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3原建20130820新增)當我們多了一點年紀 少了一些脾氣  漸漸明瞭 有些事是可以懂一輩子的  有些事要用一輩子去懂  與其浪費彼此時間  不如早做好溝通來化解一切時間流失 提升效率  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嗎?!

一、講出來
尤其是坦白的講出來你內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絕對不是批評、責備、抱怨、攻擊。

二、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不攻擊、不說教
批評、責備、抱怨、攻擊這些都是溝通的劊子手,只會使事情惡化。
 
三、互相尊重
只有給予對方尊重才有溝通,若對方不尊重你時,
你也要適當的請求對方的尊重,否則很難溝通。
 
四、絕不口出惡言
惡言傷人,就是所謂的「禍從口出」。
 
五、不說不該說的話
如果說了不該說的話,往往要花費極大的代價來彌補,正是所謂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甚至於還可能造成無可彌補的終生遺憾哩!所以溝通不能夠信口雌黃、口無遮攔;但是完全不說話,有時後也會變得更惡劣。
 
六、情緒中不要溝通,尤其是不能夠做決定
情緒中的溝通常常無好話,既理不清,也講不明;尤其在情緒中,很容易衝動而失去理性;如:吵的不可開交的夫妻、反目成仇的父母子女、對峙已久的上司下屬,尤其是不能夠在情緒中做出情緒性、衝動性的「決定」,這很容易讓事情不可挽回,令人後悔!
 
七、理性的溝通,不理性不要溝通
不理性只有爭執的份,不會有結果,更不可能有好結果,所以,這種溝通無濟於事。
 
八、覺知
不只是溝通才需要覺知,一切都需要…如果自己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如不想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時,最好的辦法是什麼?《我錯了》,這就是一種覺知。
 
九、承認我錯了
承認我錯了是溝通的消毒劑,可解凍、改善與轉化溝通的問題;就一句:我錯了!勾銷了多少人的新仇舊恨,化解掉多少年打不開的死結,讓人豁然開朗,放下武器,重新面對自己,  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甚至於我是誰?在這浩瀚的宇宙洪流裡,人最在意的就是「我」,如果有人不尊重我、打壓我、欺負我或侮辱我時,即使是親如父子,都可能反目成仇,偏淚一點的,離家出走還算什麼,死給你看的例子都屢見不鮮哩!
 
十、說對不起!
說對不起,不代表我真的做了什麼天大的錯誤或傷天害理的事,而是一種軟化劑,使事情終有「轉圜」的餘地,甚至於還可以創造「天堂」;其實有時候你也真的是大錯特錯,死不認錯就是一件大錯特錯的事。
 
十一、讓奇蹟發生
如今自己願意互相認錯,就是在替自己與家人創造了天堂與奇蹟;化不可能為可能。
 
十二、愛
一切都是愛,「愛是最偉大的治療師」。
 
十三、等待轉機
如果沒有轉機,就要等待;急只會治絲益棼;當然,不要空等待,成果就會從天下掉下來,還是要你自己去努力,但是努力並不一定會有結果,或捨本逐末;但若不努力時,你將什麼都沒有。
 
十四、耐心
等待唯一不可少的是耐心,有志者事竟成。
 
十五、智慧
智慧使人不執著,而且福至心靈。
心靈妙方:
    
找一個良辰吉時開始,
   不論發生什麼事,
   你都要「講出來」、
   「表示意見」、
   「跟他溝通」,
   如此一個星期,
   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純真 不一定懵懂 不一定裝傻
而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透澈程度
 
也許 世界太大了 人太多了 心太亂了
來不及看 來不及想 來不及懂 
 
在著重五顏六色的人際包裝時代
情感的外放 感覺的內歛
我們需要多一點的純真 多一點的透明感

[可以溝通,就不要等待]

有個女子剛剛嫁人並與公婆同住。

某天她發現冰箱裡有一些水果便順手拿出果汁機將水果打成果汁,結果婆婆不但連喝了好幾杯還大力讚美媳婦。

從此以後做媳婦的三不五時就會把打好的果汁裝進水壺放進冰箱裡,每天下班回到家,她都會發現冰箱的水壺已經空了,
她心裡常高興認為這是自己和婆婆交流的方式。

直到有一天,她比平時早了一小時離開公司,回家時不小心看見婆婆竟然站在廚房裡把她辛苦打好的果汁一股腦地倒進水槽裡。

她沒有讓婆婆知道自己看到這一幕,只是默默地回到房間裡越想越覺得委屈,心裡一直想「婆婆一定是討厭我,否則為什麼要做這麼過分的事」。

從此以後媳婦再也不願意打果汁了,而且她也越來越敏感,婆婆洗碗稍微碰撞一下她就感覺婆婆是在跟她「示威」,
婆婆說了一句「今天風沙很大」,她就疑神疑鬼地覺得婆婆是在「暗示」地板不乾淨,只要看到婆婆,她就感受到莫大的壓力,後來索性能躲就躲老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有一天老公突然問她,「妳跟媽之間是不是出了問題?媽說妳以前都會幫她打果汁現在都不做了!」

女子一聽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覺得婆婆真是「卑鄙」,自己不願意喝她打的果汁就罷,竟然還拿這事跟丈夫「裝可憐」,
於是她大哭起來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告訴丈夫。

丈夫於是跟妻子一起到婆婆面前問:「媽妳為什麼要把果汁倒掉?」

「我沒有啊!」婆婆說。

媳婦心想婆婆還真會演戲,「我明明看到了!」媳婦回答。

婆婆想了想接著恍然大悟地說:「喔!我想起來了,好像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媳婦打斷婆婆的話大聲說:「看吧!媽都承認了。」

「可是!」婆婆又說:「那次有隻蟑螂爬到果汁裡我能不把它倒掉嗎?」

事後媳婦很懊惱地說:「我真後悔花了太多時間瞎猜,如果我看到婆婆在倒果汁時馬上問清楚誤會就不會產生了!」

一隻蟑螂引發的誤會,差點毀了這對婆媳的良好關係,別以為情節太過誇張,它可是真實發生的故事。

而且我相信她在鑽牛角尖時,日子不好過的絕對不止她一人,還有被「颱風尾」掃到的老公,和她一頭霧水的婆婆。

為什麼許多時候我們寧可選擇一個人獨自蒙著頭哭泣難過,甚至憤怒、傷心,也不願意選擇「問清楚」呢?

「問清楚」這三個字,許多時候彷彿咒語一般,能讓很多困擾我們的問題頓時煙消雲散。



溝通秘技:4招讀心溝通術,主導場面、拉攏人心

讀心術是利用心理學、生物特性、行為科學等知識,來解讀心理、操控行為的技巧。在對方未察覺的情況下,以不經意的對話或動作帶入暗示,解讀對方心思,甚至誘導對方做出自己想要的反應。《別讓人知道你怎麼想》舉出3種讀心術的技巧:

1.觀察嘴角與身體距離:

可以向對方說一些話,觀察他的反應。舉例來說,一個人的面部表情中,以眼睛和嘴角最容易解讀。懷著正面情緒時嘴唇會放鬆微張;懷著負面情緒時則嘴唇緊閉、緊繃。

另外,初次見面的時候,人和人多半會保持1~2公尺左右的距離,若是交換名片時,對方一口氣就來到50公分的位置,表示他很容易與人親近;若是上前交換名片後又把距離拉開,則可能表示對方心有防備。

2.說話之前加入特定動作:

制約是將對方內心的印象與反應,連結到特定的動作。著名的條件反射實驗巴伐洛夫之犬(Pavlov’s dog),就是在每天餵狗飼料之前先搖鈴,一段時間後,狗受到鐘聲的制約,聽到鐘聲就會以為有飼料而流口水。

不過,就算是剛認識的對象也可以設定簡單的制約,比如說公司客戶很愛閒聊,但自己很想講正事又不想破壞氣氛的時候,可以在說話前刻意加入一些舉動,例如在進入正題之前「先喝一口茶」,喝完之後馬上言歸正傳。講完正事後,再讓對方恢復主導權,然後再喝一口茶,把話題轉回公事上。反覆幾次後,對方心理上不知不覺產生「喝茶=重要話題要開始」的制約,看到你喝茶就會停下來等你說話。

3.複述對方一部分話語:

心理學上有一個術語是「rapport」,是融洽、信賴關係的意思。刻意營造這種感受的手法稱為「配對」,方法就是模仿對方的行為,因為人對與自己舉動相似的對象,會不由自主產生親切感。

複述就是一種簡單的配對方法,也就是重複對方一部分的話語。例如A說:「這次的新產品很有趣,我們打算針對30歲以上的男性為促銷對象。」B說:「您說的對,這次的產品很有意思,以30歲以上為訴求正好。」比起B說「我也是這樣想,」前者會讓A更覺得B有贊同之意。雖然寫成文字感覺很刻意,但是在會話中,複述可以很自然地讓對方留下深刻印象。

4.從看得到的地方開始聊:

作者提出「影像聊天法」,建議從對方的外表、一眼就能掌握的地方開始聊天。

比如面對奇裝異服的人就說「你很喜歡流行的東西吧。」聊一陣子之後再說出與影像相反的印象。因為人的性格多半都有兩面性,與外觀乍看相反的要素,也會存在於內心世界。如果對方看起來很開朗,就說「其實私底下的你很容易鑽牛角尖吧?」一開始就聊看得見的部份,最後扭轉印象說出相反的看法,對方就覺得自己的內心獲得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魚不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