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412原建  1020301新增)最近後憲4259374學長送我大和藻蝦  2009.4.12那天特別到台南府城送給金魚藻蝦
讓我受惠點滴在心頭  這是金魚第二位看到後憲學長本尊
4259374學長還特別從仁德交流道轉下交給金魚
我與兩個女兒非常謝謝您  一拿到家趕緊分裝到四個區域  魚缸好不熱鬧...
以下是金魚蒐集薻蝦相關資料分享大家...

中文名稱:大和藻蝦
俗名:”Takashi Amano Shrimp”,”Yamato Shrimp”珍珠蝦、大和沼蝦、大和米蝦
學名:Caridina japonica
科名:匙指蝦科
全長:5 ~ 7cm 不等
溫度要求:15-30度
產卵類型:細卵型
產卵要求:降海(鹹水)
保育等級:一般類

目前引進水草缸的藻食性淡水蝦為數不少,不過其中以大和藻蝦最受大眾歡迎,理由是牠的食藻特性相當強,一般藻蝦難望其項背,迄今尚未發現有比牠更能防治水草缸藻害的品種,不過這並不表示,牠的唯一食物就僅僅是藻類而已,大和藻蝦其實也具有某種程度的雜食性。

一般言之,大和藻蝦除了以藻類為食之外,亦能吃浮游生物(Plankton)、較大飼料的碎屑及其膨潤物,甚至水草等。這種藻蝦的食慾相當旺盛,在一天當中可吃下不少食物,若食物不足,容易挨餓而導致生長不良、引發疾病或立即死亡,因此若欲維持其正常的生活狀態,最好也能兼投餌料供牠攝取,不宜只寄望牠僅靠藻類維生。換言之,在飼養過程中,各種餵魚、餵蝦飼料之適當供應亦是成功育成的必要手段之一。

依據一般的飼養經驗顯示,即使在挨餓的情況之下,大和藻蝦也不致於攝食水草缸中既成的髮狀藻(Hair algae)及刷狀藻(Brush algae),這可能與牠鉗狀胸足無力撕裂藻絲有關,通常只攝食細嫩的藻類,尤其是剛在水草葉片長出來的藻類是其最愛,但不攝食黑毛藻(Black Brush Alage;BBA),以及玻璃表面的斑藻(Spot algae)。當缺乏可食用藻類或飼料時,牠也可能轉而攝食水草的嫩葉或腐葉。大和藻蝦放養的時機最好不要選擇藻類已經滋生的情況,應該在藻害尚未形成之前就放養,才能收到預期的防治效果。

大和藻蝦生產實錄

剛開始看到不覺得有什麼異樣,只是覺得她的腳擺動的比平常快很多,而且繞著缸壁四處跑



跑啊跑的,這已經是第四圈了,不由得注意了她一下,仍然是覺得她怪怪的!



用力的給她注意了一下,這時是第六圈了,發現她肚子裡還有少許的孵育卵,心想!害囉~~快生完了!



這時就得特別用力的注意了,果真是在生小蝦腳下跟左下角都有小蝦的蹤跡,原來不是魚覺得她顧人怨,是在撿她的小蝦吃呀!



不注意看還會發現不到哩!才在想說豐年蝦都已餵完好一段時間了,哪還會有倖存的啊!

這麼大的缸子,環境又複雜,結結實實的給她跑了十幾圈!媽媽真是偉大呀!

春光無限篇

這樣應該是準備要交配了吧,最近缸子裡頭似乎是春光無限哩!



可是,事情好像沒這麼簡單喔,情敵似乎越來越多了!



大河藻蝦和旁邊的玫瑰蝦大小比例看起來就差很多了。



唉呀呀!還是有情敵大膽示意了,看來得有一番爭奪戰了!



這樣看起來還是母蝦比較累吧!辛苦了!



昨天雖然交配完,但外觀上看起來還沒啥異樣,背上的卵黃依然顯眼。



真嚇人,不到一天的功夫卵黃全下到腹部來了。



看樣子,蛋的數量還真不少哩!



光是目測,起碼也有千來隻吧!數量還真是驚人啊!


(文稿整理:陳信有老師)大和藻蝦原本生活在台灣東部的河流裡,因為是水中的除藻高手,所以常被人類捕捉到水族館販賣!養在水草缸中,作為是觀賞及清除附著性藻類的蝦子。

大和藻蝦的身體是透明的,身長最大約5cm,背上有一細長金黃色花紋,頭胸甲至腹節均散佈斷續的紅棕色縱紋,雖然我的體型不大,但是大和藻蝦可是很強壯的喔!將牠放在在陸地上,依然可以快速行走,而且走得很快喔!

你們一定很好奇,大和藻蝦除了吃藻類之外,還吃什麼呢?其實啊!牠什麼都吃,是雜時性的喔!平常最喜歡吃藻類,如果沒有藻類可吃,會改吃水裡的水草,看到死掉的小魚,也會過去吃掉他們喔!算是打打牙祭啦!所以大家都會說,大和藻蝦蝦子是水中的清道夫!

在大元國小的生態池之中,大和藻蝦的族群數量很少,因為在生態池之中,大和藻蝦是無法繁殖牠的下一代(大和藻蝦需要降海繁殖),不過不是生不出來啦!而是大和藻蝦生出來的小蝦子,需要回到大海之中,才能夠有東西吃(小蝦只吃大海裡的浮游生物),也常能活下來,所以在生態池之中,雖然大和藻蝦也會生出小的大和藻蝦寶寶,但他們都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吃而死亡,唉!看來大和藻蝦只能夠在這裡安享晚年!無法抱兒子和孫子囉!

項目

內容

學名

大和藻蝦Caridina japonica

科別

匙指蝦科

別名

大和米蝦、珍珠蝦、大和沼蝦

特徵

中央則具一棘。體色通常為淡綠色至半透明。頭胸甲至腹節均散佈斷續的紅棕色縱紋,尾柄末緣稍呈三角形

食性

雜食性

棲地

台灣北部、東北部、東部及南部之溪流

備註

大和藻蝦抱卵很容易,也能孵化,只是剛孵化的小蝦,需要在有鹽分的水中才能存活(降海)、成長(就像鮭魚逆流而上產卵,但鮭魚的幼魚卻要回到大海中才能長大),而且小的大和藻蝦非常小,只能吃浮游生物,所以很難順利繁殖

大和藻蝦的繁殖

大和藻蝦的產卵季節,在自然界大約是晚春至夏末,但在水族缸中只要水溫一直穩定維持25度C左右,就無產卵季節的限制,而且產卵次數多寡不一,平均每隔三星期即可產卵一次,通常只要食物充足,他的產卵週期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每次約生產數百至上千個卵。

大和藻蝦的卵相當小,即使剛孵化出來的蝦苗(Lrvae),也僅約0.5mm而已。這種幼苗稱為無節幼蟲(Nauplius),屬浮游性,在浮游階段必須要 有適當濃度之鹽分才能正常生長。

因此無節幼體會沿著溪流往出海口方向漂流,最後進入大海中生活,經過多次蛻變後,幼體逐漸成長與成蝦十分相似的幼蝦,此時 期體長約0.5CM,不僅游動器官已經完全發育,且具自行游動之能力,才結束海中的浮游生活,重新回溯至源溪流(Home river)成長繁殖而完成其生活史(Life cycle)。在正常的情況下,一般大和藻蝦的壽命約2~3年,但在其生活史中,約有2個月的幼苗期是在大海中度過。

由此觀之,大和藻蝦應屬於 典型的「兩側迴游型」的降海型蝦類;換言之,在他的生活史裡必須「溯河降海」。這訊息告訴我們,大和藻蝦雖然是一種淡水蝦,但卻不能單獨在淡水中度過一生,其幼苗時期必須回到海洋中行浮游生活才能成長。

如果突然截斷其源溪流與大海之間的通道,讓幼苗無法順著水流漂浮到具有鹽分的河口或沿岸一帶行浮游生 活,導致其生長發育受阻,也將難逃一死之命運,最後大和藻蝦在源溪流極可能有滅絕之虞。基於此種事實之體認.............

同時若有人寄望他在水草缸中產卵,並順利繁殖育成後代的話,恐怕具有相當的難度!因為其幼苗需要在有鹽分及浮游生物的水中才能生長,而一般水草缸並不具備這種條件。

若干日本業者曾經企圖利用二段式飼養法來作人工繁殖,他們把在淡水中飼養之成熟且已經抱卵的母蝦取出,置放於繁殖缸中讓其產卵,除漸增加缸水的鹽度,直到產卵後,在將母蝦移回原淡水缸,接著讓卵利在繁殖缸中繼續進行人工孵化,等卵粒孵化後在用原繁殖缸來培育無節幼體。

可惜幼體通常僅活不過一星期即紛紛夭折, 因此日本迄今仍無法在水族缸或水池成民c殖,目前日本業者供應消費市場之需求,包括出口至國外者,皆由天然環境中捕撈獲得。

不過據未經證實的報導,在德國 已有人繁殖成央A他們的作法係將蝦卵從淡水中分離,置於25~26.5度C的半鹹水中,讓其孵化成無節幼體,在利用浮游生物加以餵食,經二個月細心培育後即可獲得能夠完全適應於淡水的蝦苗

大和藻蝦的放養數量

大和藻蝦可說是我水草缸中的除藻主力軍,只要放養足夠的數量,藻類通常就難以找到機會橫行.....


的水族缸x呎的,請問我該放養多少隻大和藻蝦才足夠?

這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要視各個水草缸的狀況而定,如水族缸的容量、水草量、其他生物的數量等因素都是必須考量的(坦白說這樣的回答...和沒有回答有何不同

 

一般來說,我都習慣盡量在缸中多種一些水草,因為水草數量越多,光合作用所產生的 氧氣量也會越多,能容納的魚蝦自然也就越多,因此在新缸設置完成後,我習慣在一週內就放養大和藻蝦,第一次放養的數量會以水族缸的容量作為主要的參考,以二公升水量對一隻大和藻蝦的比例來放養,如我的標準2呎缸的水量約64公升,我會先放養30隻左右的大和藻蝦,接著觀察其除藻的效果再決定是否該增加或減少數量。


 

當然這所謂二公升水量對一隻大和藻蝦的比例只是一個參考值喔,畢竟每隻大和藻蝦的體型也都不大一樣,如果買的是比較大隻的,由於除藻能力較強,也可以酌量減少放養的數量。

 

這是我放養大和藻蝦的原則,提供給大家參考,不過請切記這是一個參考值,不是一個絕對的標準答案,實際放養數量還是得視各個水族缸的狀況而定。

[參考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62701398

http://blog.yam.com/markpigyam/article/17179097

http://tw.myblog.yahoo.com/jw!n2o1vrqBFQEJ8Ei22iwkBXhrDTywvFo-/article?mid=2764

http://pcm999.pixnet.net/blog/post/33225018-%E5%A4%A7%E5%92%8C%E8%97%BB%E8%9D%A6%E7%9A%84%E6%94%BE%E9%A4%8A%E6%95%B8%E9%87%8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