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315原建 1030822新增)魚則是進補的好水產食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其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 2 倍,且屬于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 D 等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黃金魚湯]
(好友索隆提供分享...那是索隆阿爸的私房菜) 食材簡單..烹調簡易...才能吃出原味... 其實是早期家鄉物資貧乏...僅能就地取材喽. 湯頭濃郁..魚肉滑嫩...還有蒜苗提味..是很棒的組合
做法:
金瓜蒸熟壓碎熬湯.. 湯滾放入鮭魚(切片)....
等湯再滾後...即熄火... 同時灑些鹽巴.蒜苗即可....
【抗老原則:少吃脂肪以魚替代】
喜愛吃肉類的人要小心了,恐容易加速老化,因為愛吃肉的
不妨少吃肉多吃魚,因為魚類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
吃魚肉能減緩視力減退
每天盡可能多吃不同種類的蔬菜,原因不說你也該知道。另
脂肪酸在鮭魚、沙丁魚、鱒魚中含量豐富。好的脂肪酸在一
吃魚抵抗老年癡呆症
拉什大學醫學中心通過研究發現,與很少將魚納入食譜的人相比,每週至少吃一次魚的人更不易患老年癡呆症。芝加哥聖路加醫學中心的瑪莎威•莫里斯(Martha Morris)醫生,對815個年齡在65歲到94歲之間的人進行了長達7年的研究,結果發現:定期吃魚的人比從不吃魚的人,患老年癡呆症的機率降低了70%。
科學家們發現,魚肉中富含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抵抗老年癡呆症的關鍵:DHA能夠延緩老年癡呆症的發展,成為腦健康,以至健康生活方式的關鍵。
聰明吃魚 營養健康
《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94期 (100年11月號 )
文∕張怡玲
諮詢∕陳韻帆(榮新診所營養師)
日本號稱長壽國、愛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偏低,這些都和吃魚的習慣息息相關。魚類除了富含豐富的蛋白質,且夾帶的脂肪以Omega-3 脂肪酸為主,是人體成長所需的必備營養素,人類
攝取了魚類的優質蛋白之後,可以被身體充分消化吸收,達到恢復體力、修補傷口、美容養顏、延緩老化、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心臟病、減少身心症、預防骨骼疏鬆症、老人失智症、自體免疫疾病等作用。
魚兒低熱量、營養多
高蛋白質
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因為魚肉蛋白質纖維結構較短,吃起來的時候感覺特別好嚼,口感極佳,魚的蛋白質可以很容易地被人體消化吸收,這些蛋白質不但是增進幼童成長發育的必要營養素,也是提供人體生長需要的重要養分,一旦身體出現傷口的時候,也必須靠攝取適量的蛋白質來修補細胞組織,促進傷口癒合。此外,蛋白質也是維持身體運轉和供給能量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不飽和脂肪酸
魚肉的脂肪中含有優質不飽和脂肪酸Omega-3,指的就是魚油中的DHA 和EPA,尤其DHA 是構成神
經細胞的重要組織,日本人把魚油視為視力保健的佳品。攝取DHA 和EPA有助於嬰幼兒的腦部發育
,是理想的健腦食物,除此之外,還能夠降低血中的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中之膽固醇含量、減緩血液凝固的時間,藉此降低心臟病、腦中風等疾病的罹患率,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低熱量
一般而言,魚類和常見的牲畜肉類最大不同點在於,魚類所含的脂肪較少,水分較多。若以相同的熱量來計算,平均60~70公克的深海魚類,熱量只有80大卡,但是其他肉品平均15~37公克左右,就足以產生80大卡的熱量,兩者的差距極大。
礦物質和維他命
魚類食品富含身體所需的微量礦物質,包括銅、碘、鎂、鐵、鈉、鉀、磷等礦物質,有些體積小、售價便宜的魚類,如香魚、沙丁魚等可以整條吞食的魚種,都是絕佳的鈣質來源。此外,魚的肝臟中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他命A、D,魚肉中則含有水溶性的維他命B6、B12、菸鹼酸等營養成分。
以魚肉顏色區分營養成分
白肉魚
目前所有食用魚中,將近80%都是白肉魚,顧名思義,此類魚肉大多是白色,國人習慣在開刀後食用鱸魚湯,目的是促進傷口復原,鱸魚就是最典型、常見的白肉魚。
鱸魚體內囤積大量脂肪,魚肉中含有較多的脂溶性維他命,吃鱸魚可以補充維他命A 、 D 。平均每100公克的鱸魚有熱量105大卡、蛋白質19.3公克、脂肪2.5公克,礦物質1.7公克。不論是用清蒸、油煎、烤或煮湯的方式料理,或是調理成新鮮的冰縮生魚片,都可以嘗到鱸魚獨特的甘味。
推薦魚類:嘉臘魚(台灣魚王)、石斑、肉鯽、鱈魚、扁魚、花枝、鬼頭刀、比目魚、白帶魚、白鯧、土魠魚、松鯛、雞仔魚、胡椒鯛、馬面剝魚。
紅肉魚
說起紅肉魚,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魚類非鮪魚莫屬,大約在每年5月間,鮪魚就會造訪台灣海域,5、
6 月也正是屏東鮪魚季。 鮪魚熱量低、蛋白質高、水分含量少,富含脂溶性和水溶性維他命,是日
本料理沙西米的基礎食材,不過鮪魚的脂肪多,味道也比較重。
大片的深紅色鮪魚肉看起來很像牛排,主要是因為鮪魚肉中富含肌紅蛋白,顏色愈紅,愈新鮮。台灣的黑鮪魚,是所有鮪類中體型最大的,產量以黃鰭鮪較多。平均每100公克的黃鰭鮪熱量為108大卡、蛋白質24.3公克、脂肪0.5公克、礦物質1.4公克。
推薦魚類:鮪魚、鰹魚、鮭魚。
藍色魚
「藍色魚」具有漁獲量多、普及、售價便宜等特色,由於這種魚類腥味較重,魚肉的蛋白質分解後容易產生組織胺,脂肪氧化後也容易產生魚臭味,如果保存不當或放太久,很容易腐敗,之所以稱為藍色魚,主要就是取自於「臭青(易腐敗)」之意。
例如澎湖夏季常見「臭肉魚」,英文名稱為圓鯡或大眼沙丁;台灣東北角最常見的四破魚則是一種附加價值高的廉價魚,屬於鰺科、圓鰺屬魚類,魚體中央有一條堅硬的魚鱗,很容易辨認。 四破魚易
腐敗,在冰箱不普遍的年代,漁民一捕到四破魚,就會立刻把魚燙過一遍,再運送各地販賣,如今已經可以在市場上看到新鮮的四破魚了。
平均每100公克的圓 屬魚類中,含有熱量143大卡、蛋白質23.2公克、脂肪3.8公克。
推薦魚類:沙丁魚、鯖魚、竹莢魚、四破魚、青魚甘。
魚類的好處多到說不完,但不論是生食或熟食都要注意新鮮和衛生,至於調味方式則以自然為重,不要加太多味精,否則就嘗不出魚肉本身的甜美和甘味。只要注重均衡攝取各種魚類的營養,不要長期大量攝取某一種魚類,如此一來,食用魚肉並沒有特殊的禁忌。至於容易過敏的人,大多都知道自己不要攝取哪種魚類,只要遵照醫師的指示,一樣可以吃得安心又健康。
魚類還有幼兒成長發育需要的EPA及DHA,讓孩子適量攝取魚類食物,不但對生長發育有所幫助,也可以增強青少年和兒童的智力發展。
引用 http://www.nhi.gov.tw/epaper/ItemDetail.aspx?DataID=2741&IsWebData=0&ItemTypeID=6&PapersID=234&PicID
製作完美清蒸魚的秘技
1.鱸魚不要選太大的,太大的魚家裡的蒸汽不太容易在短時間內把魚蒸熟。
我這次選是海鱸魚,大家也可以選一般的鱸魚,味道都差不多的。
2.蒸魚先一定要用鹽和胡椒粉醃製魚身,鹽能讓魚肉入味,胡椒粉能去除魚的腥味。
3.蒸魚的時候一定記得要滾水上鍋蒸,滾燙的水蒸氣能讓魚快速成熟。
4.蒸魚的時候,魚身下的筷子是關鍵的亮點,那可是讓魚在最短時間內鮮嫩的秘籍呀!
5.最後的步驟,淋上蒸魚豉油,讓魚肉鮮嫩的同時更加美味。
6.去掉黃蔥,淋上滾油,點綴花朵是裝飾,起畫龍點睛的功效!
醃製好的魚身下插一根筷子(這步是關鍵哦)。然後滾水上鍋蒸5分鐘,開蓋子看到魚眼珠已經翻滾了出來就表示魚已經徹底熟了
學好了以上幾步,飯店級別的美味蒸魚就能天天上你家餐桌了!
吃魚的好處
魚類具豐富營養價值
魚類的蛋白質含量約 15 ~ 24 %,所以魚肉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而且這些蛋白質吸收率很高,約有 87 ~ 98 %都會被人體吸收魚類的脂肪含量比畜肉少很多,而且魚類含有很特別的ω -3 系列脂肪酸,例如 EPA ( Ecosapenoic acid ,二十碳五烯酸)及 DHA ( Decosahexanoid acid ,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魚類所含的 DHA ,它們在人體內主要是存在腦部、視網膜和神經中。一般海產食物多含有 DHA ,但深海的魚類如:鮭魚、鯖魚、沙丁魚、秋刀魚、土魠魚富含最多,尤其是在魚眼球附近的脂肪組織。
魚為極佳蛋白質來源
魚類的蛋白質含有人體所需之九種必需胺基酸,這些蛋白質到我們身體後,約有 87-98% 皆可被我們人體所利用,所以魚是「一級棒」的蛋白質來源喔!
魚類之蛋白質易於消化吸收,含有極低的結締組織(只佔蛋白質總量 3-5% ),且魚類肌肉蛋白質的肌纖維構造較短,所以顯得較嫩滑爽口而容易消化。
魚則是進補的好水產食品,秋季是體弱者進補的好時機。不只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其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 2 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
魚油的好處
再說到魚油:魚類所含的脂肪量少,所含的卡路里就較少;其所含相當量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以 EPA 、 DHA 含量最多。此外,魚油的 EPA 、 DHA 是比陸生動物的肉,為更好的食物。
研究指出攝取魚油最好的來源是由天然食物中攝取,而不建議由魚油的膠囊取得,常見的食材就富含魚油之 DHA 與 EPA 的魚類,根本不須要額外之花費 .... 簡單來說,只要是魚鱗閃閃發光,背部為青色的魚,都含有大量 DHA 含量,富含之依序以 秋刀魚、烏魚、石斑魚、鮭魚、鰹魚、鮪魚、土托、肉鯽、白鯧魚 、 金線魚 等深海魚類,尤其是魚的眼睛窩富含 DHA ,以及在台灣可易護取寒冷的烏魚季、東港黑鮪魚季及人工養殖的鰻魚,這些都是魚油來源最好的食材。
至於其它動物性食物或牛奶中含 DHA 是很微量。每天飲食可藉由多攝取上述的魚類量但須適量,一天建議攝取至少 2 -3 兩 魚肉與黃豆製品為蛋白質來源,並搭配 3-4 碟的青菜,米飯可採未精緻的五穀米或燕麥等食材。
魚的其他營養素
此外,魚油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A 及 D ,特別是魚的肝臟含量最多。魚類也含有水溶性的維生素 B6 、 B12 、菸鹼酸及生物素。魚類還含有礦物質,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香魚或沙丁魚等,若帶骨一起吃,是很好的鈣質來源;海水魚則含有豐富的碘;其他如磷、銅、鎂、鉀、鐵等,也都可以在吃魚時攝取到。
魚中脂肪含量比畜肉來說低了許多,其中所含的 W-3 系列脂肪酸,以二十碳五烯酸( EPA )及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含量最豐;此外,魚油中含有極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 A 和維生素 D ,特別是魚的肝臟部分含量尤多,鮭魚、沙魚與青魚中含有高量的維生素 D 。
魚類亦含有適量的四種水溶性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B6 、 B12 、生物素( biotin )及菸鹼酸。還有,魚類亦為礦物質極佳的來源,其中以磷、銅、碘、納、鉀、鎂、鐵、氟較為多。海水魚含碘豐富,是碘可靠的來源;而體積小且經濟的魚類,如香魚及沙丁魚,若整條進食,則是極佳的鈣來源。
魚肉中的維生素 D 鈣、磷,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 D 等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
人體內重要的脂肪酸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來自穀物和動物肉類的 Omega-6 ﹔另一類是來自魚類的 Omega-3 。
吃魚學問 不同部位有不同營養
1、魚肉、魚腦
魚肉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易消化吸收;脂肪含量低,供熱能低;還含有鈣、磷、鉀、碘、鋅、硒等無機鹽,以及維生素 A 、維生素 D 及 B 族維生素等。魚的肌肉有暗色肉和白色肉之分,暗色肉含有較多的脂質、糖原、維生素等,味道較腥,一般活動性強的金槍魚、鰹魚、沙丁魚等暗色肉較多;銀鱈魚、大黃魚、比目魚等則白色肉較多,腥味較輕。
魚腦中富含俗稱“腦黃金”的多不飽和脂肪酸 DHA ,還有磷脂類物質。但魚腦膽固醇含量較高,應控制食量。
2、魚鰾(魚肚)
魚鰾中含有生物大分子膠原蛋白質。食用魚肚在 1600 多年前的《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稱其與燕窩、魚翅齊名,素有海洋人參之譽,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海水魚的魚鰾壁較厚,通常制成幹品,稱為魚肚。魚肚制成的菜肴口感滑潤、細膩,有濃厚感。
魚肚在食用前,必須提前泡發,其方法有油發和水法兩種。質厚的魚肚兩種發法皆可,質薄的魚肚油發較好。油要保持低溫,當魚肚炸到手一折就斷,斷面如海綿狀時,就可撈出。倒入開水,使其浸發回軟、擠去水分,根據需要切成不同形狀,再用溫水漂去油質、洗凈後即可做菜。
3、魚鱗、魚眼、魚唇
魚鱗含膽鹼,它還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可做成魚鱗凍食用。此外,陳舜勝表示,鰣魚和鰳魚的魚鱗中含有一定脂質和鮮味成分,烹飪時也可不去鱗,直接蒸制,食用時吮一下汁,可攝取一點從中溶出的膠原蛋白。帶魚魚鱗中含有可抗癌的 6 —硫代鳥嘌呤,價值較高,吃時不必刮。
魚唇多以鱘魚、鯊魚、鰩魚上唇部的皮及連帶組織幹制而成,主要成分也是膠原蛋白。它也屬海味八珍之一,但其實沒多少營養。魚眼中維生素 B1 和 DHA 的含量略高,但由于魚眼畢竟量小,營養價值不大。此外還有魚尾和魚骨,魚尾就是魚尾部的一段魚肉,營養和魚身的肉差不多;魚骨確實有補鈣的效果,但是一般人們吃的很少,鯊魚的魚骨則可以做成魚骨粉。
簡述魚的營養成分
1.蛋白質魚類的 PER 值( PER=3.6 )僅次於蛋( PER=4 ) .
2.魚肉含有豐富的 EPA / DHA 是可減緩發炎反應 .
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 N-3 和 N-6 最重要,但須維持一定比率, N-3 以 DHA 、 EPA為主。
4.魚的熱量通常比肉類低 , 其他海鮮如有殼的蝦、貝類;頭足類的花枝、軟絲 … ,也是低熱量,高蛋白的食物。
5.魚肉由獨特的脂肪酸組成,不飽和脂肪酸。海鮮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極低 。
海鮮 : 清爽又健康的選擇
炎炎夏日是適合享受清爽不油膩的食物,海鮮是很好的選擇。一般魚肉的肉質細膩,口感綿密,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亦比其他肉類為高,海鮮提供高品質的蛋白質,亦包含其他營養成分,如 Omega-3 (w-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 如 EPA 、 DHA) 、維生素 (A 、 B 群、 D 、 E) 、礦物質 ( 鈉、鉀、鈣、磷、鐵、鋅、硒 ) 。
海鮮食材中,魚類( 鯖魚、沙丁魚、秋刀魚、鰻魚、鱔魚、鮭魚 ),含有豐富 EPA 與 DHA 。許多海鮮食品, 秋刀魚、旗魚、鮪魚 ,因含鉀。
海鮮食材中以 鰻魚、蛤、蜆, 含有豐富的鐵質。有些海鮮食品,例如 蝦米、魚乾、蜆 ,有豐富的鈣質,像 秋刀魚、沙丁魚 有豐富的維生素 D 。
有些海鮮食品因含膽固醇較高,例如 魚卵、干貝、墨魚、章魚、蝦、蜆 ,應注意避免攝取過多。只要選擇新鮮的海鮮與適量的攝取,定能「享受美食、吃的健康、活的快樂」。
魚類蛋白質豐富,脂肪較多的 鮭魚 Omega-3 脂肪酸的含量,在所有食物中最高。食用兩次魚或海鮮,吃時最好不要用油炸,以免增加卡路里和反式脂肪酸。
食物中 DHA 的含量
單位 : 亳克 / 每百克食物可食量
引用 http://www.fish-top.com/knowledge_2.html
魚勿仔魚 | 169 | 白帶魚 | 228 |
白鯧魚 |
556 |
肉魚 |
869 |
土魠 |
937 |
鮭魚 |
1407 |
秋刀魚 |
2901 |
小捲 |
128 |
花枝 |
101 |
明蝦 |
29 |
鱈魚 |
145 |
黑鯧 |
71 |
鮪魚生魚片 |
29 |
草魚 |
165 |
虱目魚 |
171 |
白北魚 |
347 |
金線魚 |
495 |
紅鐏 |
745 |
海鱸 |
893 |
吳郭魚 |
37 |
海鱺魚 |
135 |
鯉魚 |
154 |
紅目鰱 |
391 |
紅甘魚 |
1004 |
烏魚子 |
2021 |
劍蝦 |
36 |
紅蟳 |
347 |
鰹魚 |
1204 |
石斑魚 |
1929 |
烏魚 |
109 |
牡蠣 |
170 |
班節蝦 |
29 |
草蝦 |
105 |
|
吃魚有什麼好處?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
Q1.吃魚變聰明??
吃魚變聰明是指魚中有一些omega-3的脂肪酸,可以在小時人腦細胞尚在發展、合成腦所需的脂肪酸酵素由又不足時,多吃可以幫助腦神經(還有視網醇)發育。大人其實漸有轉換酵素,可以將較短鏈的omega-3脂肪酸合成人腦神經的長鏈omega-3脂肪酸。不過陸上動植物的油,除飽和脂肪酸外,大多是omega-6的脂肪酸,僅大豆沙拉油等油有一些些較短鏈的omega-3脂肪酸。大人多吃omega-3脂肪酸,好處重點在於幫助血脂肪控制、降血壓、減緩血液凝固,對心血管防治較好。小孩四歲前則為補充腦神經材料為主,因此大人小孩都該多吃海產類。不過要聲明,不是所有的魚都含很多omega-3脂肪酸,深海魚含量較多,油脂多,omega-3的脂肪酸又多的魚如秋刀、鮭魚、海鰻、土托、鯖魚是較好的來源。
媽媽懷孕時吸收的營養,不僅影響胎兒的身體健康,最新的研究更指出,婦女懷孕時常吃魚,寶寶出生後的語言和溝通能力比較好。
Q2.媽媽懷孕常吃魚 寶寶語言理解力較好??
這項研究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團隊分析7400名母親在懷孕時的飲食習慣所得出的結果。研究人員說,在美國由於擔心魚類遭到海洋所含的汞污染,因此孕婦被建議一周最好不要吃超過12盎司的魚肉,以免魚肉中所含的汞傷害到胎兒,但是在汞污染相對輕微的英國,研究員發現,孕婦吃魚帶來的好處超過可能受到的污染威脅。
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人員丹尼爾指出,研究中的婦女70%懷孕時一周至少吃一次魚,這些人維持吃魚習慣的最大影響顯現在小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力,他們對這些婦女15個月大的孩子進行測試,發現吃魚的媽媽生下的孩子,成績比不吃魚的媽媽所生的孩子平均高7%﹔小孩出生後第一年比較常吃魚的,成績也比較好。在社交能力上也有類似的跡象,但是較不明顯。
丹尼爾說,「魚是許多營養成分的來源,對懷孕期間的婦女有好處,但是也是如汞等污染物的來源。」他說,過去針對吃魚對胎兒神經系統發展的研究,偏重在汞污染可能造成的傷害,而吃魚潛在性的好處相對的未被發覺。研究員在1200名新生兒的臍帶中檢測汞含量,發現都普遍相當低,即使媽媽因為常吃魚使得體內汞含量較高,但是也與寶寶的測試表現無關。
研究人員說,一周吃4盎司的魚,分一到三次吃,就已經足以產生正面效果,吃得多好處並不會因此跟著增加。
英國營養學會營養學家紐珍特說,如鮭魚和鮪魚等油脂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是寶寶腦部和神經系統發育所需,這份研究雖然沒有提到這些媽媽懷孕時吃這類魚類的頻率,這些幼兒是吃母乳還是牛奶,以及出生後的飲食是否包括魚類等,但是研究的確也顯示出孕婦在懷孕期間吃魚會有好處,後續還需要更多研究了解吃魚對幼兒認知能力的幫助。
英國食品標準局建議懷孕時期的婦女,一周最多吃2份的魚,而一般人則可以吃4份。
多吃魚多健康--魚類富含DHA為大腦皮質、視網膜所需傳導物質
Q3.吃魚顧眼睛??
『吃魚顧眼睛』是一般人都存在的認知,但魚如何能夠保護眼睛,甚至促進眼球發育?醫界已經有明確的研究。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研究發現,魚類所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DHA是大腦皮質、視網膜主要的傳導物質,而魚類含量豐富的維他命A更是避免夜盲症的主要營養素。
眼球內發現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DHA,尤其是在視網膜部位,而人體是非常的奧妙,DHA不會莫名其妙存在視網膜,顯示DHA是視神經、視網膜必須的脂肪酸。呂大文指出,視網膜就像是一台大電腦的積體電路,是眼睛能看到物品的主要『轉換器』,由於大腦無法直接判斷光能,所有眼睛所接觸的光能必須經由視網膜轉換成電能,才能讓大腦接受訊號,進而看到東西。
呂大文指出,雖然DHA在眼球的構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目前並不清楚,但在視網膜發現大量的DHA,而且這類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無法自然合成,必須仰賴食物補充,此時魚類含量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DHA就成為保護眼睛的最佳選擇。
呂大文說,另外一項研究發現,導致身體發炎因子的前列腺素屬於二十個碳的不飽和脂肪酸,而DHA則是屬於二十二個碳的不飽和脂肪酸,兩者元素相似,可能有互相拮抗的作用,換言之,多攝取DHA可以抑制體內的發炎反應。
此外,不飽和酸DHA也具有抗氧化能力,更可以當作能量的來源以及神經傳導介質,光能轉換成電能的過程中,需要耗費很高的能量,許多營養素,尤其是DHA可以適時補充能量,因此﹁吃魚顧眼睛﹂是具有研究理論基礎的。
Q4. 能改變你的一生的食物之一:野生鮭魚-提供必需脂肪酸omega-3資料來源:康健雜誌69期
夥伴食物:黑鱸魚、牡蠣和蛤蜊、沙丁魚、比目魚、罐裝青花鮪魚、鯡魚、鱒魚。
建議:每星期吃2~4次。
並非所有的脂肪都有害健康,鮭魚含的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就是身體不可或缺的必需脂肪酸之一,有助
於身體製造理想的細胞膜。如果細胞膜的構造不健全,就無法使細胞獲得理想的養分,進而使得健康亮紅
燈;這些健康問題包括:
中風
心臟病發
心律不整
部份癌症,如乳癌及結腸癌
糖尿病
氣喘
高血壓
眼睛黃斑部退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E)
自我免疫系統失調,如紅斑性狼瘡、風濕性關節炎
過動症
抑鬱
必需脂肪酸不足幾乎無法察覺,因為它的症狀不明顯。皮膚乾燥、疲勞、指甲和頭髮容易斷裂、便秘、經常
傷風感冒、無法專心、抑鬱和關節疼痛等症狀,都可能是飲食中缺乏omega-3脂肪酸引起的。
Q5.吃出健康
• 市場鹹魚1/3不合格 含致癌色素皂黃
資料來源:TVBS 記者:黃志偉
彰化縣衛生局9月份檢驗傳統市場販賣的鹹魚,竟然有三分之一非法使用工業用色素皂黃,由於皂黃可能會導致罹患肝癌,衛生局除了立即勒令業者將不合格的鹹魚下架,今天還主動到市場發放試劑,讓民眾DIY為食品安全把關。
• 鮪魚罐頭含砒霜 過量傷神經系統 [2004-11-21]
資料來源:TVBS 記者:黃重添 梁偉雄 香港報導
喜歡吃沙丁魚和鮪魚罐頭的民眾注意了,根據香港消委會對進口沙丁魚和鮪魚罐頭食品進行測試,發現來自大陸、泰國、馬來西亞的罐頭,含砒霜成份偏高,雖然還沒有超過安全標準,不過如果長期大量食用,砒霜會積存體內,損害神經和消化系統。
• 傳統市場黃魚 添加工業色素傷肝 [2004-11-21]
大陸食品添加防腐劑,台北市衛生局今天公佈抽查報告,結果發現傳統市場中的醃漬黃魚、豆乾甚至是粉圓,添加工業用色素,增加色澤,民眾從大陸帶回來的豬肉、蜜棗和粉絲,添加甲醛,衛生局提醒,這些黑心食品吃多了嚴重傷肝,還可能送命。
• 海鮮的膽固醇會很高嗎? [2004-09-02]
很多人常認為為蝦、蟹、貝殼類的海鮮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常被警告遠離這類食物。
事實上,要判斷食物對膽固醇的影響,並不能單看食物中的膽固醇量,而要同時考量食物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現在營養界已經改用「升膽固醇指數」(CSI),代替「膽固醇量」。
「升膽固醇指數」是同時計算食物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量的指數。
若以升膽固醇指數來看,大部份海鮮都比牛肉、豬肉、雞肉來得低,慢性病防治院營養師周秀娟表示(請參考115頁「常見食物中的升膽固醇指數表」)。
而且飽和脂肪酸對膽固醇的影響更大於膽固醇量本身。
喬治華盛頓大學心臟學家約翰.拉羅沙表示,飽和脂肪酸增加膽固醇的威力,比食物中含有的膽固醇本身,要高出4倍。
因為飽和脂肪酸是提供製造膽固醇的零件,有升高膽固醇的作用,是心臟病的幕後殺手。
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彭巧珍更進一步解釋,就算蝦、紅蟳、烏賊膽固醇量高,卻是整隻一起算的,膽固醇只集中在頭部、卵黃,只要吃的時候把頭部、卵黃除去,就成為低膽固醇的好食物,是非常安全的。
更且多吃魚可以捍衛心臟健康。
科學家在1970年代就驚訝地發現,愛斯基摩人得到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非常低,關鍵可能在於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海魚。
omega-3的研究相當多,幾乎世界各地多吃魚的人都較少得心臟病。
荷蘭的研究發現,平均每天都吃一盎司的魚,就可減少50%罹患心臟病的機會;美國一項長達25年的研究發現,不吃魚的人比吃魚的人死於心臟病的機會高出三分之一;丹麥的研究也顯示多吃魚對心臟的好處。
魚脂肪中的omega-3脂肪酸會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壞的膽固醇),減少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壓、降低三酸甘油脂等,都可以保護心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魚油多的魚,omega-3脂肪酸都高,新光醫院營養師陳淑美說。
秋刀魚、鯖魚、土魠魚、鮭魚是omega-3脂肪酸較高的魚類;虱目魚、鱈魚、烏魚則是油脂雖高,但omega-3脂肪酸卻不高;而鮪魚、黃魚、鱸魚、白帶魚則幾乎不含omega-3脂肪酸。
既然許多研究都明白指出,魚油中omega-3脂肪酸的好處,乾脆吃魚油膠囊豈不更方便、直接?
魚油對動脈硬化整體影響目前仍無定論。例如近年來有些研究也發現,魚油可能改變LDL(壞的膽固醇)的結構,讓它容易氧化,反而對動脈硬化不利。
美國心臟學會在1996年的營養專家會議中,回顧了過去二十幾年有關吃魚、魚油補充、血脂肪、冠心病的相關研究,提出綜合性的建議就是:多吃魚,但不必多補充額外的魚油。他們認為,魚油的好處與危險仍需未來更多的研究證明。
引用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0714092
鮮魚生吃好嗎? 用科學角度看如何吃魚最營養!
所有魚的營養價值雖然差不多但是做法卻有很多,煎魚、炸
其實魚的做法是很講究的;特別是生熟問題;
很多人都喜歡吃生魚片,而且是要越新鮮越好,以為這樣魚
一定要吃生魚片的話還有一種法方,就是把魚片放進冰箱冷
也有人喜歡吃油炸的魚,覺得油炸的吃起來很香,但是這樣
魚的最好做法是用蒸、煮。蒸的魚味道香甜,而且保證原有
學會科學的吃魚,才能吃到最多的營養。才能吃出健康的身
吃甚麼魚食材可以保養腸胃呢?
白旗魚會是您最好的選擇!
旗魚特有的維素生B6有助於消化、吸收蛋白質和脂肪,還
吃鯖魚護膝蓋!關節炎機率降一半
鮭魚、鯖魚等深海魚類對人體健康助益頗大,主要就是因為
研究找來了3萬2千名瑞典女性做測試,歷經十年的研究中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許多中老年人會遇到的健康困擾,典型疼
吃魚的好處很多,但是最好多吃青背魚
所謂青背魚,就是來自冰凍水域的鮭魚、魚(沙丁魚)
因此營養專家及醫生建議人們多吃青背魚。
另外,根據目前最新醫學報告證實,青背魚類所含的最
如何知道鮭魚是否新鮮?
1. 彈性,用手指輕輕在魚肉按一按,若肉質很快彈回,便是新
2. 肉質,新鮮鮭魚顏色略為粉紅,若呈黑紅則是鮮度有問題
愛上新鮮挪威鮭魚切片,嚴選來自北歐海域的肥碩鮭魚,每
醫師最推薦的海鮮食材 - 鯖魚
吃約巴掌大的小型魚,Omega3含量豐富,是極佳食材
吃魚的好處多,因魚油蘊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可
給愛吃魚的人一個參考
真是活到老學到老,養生好點子處處有!
魚+豆腐+ 味增→癌細胞不易於體內存活!
魚和豆腐搭配營養互補防病,很多人都知道魚的營養價值高,台灣新光醫院腎臟科醫主治師江守山認為,吃魚的防癌效果更勝於水果。江守山在他的新書「江醫師的魚鋪子」中,建議民眾可將魚和豆腐搭配吃,不但營養互補,還可以防病。
江守山說,從營養成分上來說,魚和豆腐中的蛋白質都是不完全,但二者搭配可以取長補短。其次,魚和豆腐一起吃,對人體吸收豆腐中的鈣,能起更大促進作用。
江守山說,豆腐中雖然含鈣多,單獨吃並不利人體吸收,魚中豐富的維生素D有助人體對鈣吸收率提高20多倍。
其次,魚肉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豆腐中蛋白質含有大量大豆異黃酮,兩者都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一起吃對冠心病和腦梗塞防治很有幫助。
不少食品廣告強調含有能讓孩子變聰明的DHA,而魚類中的DHA就很豐富,不過,DHA屬高度不飽和脂肪酸,非常容易氧化,江守山建議,魚買回後愈早煮愈好,且烹調時,最好用清蒸或烤,或利用國外非常流行的海鮮沙拉,儘量避免油炸,才能留住最多的DHA。
江守山也整理出幾大吃魚守則,包括過紅過白不吃、水色不對不吃、醃製產品不吃、超量生產不吃、價格離譜不吃、魚皮及內臟少吃、大型深海魚少吃、生魚片冷涷後吃、烤或蒸或煮為主。
專家建議:
年過30的人,必須多吃魚湯,尤其45歲過後的人每兩日更須攝取鮮魚湯與吃魚、豆腐、味增、蔬果,如此一來疾病將減至最低,癌細胞亦不易於人體內生存。
不小心被魚刺給噎到,當下我建議他把手舉起來試試看,結果魚刺真的輕鬆吐出。
我和一個朋友一起吃飯,友人一個不小心被魚刺給噎到,當下我建議他把手舉起來試試看,結果魚刺真的輕鬆吐出。
噎到東西之處理方式----只要「把手舉起來 」!
美國紐澤西州大西洋城五歲男童,機靈地救了祖母一命,他的方式很簡單,只要「把手舉起來」!
56歲的 Michelle Stewart日前在家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果凍,孫子下樓問她問題。
當Michelle轉過頭時,一塊果凍卡在喉嚨。
她試著擠壓腹部自救,但沒有用,此時家中只有她。
Michelle以為自己會噎死,「我當時想:我會昏倒,而他會不知道該怎麼辦。
將躺在這裡,直到有人回家。」Michelle衝到側門想找人幫忙。
此時,問:「奶奶,妳噎到嗎!?」Michelle說不出話。
我猜妳噎到了,奶奶。這樣做。」把雙手高舉過頭, 一直要她「把手舉起來,把手舉起來。」
還保證:「奶奶,妳會沒事的。」Michelle照做,結果真的把果凍吐出來。
得意地說:「看吧,奶奶,我就說妳會沒事。」!
當時很鎮靜,他說這是在學校學到的。 Michelle稱孫子是她的小英雄。
噎到東西之處理方式----只要【把雙手舉起來】就對了
這個急救方法同時可以運用在腳抽筋,例如左腳抽筋,就舉起右手,右腳抽筋時舉起左手,馬上可以獲的紓解,屢試不爽喔!!
常吃烤魚等於慢性自殺?
知道烤魚為什麼那麼香嗎?僅僅靠魚本身是遠遠不夠的。秘密就是澆在魚身上的油。為了使魚的口感更好,商家往往會選擇飽和程度比較高的牛油高溫加熱後來使用。牛油飽和程度越高,加熱後的口感很好,很香醇。
如果盛烤魚的容器不刷,第二天表面就會結一層厚厚的白色塊狀物,這就是飽和脂肪,因為飽和脂肪的熔點高,所以常溫下呈固態。但是飽和脂肪對於我們的血管確是致命的傷害,它更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升高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常吃烤魚就等於走在了通往“三高”的路上。
海魚中的DHA也很豐富。但是選對吃法很重要。蛋白質經過高溫油炸會產生一種叫做雜環胺的物質,這種物質有致癌的作用,所以選對了食物原料很重要,但選對食物的烹飪方法更重要。
魚是進補的好海鮮食物
魚肉中的維生素 D 、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癥。祖國醫學認為食魚要講究對癥,對癥吃“魚”,它的食用和醫用價值才能顯現出來。
鯽魚︰味甘性溫。功效為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
帶魚︰可補五髒、祛風、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皮膚干燥者尤為適宜。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輔助療法。常吃帶魚還可滋潤皮膚,保持皮膚的潤濕與彈性。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解煩等功效。食用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疼、腳氣、濕痹、瘧疾、頭疼等癥。青魚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癌抗癌作用。
鯉魚︰味甘性溫。有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之功效。
草魚︰味甘性溫。有平肝、祛風、活痹功效。古人認為,草魚肉厚而松,治虛勞及風虛頭痛,以其頭蒸食尤佳。
泥鰍︰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某些疾病者不易多吃魚,這些疾病是︰痛風、肝硬化、結核等。
\
【多吃鱈魚】
鱈魚的肝臟含油量高,可達 20%~40%,除了富含普通魚油所有的 DHA、DPA 外,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 A、D、E 和其他多種維生素。鱈魚肝油中這些營養成分的比例,正是人體每日所需要量的最佳比例。
鱈魚肉中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