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英語:Infertility)又稱不育,主要是指人類男性及女性雙方或其中一方,在生物學上無法使懷孕發生的現象。也可以指女性無法完整懷孕的問題。造成不孕的可能的原因則相當多樣化。..原發性不孕(primary infertility)是指一對伴侶一開始就完全無法懷孕;而次發性不孕(secondary infertility)則是指一對伴侶已經懷過孕且生過小孩,但是接下來卻發生懷孕困難或懷孕不正常的現象。
維基百科資料指出,可能源於兩性任一的因素包括:
1.遺傳因素:
羅伯遜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一種染色體易位型式,發生在男女其中一方時,會造成週期性的自然流產,或是完全的不孕。
2.一般因素:糖尿病、甲狀腺異常,或是腎上腺疾病。
3.下視丘-腦垂體因素:
(1)卡門氏症候群(Kallmann syndrome);
(2)高泌乳激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
(3)垂體功能減退(Hypopituitarism)。
壓力是不孕症的隱形殺手
引用 http://www.ccsn0405.com/2016/11/blog-post_24.html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現年37歲住在臺北楊女士是位金融主管,生活緊張忙碌,就診時總是眉頭深鎖、聳肩、講話速度極快;結婚4年多一直無法受孕,就診婦產科檢查卻無異常,吃過排卵藥也作過人工受孕都失敗,在北部也看過中醫,但始終「孕氣差」;經友人介紹南下就診,問診發現,患者身體緊繃,不易入眠,早上起床嘴巴苦苦的,經前乳房脹痛,經期常莫名發脾氣,總是控制不了情緒。
另一位35歲鄭姓女工程師,結婚2年多無法受孕,到婦產科檢查無異常,吃過排卵藥也作過人工受孕都沒結果,轉而尋求中醫治療,該患者很投入工作,尤其是靈感一來,總是三餐不正常、憋尿,常熬夜、睡眠品質差多夢,脅肋覺脹痛,月經來量偏少,有痛經,頭痛,發脾氣,乳房脹痛等不適症狀。
臺南市立醫院中醫部王淑秋醫師表示,臨床上常遇到西醫檢查都正常,卻一直無法受孕的患者,通常他們共同症狀都是平日工作壓力大、個性急、肩膀痠緊、有不易入眠、淺眠、多夢等睡眠障礙、久坐少運動、經前乳房脹痛、經期莫名發脾氣等,以中醫學理來看此為「肝氣鬱滯」,情志抑鬱、疏泄失常、氣血不和、衝任不能相滋、胞脈不暢,而不能攝精成孕。
王淑秋醫師指出,2014年「人類生殖醫學期刊」曾以501對夫妻研究發現壓力大,對於不孕症風險高出一倍,2016年「流行病學期刊」以400名40歲以下女性為研究對象,發現女性在排卵期壓力指數上升一單位,受孕率下降46﹪。
王淑秋醫師除了給予疏肝理氣藥之外,針對個人不同體質給予處方用藥,也會給予生活飲食衛教,教導「慢一點、快一些」觀念,吃飯慢一點、走路慢一點、說話慢一點,每週至少運動3次,散步或練瑜珈,睡前雙腳泡熱水。 王淑秋醫師建議,也可透過穴道舒壓按摩,包含「太沖穴」、「三陰交穴」,經過半年多努力調整生活步調,以及中藥調理,金融女主管和女工程師,除了月經不適症狀大幅改善,不再莫名發脾氣外,也成功受孕。她們放慢速度一致表示,終於了解「生活步調慢一點,這樣懷孕就能快一點」的道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