不會無緣無故的哭,他們會哭,通常都是因為有不舒服的狀況或需求產生,例如尿布溼了、肚子餓了、腹部脹氣等,而哭是他們唯一能使用的語言。如果照顧者都不反應,久了之後嬰兒將會學得無助感,他會發現哭是沒用的,環境是無法控制的。

他的確可能停止哭泣,但他也會放棄解決問題的努力,變得疏離而不安,難以和照顧者建立信任感與親密感。所以,嬰兒哭的時候,照顧者應儘速反應,至少應先確認其身體或周遭狀況是否正常,讓嬰兒感到安全且有人陪伴。

有一天我在整理家中的檔案,發現了一系列我父親在一九九八年的電視節目上衛教的影片,讓我感觸良多。那一年剛好就是腸病毒七十一型大流行的時候。從影片上能看出,當時全國家中有幼童的家長,無一不驚恐萬分;call in 進來的媽媽焦急提問的聲音,配上背景畫面不斷放送醫院人滿為患的狀況,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世界末日,跟SARS 肆虐時的緊張乃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年流行一次,死亡率已大幅下降

十四年後的今天,腸病毒七十一型還是一樣棘手,還是一樣帶給家長恐慌。但小兒科醫生經過前輩們這許多年的經驗累積與傳承,診斷與處理上的能力,與當年卻已大不同了。

日前我參加一個有關腸病毒的研討會,聽到一位前輩醫師分享他痛苦的經歷:一位活蹦亂跳的孩子,如何感染了腸病毒七十一型、住院、開始惡化,當天轉加護病房時還是自己走進去的,才過那自動門,就撲通倒地,隔日便離世死亡;病程之快,連醫生都措手不及。那一年七十一型重症的人數超過四百人,其中有七十八位死亡,每一位都是這麼突然。

然而,正統醫學之所以不斷進步,且令人感動之處就在這裡。當年這些前輩醫師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討論,不斷的開會,試圖找出解決之道,而實驗室那一端的研究也同時進行,整個步調就像電影《全境擴散》的劇情一樣緊張。如今,雖然腸病毒依然沒有特效藥,疫苗依然尚未研發上市,但在最近一次腸病毒七十一型大流行的二○○八年,同樣發生三百多位重症病人,死亡人數卻可壓縮至十四人,少了八○%。

現在我們知道,腸病毒七十一型大約每三年會流行一次,重症率約萬分之三左右,死亡率可控制在十萬分之一。我們也知道,腸病毒七十一型之所以讓人措手不及,是因為病毒會直攻我們的生命中樞,也就是腦幹。所以病童全身器官功能都還是好好的,甚至意識都還很清醒,但指揮官一死,心臟竟然忘記怎麼跳,漸漸的就停止了。

然而即便以現代醫學的發達,吾人仍無法預測哪個孩子感染腸病毒七十一型之後會走向重症,而哪個孩子不會。我們甚至在第一時間看見手足口症的病童,也無從得知他是七十一型,還是其他較溫和的病毒。

四大重症前兆,有一個就要當心

在這一切矇矓模糊之中,關於腸病毒七十一型至少有幾件事是確定的:

第一,三歲以下得手足口症的病童要特別小心,因為三歲以下感染腸病毒七十一型後重症的機率較高。

第二,所謂特別小心,就是要嚴密監控四大重症前兆:

一、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二、肌躍型抽搐。

三、持續嘔吐。

四、心跳加快或呼吸急促。肌躍型抽搐,是快睡著時,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與一般發燒畏寒不同,影片可參考疾病管制局的網站(www.cdc.gov.tw)。

第三,上述的四大重症跡象中只需具備一個,就有住院的必要。

第四,住院後若不幸走向重症,我們有三大尚方寶劍:免疫球蛋白、強心劑,以及葉克膜。雖然這三把劍仍無法救活所有病童,但相信我,若狀況真的這麼糟糕,硬救不見得對孩子是好事。

也許「多洗手與戴口罩」是預防疾病的老生常談,但確實也沒其他更好的方法了。腸病毒不怕酒精,因此必須使用肥皂洗手,嚴格遵循「溼、搓、沖、捧、擦」與「內、外、夾、弓、大、立、腕」正確搓揉的洗手步驟,以及使用含氯漂白水清潔消毒,才是標準的防治措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