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0306原建20100330新增)通路行銷隨著國際流通業壯大,逐漸成為品牌經營必要之功能,所以行銷人員須具備更多的科學清晰數據了解市場,對新興通路的經營與創造,需要更有價優質的動態主題來吸引消費者。

行銷向內拉

過去,企業會透過電話、e-mail、廣告、DM等對外宣傳的「出向行銷」,讓 潛在顧客注意到自家商品。當大眾逐漸忽略這些干擾,這個時代隨之結束。

現在,應該要反過來做「入向行銷」,透過Google、部落格、社交媒體,在大眾有需要的時候,提供 相關的資訊,讓搜尋你商品的人更容易找到你。

重點不再是你能砸多少錢做行銷,而是內容優不優、能不能讓潛 在顧客找到你。入向行銷正在改變商業生態、改變你的經營方式,未來將是入向行銷的時代!

別再找顧客,吸引他們穿越網路找上你!

過去行銷人員都會用廣告來接觸潛 在買主,讓他們注意到產品與服務,這就是出向廣告,因為費用是由廣告主支付。但是,傳統的出向行銷在今天已經接近壽終正寢了,因為大眾愈來愈懂得忽略行銷 的干擾:商展、電話行銷、電子郵件群發、廣告、直效郵件。

入向行銷正在重新塑造商業環境,因為有史以來第一次,重點不在於你有多少錢可以花在行銷上,而在 於你內容的好壞,以及是否懂得如何幫助你的潛在顧客「找到」你。在今日,藉由入向行銷的策略,透過網路上各種社群媒體的搜尋工具幫助大眾找到你,能夠創造 明顯較佳的效果:Google、業界部落格、社群媒體網站及其他搜尋工具。

(文/布萊恩‧霍利根 & 達米胥‧夏Brian Halligan & Dharmesh Shah)
入向行銷則是要反向操作,與其發送廣告或促銷文宣,不如讓正 在網路上搜尋你商品的大眾,能夠方便地找到你。入向行銷指的就是,在大眾有需要的時候,提供他們關於你產品與服務的資訊,而非依據出刊或節目播出的時間表 走。

行銷人員的根本職責,就是宣傳他們的商品。行銷人員在過去 為了做到這一點,結合了下列幾種方式:

● 電視、廣播、報紙與雜誌廣告;

● 電話行銷與電子郵件群發;

● 直效郵件;

● 商展與博覽會。

唯一的問題是,大眾比以前更懂得使用TiVo等新科技,過濾這些干擾。在今日,消費者比較不會被廣告吸 引,反而比較可能使用網路去蒐集資訊與購物。

當今網路上被用來購物的3大領域分別是:

1. 搜尋引擎——例如Google等,網友會用來搜尋有哪些網站提供他們所需的產品或服務。

2. 部落格圈——目前已經有超過10億個部落格。網友之所以喜愛部落格,是因為部落格讓人覺得 比廣告更真實、更坦白。

3. 社群媒體圈——也就是全部的社群媒體網站,像是Twitter、Facebook、StumbleUpon、LinkedIn、Digg、Reddit、YouTube等林林總總。這些網站為消費大眾提供了平台,讓他們可以發 表意見。

顯然,要成功讓事業成長以及創造業績,必須讓你行銷產品的 方式符合消費者今日喜好的購物方式,這就是入向行銷如此重要的原因。

企業剛開始建立網站的時候,網站幾乎都是他們促銷文宣的電 子版,其中充斥著以推銷為目的的訴求,也就是按照一對多廣播的操作方式。這種方式在網路剛興起的時候還可以,但到了今日,文宣型的網站就會令人不耐。如今 協同網站正熱門,不要再傳播單向訴求,而是要針對你的市場,建立一個協同合作、生機蓬勃的交流網站,這樣你就會成功。

在今日,要吸引網友進來造訪你的網站,必須:

■ 具備真正出色的商品,而且商品在你所界定的利基之中,絕對 要是「世界之最」。

■ 提出明確的價值主張,讓人清楚看出你希望如何為與你互動的 人創造價值。

■ 時時增加新的內容,並提供訂閱(利用簡易聯合供稿系統,簡 稱RSS)或電子郵件更新服務,讓大家接收最新的內容。你的RSS訂閱人數多寡,會是你觀察內容到底有多出色的關鍵指標。

■ 讓訪客能夠和彼此互動。潛在顧客不想聽你自吹自擂,而會想 知道其他人對你的看法,還為想詢問已經成為你顧客的人,藉以了解狀況。

■ 讓內容方便於社群媒體中傳播,才能夠為你的Facebook粉絲專頁吸引粉絲,為你的LinkedIn群組和Twitter吸引追隨者,並產生大量的Digg或Delicious書籤。

換句話說,如今網站的目標並不是要當作你產品的傳聲筒,而 是要成為你市場中一個活躍、蓬勃的交流中心。要建立起一個地方,讓有志一同的人可以 和彼此聯繫。如果你能建立出這麼棒的環境,吸引到最可能購買你商品的人,那你就會成功。

這聽起來是高難度的要求,不光是花點錢替你的網站換上新的 圖案、商標與字體這麼簡單。這的確不容易,然而並不是做不到。只要你好好想想,你的訪客通常是在尋找值得閱讀與學習的有趣內容,而不是要評論你的網站設計 得有多好,你就會清楚了解到,其實可以採取下列4項簡單的步驟,讓網站開始轉變為市場的交流中心:

1 在你的網站裡加入協同合作的元素,例如定期更新的部落格等

2 想辦法開始製作大家會想獲得的精采內容

3 開始全力了解Google、業界部落格,以及社群媒體網站的運作方式

4 找出能夠在你的市場中成為「世界之最」的商品,即使那表示 必須將經營重點縮小到特定的利基

要評量你邁向行銷中心的進展如何,應該持續追蹤下列幾項關 鍵指標:

■ 有多少個連結從其他網站連回你的網站——可使用Website.Grader.com等網路工具來判斷。

■ 在Google上有多少個網友搜尋的關鍵字,可以為你的網站創造流量——相關資料可以從Google Analytics取得。

■ 你有多少訂戶——訂閱你的RSS和電子報。

■ 你有多少追隨者——例如你Facebook專頁的粉絲、Twitter的追隨者、LinkedIn群組的會員等。

有些企業非常成功地創造出活躍的網路交流中心,其中包括37Signals.com,建立了專案管理工具;另外還有my.BarackObama.com,源自參議員歐巴馬2008年成功的總統競選活動。你也可以仿效「死之華合唱團」的成 功經驗,他們以巡迴演唱會而非專輯銷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數十年來有效主宰了他們自己的利基市場。他們也明智地運用網路,進行了成效卓著的入向行銷。

通路行銷 是商品造星運動的關鍵

(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經營知識/D3版 黃經芬2008/6/24)通路行銷泛指製造業內部一個負責通路企畫的單位,專業人員透過對流通業者之定位瞭解及整體通路分析,發展出通路個別之行銷策略,可以充分實現在賣場。

隨著國際流通業壯大,通路行銷逐漸成為品牌經營必要之功能;日用消費品大型製造商,從偏重品牌投資,到如今急切地以通路掛帥,前後不超過20年,目前在行銷企畫部及業務部門之外,多已建構通路行銷部門,因應不同型態的流通業客戶需求量身定做計畫。

早期通路經營偏重訊息傳達

台灣日用消費品牌的通路發展,最早由各地經銷商掌控,品牌由製造商投資,角色涇渭分明。
80年代外商進入台灣,國際品牌大廠諸如可口可樂開始建立直屬經銷商體系,仍舊維持品牌主導的態勢。

跨入90年代,量販店與連鎖便利商店開始帶來革命性的影響,舉例說,連鎖量販店的獨家促銷檔期,就可以把工廠所有生產線的貨量吃光,國際零售業帶來的店鋪革新,也提供了店頭廣告最好的曝光地點,因此製造商紛紛提高對流通業的行銷投資,特別在品牌上市期間,或者是像可口可樂贊助奧運活動這樣的主題宣示,現代連鎖流通業絕對是首選。

初期通路行銷的工作仍歸類在行銷部,協同業務部一起承擔。外商品牌在通路遽變的過程中雖先知先覺,但過程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學習曲線一點不輕鬆。面對同樣缺乏經驗的通路的採購人員,談判成為顯學。比起現在,當年只要品牌資源豐富,合約的簽訂很容易,所以早年的通路行銷工作,偏向行銷企畫人與業務人之間的溝通橋樑,訊息傳達是最主要的任務,通路行銷人員的重要性不易凸顯。

通路已經進入品質深耕期

近年的發展是現代連鎖零售業經過開店的高峰期,來到整合與併購時期。傳統的零售業如地區經銷商經過汰劣存優後,台灣的主要實體通路,已進入品質深耕時期;同時,日用消費品市場進入飽和狀況,消費者喜新厭舊更有理由。新商品周期短暫,加上配合流通業少量多樣的供應,讓成本墊得更高。新品牌上架昂貴,失敗風險高,加上粥少僧多,行銷資源愈顯捉襟見肘,不敷使用。

順應情勢發展的結果是,品牌製造商竭盡所能,縮短到消費者的行銷通路,直營店模式於焉興起。零售通路商也不甘示弱,積極向後端整合,除了發展自有品牌,也投資在品牌建立;

7-11廣告投資行之有年,加上自有商品,成為消費者24小時消費中心。最近家樂福跟進,除了2千種自有品牌商品外,今年預計投資3億元大打廣告,更宣稱這樣的行銷行為未來還會不斷增加。

通路行銷的定位,在品牌與通路的錯綜複雜中,已非傳統橋樑的角色可以應付,必須有更多創造資源的策略思考,在這背後支撐的,是科學數據加上企業家精神,新世代的通路行銷應該具備衛星概念的功能,對企業的價值才能具體凸顯。

通路行銷如何提升?

企業在品牌工程的投資上,針對通路行銷的領域,有以下建言:

1.真實的通路調查決定整體的通路策略與資源分配

儘管大家認為通路行銷重要,但就像一份由美國Deloitte德勤顧問做出的調查顯示,90%的店頭促銷並沒有回本,推估店內促銷會以每年2%的幅度減少。深究事實發現,除了廣泛性的業績目標數字外,並沒有準確評估通路行銷結果的標準;相較於花大錢於電視及平面等傳統媒體,是因為已經認同了這些媒體的可被衡量性。

最近外電報導美國Prism市調公司用電眼掃描器,監測多少人走過貨物陳列架,與實際購買產品的比例,以作為測量店頭行銷的方式,每年花5億美元預算在店頭行銷的P & G公司,便考慮以此調查資料為根據。

2.進入新興的通路藍海行銷

電視購物頻道及網路購物是這幾年新興的通路,品牌製造商進攻這虛擬通路的企圖心卻不大。綜觀現在及未來的影響,品牌在這2塊的通路行銷,其實大有可為。
根據經濟部的統計,目前台灣傳統市場整體營收約3000億,連鎖便利商店的營業額是2000億,量販店1500億,超市900億,平均下來,單家便利商店一年營業額可達1億元,比較起去年電視購物頻道7台,創造將近350億元營業額,平均每台購物頻道每年創造60億元營業額,實體通路算是小兒科。
另外電視購物頻道還擁有高達45%的毛利率,加上1年就能賺進一個資本額的誘惑,成長可期。網路也不遑多讓,資策會預估,台灣線上購物市場規模將達1800億元,明年將大幅成長36%,達到2500億元,逼近傳統市場,製造商焉能忽視!

電視購物與網路購物所運用的手法,與實體通路的行銷方式有極大差異,因此創新的機會處處可見,但目前許多行銷作法都帶有實驗性質,許多新興成功的網拍業者及電視購物業者的共同心聲是,忙得黑天暗地,賺得一倉庫的商品庫存,需要有企業家冒險的精神。

電視購物與網路交易入門容易,成為新品牌發展的天堂,大品牌即使涉足也只投資低預算,殊為可惜。特別是網路興起只有16年歷史,預期未來將有高成長,入口網站Yahoo與搜尋網站Google引導流行,每天都有新創意,是品牌揚名所需。電視購物台兼具電視廣告的效應,一檔40分鐘節目,幾百元的商品也有能力成交上百萬驚人業績,靠的僅是購物專家的舌燦蓮花、低成本製作的廣告展示與快速的促銷手法!

虛擬通路完全顛覆一步一腳印的品牌建立原則,沒有知名度的商品也能暢銷,商品行銷端視創新與速度,通路行銷卻因此可以實現化無為有的技巧,不僅能創造品牌,還可以累積資源。

3.創造有價優質的動態主題吸引消費者

現在的實體零售通路大量引用整合行銷的概念,創造話題,將通路與媒體的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量販店的主題周如中元節、過年,搶走不少傳統市場的生意,7-11及全家掀起收藏卡通公仔的風潮,至今方興未艾。

大型的消費品牌製造商過去從爭取排面,到購買陳列位置,或是成立店中店,已經投資了非常多的固定成本。未來建議業者,多從品牌的體驗行銷著手,利用商品優勢話題,多多創造動態活動,貼近消費者,才能化費用為收入;最近一例是把迪士尼商品常在百貨公司舉辦免費促銷活動的經驗,提升為非常特殊的派對活動,讓零售通路及消費者不僅願意付錢舉辦派對,也間接購買了禮物商品。(原作者為百智行銷總經理)

[參考來源]

http://www.master60.com.tw/catalog/issue.phtml?book_id=364

http://web.ed.ntnu.edu.tw/~minfei/eduationmarketing/articalabstract/2008-38.pdf

2008/7/21,取自 http://www.cyberone.tw/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MediaType=business_management&MMContentNoID=511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