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3原建20141122新增)國防管理學院(現已更名為「國防大學管理學院」),95年07月從中和積穗搬遷到北投復興崗至今(102年7月)已超過7年的時間了。

學校雖然搬到北投了,但相處已久的中和積穗校區仍然念念難忘,不時的打聽著積穗校區的變化。後來聽聞學校搬遷後校區就移交給了中和市公所管理,也有一些政府公務機關進駐到校區內,校區前後的民安街與民享街也在校園內新闢一條道路打通了,校區內一些空地也畫了停車格變成收費停車場,校區內的操場、網球場也變成了附近社區居民的休憩運動場所。

而根據梅學長二年前返積穗營區巡禮原國防管理學院中和積穗校區已被好幾個公家單位瓜分...有法務教育部中和第二分局交通大隊刑警大隊民防中心如好好經仍可保有大致風貌可惜各自為政各據山頭,以前的游泳池已填平為停車場勤務連旁的餐廳已為訓練體能的道場.....目前的情景更慘不忍賭ㄚ

僅管所有同學在軍旅生涯中的際遇不同,但對於中和積穗校區的記憶絕對是一致的。遺憾的是,管院已於95年8月遷至北投復興崗,原址現在已是一片廢墟,當年的種種只能靠以下的照片來追憶了。

國防管理學院院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XibrG1De1E

本校沿革

國 防大學管理學院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軍事學府,民國元年3月20日成立「軍需學校」,後於36年9月1日改分為「經理學校」及「財務學校」兩校,又於 40年4月1日合併為「軍需訓練學校」,43年更名為「財務經理學校」,於民國58年2月10日 再更名為「陸軍財校務學校」,並於民國71年12月01日與前身行政學院之「國防管理學校」合併為「國防管理學院」,更於78年7月 1日將原「政戰學校法律系所」納入,84年7月1日納入國防管理班,89年5月併入國防大學,更名為「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95年11月,配合軍事院 校整併案,再次更名為國防大學管理學院。



本校沿革

本院沿革傳承摘述如后:

ㄧ、軍需學校:民國元年3月20日至36年7月,創立於南京,首任校長為張敘忠。
二、聯勤財物學校:民國36年8月至38年4月,創立於上海,復於民國38年1月至38年4月遷至海澄,於民國38年5月結束遷台。財務經理學校
三、聯勤經理學校:民國36年8月至38年3月,創立於上海。
四、軍需訓練班:民國40年4月至43年5月,班址於松山。
五、聯勤財務經理學校:民國43年6月至44年5月,校址於松山。
六、陸軍經理學校:民國44年6月至58年2月,校址於積穗。
七、聯勤財務學校:民國44年6月至58年2月,校址於景美。
八、陸軍財經學校:民國58年2月至69年11月,校址於景美及積穗。
九、國防財經學院:民國69年11月至71年11月,院址於積穗。
十、副官學校:民國26年9月至51年2月,創立於南京。
十一、行政學校:民國48年1月1日 至56年7月1日,由副官學校、國防部動員幹部訓練班、空軍人事訓練班合併成立。
十二、國防管理學校:民國56年7月至71年12月,由行政學校與陸軍補給管理學校合併成立。
十三、軍法學校:民國46年3月至56年6月,創立於新店。
十四、政戰學校法律學系:民國56年7月至78年7月於復興崗,於78年7月1日併入國防管理學院。
十五、三軍大學國防管理班:民國84年7月1日 併於國防管理學院。
十六、國防管理學院:民國71年12月至89年5月8日,由國防財經學院及國防管理學校合併成立。國防大學管理學院(北投復興崗)
十七、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民國89年5月8日,由三軍大學、國防醫學院、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管理學院合併成立,並於95年8月1日校址遷至北投復興崗。
十八、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民國95年11月1日配合院校調併更名。

最特殊的一程驛站(崇廉山莊)

(陳幸蕙 / 文)晴朗的日子裏,常喜歡瞇起陽光下的一雙眼睛,遠眺那幾個青草覆地、密植竹林的小土丘。

微風過處,爽颯的窸窣聲中,千竿晴翠,總如海濤般,層層翻起,讓人想起王維的詩。

而雨時,深密葱蘢的幽篁,瀟瀟疏疏,一片濕碧,另有番寧謐的韻致;右側草坡上的兩座小厝骨塔,黃瓦紅磚和黃瓦白壁的尖頂建築,在煙霧迷濛之中,也往往顯得格外古典安詳起來。

學校,便是依著這些微緩的小土丘,自兩側朝中央興建的。

有個別名,叫「崇廉山莊」。

為什麼叫「崇廉」呢?

起初,並不太喜歡這個嚴肅乏趣的名字,因為不解;也曾一度以為,那或許只是個人名,是為了紀念某位將軍或前輩而取的吧?

然而,探本追源之後,恍然大悟,不禁頷首莞爾;竟彷彿覺得,有一片清越悠遠的鐘聲,正自遠方、自心底深處傳來。

因為,對人性來說,那實在是再恰切不過的鍼砭、再慎重不過的叮嚀,同時,也是再一針見血不過的提醒了。

東漢時的楊震,暮夜卻重金之賄,曾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正義嚴辭,使對方肅然而退,那是「崇廉」作風的極致。

而在今天「向錢看」的世界裏,或者說,在經濟犯罪屢聞不鮮的社會中,我們還能不能找到如此一副連澄澄黃金都打不動的鐵石心腸?連飛來鉅富都搖撼不動的清明理智與良知呢?

崇廉山莊的學生在畢業後,大部分都是要分散到軍中各單位,去管理銀錢收發的;當他們初踏進此校的同時,「崇廉」兩字,便已如一枚刻骨銘心的印記,深深打進他們的心坎,成為他們未來在工作時,永遠信守不渝的座右銘了。

真感謝也真佩服當初為此山莊命名的人啊!

那是一種怎樣洞悉人性的智慧?一種怎樣高瞻遠矚的教育眼光?讓每一期從此地離開的學生,都不忘自己是來自「崇廉山莊」的人;並且不忘,「崇廉」,乃是他們在面對成綑成束的鈔票之前,那個舉頭三尺的神明;是他們這一聲所最應該堅持的原則與目標。

據說,美國西點軍校的學生,若考試作弊,不論情節輕重,一律開除。

崇廉山莊,亦復如此。

因為,一個聰明投機,卻缺乏榮譽觀念的學生,誰能保證他將來不會唯利是圖、出賣袍澤,甚或陣前倒戈呢?而誠實─對自己誠實,對工作誠實,對國家誠實,那或許正是崇廉的起步,是一個管理財務的軍官,所必備的基本操守吧?

我想,我當永遠不會忘記在某次週會上,那既果決又沉痛的院長,在提到開除作弊的同學時,所曾說過的一段話:

「若是站在父親的立場,也許,我會留下他們,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但站在一個執法者的工作岡位上,為了維護法紀的尊嚴,我不得不忍痛這樣做。」

那樣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啊!崇廉,崇廉,於是,那兩個樸素而又鏗鏘有力的字眼,便又重回到我的心中,深深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

仲夏時節,偶然走進竹林,雪白的衣褲總暈染上一抹淺淺的翠意,使人心骨皆清。

在崇廉山莊安心地教書、寫作,我時常玩味起那看似嚴肅乏趣,實則含義深遠的名字;並且細想這兩年的種種機緣,細想每一個快樂充盈、平淡素靜,或陰霾偶然降臨的日子。

而崇廉山莊,這小小的、默默的、我一步一足印從歲月中漸次走過來的地方啊!我心底是充滿如此複雜豐富的感情;陽光下,仰視浮雲,我不得不說,那實在是我生命之旅中,最特殊的一程驛站!


──選自《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 爾雅出版 )

陸軍財務經理學校時期拍照

崇廉山莊的回憶

回憶學生餐廳..用餐

感恩畢業於 1974 年 伍鳳麟學長授權分享

這條道路記得當時練習踢正步都在這裡,也是大家畢業時踢正步離開的地方(2012.3.14)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b92b040-b92b040/article?mid=482


原圖書館


七十年代時此為集合場 軍歌比賽都在此  後來改成為有圍籬籃球場

這裡是學生的最愛,有早餐部,理髮部,營站

這就是當年的宿舍,懷念啊

當時學二營營部,聽說後來樓上作為女生宿舍


餐廳,體驗從三分之一板凳到隨便坐的地方,這就是從菜鳥到老鳥的感覺,不過管院當時的伙食真的好到沒話說

記得這裡是有健身房及許多綜合教室

教學大樓

七十年代初還是學生餐廳 後來改為中正堂  大家在財經坡廳還記的嗎


以下感謝小敻把這些照片保管得那麼好,今天我們才能在此「白頭宮女話當年」。雖然這些照片無法呈現像google街景地圖的效果,但是聊勝於無,大家就將就將就吧!

注意到了沒,上下兩圖紅圈處的小天橋,是我們畢業之後才增建的,總算有人在用心辦事了

自從當年的畢業會餐後,就一直沒再進過這間餐廳,真的有三層嗎?算不算是違建呢?危不危險哪?不過一切都不重要了,不必為古人擔心。



這兩棟房子是我們最早接觸的校園景物之一,當年入學時在圖書館報到後,即被帶到此地整頓,準備前去陸官受入伍訓。


這是讓人流口水的地方,因為當年用餐前都要先在此整隊,喊完「公勤廉能」後才能進餐廳

想了好久才知道,這裡原來是福利社後面的小台地,記得更早以前是木造的平房,好像是洗衣部之類的地方。

這裡是學生餐廳的側門,畫面的右側即是上圖所示的地方。

(引用李惠湘的壓箱寶)上回聚餐,惠湘說他有一堆管院搬遷前(民95年)的照片,可以放到部落格上讓大家懷念一下。我說只是這樣的話,可能沒什麼看頭,要就搞大一點,把管院今日的景況也弄上,來個今昔對照才有賣點。他老兄也很夠意思,真的對照著那些照片,把所有的景點重走一遍。茲將那些照片貼在下面,以饗我同學。

<<圖說內容如有謬誤,請惠予斧正>>

下圖:從學校大門進來後的左邊,昔日為衛兵司令室及收發室。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從學校大門進來後的右邊,昔日為會客室。

下圖:上圖之近況,現已改為中和市公所的K書中心。

下圖:從上圖會客室出來後所見的昔日校園景況。

下圖:上圖之近況。此道路已貫穿校區,直行左轉上財經坡後再右轉,可通達後方的民享街。

下圖:昔日的大餐廳、敘忠樓,以及其前的籃球場。該球場在我們畢業後已經過整建擴大,作法是將敘忠樓前原來可直達球場的階梯挖掉。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早期的油料作業場,後來改為停車場。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的醫務所。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從昔日敘忠樓的一隅所見之校園景況。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為專科班的寢室,後改為國管班的寢室,右方即為我們當年的教室。


下圖:由上圖反方向所見之景況。


下圖:從當年專科班集合場看我們的寢室大樓。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此棟建築北面的二樓後半部及整個三樓,就是我們用了四年的寢室。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從我們當年的連集合場往教室區方向的景況。


下圖:上圖反方向之近況。


下圖:昔日由營部前的財經坡,往院部方向的景況。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的教室區,右側二樓由近而遠分別為廁所、124、125、126教授班。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上圖一隅之特寫。


下圖:昔日從大餐廳前眺望院區之景況。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當年的大餐廳,後經改建加高,並改名為第一餐廳。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上圖右邊道路在院區內的盡頭,再往前即可通達民享街。


下圖:上圖道路的反方向景況。

下圖:昔日從第一餐廳後方往營站方向的景況。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從第一餐廳中間往營站方向的景況,圖中小路的盡頭為中正堂。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營站後方荷花池之一隅 (1)。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營站後方荷花池之一隅 (2)。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從中正堂往營站方向的景況,圖中小路的盡頭為第一餐廳。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上圖小路的盡頭為第一餐廳。


下圖:昔日的教學大樓。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教學大樓前的圍牆浮雕 (1)。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教學大樓前的圍牆浮雕 (2)。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的中正堂。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院部的側門。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圖書館前的佈告欄。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的圖書館全景。


下圖:上圖之近況;蔣公銅像已被拆除,屋頂也加蓋了天線。


下圖:昔日圖書館前草坪上的造景岩石。


下圖:昔日的游泳池大門。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的游泳池園區一隅 (1)。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的游泳池,它令人想到當年劉效宗在此拼命三郎似的表現。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往大學部寢室的小坡道。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的大學部寢室。


下圖:上圖之近況,現已改為教育部所屬單位使用。


下圖:昔日由大學部寢室眺望院區一隅 (1)。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由大學部寢室眺望院區一隅 (2)。


下圖:昔日由大學部寢室眺望院區一隅 (3)。


下圖:昔日的第二餐廳,亦為學生活動中心,圖之左後方為大學部寢室。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汽車集用場之一隅 (1)。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汽車集用場之一隅 (2)。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汽車集用場之一隅 (3)。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應為昔日實作大樓後方之道路,其盡頭為往學生活動中心之斜坡。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由昔日實作大樓眺望院區 (1)。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由昔日實作大樓眺望院區 (2)。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之實作大樓及其前的網球場。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由昔日運動場之一隅眺望院區。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由昔日運動場之一隅眺望院部大樓。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由昔日運動場之一隅眺望敘忠樓及第一餐廳 (1)。

下圖:上圖之近況。

下圖:昔日由會客室後方往實作大樓方向之景況。

下圖:上圖之近況。


[參考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b92b040-b92b040/article?mid=482

http://www.ndmc.ndu.edu.tw/editor_model/u_editor_v1.asp?id={CD36774D-37A5-4C46-99D2-886D659856C6}

http://tw.myblog.yahoo.com/ndmc27@kimo.com/article?mid=288&prev=295&next=230

http://tw.myblog.yahoo.com/jw!djTN7bqcFBqR5BKSfn2LXwgUS_QFlDk-/article?mid=358&sc=1#506

http://tw.myblog.yahoo.com/ndmc27@kimo.com/article?mid=3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